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聯合億安保險經紀共同發布2018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行榜。我們使用創新的投入(R&D經費投入強度);創新的成果,即專利(包括年度申請量,授權量,及PCT等);以及創新的主體(高新企業累計量和年度增量)三個維度來綜合衡量一個城市的創新競爭力。
中國大陸創新競爭力的候選城市包含中國大陸地區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通過以上三個維度的加權計算,進而編制本排名。最終,有25個城市入選本榜單。榜單數據主要源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各地知識產權局及科技局、各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
北京排名第一,深圳第二,上海第三,廣州、蘇州緊隨其後。綜合來看,經濟大省廣東、江蘇、浙江入選城市較多,九個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天津、武漢、重慶、鄭州一一入選。
從整體榜單來看,北上廣深不愧為「超一線城市」,表現亮眼,再次強勢出線。其中首都北京拔得頭籌,2017年R&D經費投入達到1595億元,比去年增長7.5%,佔地區生產總值的5.7%,位居全國最高水平。作為國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聚集了眾多大型國有企業,如國家電網、中國石油等,高新技術企業總數也達到了20197家,僅2017年一年北京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就有八千多家,佔總數的43%。Crunchbase News近期發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風投最活躍的10個城市,以風投交易量為衡量指標,北京在全球範圍內排名第二,僅次於舊金山灣區。除此之外,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17中國發明專利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中,北京佔據5席,分別為國家電網公司(3622件)、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67件)、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845件)、聯想(北京)有限公司(1454件)、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1008件),共計10496件,佔北京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23%。
2017年全國國際專利(PCT)申請量為48882件。有著「硬體矽谷」、「創客天堂」稱號的深圳PCT申請量達到20500件,幾乎佔據全國總量的二分之一。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2017年全球各個國家和企業的PCT專利申請的相關數據顯示,深圳的華為、中興PCT申請量分別為4024、2965件,分別居第一、第二名,領跑全球。2017年深圳的研發投入超過900億,佔GDP的4.13%。深圳的高速發展,讓「中國製造」不再僅限於原材料的供給,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看到的無人機或者電動大巴,他都可能來自於深圳的大疆科技和比亞迪。深圳創新主要源自民企,創新競爭力潛力巨大。
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整個城市都洋溢著濃厚的商業氛圍,創新競爭力也非常強勁。其2017年專利申請量為131746件,佔全國專利申請總量的9.53%。全市2015-2017年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量達到7642家,其中2017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有3247家。在地理位置優越的上海灘,高新技術企業雲集,各大創新巨頭聚集在此,例如上汽集團、寶山鋼鐵、中芯國際等。國際知名的電動車品牌特斯拉也選址上海。
專利綜合指標涵蓋了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以及PCT專利申請量。專利申請量代表了創新的活躍程度,專利授權量代表了創新的成果,而PCT專利申請量則代表了其在國際市場上創新布局。在此綜合指標上,深圳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第三。廣州、蘇州、成都分列四到六位。
從其構成指標——專利授權量來看,北深上廣佔據前四名,專利授權量分別為107000件、94300件、70464件、60201件,分別佔全國專利授權總量的6.22%、5.48%、4.09%、3.05%。其中北京發明專利授權量為46000件,佔北京專利授權量的42.99%。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指的是研發投入與各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是衡量各地創新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北京作為首都,擁有著最優秀的人才和科研資源,在科技投入的強度上也排名第一。千年古都西安實力不容小覷,R&D經費投入強度為4.82%,比全省R&D經費投入強度高2.71%,比全國R&D經費投入強度高2.69個百分點。武漢、杭州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分別為3.2%、3.16%,分別比全國R&D經費投入強度高1.07%、1.03%。
九個中心城市皆進入榜單。除廣受關注的北上廣,西安、成都、武漢的快速崛起,值得關注。
西安作為中西部的龍頭城市,創新表現突出,2017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839家,新增333家。西安全市高校有63所,2017年畢業生達到20.5萬人,且西安今年在人才搶奪戰中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大量人才湧入,對西安的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西安在創新競爭力排行榜中排名第六,同時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天府之國」成都2017年GDP佔四川全省GDP的37.6%,專利申請量達到113956件,僅次於北上廣深蘇,專利授權量41088件,佔全國專利授權總量的9.78%。2017年高新技術企業有2437家,佔四川省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68.24%,與去年相比新增376家。
武漢2017年研發經費投入為429億元,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為3.2%。武漢為了引進人才從戶口、房子、現金補貼等多個方面入手,多維度解決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搶人大戰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7年武漢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2827家,新增23%。國際專利(PCT)申請量為1219件,佔全國PCT申請量的2.54%。
中國城市的競爭最後都會變成創新力的競爭。除了產業、人才、資本之外,合理的創新規劃變得越來越重要。
本文由界面金榜助理研究員賈璐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