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

2021-01-13 全球技術地圖

為深入研究中心城市在全球科技創新網絡中的地位和影響,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自2018年起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開展合作,推出了「理想之城」系列報告,今年的《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是系列報告的第4期。

為前瞻未來15年中全球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重大突破,預期未來全球主要城市創新地位變遷趨勢,本期報告面向未來15年的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發展,開展了對全球20個主要城市[1] ,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的問卷調查,請他們對未來5到15年間可能出現的引領世界創新前沿熱點的重大科技突破以及這些突破最有可能發生的城市進行了預測,並對主要城市未來15年的創新環境進行了主觀評價。研究表明,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和創新藥物領銜未來全球科技創新熱點,北上深位居全球城市未來科技突破期望值排名前三位,上海在生命健康領域的優勢凸顯。

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和創新藥物引領未來全球科技創新熱點

腦科學等前沿領域有望迎來全新突破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根據全球科學家的預測結果進行詞頻統計分析,凝練形成了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全球10大熱點科技清單,見表1。在科學家們預測中,既有貫穿整個未來15年的重要科技如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和創新藥物等,也有隨著時間推進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出現顛覆性變革的科技領域,如腦科學發展有可能在2025年達到全新水平,並在2030年後引發人類思維認知領域的重要飛躍;未來5-10年間癌症治療有可能獲得突破性發展,未來10-15年間修復人體失效器官和逆轉衰老將成為可能;在2035年之前,核聚變能源和宇宙空間開發也將走向現實。而在最近5年之內,基因編輯、自動駕駛、大數據服務、氫能源和高效太陽能等重要前沿科技發展將直接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

圖1 未來5年、10年、15年(由上到下排列)全球科技創新熱詞雲圖

表1 未來5-15年間的全球十大熱點科技清單

生物科技和信息科技加速發展將引領世界變革,基礎科學領域具有重大突破潛力。根據全球科學家調查結果,進一步歸納了生命科學、工程技術、跨學科領域、醫學、物理、環境科學、化學、地學和天文等8大領域未來5年、10年、15年的研究熱點和可能的前沿突破方向。調查結果見表2。

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繼續高速發展,多數受調查科學家認為近5年會在基因、疫苗、細胞、病毒等方向取得重大突破。科學家樂觀預期,在未來十五年內癌症、阿爾茨海默病等頑疾將被攻克,在基因修復和抗衰老方面也可能取得顛覆性進展,到2035年,人造肢體、人造器官乃至人造生命都將成為可能。

工程技術和跨學科領域的發展將引領未來的經濟模式和生活方式重大變革。5/6G通信、人工智慧、功能材料、智慧工業等領域成為發展熱點,人工智慧將融入未來社會的方方面面,涵蓋交通、能源、安全保障等的智慧基礎設施系統將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科學家們預測,到2035年或將迎來人機融合時代的先導。

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在持續迭代發展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影響和改變世界。物理學繼續向新尺度、新能級邁進,量子技術、核聚變等領域的探索為人類文明能級跨越式提升打下基礎。化學方面,新能源、新材料、新藥物成為研究的核心主題,以石墨烯為代表的新型物質結構是未來的熱點方向。在環境生態、地學和天文等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廣泛應用於研究,將全面提升領域的發展水平。

表2 未來5-15年間的各領域的全球科技創新突破熱點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

北上深位居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的期望值排名前三位

受調查科學家對本人所在研究領域內未來15年內最有可能率先湧現重大創新突破的城市進行了預測。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前景受到全球科學家普遍看好,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別以13.64%、11.65%和11.08%的支持比例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未來期望值前三位。期望排名4-10位的城市分別是舊金山、波士頓、紐約、東京、新加坡、倫敦和洛杉磯。

圖2 科學家對於未來15年內最有可能率先湧現重大創新突破的城市的預測

在不同學科領域中,多數受調查科學家認為北京在工程技術、物理、環境科學和生態學三個領域最有可能引領未來1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前沿,而上海在化學、醫學領域的創新前景受到最多的全球科學家看好。相對而言,全球科學家們認為生命科學和跨學科領域是北京科技創新競爭力的較薄弱環節,而上海在物理和跨學科領域競爭力較弱。

在全球其他城市中,科學家們認為以紐約、舊金山、波士頓為代表的美國城市在未來15年仍將是全球科技創新最主要的參與者和貢獻者,尤其是在生命科學、醫學和跨學科領域,美國城市將保持強勁的競爭力。另外,倫敦在跨學科領域、東京在工程技術領域的科技創新特殊優勢也贏得了全球科學家的高度期望。

圖3 科學家對於未來15年內最有可能率先湧現重大創新突破的城市的預測

(按所在學科領域分組)

圍繞科技前沿熱點的中美城市競爭更加激烈,北上深分別在不同領域形成創新競爭力長板優勢,上海生命健康特色凸顯。調查結果顯示,未來15年在大多數前沿熱點技術領域上將呈現中美城市全方位競爭的格局。其中,北京共在8個前沿領域中的6個上榜,特別是在基因、量子等偏基礎研究方面優勢較明顯。上海共在5個領域上榜,其中主要在生命健康相關的創新藥物、腦科學和基因工程等方面體現了獨特的競爭優勢。而深圳在人工智慧、6G通信和智慧城市領域競爭力格外突出。

表3 未來15年各項前沿熱點技術重大創新引領城市預測

北京、上海將成為世界頂尖學者主要聚集地

全球青年科學家和科技創業者高度青睞北上深

受調查科學家對全球主要城市未來15年內的創新環境吸引力進行了主觀預期性評價。在關於哪些城市在未來15年中能夠為全球最高水平的科學家提供最好的科研平臺和創新環境的調查中,北京和上海在全體受調查科學家中的支持率排在前兩位,之後3-10位依次是紐約、波士頓、舊金山、深圳、新加坡、倫敦、東京和洛杉磯。根據調查結果預測,未來15年中國和美國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有可能將進一步成為全球頂尖科學家匯聚的焦點。其中,北京最受基礎學科科學家青睞,物理、化學、環境科學和生態學領域科學家支持率均排名第一,上海則獲得了工程技術領域的科學家支持率排名首位。這顯示了兩座城市差異化的科技創新定位特徵和各具特色的創新環境優勢。值得注意的是在醫學和跨學科領域,中國城市的科學家支持率排名較低,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中國城市在這些領域的高水平創新平臺機構仍相對不足,領域創新環境對世界頂尖學者的吸引力偏弱。

圖4 未來15年內最有利於頂尖科學家開展科研的城市評價

在關於哪些城市在未來15年中能夠為全球富有潛力的年輕科研人員提供最優發展機會和條件的調查中,深圳以最高的支持率成為最受全球科學家認可的未來青年創新之城,其次是上海,北京支持率處於第三位。排名4-10位分別是紐約、新加坡、舊金山、波士頓、東京、倫敦和洛杉磯。特別是在工程技術領域,中國城市對全球青年科學家的吸引優勢明顯。在未來15年中,北上深將有可能形成集聚全球年輕科技人才的良好態勢。

圖5 未來15年內最有利於青年科學家發展的城市評價

在關於哪些城市在未來15年中最可能湧現高科技創新創業和高成長性新興企業的調查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依次佔據了前三位,擁有「矽谷」的舊金山和擁有「矽巷」的紐約排在4、5位,排名6-10位的分別是波士頓、新加坡、東京、倫敦和特拉維夫。這一調查結果可以體現全球科學家對於未來全球創新經濟發展和集聚趨勢的看法,同時也反映了科學家們對於城市創新創業環境的評價。

圖6 未來15年內最有利於科技創新創業的城市評價

充分發揮上海正處於科技創新上升期的優勢

加快打造全球創新策源高地

當前全球科學研究正處於集群突破期,前沿技術處於變軌加速期,新一輪科技變革正帶來重大的創新機遇和激烈的全球競爭,世界主要國家、城市都高度重視加強科技創新的前瞻布局,力爭在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領域贏得先機,搶佔競爭優勢。上海在新一輪中長期科技創新規劃中迫切需要更好把握未來創新熱點,強化自身基礎優勢,提升創新策源功能,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力爭搶佔全球科技制高點,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聚焦前沿重點領域,加強科技創新前瞻部署。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和創新藥物是未來15年全球科技創新領域的重大主題,也是上海具有基礎優勢的重要方向,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建議在上海新一輪中長期科技創新規劃研究和編制中,進一步加強對於重點領域科研投入的系統性、持續性部署。建議參考全球科學家對於各領域創新熱點技術的前瞻預判,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和上海自身發展基礎,進一步完善有重點、有層次、分階段推進的中長期科技任務布局,以提高科技投入效率,把握創新發展先機。

強化高水平跨學科平臺建設,打造創新策源湧現地。隨著全球科技創新交叉、融合、跨界的趨勢持續深化發展,諸多關鍵性、顛覆性的創新可能在跨學科領域率先湧現。與發達國家創新中心城市相比,目前北京、上海等中國城市在跨學科研究領域還存在相對的短板差距。建議上海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全面性、體制機制創新和開放包容文化優勢,打造高水平、新模式的跨學科前沿研究平臺,加大對於跨學科研究的長期、穩定支持力度,吸引集聚世界頂級學者,開展富有探索性的跨界科研工作,力爭成為學術新領域、科學新發現、產業新方向的開拓者,全球創新策源的引領者。

創建利於青年科研人才和創新創業者成長、發展的良好綜合環境。全球青年科學家和科技創業者對於上海的青睞是上海未來發展中的巨大優勢。但同時上海目前也存在青年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國際化水平不高,人才培育與重點產業創新需求一定程度上脫節,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業者落戶、安居困難較大,創業企業成長過程中難以留住等種種問題。建議上海在新一輪科技中長期規劃中應更加重視加強面向未來發展需求,與國際接軌的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支持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在人才戶籍、住房保障、創新創業體系建設和中小科技企業扶持等領域的導向性體制機制、政策安排,完善富有活力、充滿機遇的人才成長、發展和創新創業環境,為上海加快建設全球科創中心,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1] 20個城市包括:紐約、波士頓、舊金山(包含聖何塞)、北京、東京、巴黎、洛杉磯、倫敦、上海、首爾、柏林、新加坡、西雅圖(包含塔科馬、貝爾維尤)、多倫多、雪梨、香港、莫斯科、特拉維夫(包含雅法)、深圳、孟買。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三思派,作者王雪瑩,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來源於《研究與建議》2020年第23期,系《2020「理想之城」 ——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研究之二。。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本公眾號轉載僅為分享、傳達不同觀點,如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我們!

轉自丨 三思派

作者丨 王雪瑩

編輯丨 劉瑾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帳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青睞哪座城市?上海顯示最強的科學家國際流動性趨勢
    本次調查中全球科學家對未來5年、10年和15年中,可能引領世界創新熱點的關鍵科技進行了預測,凝練形成了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全球10大熱點科技清單。在科學家們預測中,既有貫穿整個未來15年的重要科技如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和創新藥物等,也有隨著時間推進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出現顛覆性變革的科技領域。
  • 「科學天團」雲聚上海,頂級智慧賦能創新策源
    論壇「雲」集了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陣容堪稱「史上最強」。這是特殊之年的一場世界級科技盛會。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正在共同面對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嚴峻考驗。此時,人類「頂級大腦」的雲端相聚,無疑被寄予厚望——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東西方智慧將在上海交融、碰撞,為全球發展的未來播撒創新策源的種子。
  • 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
    未來十五年,全球科學家最看好哪些城市科技創新前景?昨天,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 未來10年癌症可能被攻克?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預測「未來城市」
    《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在上海舉辦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發布。本期報告基於對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了科學家在全球主要城市之間流動集聚的宏觀趨勢,對未來5到15年間重大的科技突破點和這些突破可能湧現的城市進行了預測,並展望了科技創新與城市發展的未來關係。
  • 給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個中國定義
    按照國務院批覆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上海2035」的主題是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此前許多全球城市研究成果認為,上海已經是全球城市。因而,需要深入探究的是何為「卓越」,如何「卓越」,怎樣在已有發展基礎上開創更高的境界。
  • 到2035年,青島將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挺進世界城市體系...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1日訊 就在不久之前,青島發布《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2035年青島將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進世界城市體系前列。對標「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五大考察指標,成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後的青島會在航運服務能力上會有較強的體現,港口物流業發達,且在船舶規模、價值及航運公司總部數量上具有優勢;此外,城市將具備海洋金融、法律等現代海洋高端服務業的核心競爭力;海洋科技水平和教育產業的水平能級也會有明顯提高;同步提升的還有更具吸引力的國際化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在政策框架、產業集群的開放度和信息共享度、營商便利度等方面都具有較大優勢
  • 世界一線城市有幾個?中國的世界一線城市有幾個
    根據最新世界城市評級機構公布的信息得知,世界一線城市共有55個。其中,來自美國的城市佔比最多,其共有7座城市上榜,而中國上榜城市數量僅次於美國,快來看看你所在的城市是否上榜吧。
  • 中國科技創新與發展2035展望
    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了創新型國家建設「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即要在2020年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 各國的超級科技城市,美國有紐約,英國有倫敦,中國是哪座?
    當今世界各國都在主力發展科技領域,科技從出現的那一刻,就註定成為人類未來發展的主燃料,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科技將扮演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這些年在科技領域的投資就是一筆非常龐大的數字。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有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科技城市,就科技強國美國來說,他們有紐約這座世界第一大城市,科技繁華程度世界有名,英國有和紐約齊名的倫敦,同時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那麼中國有哪座城市呢?
  • 世界一線城市:美國有5座,印度3座,中國有多少座?
    城市代表一個國家的一部分,我國有多少城市呢?估計知道的人也不多,說實話,筆者也沒統計過。如果問全球有多少個城市,知道的人應該更少。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日,美國《彭博商業周刊》刊發題目《經濟學家解讀2050的世界》的文章,彭博社經濟部首席經濟學家湯姆·奧爾利客和經濟學家比約恩·笵魯瓦耶大膽預測:中國在2035年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實際上,近幾年世界多國也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感到驚嘆。當然,我國經濟能夠保持快速發展,也離不開國內各城市立下了「汗馬功勞」。
  • 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共同體 《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為加強長三角區域創新一體化,科技部近日印發《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    《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將長三角區域定位為「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原始創新動力源、融合創新示範區、開放創新引領區」,力爭到2025年形成現代化、國際化的科技創新共同體,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共同體。《規劃》從"協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構建開放融合的創新生態環境、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共同推進開放創新"等方面提出了詳細發展目標。
  • 世界十大最富有城市 中國和美國各有三城市上榜
    最新牛津經濟研究院數據顯示,到了2035年全球最富有城市的GDP將達到2.51萬億美元。目前十大最富城市裡有三個在中國,三個在美國,其餘分別在日本,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這些城市有紐約,東京,倫敦,洛杉磯,上海,北京,巴黎,芝加哥等,下面本文就盤點了世界十大最富有城市。
  • 區域觀察丨金陵之問:南京拿什麼和其他城市競爭
    早在2017年年底,南京就提出創新驅動發展「121戰略」,即建設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構建一流的創新生態。自此,通過連續三個創新「一號文件」,南京建設創新名城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點燃強引擎。正因錨定創新,南京收穫不菲。
  • 共謀前沿科技,聆聽未來之聲——2020浦江創新論壇掃描
    除了人工智慧,論壇上公布的一份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也令人矚目。根據全球700多名科學家對未來15年內最有可能率先湧現重大創新突破的城市預測結果,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前景受到全球科學家普遍看好,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未來期望值前三位。
  • 全國32個城市上榜2020 年全球人工智慧最具創新力城市榜單 西安...
    近日,清華-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聯合推出了 2020 年全球人工智慧最具創新力城市榜單(以下簡稱全球 AI 城市榜單)。該榜單根據城市頂級 AI 學者數、AI 論文影響力、AI 產業活躍度等數據,全方位地展示 21 世紀前 20 年在人工智慧領域居於全球最前列的創新城市,並據此分析其 AI
  • 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北京深圳上海列前三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2019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排名情況,華為連續三年登頂。華為、平安科技、中興、大疆、深圳華星光電等深圳企業佔據中國企業十強的半壁江山。2019年的專利申請量為17.36萬項,佔全國專利申請總量的3.96%。全市2017-2019年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2864家,其中2019年年內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有5961家。2019上海科技進步報告中提到,2019年上海科技以增強創新策源能力為主線,在原創性的科研成果、大科學設施、新型研發機構、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等方面表現亮眼。
  • 深圳2035年建成可持續發展全球創新創意之都!
    《決定》明確提出實施七大工程,分三階段實現科技創新主要目標,到2035年躋身世界創新型城市先進行列,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決定》強調,要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統攬深圳工作全局,努力在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上走在最前列。
  • 創見| 「十四五」期間上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主要突破口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要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努力實現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從無到有的跨越,成為科學規律的第一發現者、技術發明的第一創造者、創新產業的第一開拓者、創新理念的第一實踐者,形成一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原創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 2021中國城市五大懸念: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
    剛剛過去的2020年,每座城市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黑天鵝」的影響。不過,西部菌在《2020,中國城市五大懸念!》中,所提出的五大懸念,多數都成為現實:成渝城市群會不會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標誌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 2035年印度城市GDP增速領先,上海北京排名上升
    (圖源:彭博社)海外網12月6日電彭博社6日援引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數據,印度西部城市蘇拉特入選全球十大經濟增速最快城市。未來20年,印度城市將在該榜單中佔據多個席位。報告撰寫人牛津大學全球城市研究負責人理察·霍爾特表示,位於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蘇拉特是鑽石加工和貿易中心,到2035年將實現最快速度的擴張,平均經濟增速將超過9%。到2035年,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十個城市很可能都來自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