日本東京灣!一個被誤認為軍事裝置的風之塔

2021-01-15 老玩童看世界

從Google Earth上看去,它像是一個雷達軍事裝置,上面布滿了類似方格的面板體!

這個奇特建築體位於東京灣,離東京羽田機場不遠。當東京灣,出現了一個奇怪造型結構時,引起了大眾對它好奇?

好奇的圍觀者懷疑這奇怪的結構,是日本政府秘密機構的所在地?

也有些人懷疑這是座雷達預警系統,或者開玩笑的是個水下巢穴?

遠觀看去,它就是個藍白相間條紋的船帆,難以想像真實用途。

但它真相卻平淡無奇!實際上,它是位於東京灣水上線(Tokyo Bay Aqua-Line),隧道段供應空氣的通風井,風之塔(Kaze noTō)。

「風の塔」, 位於川崎側海底隧道正中央,在日本語的意思指的是風塔。

它的結構十分不尋常,形狀看似普通的帆船!在海底建個通風口到海面是個不容易的工程!

在海面上以二個40公尺高的橢圓形型結構體吸入新鮮空氣,每個塔都控制,可固定捕獲東京灣的恆定的風,循環著為下方的隧道提供新鮮空氣。

此外,它也是隧道的緊急出口,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可將隧道內的人員全部疏散。

塔身的角度是經過測算,以減少對鄰近的東京羽田機場飛機起降的影響。

通風塔原本是仿金字塔型的,不過在東京羽田機場擴建第4跑道之時,因為機場限高的緣故,塔尖被拆除了,設計師經重新的藝術設計,就變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

當您飛往東京羽田機場時,可以從海灣對面或從飛機的窗戶,看到這個被誤認為軍事裝置的風之塔。

東京灣水上線於1997年12月正式啟用,是橫跨東京灣,海灣下方隧道與橋梁組合, 兩端分別由兩座橋梁組成,兩側則為千葉縣的木更津市和神奈川縣的川崎市。

全長15.1千米,其中有4.4公裡的海上大橋,也是日本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其長度在9.6公裡的海底隧道則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公路隧道。

這條海底公路很特別,在於它不是單純的跨海大橋,因為在羽田機場旁,橋的高度無法建高,況且東京灣每天約有1500艘船隻通過,特別是大型船隻,為了讓吃水深的大型船隻順利通過,所致在海平面下60公尺深的軟弱地盤,開掘海底隧道!

1989年5月27日正式動工。整體工程由川崎側的盾構海底隧道、木更津側的海上大橋以及中間連接海上大橋和海底隧道的木更津人工島三個部分組成。

在隧道約三分之一的位置,興建了木更津人工島,原本高架的道路在島上就此鑽入地下,以海底隧道的方式通過剩下三分之二的路程,最後在神奈川岸邊、靠近多摩川出海口回到陸面。

東京灣水上線從提出構想到建成通車歷時近30多年,整個過程曲折而又漫長,總體投資費用更是達到驚人的900億人民幣,超乎想像的工程技術與時間。

而整個東京灣水上線最著名的是木更津人工島,這個人工島有個更為浪漫的名字,叫海螢火蟲(umi hotaru)。

海螢火蟲整個建築的面積,就像是海上的一艘大船,事實上整個建築的兩側,看起來也就像是大型郵輪的甲板。它是東京灣水上線道路的休息站,不僅作為交通聯絡之用,也因特殊的地利之便,成了一處人造的觀光景點。

海螢火蟲休息站共有五樓,之中也有不少特色餐廳、商店和娛樂設施,也有觀景臺。於其地理位在東京灣之中,海景非常漂亮!

休息站之上,遊客可以在這裡遠眺東京、川崎、橫濱,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東京都景色確實相當美!

喜歡海上景觀的您,不妨來到這裡,試著從海上看一看不一樣的東京!

旅遊小貼士:

東京灣水上線橋梁隧道是409號國道的一部分,可搭乘大巴或汽車前往, 目前日車流量約為7萬輛。從東京灣各個高層建築中,也可以眺望欣賞到風之塔海螢火蟲、塔的景觀。也可以安排乘船遊覽,使您更接近風之塔。

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關注!

【文中圖片引用自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處理,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東京灣是日本關東地區的海灣,因與東京接壤而得名,風景實在太美
    東京灣是日本本州島中東部沿太平洋的海口,景色頻繁出現在日劇中,如《戀愛世紀》、《魔女的條件》等,夕陽西下時海面的粼粼波光、夜空下彩虹大橋閃爍的燈光、緩緩旋轉的摩天輪以及相伴的戀人,景象十分浪漫。東京灣是日本本州島中東部沿太平洋的海口,景色頻繁出現在日劇中,如《戀愛世紀》、《魔女的條件》等,夕陽西下時海面的粼粼波光、夜空下彩虹大橋閃爍的燈光、緩緩旋轉的摩天輪以及相伴的戀人,景象十分浪漫。坐船去臺場,暢遊東京灣,海面浪不大,吹著海風很舒服,經常看到海鷗在天空盤旋,看到日本著名的彩虹大橋,還能遠眺山寨版的自由女神像。相信如果黃昏來看日落應該是件很浪漫的事情。
  • 日本遊記:東京灣遊輪
    這次日本旅遊正碰上黃梅天,要麼落雨嗒嗒滴,一出太陽就非常熱,所以儘量安排室內活動。對於不喜歡買買買的一家門,到博物館孵空調是主要節目。那麼,禮拜一博物館休息日,我們去哪裡了呢?去了大家都會去的淺草寺。相比莊嚴古樸、寧靜安詳的唐招提寺,淺草寺明晃晃的大紅色有點像國內的寺廟。
  • 日本東京高層公寓可眺望東京灣,東京塔
    東京高層公寓 可眺望東京灣,東京塔!周邊設施根據日本地價官網顯示濱松町站附近的平均地價上漲16%左右
  • 遊日本:人工島海之螢風光
    新華網東京2月28日電(記者藍建中)「海之螢」是東京灣跨海道路上的一座人工島,距離作為道路起點的川崎市浮島約有9.8公裡。京灣跨海道路由川崎方面的海底隧道和木更津方面的跨海大橋兩部分組成,「海之螢」就是銜接兩者的部分。 東京灣跨海道路全長約15.1公裡,耗資約1.44萬億日元,1987年7月動工,1997年12月18日開通。
  • 科學網—日本公布東京灣北部地震烈度分布圖
    日本文部科學省3月30日公布了東京灣北部發生芮氏7.3級直下型地震時詳細的烈度分布圖。
  • 日本中文導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超越東京灣
    來源:中新網中新網2月2日電日本《中文導報》近日刊發社論稱,2019年新年伊始,中共廣東省委在1月3日召開了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了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目標。日本首都圈東京灣,憑藉先進位造和科技實力成為第三個世界級灣區。由於粵港澳與東京灣在人口、地理、產業布局、製造業崛起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可以互相學習借鑑,促進共同發展。從東京灣的發展經驗來看,以下幾點值得堅持和借鑑。其一、堅定不移地以製造業為中心,合理布局,協同發展同為東亞國家,製造業是日本的立國之本,也是中國經濟的重中之重。
  • 日本公布東京灣北部地震烈度分布圖 烈度達7度
    核心提示:日本文部科學省30日公布了東京灣北部發生裡氏7.3級直下型地震時詳細的烈度分布圖。
  • 日本東京灣海床20釐米淤泥檢出放射性銫
    環球網駐日本特約記者王婧報導,據日本新華僑報網2月8日消息,東日本大地震,尤其是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發生之後,民眾對於核輻射一度非常恐慌。為了安全,日本政府及各機構投入了很大力量用於檢測放射性物質及擴散情況,並不定期進行結果公示。
  • 日本東京灣接連發生6次地震,日本櫻島火山發生多次劇烈爆發,日本恐巨災將至?
    據日本媒體報導5月20日下午14時至5月21日下午14時近24小時時間裡日本東京灣內連續發生了6次地震,這6級地震震級分別為2.9級,2.9級,
  • 日本東京灣可能有新地質板塊 政府調整防震政策
    如果屬實,日本需調整現有防震政策  本報綜合報導 一名日本地質學家日前在東京灣地表下面發現一個新的地質板塊,這一發現很可能將促使日本政府調整其防震政策。  據日本共同社21日報導,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地質研究員遠田晉次日前在東京灣地層下新發現一個單獨的地質板塊。這個地質板塊厚25公裡,面積為1萬平方公裡,它以前曾被認為是菲律賓板塊的延伸部分。
  • 佔日本GDP1/3的東京灣為何能這麼牛?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可不要犯這些錯誤 |瞭望
    不過,直到19世紀中葉之前,東京灣基本上還只是一個物流中心。東京灣的現代產業開始於明治維新後。這六大港口與羽田、成田兩大國際機場和東海道等新幹線一起,構成了東京灣與日本和全球主要城市之間海陸空立體交通網。
  • 狂虐日軍的超級戰艦,進駐日軍東京灣,見證日本的投降
    並且在戰爭末期,日本在密蘇裡號主甲板上舉行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這款戰列艦就是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也是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見證日軍投降的超級戰艦密蘇裡號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為44560噸,滿載排水量55710噸,航速為31節,可以說是當時最出色的幾款戰列艦之一。
  • ...級灣區——東京灣調研報告》揭秘:緊密銀企關係為重振東京灣區...
    東京灣區乃至於整個日本能夠在二戰後重振實體經濟,實現高速發展,都離不開源於此的金融血液的支持。緊密銀企關係為重振工業奠定堅實的基礎戰後的日本,不得不面對的一大現實就是儲蓄水平較低,儘管股票和債券市場已重新開放,但日本民眾更重視風險的規避,因此金融資產主要集中於銀行儲蓄。
  • 日本東京灣及衝繩貝殼類水產中首度發現大量塑膠微粒
    據香港「東網」6月19日報導,日本東京農工大學團隊於2015至2017年間,到東京灣及衝繩縣座間味島水域,抽查貝殼類生物樣本化驗,結果發現這些貝殼體內積聚了大量塑膠微粒。研究員此前也曾於東京灣的鯷魚體內發現膠粒,但貝殼類生物出現微膠粒則屬首例。據報導,由高田秀重教授領導的團隊分別在東京都和川崎市的東京灣採集紫貽貝和硬殼蛤,以及在座間味島採集環紋堅石蛤。
  • 佔日本GDP1/3的東京灣為何能這麼牛?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可不要犯這些錯誤
    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規模、密度和對海岸線的利用,與東京灣區還有較大差距粵港澳規劃一定要重視對臨海地區的利用東京灣位於日本本州島中部太平洋海岸,是一個縱深80餘公裡的優良港灣,為東西兩側的房總半島(千葉縣)和三浦半島(神奈川縣)所環抱
  • 日本東京灣現長22米巨型鯨魚屍骸 現已填埋(圖)
    7月28日,日本千葉縣市原市一家工廠碼頭驚現大型鯨魚屍體  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5日報導,日本千葉縣市原市一家工廠碼頭,近日漂浮著一隻身長約22米的鯨魚屍體。當天,千葉縣政府將鯨魚從東京灣拖曳至千葉縣美濱區的一處沙池,並開始進行填埋作業。  報導稱,超過20米的大型鯨魚漂浮到東京灣內十分罕見。目前還不清楚該鯨魚的種類。  據千葉縣的政府透露,7月27日就曾有人發現有鯨魚被卡在工廠碼頭的柱子之間。隨著屍體不斷腐爛,鯨魚身體開始膨脹。5日上午8點開始,潛水員用兩條繩索將鯨魚捆住,共花費約兩個小時,才將鯨魚屍骸拉出柱子進行處理。
  • 報告|以「東京灣」為例 亞洲正打造城市創意集群——BFA創新報告...
    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和中國已經建立了強大的創新基礎,並為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創新提供了資金和知識。大型公司和機構的落地是亞洲發達國家創新引擎之所在,這些公司和機構正在推動技術進步。中國的主要引擎是數字冠軍、獨角獸公司和資金充足的初創企業。東南亞和印度的初創企業的生態正快速引領著改變。亞洲也有巨大的創新資源。
  • 巨型五環標誌重返東京灣
    新華社東京12月1日電(記者王子江)今年初為慶祝奧運會倒計時6個月設立的巨大的五環標誌1日重新被豎立在東京灣海面上,再次顯示了日本保證東京奧運會如期舉辦的決心。這是豎立在東京臺場區域的奧運五環標誌(7月17日攝)。
  • 歌頌日本侵略者的「臺灣之塔」,蔡英文還把名署上了
    她提到,臺當局與日本政客曾在琉球參加「臺灣之塔」落成典禮。她介紹,「臺灣之塔」是為二戰「衝繩戰役」犧牲的臺灣人慰靈所建,但碑文中卻寫了「當年日臺戰士皆為同胞、生死與共、榮辱同擔」。而且「臺灣之塔」題字落款人也寫明「蔡英文」↓臺灣之塔上有蔡英文本人落款(圖片來源:Facebook「鄭弘儀」)高金素梅認為,這篇碑文改寫了歷史,把臺灣人從「被殖民統治」的位置轉變為與殖民者「皆為同胞、生死與共、榮辱同擔」。日本軍國主義100多年前發動侵略戰爭,全亞洲有數千萬人受害犧牲,而受害的臺灣同胞也有60萬人。
  • 剛普拉深埋東京灣 機器人奮戰無人區
    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日本為了發展,將買來的煤、石油、稀土、武器、儲備人才什麼的用水泥封箱沉入東京灣,準備在戰時撈出來用。如今面臨興邦級災難,不僅撈不出什麼東西還要向各處求援,曾經以機器人技術自豪,但在最前線,在連50死士也無法靠近的地方,卻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國外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