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灣及衝繩貝殼類水產中首度發現大量塑膠微粒

2021-02-25 科學養魚


【環球網綜合報導】塑膠垃圾被衝到大海以後,常會因為大自然的破壞而碎成塑膠微粒(microbeads),不過,塑膠不會被細菌和黴菌分解,而會一直以微粒的形式存在,甚至被動物攝入體內。據香港「東網」6月19日報導,日本東京農工大學團隊於2015至2017年間,到東京灣及衝繩縣座間味島水域,抽查貝殼類生物樣本化驗,結果發現這些貝殼體內積聚了大量塑膠微粒。

研究員此前也曾於東京灣的鯷魚體內發現膠粒,但貝殼類生物出現微膠粒則屬首例。

據報導,由高田秀重教授領導的團隊分別在東京都和川崎市的東京灣採集紫貽貝和硬殼蛤,以及在座間味島採集環紋堅石蛤。團隊在採集的27隻貝殼類海產體內均檢出含微膠粒,其中膠粒數量最多的是座間味島的貝殼,每1克含有23個膠粒;東京灣河口的貝殼也檢出較多粒子;川崎市的紫貽貝則每1克含有10個粒子。

報導稱,座間味島海岸有大量來自亞洲各國物品在內的塑料垃圾,這可能是導致貝類體內粒子較多的原因。英國倫敦布魯內爾大學本月發表研究報告稱,市面上銷售的貽貝體內積聚許多微塑料,反映初貝類遭汙染的情況很可能已遍布全球。高田指出:「有必要詳細調查對貝類生存及生態環境的影響。」

塑膠微粒是指海洋垃圾變成小碎屑、直徑5毫米以下的粒子。在今年6月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歐盟和加拿大通過削減海洋塑料垃圾數值目標的文件,日本和美國拒絕籤署,再次引發關注。(實習編輯: 周思敏 審稿:譚利婭)

來源:環球網


版權合作,請聯繫:zhouyx@ffrc.cn,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誠邀您投稿,爆料,投稿請註明發布平臺,如想在微信公眾平臺發布,請註明「微信公眾平臺」字樣。一經採用,即付稿酬!投稿網址:http://kxyy.fish.cn

相關焦點

  • 塑膠微粒無處不在人體器官也有
    從高山到海洋到北極,塑膠微粒已汙染整個地球,現在人類透過食物和水、呼吸吸入體內,沒有理由懷疑人體內沒有塑膠微粒,但一直沒有科學發現,且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也還不清楚。現在有科學家團隊找到新技術,幫助發現人體器官真的有塑膠微粒和塑膠奈米微粒。
  • 英國海域大多數鯊魚食用塑膠微粒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研究發現,英國海域67%海底鯊魚的腸道內發現到來自釣魚線和捕魚網的微纖維以及紡織品材料(包括塑膠微粒和合成超細纖維)。科學家們發現,這46隻鯊魚中有67%含有紡織品中常見的塑膠微粒或其他人造纖維,總共發現到379顆微粒。科學家們檢查了通常生活在海床附近的4種鯊魚物種 : 小點貓鯊(small-spotted catshark)、星貂鯊(starry smooth-hound)、白斑角鯊(spiny dogfish)和斑點貓鯊(bull huss)。
  • 美國落磯山脈、科羅拉多州雨水含塑膠微粒
    華特比發現,採樣的雨水裡含有不同顏色的塑膠微粒。華特比說,「最值得與美國民眾分享的是,地球上存有的塑膠比眼睛看到的還要多。塑膠藏在雨裡、雪裡,已經成為我們環境的一部分了。」另外,在科羅拉多州收集的雨水也含不同顏色塑膠纖維,包括粒子與碎片。華特比採集雨水原本只是想研究氮汙染用,但研究結果出乎華特比意料之外。
  • 汽車輪胎是海洋塑膠微粒主要來源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根據研究,風傳播的塑膠微粒是海洋汙染的最大來源,比河流帶來的汙染還要多。研究表明,每年有超過20萬噸的微小塑料顆粒從馬路吹入海洋,主要是因為胎和剎車片磨損時產生的微小顆粒。據估計,每年有55萬噸小於0.01mm的顆粒沉積,其中將近一半是沉入海洋中。
  • 研究:塑膠微粒汙染已遍及全球,連最偏遠的北極海域也無法倖免
    塑膠汙染在近年引起重視,除了堆積如山的塑膠廢棄物以外,「塑膠微粒」對環境與人體的影響更令人憂心。塑膠微粒漫布於空氣、海水甚至食物中,就連北極海域也難倖免,最新研究指出,在北極海水中的塑膠微粒中有92%為微小的人造纖維,主要來源為洗衣與紡織業。
  • 在人糞便中發現塑料微粒 我們正在自食其果
    奧地利環保署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發表報告,已經在人類糞便中發現塑料微粒,而源頭很可能是透過生物鏈的循環,人類把自己製造的塑料垃圾吃下肚了!這份報告指出,奧地利團隊向來自日本、義大利、芬蘭、荷蘭、波蘭、英國以及俄羅斯和奧地利等8個國家的志願者,採集糞便樣本,受測者在提供樣本前1個星期,曾吃下含有塑料包裝食物及喝瓶裝水,其中6人曾吃過深海魚,無素食者,結果報告發現,全部糞便樣本都含有塑料微粒。從這些志願者的糞便樣本中,採集到的塑料微粒最多達9種,而且在每10公克的樣本中,平均發現20粒塑料微粒,相當驚人。
  • 科學網—日本公布東京灣北部地震烈度分布圖
    日本文部科學省3月30日公布了東京灣北部發生芮氏7.3級直下型地震時詳細的烈度分布圖。
  • 休漁期老饕解饞指南:花蛤、蟶子、蛤蜊、鮑魚、竹蟶……貝殼類海鮮...
    其實不然,雖然這期間東黃渤海冰鮮海鮮沒得吃,但貝殼類海鮮正趕上上市季!來自滬上水產市場的消息:6月中下旬是最肥美的貝殼類海鮮上市季,來自浙江三門、台州的蟶子,產自遼寧東港和江蘇南通的花蛤,以及產自福建、遼寧的蛤蜊、鮑魚等貝殼類海鮮正源源不斷進入市場。受疫情影響,今年貝殼類海鮮從主銷飯店、酒店轉銷至菜市場,今年菜場貝殼類海鮮的售價普遍比往年便宜。
  • 休漁期老饕解饞指南:花蛤、蟶子、蛤蜊、鮑魚、竹蟶…貝殼類海鮮最...
    來自滬上水產市場的消息:6月中下旬是最肥美的貝殼類海鮮上市季,來自浙江三門、台州的蟶子,產自遼寧東港和江蘇南通的花蛤受疫情影響,今年貝殼類海鮮從主銷飯店、酒店轉銷至菜市場,今年菜場貝殼類海鮮的售價普遍比往年便宜。 據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商貿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袁道亮介紹,市場上銷售的貝殼類水產品分淡水和海水兩種,淡水貝殼類水產品主要有螺絲、田螺、河蜆、河蚌等,大都在春季上市,清明前後最鮮美。
  • 我試著證明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國人
    文 胡同【玩勿喪志·志】2019年春節,乘船到了日本琉球國的宮古島和衝繩,陽光和煦,完全不像中國南方那樣溼冷。那時候,衝繩的首裡城還沒有遭遇火災。對於日本人來說,衝繩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日本,一直心存芥蒂,因為那兒距離日本本土十分遙遠,更重要的原因,是衝繩人和中國人的許多生活習性相近,故而拉遠了日本本土的心理距離,這種說法當然只是一種戲謔。可這一切發生在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讓我產生了好奇。中國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因為發掘出甲骨文而舉世聞名,和首裡城一樣,兩個地方都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 日本在衝繩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 有望成資源生產國
    日本在衝繩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 有望成資源生產國 2017-09-27 20:44:33
  • 日本公布東京灣北部地震烈度分布圖 烈度達7度
    核心提示:日本文部科學省30日公布了東京灣北部發生裡氏7.3級直下型地震時詳細的烈度分布圖。
  • 美國貝殼化石內發現隕石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研究人員在佛羅裡達州發現數百萬年前的貝殼化石,裡面竟然有撞擊地球的隕石遺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3日報導,南佛羅裡達大學研究人員2006年在當地一座採石場發現不少圓蛤化石。他們原本希望尋找屬於單細胞有機體的貝殼化石,卻在這些貝殼化石裡發現83顆比鹽粒小、類似玻璃微粒的物體。研究人員當時不清楚這些微粒的屬性,把它們小心存放起來。哈裡斯堡技術大學地球科學助教邁克·梅耶當年參與這項考古活動,多年以後分析這些微粒的物理特徵、研究它們的基礎成分,把它們與火山石、微玻璃隕石和煤灰等工業副產品作比較。
  • 【K.D 旅遊】衝繩潛水必去的絕佳潛點
    衝繩是距中國最近的潛水勝地,愛潛水的人怎能錯過?為你推薦衝繩幾個較有特色的潛水點,適合不同級別的潛水愛好者。
  • 傳統衝繩飲食-著名的日本長壽縣飲食文化
    什麼是衝繩飲食? 衝繩飲食以日本琉球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命名。歷史愛好者可能會從二戰期間打過的衝繩戰役中認出這個名字。但是,如今,這在歷史書籍中還有另一個原因: 衝繩的人們生活了非常非常長的時間(直到最後一天都健康)。 美國的平均壽命為78.8歲,而日本為84歲,而100歲的衝繩人口是日本其他地區的五倍。
  • 日本東京灣可能有新地質板塊 政府調整防震政策
    如果屬實,日本需調整現有防震政策  本報綜合報導 一名日本地質學家日前在東京灣地表下面發現一個新的地質板塊,這一發現很可能將促使日本政府調整其防震政策。  據日本共同社21日報導,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地質研究員遠田晉次日前在東京灣地層下新發現一個單獨的地質板塊。這個地質板塊厚25公裡,面積為1萬平方公裡,它以前曾被認為是菲律賓板塊的延伸部分。
  • 日本在被颱風蹂躪,衝繩人卻在........
    東京窗外的「天有異象」,圖片均來自網絡感謝家鄉的冷空氣,最早的預報本來說是要直擊衝繩,然後擦著我國東南沿海的邊,路過一下韓國附近,最後在日本登陸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蟲,可吃光塑膠袋
    人類製造出來的大量塑膠,受苦的不只是海洋生物而已!現在有一份由奧地利研究者做的先導性研究報告,正式宣布「第一次在人類的大便樣本中發現塑膠微粒」!全部8位研究對象來自不同的大洲,但是他們的大便樣本中卻都發現到塑膠微粒的存在!
  • 日本遊記:東京灣遊輪
    這次日本旅遊正碰上黃梅天,要麼落雨嗒嗒滴,一出太陽就非常熱,所以儘量安排室內活動。對於不喜歡買買買的一家門,到博物館孵空調是主要節目。那麼,禮拜一博物館休息日,我們去哪裡了呢?去了大家都會去的淺草寺。相比莊嚴古樸、寧靜安詳的唐招提寺,淺草寺明晃晃的大紅色有點像國內的寺廟。
  • 日本衝繩美軍基地舊址發現放射性毒廢棄物 引發民眾抗議
    據日本琉球新報等多家日媒報導,近日在位於日本衝繩縣國頭村的駐日美軍基地內,發現了美軍此前遺棄的含放射性物質的毒廢棄物。報導說,日本研究蝴蝶的生物學家宮城秋乃於今年10月發現了這些含放射物質的有毒廢棄物。當時,這些廢棄物是被埋在數十米深的地下,且被混凝土包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