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北京深圳上海列前三

2020-11-28 新浪樂居

  界面新聞第三次發布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行榜。我們根據各城市的創新投入(R&D經費投入強度)、創新成果(包括年度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及PCT等)以及創新主體(高新企業、獨角獸和科創板公司)三個維度來綜合衡量一個城市的創新競爭力。

  中國大陸創新競爭力的候選城市包含中國大陸地區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通過以上三個維度的加權計算,進而編制本排名。最終,有25個城市入選本榜單。榜單使用的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各地統計局、知識產權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及各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

  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和蘇州連續三年穩坐前五席位,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建設的領跑者。九個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天津、武漢、重慶、鄭州均登上榜單。入選城市較多的省份依然是經濟大省江蘇、廣東、浙江,各有四個城市上榜。

  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則是轉型的重要推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R&D經費投入總量為21737億元,比上年增長10.5%,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了2.19%,連續第六年超過2%。堅持從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向創新型國家邁進。

  2019年初,北京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堅持創新驅動,增強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引領性和影響力。在創新投入方面,北京的R&D經費為2234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高達6.31%,與第二名拉開顯著差距。從創新成果來看,北京全年專利申請量達到26.2萬項,同比增長14.4%。北京非常重視「三城一區」的發展,即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以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設。2019年,北京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達到27416家,增幅達11%。

  位於榜單第二名的深圳在政策上有著別人難以匹及的優勢,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布,粵港澳大灣區很快集聚了大量的科技創新企業和科技創新人,為深圳的科技創新領域輸入了大批新鮮血液。2019年深圳仍然是全國專利申請量最高的城市,達到了26.2萬項,專利授權量高達16.67萬項,較去年提升19%。PCT專利申請量雖較去年下降了3%,依然以斷層式的優勢高居一位,達到了1.75萬項。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2019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排名情況,華為連續三年登頂。華為、平安科技、中興、大疆、深圳華星光電等深圳企業佔據中國企業十強的半壁江山。

  上海今年依然位於榜單第三位。2019年的專利申請量為17.36萬項,佔全國專利申請總量的3.96%。全市2017-2019年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2864家,其中2019年年內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有5961家。2019上海科技進步報告中提到,2019年上海科技以增強創新策源能力為主線,在原創性的科研成果、大科學設施、新型研發機構、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等方面表現亮眼。值得一提的是,在科研成果方面,入選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2019年度十大優秀論文的兩篇中國論文均來自上海。

  《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廣州在2019年全球創新集群百強中的排名躍升至第21位,相比2017年的第63位,進步極其迅猛。2019年廣州專利授權總量為10.48萬項,較上年增加17%,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1.22萬項,較上年提升13%。2019年廣州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1萬家,同比增長4%。從創新投入來看,2018年廣州的R&D經費為678億元,研發投入強度為2.87%,近兩年廣州的R&D投入強度一直比較保守,但並沒有改變其在國內科技創新賽場上的領先位置。

  杭州的排名在這兩年穩中求進,今年升上了第六名的位置。近幾年來杭州從建設創新型城市到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網際網路+」創新創業,重視個性發展,及時調整、發揮優勢,努力奔向「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2019年杭州R&D經費佔比達到3.40%,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11.36萬件、6.16萬件,同比增長15%和11%。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也在杭州——這座創新活力之城圓滿舉辦。

  西安擁有雄厚的科研資源和強勁的科研實力,科研院所數量位列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在體現國家實力的航空航天產業,西安掌握著許多「全國唯一」,全國唯—的火箭發動機生產基地、唯—生產航空導航控制系統的研究所、唯一的衛星測控中心……是我國「神舟」飛天、「蛟龍」探海、「嫦娥」探月等重大科研工程的關鍵力量。2019年的R&D投入為482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高達5.17%,位於全國第二。在展現國家力量的軍工產業上,西安也一馬當先,2019年國慶七十周年閱兵儀式上,近一半的武器裝備由「西安製造」。

  專利綜合指標涵蓋了國內專利申請量、國內專利授權量,以及PCT專利申請量。從專利申請量可以看出城市創新的活躍程度,從專利授權量看城市創新的成果,而PCT專利申請量則體現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創新布局。在此綜合指標上,深圳第一,北京第二,上海較去年上升一位,排到了第三。四至六位分別被廣州、蘇州、杭州包攬。

  其中,單從專利授權量這一方面來看,深圳、北京、廣州和上海佔據前四名,專利授權量分別為16.66萬件、13.20萬件、10.48萬件、10.06萬件,分別佔全國專利授權總量的6.43%、5.09%、4.04%、3.88%。其中北京發明專利授權量為5.30萬件,佔北京專利授權量的40.15%。

  從創新投入方面來看,首都北京匯聚了最優秀的科研資源,因此創新投入逐年增高,與去年相比,北京的R&D經費投入上漲了19.38%。國家中心城市西安擁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雄厚的科技實力,在研發投入上也毫不吝嗇,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5.17%。深圳作為全球知名的創新之都,研發投入強度排在第三位,2019年R&D經費投入達1161億元,研發投入強度為4.31%。

  從創新主體來看,今年我們除了對各個城市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進行統計之外,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的公司和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也納入了衡量指標。2019年6月,科創板正式開板,新板塊的出現不但可以提升服務科技創新企業能力,還可以增強市場包容性。據上交所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18日,共有464家公司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其中有201家公司已經註冊生效,185家公司已上市成功。

  根據2020年恆大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獨角獸報告2020》顯示,中國獨角獸企業共有166家。北京連續兩年在獨角獸數量上取勝,今年以69家的數量再次奪得「獨角獸之都」的稱號;上海、杭州、深圳分別有35家、20家、12家獨角獸企業。

  自2010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後發函支持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天津、武漢、成都、重慶及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是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現代化大都市,在科教、文化和創新上要起到引領、輻射和集散的作用。與去年相比,北京、上海、廣州創新競爭力排名不變;西安和天津排名有小幅度上升;武漢提升明顯,在專利數量、科技企業數量及科研投入方面較去年都有明顯的進步。

  從數量上來說,榜單中的25個城市分布在16個省,其中浙江、江蘇和廣東分別有4個城市上榜;其他省份各有一個城市登上榜單。

  由阿里、蘇寧、樂居、易居四強聯合推出的「好房雙十一」百億補貼活動於10月21日正式登場。這是「雙11」全球狂歡節的觸角首次伸進房地產行業,打造地產界的「雙11」盛宴。截至目前,北京已有孔雀城、融創、富力、隆基泰和等眾多房企的優質房源、大額優惠已上線,淘寶搜索【樂居房產旗艦店】get更多好房優惠!

相關焦點

  • 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排名公布:北京、上海排名均有上升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韓聲江1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在滬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根據報告,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方面,紐約、波士頓、倫敦、新加坡和東京位居前五,中國的兩個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競爭力排名較上年均有所上升。
  • 2018界面中國大陸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發布,北深上廣居前四
    界面聯合億安保險經紀共同發布2018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行榜。我們使用創新的投入(R&D經費投入強度);創新的成果,即專利(包括年度申請量,授權量,及PCT等);以及創新的主體(高新企業累計量和年度增量)三個維度來綜合衡量一個城市的創新競爭力。中國大陸創新競爭力的候選城市包含中國大陸地區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通過以上三個維度的加權計算,進而編制本排名。
  • 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
    未來十五年,全球科學家最看好哪些城市科技創新前景?昨天,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 2020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報告
    科技創新決定未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特別當前城市是「金融+科技」的新型城市條件下,科技創新就顯得至關重要。本部分以專利申請指數、學術論文指數、科技企業指數、大學指數、文化設施指數等指標反映科技創新指數,並通過指數對中國291個城市的科技創新競爭力進行研究分析。
  • 2020年,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第一的還是北京
    2020年,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行榜,第一名的是北京,依次是深圳,上海和廣州。四大一線城市還是比較厲害的。一個城市的房價到底能不能長久看漲,其根本還是要看這個城市人口和經濟,現在經濟的發展,不是僅僅依靠傳統行業就能行的,要依靠科技,依靠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強的城市,未來的競爭力肯定是比較強的。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發布,北京強勢領跑
    指數對我國28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創新發展水平進行了測度與評估,測算結果顯示,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南京、杭州、蘇州、武漢、西安、珠海排名前10。北京位列第一,強勢領跑全國。 各項排名情況綜合排名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南京、杭州、蘇州、武漢、西安、珠海、長沙、常州、成都、無錫、天津、青島、合肥、東莞、濟南、廈門。
  • 北京上海深圳科創期望值全球前三,上海化學醫學被全球科學家看好
    未來十五年,全球科學家最看好哪些城市科技創新前景?昨天,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 中國城市競爭力新排行:深圳居第一 無錫進十強
    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深圳首超香港獲第一 藍皮書數據顯示,2014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臺北、廣州、天津、蘇州、北京、澳門、無錫。其中,與2013年相比,變化最大的莫過於深圳取代香港躍居綜合經濟競爭力榜首,無錫取代佛山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
  • 最新排名出爐!291個城市,日照排第幾位?
    (財經院)創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2020年中國可持續競爭力指數10強依次是:香港、深圳、臺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南京、青島和武漢。報告研究發現,邁向「十四五」及未來15年的城鎮化中國,新需求力量、新交互力量、新空間力量和新供給力量等四大引擎將驅動城鎮化發展。
  • 全球權威機構GaWC發布2018世界城市排名 我國11座城市進入前100位
    在本次發布的排名中,我國共有11個城市進入世界城市前100名,按照排名先後順序分別是:香港,北京,上海,臺北,廣州,深圳,成都,杭州,天津,南京,武漢此外,我國上榜的城市還包括重慶、蘇州、大連、廈門、長沙、瀋陽、青島
  • 中國城市人類發展水平前三名:廣州、北京、南京
    廣州 視覺中國 圖  從城市人類發展指數來看,前五名是廣州、北京、南京、瀋陽、深圳,上海為第六名,西寧為最後一名。從生態投入指數排名來看,青島、石家莊、合肥、長春、鄭州為前五名,北京處於第10名,上海第23名,銀川為最後一名。  人類發展水平決定了城市的文明程度,而汙染問題很有可能會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科學家青睞哪座城市?上海顯示最強的科學家國際流動性趨勢
    北上深排名全球城市未來科技突破期望前三位,全球青年科學家和科技創業者高度青睞北上深。北上深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值得關注的是,調查顯示,中國城市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北上深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
    研究表明,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和創新藥物領銜未來全球科技創新熱點,北上深位居全球城市未來科技突破期望值排名前三位,上海在生命健康領域的優勢凸顯。表2 未來5-15年間的各領域的全球科技創新突破熱點中國城市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北上深位居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的期望值排名前三位受調查科學家對本人所在研究領域內未來15年內最有可能率先湧現重大創新突破的城市進行了預測。
  • 2008中國抗擊金融海嘯十大城市 香港排第一
    整體競爭力在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全國289個城市中,深圳再次榮膺第四,僅次於香港、北京和上海;而城市成長競爭力,深圳已經連續幾年超越港、京、滬位居首位;在中國國際化城市排行中,深圳超越臺北、澳門位居第一。昨日,第七屆(2008)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在香港發布,深圳在多個競爭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 科爾尼發布2020年全球城市指數排名與報告,解讀後疫情時代城市發展...
    2020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創業型城市排名躍升今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是北京與香港的排名對調——北京取代香港躋身全球綜合實力前五強城市,這也是本報告發起十二年以來,首次出現前五位城市的更迭。北京排名的上升是社會穩定性、人力資本投入和創新創業水平提高的共同作用。
  • 中國社科院《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4》發布會
    首先,在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本年度排名中國綜合經濟競爭力前50名的分別是:第一名深圳,第二名香港,第三名上海,第四名廣州,第五名臺北,第六名天津,第七名北京,第八名蘇州,第九名澳門,第十名無錫,下面依次為佛教、武漢、南京、東莞、成都、青島、鄭州、長沙、大連、廈門、寧波、重慶、瀋陽、杭州、常州、南通等等。
  • 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
    ,測度了全球1007個城市的經濟競爭力指數,結果刷新了人們以往對城市排名的認知,證實了科技創新中心城市與新興經濟體中心城市開始打破固有全球城市格局,進入最具城市競爭力行列。城市經濟競爭力梯隊效應明顯,各等級差異存在分化現象。提升經濟競爭力與縮小差異成為金磚國家追趕發達國家的關鍵。當地需求、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指數是對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提升影響作用較高的驅動性因素。科技創新中心城市與新興經濟體中心城市開始打破固有全球城市格局,進入最具城市競爭力行列。研究發現,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美國優勢明顯,中國迅速崛起。
  • 世界一線城市有幾個?中國的世界一線城市有幾個
    根據最新世界城市評級機構公布的信息得知,世界一線城市共有55個。其中,來自美國的城市佔比最多,其共有7座城市上榜,而中國上榜城市數量僅次於美國,快來看看你所在的城市是否上榜吧。
  • 2020年中國旅遊業最發達城市排行榜:北京、重慶、上海連續四年領銜...
    縱觀榜單,北京、重慶和上海連續四年名列前三。並且在旅遊人數、旅遊收入來、旅遊基礎設施三個維度排名上,這三個城市都是前三之列。今年,北京再次登上榜首,且在旅遊總收入、交通便利程度和旅遊基礎設施三個方面表現最為突出。2019年北京共接待遊客3億2200萬人次,同比增長4%;旅遊總收入達5866億元,增長6%。從交通方面來說,北京交通四通八達。
  • 2020中國城市硬科技創新排名:北京遙遙領先,滬深緊隨其後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由億歐網、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華為、西安市硬科技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今日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硬科技創新白皮書》發布。其中,第三部分的「中國城市硬科技發展」篇章,發布了現階段中國城市硬科技創新排名及相關解析,值得一讀。  從統計結果來看,北京硬科技指數為84.04,遙遙領先。上海、深圳為第二梯隊,硬科技指數在分別為50.48、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