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張!13810個城市!最完整的世界城市地圖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一場百年大計正在謀劃之中:蘇浙滬皖三省一市的長三角一體化。這個一體化不是簡單的協同合作,而是創新要素的融合,以城市群競爭的理念,力爭站上全球科技創新的高地。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吳志強副校長領銜的一支專業團隊為此將目光瞄準了城市及城市群。智慧的城市,和諧的城市,將具備最活躍的創新動力。

  

(新民晚報專題報導)

01  如何讓人工智慧、大數據應用於未來的智慧城市規劃?

2014年起,吳志強和團隊開始研發「城市樹」全球影像智能識別技術,就是通過30m×30m精度的網格,將40年時間跨度內的全世界所有城市的衛星遙感圖片進行智能動態識別併疊加,因得到的城市時空演進可視化軌跡呈樹狀,所以命名為「城市樹」。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世界城市演進資料庫,運用人工智慧圖像識別技術,尋找城市建成區範圍,總結世界城市發展規律,為研究整個世界的人類城市問題做支撐。

首先,團隊把全世界面積100km²以上的城市全部挖遍,共發現937個,隨後,繼續挖掘面積50km²以上的城市,發現2036個;再挖掘面積30km²以上的城市3520多個。依此,逐步提升精度,縮小城市識別的面積範圍,截至2018年1月,團隊已繪製了全人類面積1km²以上所有的城市和建成區共13810個。這是一個一個點積累起來的人類第一張最完整的城市建成區全圖,這是中國人的驕傲。

吳志強和團隊對這13810個城市樹的曲線邊緣進行統計,歸納出7大類城市發展類型:萌芽型435個、佝僂型3601個、成長型2365個、發育型831個、成熟型1900個、區域型143個、衰退型201個。

除城市增長類型和城市增長趨勢,在城市研究中運用人工智慧的技術可更快速、準確地觀察城鎮群匯聚的規律。

他們研發的城市智能推演技術是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全新規劃方法體系和實踐技術。其內核是四方六元的博弈模型,即政府、規劃師、投資商、市民這四方城市利益相關體,對職業、居住、商業、醫療、教育、休閒這六元功能的各自決策。在實際項目中,推演城市2020、2035、2050的發展情景,診斷城市的未來問題。

吳志強感慨地說,以前,為什麼城市規劃那麼累,因為我們只有一個空間的模型,而不知道「前後手」。「前後手」的決定,可以影響一個城市的興旺和衰退,現在我們突破了過去長久以來只看空間問題,不提時間的前後秩序的瓶頸。 

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升級,要落在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上,其關鍵在於突破行政隔閡,各創新要素融合匯聚,這正是上述人工智慧技術運用於城市研究得出的精準判斷。

02  延  伸  閱  讀

高科技讓城市智能起來

曾任2010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教授和團隊如今正全力謀劃蘇浙滬皖三省一市的長三角協同創新一體化。他把目光瞄準了城市:城市的智慧、城市的和諧。

他在一次演講中曾說:人類建造城市的歷史有8000年,卻有很多愚蠢的地方。比方說現在城市面臨的高溫問題:高溫是自然界把最多的能量送給我們,我們卻用最高的價值買來能源去抵抗自然送來的能源。所有的空調都在抵抗自然的能源,更多的錢、更多的能量消耗來抵抗自然的能量,這不是很愚蠢嗎?這說明人們沒有看懂真正的自然、城市、人三者之間應該是什麼的關係。

許多人曾問過他,當今時代中,怎樣的城市最美好。吳志強這樣回答:

第一,要有特色。好的城市一定是有自己的地域自然特色,不是一個複製品。

第二,要保護好自己的文化遺產。城市要有自己的文化和故事。有的城市很新,到處是鮮亮的房子,到處是現代化的高樓,但沒有故事就沒有內涵。

第三,要讓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方便,感到有活力。城市要有活力,就要有創新文化,讓每個人在其中都能爆發自己的潛能。

吳志強更清醒地認識到,未來城市的規劃,靠一個人或是一個團隊不可行。我們的城市以前是由「骨肉」組成,例如交通道路、基礎設施、建築用地等。未來的城市還需要關注感知神經和中樞系統。如今,我們擁有了「大智移雲」——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只有努力運用這些高科技,才能讓城市智能起來。

早在構思世博會主題演繹的時候,吳志強就提出,未來的城市是智慧生命體,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第一是感知:城市要知冷暖,包括城市的主動感知、數據上報、數據挖掘。第二是判斷:城市能判斷好壞,手段包括數據分析、預測模擬、評測工具。第三能反應:快速應對內外環境變化,包括政府決策,企業決策,治理決策。第四會學習:通過不斷學習,包括模型改善、流程改善,通過經驗的一次次提升,形成持續進化、持續變成更聰明的城市的過程。

03  相  關  鏈  接

長三角創新格局優劣何在?

調查顯示,目前全球經濟最活躍、創新力最強的地方在美國的灣區,這些灣區同時擁有著名的城市群。此外,還有以英國倫敦為中心的城市群、以日本東京為中心的關東——關西城市群。值得一提的是,進入新世紀,中國三大灣區城市區迅速崛起,成為全球創新的新動力源,它們分別是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同濟大學發布的《美國灣區與長三角創新活動空間格局比較研究》指出,區域城市聯盟發展決定了各個城市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發展前景。區域創新聯盟是城市聯合起來協同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區域和增強區域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在比較了美國灣區和長三角區域創新活動的分布空間及特點後,該研究指出,從總量來看,長三角創新活動規模已經超越了美國灣區。

2013年,長三角專利授權量是41367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4265件,是灣區發明專利授權量的1.56倍。與灣區相比,長三角創新活動發展較快,創新活動總量已遠超過灣區,但是創新活動的整體層次水平還不夠。此外,通過創新活動聚集度與人口聚集度的比值,可比較兩地區創新活動聚集強度。2013年,長三角和灣區創新活動相對聚集度分別是5.35和7.15,灣區創新活動在國家創新體系中聚集強度則高於長三角。

當下,美國灣區創新活動空間聚集、逐漸增強。相比之下,長三角正處於創新活動快速發展時期,城市間創新活動位序變動較大。隨著時間推移,長三角創新活動空間聚集比例整體上呈現出下降趨勢,即創新活動空間分布擴散。

該研究最後得出結論:長三角創新活動發展較快,其總體規模比灣區大,但是發展水平、聚集強度還不及灣區。

因此,長三角要打造以上海為中心的國際創新區域,需要進一步聚集創新要素,提升長三角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戰略地位。長三角要不斷加強城市間創新聯繫,促進創新活動空間聚集,共同構築長三角創新集群。

本文來源:新民晚報,作者:張炯強

相關焦點

  • AIOpenIndex發布全球人工智慧創新城市榜單,中國32個城市進入世界...
    該榜單根據城市頂級 AI 學者數、AI 論文影響力、AI 產業活躍度等數據,全方位地展示 21 世紀前 20 年在人工智慧領域居於全球最前列的創新城市,並據此分析其 AI 基礎創新力和應用創新力。榜單上呈現出全球 500 個城市的 AI 創新指數信息,為評價城市創新力提供了客觀、可靠、專業的數據。
  • 我的世界:1500人耗時8年打造鐵路地圖,可在145個城市運行!
    《我的世界》充滿無限可能性,許多人似乎不以為然,但MC玩家從來不開玩笑。故宮、圓明園、權遊古堡……但凡是現實中存在的建築,幾乎沒有MC無法復原的。今天胖虎就給大家分享一張由1500人耗時8年打造的《我的世界》鐵路地圖——ShireCraft。這張地圖不僅擁有成千上百個建築物,連鐵路系統都是可以良好運行的!怕不是瘋了,對吧?!而玩家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加入這個社區的,他們有自定的規章制度,必須通過審核才行。
  • 這17張世界地圖幫你重新認識世界
    下面17張地圖幫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按照慣例,亮點在最後。
  • 17張不一樣的世界地圖 幫你重新認識世界
    原圖上南下北,小編將其轉了180°。距離古羅馬時期已過去1100多年,人類地理知識提高程度似乎有限。不過伊德裡西好歹知道了杭州的玻璃泉州的絲是最棒噠。 3. 公元1564年由佛蘭德人亞伯拉罕·奧特柳斯繪製的世界地圖1570年,奧特柳斯出版了第一本現代意義上的地圖集《世界概貌》。1596年,他提出了最初的「大陸漂移學說」。4.
  • NASA發布最完整地球衛星地圖(組圖)
    第1頁:可顯示高達99%的地球陸地面積 第2頁:死亡谷是北美最熱的地方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30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其衛星地圖首次可顯示高達99%的地球陸地面積。這些驚人的新地形圖可以準確顯示地球陸地上的幾乎每一處地方。
  • 最古老的世界地圖,原來是它
    地圖是一門很古老的學問,幾乎和世界最早的文化同樣悠久。目前已經被發現的最古老地圖是巴比倫地圖,出現在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一帶,也就是現在中東的伊拉克境內。考古學家在當地挖掘一個古老城市的廢墟時,發現了這一張地圖。與其說是一"張",其實應該說一"塊",因為它是刻畫在陶片上的。
  • 用R繪製最完整中國地圖
    我們前邊用三篇推文介紹了用R對世界地圖搭配數據的繪製,分別是:用ggplot2包繪製主要地區和城市的疫情格局:用tmap包繪製國家/地區水平的整體情況:如何用R繪製新冠病毒世界格局(二)(附完整代碼)。
  • 全球10大「最有錢」的城市,中國有3個城市上榜,美國也是有3個!
    全球10大「最有錢」的城市,中國有3個城市上榜,美國也是有3個!這些年以來在中國努力奮鬥下,中國不斷的發展,很多城市積累了不少的財富!《2019全球最富城市排行榜》!1,紐約紐約,是美國最大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紐約都會區的核心,被人們譽為「世界之都」。紐約是一座世界級城市,在這裡你可以體驗到全世界的文化。它擁有許多世界聞名的博物館和餐廳、激動人心的景點、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以及無與倫比的購物場所。同時,作為世界上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她也因此有了「站著的城市」之稱。
  • NASA 制定其第一張全球地下水地圖
    在經常下雨的人居地區,乾旱可能很快變得明顯,但是當世界偏遠地區遭受乾旱時,即使很長一段時間,乾旱也可能表現得不會很明顯。為了更全面地描述乾旱地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了其第一張全球地下水地圖,希望隨著全球溫度不斷升高,該地圖將成為監測供水情況的有效方法。
  • 你住的城市7.5億年前長啥樣?這張互動地圖能讓你看到
    你住的城市7.5億年前長啥樣?這張互動地圖能讓你看到 2020-09-13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世界上「民族最多」城市,是世界十大城市,還是印度第一大海港!
    世界上「民族最多」城市,是世界十大城市,還是印度第一大海港!遠洋巨輪一聲笛響,乘風破浪地從阿拉伯海往東向南亞次大陸駛來。黛青色大陸漸漸浮現在眼前,藍天白雲底下,如海市蜃樓般屹立著一座城市。它高樓林立巍然入雲,海港碼頭綿延數公裡,巨輪或在繁忙裝卸貨物,或鳴笛起航前往世界各地。它就是被稱為小印度的孟買。從海上來到孟買,首先看見海濱上聳立著一座氣勢宏偉壯觀的拱門建築,它面對著浩瀚的印度洋,背後則是幅員遼闊的印度原野。這座建築就是蜚聲全球、象徵印度國門的印度之門,人們一邁入印度之門,就標誌著已經踏上了印度的國土。
  • 不一樣的排名,18張世界地圖揭秘全球各國優勢
    ,世界各地區也是特別的存在、不一樣的煙火,今天,我們就從18張地圖看一看不一樣的世界各國!6、地圖上的點點顯示超過10 萬人居住的地區,總共有4037個呢!14、世界各國最受歡迎的運動是什麼呢?15、亞伯拉罕奧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被廣泛認為第一本當代地圖集的發明人,這張地圖是1564年繪製的。
  • 疫情以來世界最貴城市排名出爐:巴黎香港蘇黎世生活成本並列全球第一
    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疫情以來世界最貴城市排名出爐:巴黎香港蘇黎世生活成本並列全球第一】新華社11月18日消息,英國經濟學人智庫調查顯示,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法國巴黎、中國香港和瑞士蘇黎世成為「最貴」城市,在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中並列第一。
  • 亞洲「最受歡迎」城市在我國,人口數全球第三,摩天大樓世界第一
    我最喜歡旅行,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現在在世界上成為了經濟大國,這多虧了所有城市的協助,我國各城市不斷發展,但是,某個城市的發展很快,一直在國內城市排名的前列,但是,在我國這樣的城市在世界上很受歡迎,這個城市的摩天大樓數量是世界第一,但是,世界上第三人口是,這個城市在哪裡?
  • 疫情以來世界「最貴」城市排名出爐:巴黎香港蘇黎世並列第一
    疫情以來世界「最貴」城市排名出爐:巴黎香港蘇黎世並列第一 2020-11-20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SOSO地圖發布高清衛星地圖 首批推出90餘個重點城市
    3月27日,騰訊旗下的SOSO地圖發布了自己的衛星地圖,趕在清明小長假之前,無疑是為了給即將出門遊玩的網友多一點方便和更多選擇。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
    為前瞻未來15年中全球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重大突破,預期未來全球主要城市創新地位變遷趨勢,本期報告面向未來15年的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發展,開展了對全球20個主要城市[1] ,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的問卷調查,請他們對未來5到15年間可能出現的引領世界創新前沿熱點的重大科技突破以及這些突破最有可能發生的城市進行了預測,並對主要城市未來15年的創新環境進行了主觀評價。
  • 【世界城市日】2020《上海手冊年度報告》全球首發,20個全球案例入選
    【世界城市日】2020《上海手冊年度報告》全球首發,20個全球案例入選 2020-10-31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馮懷志:「推」出來的城市地圖
    馮懷志今年79歲,是海港區的一名普通市民,多年來,他用「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熱情,手繪了13張城市地圖,見證著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懷著對手繪的熱愛和對城市發展的關注,2001年退休後,馮懷志老人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手繪地圖上。於是在海港區的大街小巷,總會看見這樣一位老人,他推著自行車,用車輪「丈量」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用小本子記錄坐標,早出晚歸,風雨不誤。
  • 1820年人類發現南極洲,為何提前兩百年畫在明朝第一張世界地圖上
    中國古代第一張官方完整的世界地圖是明朝萬曆時期的《坤輿萬國全圖》,由當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主導繪製,被當時的大明官方所接受。以現在的眼光看,明朝晚期這張世界地圖是有很多比例失調和缺陷的,不過除了澳洲外,世界地理格局已經非常清晰了;然而很有趣的是這份當時世界通行的地圖南端出現了一個廣袤白色大陸,而南極大陸卻直到兩百多年後的1820年才被發現,這提前兩百多年畫上去的大洲,到底是咱中國古人、西方學者哪一邊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