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來源 |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 21世紀經濟研究院
哪個城市營商環境好,值得投資?
根據2020年12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296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20年四大一線城市營商環境排名全國前四,重慶、成都、杭州、南京、長沙、武漢位居第五名至第十名。
與2018年的報告相比,北京、杭州、寧波、廈門、鄭州、天津、合肥、福州、濟南、太原、銀川、石家莊等名次,在35個大中城市中有所提升。而包括珠海、東莞、泉州、佛山、溫州等在內的多個城市首次被納入296個城市範圍,表現異常突出。
本次報告使用各類統計年鑑數據和行政記錄,以及啟信寶等多個大數據公司數據,測評了296個所有地級以及地級以上的城市,涉及企業全生命周期、投資吸引力和高質量發展的在線指標,包括開辦企業、市場監管、創新創業活躍度、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等指標。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和21世紀經濟研究院,曾經在多個一二線城市承擔了營商環境評價的課題,通過在線監測數據、企業滿意度調查和實地調研結合的方式,創立了營商環境測評時間短、數據真、測評準的獨特方法。
本次測算仍採用6個維度,包括軟環境、基礎設施、社會服務、市場總量、商務成本、生態環境。本報告實際納入測算的三級指標達到了50多個,比2016年-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的30多個三級指標,增加了六成。
上述列入四級指標(基礎指標)的單個指標在納入測算時,有的是正向指標,即值越高,指數越大;有的是負向(逆向)指標,數字越高,指數越低。比如每萬人的市場主體數,總量越大,指數越高。但是 PM2.5濃度是負向指標,值越高,指數越低。
有的同一個指標,在不同條件下,可能作為正向和逆向指標,比如作為科技人力資源激勵指標時,工資是正向指標。如果作為加工工業的勞動工資成本時,工資是逆向指標。每單個指標測算指數時,採用國際上評價排名時通常採用的「前沿距離法」,最高閾值和最低閾值分別選取296個城市該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實際測算時,有的數據是負值,結果用0代替,這主要是避免數據出現異常,但不影響排名。
測評計算方法是,單個正指標用前沿距離法的計算公式為:某市分值(指數)=(該市指標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單項逆指標的計算公式為:某市分值=(最大值-該市指標值)÷(最大值-最小值)。各類指標的分值(指數):在計算單個指標的分值(指數)的基礎上,採用已確定的小類、中類、大類的權數,逐級加權計算小類、中類、大類的分值(指數),直到某市的總得分(總指數)。
本次報告排名與之前的報告相比,有部分變化,除了一些城市表現不一外,個別指標棄用後對排名有略微的影響。比如一般預算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本報告不再作為稅負成本的指標測算,這使得廣州排名下降一位,但是仍為前四名之列。另外,本排名所用的指標與世行和國家發改委有區別,各城市應該謹慎看待。比如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增加的市場容量指標反映的是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人口和地區生產總值規模大的城市得分會高一些,這也是正常的。
一、營商環境總水平:一線城市位居前四 蘇州、珠海、東莞、泉州等市表現搶眼
測評發現,2020年全國296個營商環境城市中,深圳、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成都、杭州、南京、長沙、武漢位居前十,其中北京、杭州的名次比2018年有所上升。蘇州、珠海、東莞、泉州、佛山、嘉興、湖州等表現突出。
營商環境總水平涉及6個一級指標,其中軟環境指數權重最大,佔25%,市場容量和生態各佔20%,社會服務、基礎設施分別佔15%的權重,商務成本佔10%的權重。
四大一線城市在很多指標上有獨特的優勢。其中深圳市場主體總數和每萬人市場主體總數,多年持續位居全國第一。北京PM2.5年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與2018年的51微克/立方米相比,下降17.6%。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40天,佔比為65.8%。北京空氣品質已經高於很多中部和南方城市,已經正式告別霧霾城市標籤。上海常住人口數、經濟總量均為全國第一,是全國市場容量最大、公司數量最多的城市,基礎設施也是全國第一。廣州貨運總量2019年為全國第一,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全國第一,表明其全國的交通中心、商業消費中心的特徵明顯。
杭州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萬,達到1036.0萬,比2018年末淨增55.4萬,淨增人口數位居全國第一,這反映出杭州對人才的吸引力在全國最強。
在296個城市中,蘇州、珠海、東莞、泉州比較搶眼,分別位居第十四、十五、十八、十九名。這4個城市均是一般地級城市,其中蘇州、泉州分別是江蘇、福建第一大經濟總量城市,東莞是廣東第四大經濟總量城市。
在第二十一名到第五十名的城市中,也有一些城市表現優秀。這包括佛山、無錫、溫州、金華、嘉興、台州、湖州、中山、惠州、三亞、紹興、江門、南通、常州、麗水、煙臺、拉薩、贛州。在第五十一名到第一百名的城市中,也有城市黑馬特徵明顯。這包括莆田、蕪湖、九江、綿陽、上饒、遵義、十堰、清遠、嘉峪關、黃山、攀枝花、寧德等。
一些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營商環境,在296個城市中排名之所以靠前,與很多指標表現良好有關。比如珠海,人口增速指數位居全國第一,軟環境指數位居第八名。珠海2019年細顆粒物濃度為每立方米25微克,在全國優良程度靠前,得分在廣東位居第五名。珠海的生態環境指數得分在296個城市中為第四名。
嘉峪關的常住人口只有20多萬,總量在全國靠後,但是其營商環境水平位居第七十三位。這與嘉峪關部分指標表現良好有關,其科技研發投入強度,在甘肅位居第一,最近幾年在5%左右,在全國排名靠前。嘉峪關的2019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2601元,收入位居甘肅第一名,社會服務位居全國第六十三位。嘉峪關的房價收入比為5.08,在全國比較低,這促進其商務成本指數得分位居全國六十名。
本次報告發布296個地級和地級以上城市的營商環境前200強。
表1. 2020年全國城市營商環境200強
1.1 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營商環境最好。
明星城市繼續光芒閃耀,黑馬城市踴躍閃現。上海吸引外資數全國第一,杭州的常住人口增加量全國第一,珠海常住人口增速全國第一,深圳每萬人創辦的市場主體數全國第一。蘇州市場主體總量在地級市排名第一。
除了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排名靠前外,合肥、蘇州、無錫、珠海、佛山、東莞、合肥、泉州、嘉興、台州、湖州、惠州、紹興、江門、中山等地表現出色,遠超全國一些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為經濟活躍度高的黑馬城市。這些城市均位於南方,未來幾年這些城市的排名預計還會提升。
測算發現,在2020年營商環境得分前50名城市中,長三角有14個城市,珠三角有8個城市,京津冀僅僅有北京、天津2個核心城市,成渝城市群僅僅有成都和重慶2個中心城市。這些表明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城市經濟分工明確,市場活躍度高,投資吸引力大,營商環境水平高。
1.2 一些明星城市短板明顯,需要加快營商改革步伐。比如寧波、長沙、合肥、濟南、青島、大連、鄭州、泉州、東莞、廈門等。
從營商環境前20名來看,儘管很多城市表現良好,比如南京位居全國第八,長沙位居第九,寧波位居第十二,蘇州、珠海、青島、鄭州、東莞、泉州分別位居第十四到第十九名,但是短板均很明顯。原因是,作為中國具有輻射力營商環境良好的中心城市,可以設定 「萬千百」目標,比如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市場主體突破100萬,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000億,實際上能同時滿足這樣條件的城市很少。
最近多年鄭州才剛剛滿足這「萬千百」條件,西安是人口、市場主體數滿足條件,但是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還達不到1000億元,經濟總量接近1萬億元。寧波、長沙、南京、合肥、青島、濟南、瀋陽、大連、東莞、泉州、佛山、福州,還沒達到常住人口1000萬的條件。合肥、濟南等市場主體突破了100萬,但是經濟總量還沒突破1萬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距離1000億元也很遠。
1.3 南北方城市差距大,南方城市有硬傷,北方城市也有獨特的優勢。
從296個城市情況看,南方城市營商環境好於北方(以淮河-秦嶺作為南北方分界線)。296個城市排名中,營商環境前10名只有北京位於北方,前20名中北方城市只有北京、西安、青島、鄭州、天津共5個。另外前50名、100名中,與前10名、前20名一樣,北方城市只佔20%左右或者更低。
但是南方城市其實大多有硬傷,比如深圳、廣州、杭州等地房價高,這些城市靠放開戶籍以及租房補貼來吸引大學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大學生買房置業的難度仍極大。北方城市居民收入低,每年適合室外開工建設的時間短,但是也有特別的優越條件。這就是房價低——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等地每平方米1萬元左右甚至低於1萬元的商品房屢見不鮮。在疫情促成遠程辦公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的條件下,北方城市應該推銷房價低的優勢,吸引大學生流入,實現雙創發展。
二、軟環境指數:深廈杭西京位居前五 東莞蘇州嘉興珠海金華出色
數據顯示,2020年軟環境最好的前五名是深圳、廈門、杭州、西安、北京。第六名到第十名,分別是成都、廣州、珠海、武漢、南京。
軟環境指數有人才吸引力、投資吸引力、創新活躍度和市場監管四個大類,採用等權重。
其中人才吸引力使用了常住人口增速、人口增量、年度工資額指標,投資吸引力使用了利用外資額,創新創業活躍度使用了每萬人創立市場主體數、每萬人創立企業數指標,市場監管使用了吊銷企業指數和註銷企業指數。吊銷企業指數,分別使用了每萬人吊銷市場主體數、每萬人吊銷企業數,註銷指數使用了每萬人吊銷市場主體數、每萬人吊銷企業數。與2018年報告不同,本次沒有使用稅費負擔指數,原稅費負擔指數使用了一般預算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例指標。
本次軟環境指數排名前30名中,有很多一般地級市,比如東莞、蘇州、嘉興、十堰、無錫、金華、三亞、中山、無錫、金華。這些城市表現良好,都是因為在很多指標領域有獨特的優勢,比如金華的每千人的市場主體數位居全國第七。
其中珠海的常住人口增速位居全國第一,杭州、廈門、寧波、佛山、深圳、長沙靠前。在常住人口增加總量上,杭州、深圳、廣州、寧波、佛山、成都、長沙、重慶、鄭州、西安位居前,這些城市常住人口增加量從20萬級別到50萬量級不等。青島、珠海、廈門總量等城市,增加了10萬-20萬常住人口。從工資高低,是吸引人才的最主要因素。從平均工資來看,北京上海工資全國最高。
在市場主體數方面,全國在300萬以上的只有深圳一個,上海、成都、廣州在200萬-300萬之間,重慶、北京接近200萬,西安、蘇州、青島、南京、東莞、武漢、杭州、天津、鄭州、長沙都在100萬以上。一個城市經濟是否活躍,市場主體數反映得非常明顯,泉州、石家莊、寧波、濟南、合肥、金華、溫州、哈爾濱、濰坊的市場主體數,預計在2020年底接近100萬戶。
表2. 2020年全國城市軟環境200強
2.1 在市場活躍度方面,深圳、西安、珠海、蘇州、三亞、海口、金華、拉薩、莆田、南京位居全國前十。漯河、儋州、銅川、蕪湖、三亞等地市場主體數快速增長。
每千人的市場主體數,是反映市場活躍度高低的重要指標。深圳的每千人企業數也是位居全國第一。上海、廈門、珠海、廣州、南京、北京、海口、蘇州位居其後。每千人的市場主體數和企業數,是創新創業活躍度的最主要指標,深圳這2個指標達到了250個、150個左右,均位居全國第一。其中深圳的市場主體總量為300萬個,各類有限公司的企業數為200多萬個,深圳的企業佔全部市場主體的比重,也在全國靠前。這表明深圳不只是創新創業活躍,而且創新的質量也高。另外,珠海、海口、東莞、拉薩、金華每萬人的企業數據靠前,也表明這些地區雙創發展水平高。
表3:2020年全國城市市場主體數200強
表4:2020年全國城市每千人市場主體數200強
但是三四線城市並不是沒有發展機會。2019年漯河的市場主體數增速為全國第一,達到了122%,另外西安、儋州、銅川、蕪湖、三亞、景德鎮、臨沂、鹹寧、隨州、鷹潭、泉州的市場主體數增速也都在35%以上。同時在每千人的市場主體數方面,珠海、蘇州、三亞、海口、金華、拉薩、莆田分別位居全國第三名到第九名。每千人的企業數,珠海為全國第四,蘇州、東莞分別為全國第九、第十,拉薩、金華、三亞也在全國靠前。
表5:2020全國城市每千人市場主體數增速30強
2.2在市場監管方面,深圳、太原、成都、東莞、上海、北京、銀川、西安、金華等地靠前。
從吊銷市場主體看,2019年每萬人吊銷市場主體數前十名,分別是朝陽、深圳、太原、成都、東莞、上海、陽泉、十堰、北京、銀川。從註銷市場主體看,2019年每萬人註銷市場主體數前十名,分別是十堰、西安、貴陽、金華、拉薩、營口、中山、煙臺、嘉興、東莞。
2019年深圳每萬人吊銷數、註銷的市場主體數分別為70、100個以上,也在全國靠前。深圳每萬人註銷的企業數高於吊銷數,這表明深圳吊銷後仍存在未註銷的企業少,殭屍企業出清快。這也說明深圳破產清算的企業數量多。2019年廣州每萬人註銷的市場數為107個,該數字高於深圳。廣州的破產清算指標在全國表現最好,每年破產案例最多,上述數字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廣州在世行和國家發改委測評的破產指標方面,具有全國領先的優勢。
三、基礎設施指數:滬京廣渝漢位居前五 蘇州無錫阜陽南通等超過一些省會市
基礎設施指數居前十名為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武漢、深圳、天津、成都、南京、杭州,這些城市均是直轄市或者副省級城市。基礎設施指數前20名中,只有蘇州是一般地級市。但是在基礎設施前三十名中,有很多城市排名遠超了一些省會城市,顯得有些意外。如無錫、阜陽、南通、唐山、臨沂、珠海。
基礎設施有9個方面指標,分別是路網密度、網際網路水平,以及包括涉及交通運輸的公路貨運、水路貨運、民航運輸、供氣、供水、地鐵長度、計程車數量等綜合運輸能力,權重均為0.1111。其中路網密度再分為建成區路網密度和人均道路面積,網際網路水平指數再分為移動網際網路手機數,以及寬帶戶數。
基礎設施指數前兩名分別是上海、北京。兩市分別有2個機場,航空吞吐量均為全國前兩名,地鐵長度均為全國最多。2019年全國貨運量(包括公路貨運量)最高的為廣州。但是因為全國很多城市數據缺失,仍使用全國可比較的2018年數字,廣州略低於重慶,排名變化不是很大。
其中總路網密度指數最高的是珠海,公路貨運量最高的是重慶,民航指數最高的是上海,行動電話總量和寬帶總量指數最高的分別是北京和重慶。
但是作為一般地級市,也有不少城市排名靠前,比如蘇州的基礎設施指數位居全國第十一。在公路貨運方面,阜陽、唐山、襄陽、臨沂、宿州、洛陽、上饒等地表現突出,排名遠遠超過了一些副省級城市以及直轄市。
表6:2020年全國城市基礎設施200強
表7:2020年全國城市地鐵長度40強
從貨運情況看,很多城市表現良好。比如以公路貨運為例,石家莊、貴陽、阜陽、唐山、臨沂、包頭、襄陽、濟寧、亳州、濰坊等地在全國靠前。這些城市1年的公路貨運量超過了很多二線城市,這也表明這些城市在建立全國綜合型物流樞紐方面具有優勢。
在行動電話與常住人口之比方面,廣州、金華、東莞、深圳、嘉峪關、中山、烏魯木齊、北京、珠海、西安靠前,分別位居前十名。這表明這些城市很多人擁有2個手機號,或者有的人不在本地工作,但是仍擁有本地手機號。一個城市的手機號數量超過常住人口數,說明其經濟活躍度比較高。金華就是典型例子,2019年末其常住人口562.4萬,比戶籍人口491.93萬多出70萬左右,但是其在2019年末擁有行動電話用戶數有1373萬戶,是常住人口數的2倍以上。
從航空客運量來看,擁有民航機場且有客運的城市只有160個左右,中國擁有兩個民航機場的城市有京滬和遵義,不少城市面積大,卻只有一個機場。未來每一個地級城市,以及一些行政面積廣的縣城都需要建機場。在計程車方面,上海人口總量高於北京,但是計程車數量只有北京的六成左右,按北京計程車佔人口比例,包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武漢等都需要增加計程車數量。
四 生態環境指數:陽江、景德鎮、江門、珠海、清遠等市靠前 濟南、鄭州、天津等北方城市待改善
生態環境最好的城市,分別有陽江、景德鎮、江門、珠海等城市。海口、黃山、深圳、三亞、防城港等排名在全國也靠前。
生態環境指標用了空氣、水、綠地指標,其中空氣用了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水用了地表水的水質以及單位面積工業廢水排放量數據,另外還有單位面積水資源量指標。綠地使用建成區綠地覆蓋率指標。
從空氣品質看,林芝、那曲、拉薩、昌都、麗江、三亞、保山等地空氣品質好。但是北方一些城市的空氣品質比較差,包括邯鄲、開封、安陽、鶴壁、濮陽、石家莊、臨汾、晉城、濟南等地。這些空氣品質最差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和山東,三地重化工業發展仍很強。
在建成區綠地覆蓋率方面,景德鎮、九江、新餘、贛州、本溪、珠海、北京等地在全國靠前。在工業廢水方面,使用了單位面積排放量,一般的情況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得分比較高,比如吐魯番、日喀則、昌都、哈密等地。但是有些城市面積小,工業廢水排放量大,反映出這些城市的工業亟待轉型。生態環境有一個特徵是,生態環境好的城市一般經濟都不太發達。
從每平方公裡的工業廢水排放量看,廈門、東莞、漳州、上海、蘇州、嘉興、無錫、佛山、中山、深圳、汕頭等地得分比較低,但是酒泉、哈密、吐魯番、日喀則、昌都、林芝、山南、那曲、張家界等地,則得分比較高,每平方公裡排放的工業廢水量接近於零。
表8:2020年全國城市生態環境200強
表9:2020年全國城市PM2.5年均濃度200強
4.1 北方城市生態環境普遍較差,是投資吸引力以及人才吸引力較低的重要原因。臨汾、衡水、鶴壁、開封、運城、渭南、天津、東營、菏澤、德州、滄州、邢臺、石家莊等北方城市生態環境得分偏低。
北方城市普遍空氣品質差,2019年環保部公布的空氣品質差的城市主要位於華北和中原地區,這些地區缺水嚴重,地表水質量也差。利用外資、固定資產投資、人口淨流入、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北方城市偏低,原因與生態環境質量差有很大的關係。一些城市PM2.5年均濃度在50微克/立方米以上,甚至有的城市接近二級空氣品質標準的2倍,已經嚴重危及居民的身心健康,很難吸引投資者和大學生前往就業發展。
4.2 很多城市生態環境好,但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未來跨越式發展之路方面,還有很大的優勢。
比如陽江、景德鎮、江門、清遠、韶關、海口、三亞、儋州、黃山、麗水、撫州、防城港、河源、汕尾、上饒、茂名等。
像海口、麗水、陽江、景德鎮、撫州、韶關的2019年GDP總量,只相當於中部一些省會城市的一個區,三亞、儋州、黃山的年度經濟總量也趕不上中部一些省會城市的一個縣。導致如此的原因是,很多城市產業結構單一,雙創力度待加大,城市定位狹隘,人口淨流入少,基礎設施投資發展慢。
典型的是,已經通車的寧波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長度,是湛江到海口的海上距離的2倍,舟山連接內陸的海底高鐵也有一二十公裡,和湛江到海口的距離差不多,即將開工,但是海南全省連接內陸的海口到湛江的鐵公基礎設施建設,還沒蹤影。三亞坐擁中國靠近最南端熱帶城市美譽,主要是發展旅遊、房地產等第三產業,農業比重超過10%,工業比重只有3%。
東莞和佛山都在廣州周邊,兩地經濟總量已經在1萬億元左右,但是同樣位於廣州周邊的清遠、陽江、肇慶、中山,經濟總量分別在1000億元到3000億元左右,這些地方與廣州的協同發展力度相對較差,城市定位待提升。類似的還有安徽的黃山。黃山和上海、杭州、蘇州、寧波的空間距離,要比安慶和這些城市的距離近,但是安慶納入了長三角城市群規劃,黃山沒有納入。目前黃山加入到了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但是並未納入國家的長三角城市群規劃。黃山、清遠等城市應該有自己的定位,比如深圳、杭州等城市,都是放眼全球做定位,而不應該局限於國家城市規劃。
五、市場總量指數:滬京深廣位居前四 無錫東莞佛山溫州泉州等市表現出色
296個地級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杭州、蘇州、成都、天津、寧波位居全國市場總量指數前十名。但是在前三十名中,有很多一般地級市表現出色,包括無錫、東莞、佛山、溫州、泉州等。
市場容量指數用常住人口、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預算收入、進出口額、貸款額、人均可支配收入7個指標計算,權重都是0.1429。
在人口方面,前十名城市常住人口總量都超過了1000萬。其中鄭州、西安是近年來新晉升為1000萬人口的城市。從GDP總量而言,約有20個城市在1萬億元左右。
在進出口額方面,只有6個在1萬億元以上城市,分別為上海、深圳、北京、寧波、東莞、廣州。在金融機構貸款額方面,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位居前五。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北京、上海、蘇州、杭州、廣州位居前五名。京滬達到7萬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最少的幾個城市包括雞西、鶴崗、商洛、隴南,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5萬元左右,即京滬的1/3左右。
在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方面,南京、威海、武漢、廣州、長沙、珠海、無錫、杭州、常州、濟南,位居前十名,南京在7萬元以上,其餘城市在6萬元左右。一些邊遠地區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低,比如隴南、定西、畢節、固原、中衛、銅仁等,只有6000多元,只有前十名城市的1/10。這表明邊遠地區的消費水平,和沿海地區差距太大,未來增加和促進消費,提高居民收入、降低各類負擔顯得比較重要。
表10:2020年全國城市市場總量200強
5.1 共有61個城市進入高收入地區行列。其中克拉瑪依、深圳、無錫、蘇州、鄂爾多斯、珠海等地搶眼。東營、佛山、揚州、鎮江、南通、青島、榆林、福州、舟山、合肥、紹興、泉州、東莞、嘉峪關、鄭州、嘉興、泰州、宜昌、鄂州、煙臺、濟南、威海,人均GDP也超過了1.5萬美元。
根據世行2020年7月公布的全球經濟體人均收入分類標準,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高於12535美元的國家(地區)就算進入了高收入行列(即發達水平)。鑑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總收入(GNI)僅相差千分之二,而且大多數城市難以計算國民總收入,國內一般用人均GDP進行測算和分類。
2019年全國有61個城市進入高收入發展階段,其中人均GDP(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萬美元的有克拉瑪依、深圳、無錫、蘇州、鄂爾多斯、珠海、南京、北京、上海、常州、廣州、杭州、武漢、寧波、廈門、長沙。處在末位的海南三亞市剛好踩著門檻進入高收入城市行列。
在61個發達城市中,深圳人均GDP在副省級和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一。克拉瑪依,無錫、蘇州、鄂爾多斯、珠海、南京的人均GDP均超過了京滬。宜昌、煙臺、嘉興、鄂州、鄂爾多斯等城市都進入到了高收入地區的水平,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定位。比如嘉興位於杭州和上海之間,加快推動上海的製造業產業在本地疏解落地,鄂州運用接壤武漢的因素,實施同城化發展戰略,甚至武漢的地鐵都修到了鄂州。鄂爾多斯利用本地煤炭、天然氣等資源多的優勢,大力發展煤炭、化工、裝備製造業等。宜昌利用長江穿城而過的機會,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食品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成為湖北的經濟副中心。
表11:2020年全國進入高收入發展階段的城市
5.2 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的經濟總量,有望在2年內突破1萬億元。
從2019年數據看,全國經濟總量在1萬億元以上的城市約二十個。其中北京、上海在3萬億元以上。深圳、廣州、重慶在2萬億元以上,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天津、南京、寧波、無錫、青島、鄭州、長沙、佛山在1萬億元以上。預計2020年或者2021年,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的經濟總量將突破1萬億元。但是這些城市的名次也在發生變化。其中南京的經濟總量在2020年有望超過天津。同時受疫情影響,2020年武漢經濟總量會暫時低於杭州和南京。
但是對一般預算收入而言,京滬有在全國兩地超大的情況。兩地2019年一般預算收入之和在1.3萬億元左右。其他城市一般越往後,數量越少。
其中深圳有3700多億,天津、蘇州、重慶、杭州有2000億左右,但是廣州、長沙、南京、武漢、成都、寧波、青島、鄭州、無錫分別只有1000多億。京滬兩地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之和,約為深圳、天津、蘇州、重慶、杭州之和,也約為廣州、長沙、南京、武漢、成都、寧波、青島、鄭州、無錫之和。
表12:2020年全國城市經濟總量30強
六、商務成本指數:石嘴山、中衛、吳忠、固原、銀川得分最高
全國296個城市中,商務成本最低的前十名城市,分別是石嘴山、中衛、吳忠、固原、銀川、哈密、吐魯番、雅安、克拉瑪依、曲靖。銀川是商務成本最低、商務成本指數得分最高的省會城市。在前五十名中,還有另外一個省會城市昆明得分也較高。昆明和銀川得分高,與兩地電價低有關。
商務成本指數使用水電氣成本指數,以及工資成本和土地成本測算,其中土地成本使用房價收入比測算。房價使用了第三方2019年年底數據。
測算發現,越是邊遠地區,商務成本越低,比如商務成本最低的40個城市中,無一個是東部城市。從房價收入比看,買房最容易的是鶴崗、石嘴山、哈密、嘉峪關、盤錦、克拉瑪依、雙鴨山、朔州、金昌、烏海。買房最難的是深圳、北京、上海、廈門、杭州等幾個城市。房價收入比高的城市,大多是發達城市。但是也有一些二三線城市房價收入比很高,比如溫州、珠海、三亞、海口等地。
在天然氣價格方面,克拉瑪依、固原、蘭州、雅安、延安位居全國最低的前五個城市,這些地區距離氣源比較近。在工商電價方面,銀川、石嘴山、固原、中衛、昆明、曲靖、烏魯木齊、太原、大同等城市,在全國比較低。其中雲南的昆明等地是因為這些地區水電價格低,銀川、太原、大同等地工商電價便宜,是因為這些地區的煤電價格便宜。
表13:2020年全國城市商務成本得分200強
6.1 全國一半以上城市一對夫婦要10年的可支配收入才可買一套房。其中深圳、北京、廈門、三亞、上海、福州、廣州、天津、南京、杭州、石家莊、海口、珠海、寧波和溫州、天水等買房難度大。
房價收入比,使用了100平方米房屋的購房費用,與一對夫婦的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進行測算。數據顯示,全國一半左右的城市房價收入比超過了10,也就是說一對夫婦需要10年的靜態收入不吃不喝才可買一套商品房。
有39個城市房價收入比超過了40,有11個城市超過了20。其中一些一般地級城市買房難度大,如三亞、珠海、溫州、天水、煙臺、聊城、海東、漳州、保定、承德、廊坊、德州、衢州、汕頭、隴南、龍巖、莆田。青島、太原、長春、鄭州、蘭州、合肥等地買房難度也大,房價收入比超過了15。
房價收入比最低的15個城市,分別有鶴崗、石嘴山、哈密、嘉峪關、盤錦、克拉瑪依、朔州、雙鴨山、金昌、烏海等地。長沙為9左右,在省會城市中房價收入比最低。
表14:2020年全國房價收入比最高及最低的15個城市
6.2 克拉瑪依、固原、蘭州、雅安、延安、安康、酒泉工業氣價便宜,寧夏、雲南、新疆、陝西、內蒙古的工業電價便宜。
從匯總數據看,西北地區工業氣價便宜,一般在每立方米2元左右,甚至低於2元,比如新疆、甘肅、陝西的一些城市工業氣價就是如此。在電價方面,西北的寧夏、西南的雲南、中部的山西等地,因為分別距離煤電或者水電源頭近,所以工商電價便宜,像雲南一些城市的工商電價只有每千瓦時0.4元左右,銀川、石嘴山等地也非常低。但是京滬,以及湖南、江西的工商電價都很高,一般通過跨省市外購電。
6.3一線城市工業地價最高,但是長沙、汕頭、蘭州、長春等地工業地價超過了沿海一些城區,需要儘快拓展新空間。
2019年底全國城市的工業用地價格深圳最高,每平方米超過3000元,北京第二,接近3000元,上海在每方米2000元左右。
廣州、寧波、南京、天津,瀋陽、大連、長春、蘭州、福州、佛山、汕頭的工業地價,在每平方米1000-2000元。杭州、無錫、中山、溫州、江門、長沙、濟南、南寧的工業地價接近1000元/平方米。其中東北的瀋陽、大連、長春工業地價需要下降,廣東的汕頭工業地價偏高。
同時2019年南寧、濟南、長沙、江門、中山、無錫、溫州,地價接近或者超過了成都、重慶、武漢、蘇州等城市,需要儘快騰出或者選定新發展區域,比如類似上海的臨港新區、深圳的新拓展片區、成都的東部新片區等,實施低工業地價招商的模式,大力發展新科技產業。
七、社會服務指數:京滬深廣成位居前五 蘇州東莞佛山無錫綿陽特色突出
在296個城市中,社會服務指數排名前十名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重慶、杭州、武漢、鄭州、西安。在前三十名左右的城市中也有很多一般地級市表現出色,比如東莞、佛山、太原、無錫、綿陽等。
社會服務測算了融資、科技、醫療、養老、教育、人才和研發服務共7個指標,採取了等權重的測算方法。
從融資的情況看,深圳、北京、廣州、上海、杭州的上市公司數量在全國靠前。在科技方面,綿陽的科技研發投入強度超過了北京,位居全國第一。另外嘉峪關、鷹潭的科技研發投入強度也在全國靠前。從2018年數據看,北京和深圳分別只能列全國第二和第五,上海在第六,但是嘉峪關為第四,鷹潭為全國第七,另外珠海、蕪湖、株洲、東莞分別列全國第十一、十二、十五、十六位。但是在每千人醫療床位方面,不少二線、三線城市表現出色,包括鶴崗、太原、鄭州、成都、昆明靠前。另外攀枝花、遵義、銅川等很多一般地級市也表現良好,原因在於很多城市常住人口外流多,導致按照常住人口計算的每千個醫療床位數,反而靠前。
在專利方面,每萬人的專利授權量表現突出的有北京、深圳、珠海、南京、上海、杭州、佛山、蘇州、西安、合肥。這10個城市中,珠三角有4個,長三角有5個,京津冀僅有北京1個,充分表明在科技創新方面,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京,是全國的主力軍。
從城鎮養老參比數字看,深圳、北京、東莞、杭州、廈門位居前五名。但是舟山、珠海、寧波、佛山、蘇州、中山、廣州也比較靠前。
大學生總數來看,廣州、鄭州、武漢、成都、重慶、南京、西安、長沙、南昌、北京位居全國前十。
社會服務之所以在直轄市、副省級城市以及省會城市方面表現好,主要原因是全國以及各個區域以及各個省的各類社會服務資源,向這些地區集中。比如全國最好的大學、醫院、科技機構等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個省的科教文衛資源,也是向該地副省級城市或者省會城市集中。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城市每萬人申請專利數在全國靠前,但是授權量卻沒有跟上,比如徐州、張家口。另外蘇州、佛山、珠海、杭州、東莞等城市專利申請量最後確權的比例比較低,反映這些城市的創新質量待提升。
表15:2020年全國城市社會服務200強
表16:2020年全國城市社會服務5項指標單獨排名200強
表17:2020年全國城市社會服務5項指標單獨排名200強
7.1 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東莞、珠海的智慧財產權創造能力強,這些城市每萬人專利授權數以及總授權數在全國靠前。
2019年全國專利授權量前十五名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杭州、南京、東莞、蘇州、成都、西安、佛山、武漢、重慶、合肥、青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授權量,前幾名分別是北京、深圳、珠海、南京、東莞、上海、佛山、杭州、蘇州、合肥、蕪湖、青島、武漢、寧波、紹興等城市。這些城市主要在長三角和珠三角,京津冀地區只有北京一個城市位居其中,山東只有青島,中部只有武漢,西部只有成都。很多城市最近多年經濟總量難以上去,比如天津,與智慧財產權創造等領域的工作推進還不夠有關。
7.2 綿陽、北京、西安、嘉峪關、深圳、上海、鷹潭、杭州、合肥、廈門的全國科技研發投入強度位居全國前十。珠海、蕪湖、株洲、東莞、嘉興、湖州、蚌埠、盤錦科技研發投入強度也表現突出。
2019年全國科技研發投入強度最高的城市,並不是北京,而是綿陽。甘肅科技研發投入強度最高的是嘉峪關,而不是蘭州。東北科技研發投入強度最高的並非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而是盤錦。湖南科技研發投入強度最高的是株洲,而不是長沙。
很多城市需要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強度,比如廣州、成都、武漢、長沙、鄭州、重慶、天津等。這些城市的經濟總量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多,有的在校大學生就有百萬之多,985和211大學雲集,但是每年的專利數量相比高校和國家科技機構少的深圳、蘇州差得太遠。核心的原因是,有關科技創新的激勵措施沒有到位,促進雙創大力發展的體制改革沒有大的動作。像湖北近期反思武漢為何落選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還是發現了問題所在。而更多的城市,類似的反思還沒展開。深圳多年來持續創新發展,大力引進科研人才,實現全國經濟總量上升到全國第三,核心還是靠科技創新。最近多年深圳提出每年財政預算拿出一定比例支持基礎研究以及各類創新,其在高校和科研機構最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能夠持續逆襲,且國際專利授權數多年來保持全國第一,其成功經驗值得其他城市借鑑。
7.3 北上廣深杭上市公司數量佔全國的1/3。蘇州、東莞、溫州、湖州、紹興、佛山、台州也很出色。
上市公司數量的多少,是企業融資便利度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世界銀行和國家發改委的營商環境測評中,有專門的融資測評內容。從全國的情況看,四大一線城市,以及杭州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了全國的1/3左右,具有絕對的優勢。從第六名到第二十名,有蘇州、東莞、溫州、湖州、紹興、佛山、台州、武漢、成都、寧波、天津、南京、蘭州、西安、無錫。
其中蘇州、東莞等只是一般地級市。另外上市公司數量在全國前三十名的地級市,還有贛州、常州、金華、嘉興等。很多城市,比如重慶作為直轄市,上市公司數量為全國二十名以外,合肥作為省會城市,上市公司數量在三十名以外,石家莊、大連等很多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上市公司數量在全國四十名以外。
上市公司數量多少,與地方政府科技孵化器多少、風投和產業基金數量多少,以及各類融資服務水平高低、包容普惠支持力度高低,有很大的關係。長三角、珠三角的上市公司數量最多,可能與滬深兩地存在證券交易所有關係。未來國家要支持其他地區公司直接融資,可能需要在中西部等地,創立新型交易所,促進當地企業直接融資業務發展,以及融資環境改革。
八、對296個城市營商環境改善的建議:
8.1 各個城市應該學習上海、成都、深圳等地多年來的經驗,將營商環境作為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設立指標長,對標先進指標,持續年年改進。
隨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和中國經濟,中國不可能再像過去使用兩個市場、兩個資源來發展經濟,而是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個情況下,如何提高投資吸引力、促進創業就業,改善營商環境將是促進經濟穩增長的最重要基礎。
上海等城市多年來持續部署營商環境改善,持續出臺多個營商環境改革版本,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特別是像深圳創業大賽從全球來開展,極大地促進了本地投資興業的便利性提升,這些都值得其他城市學習。
各個城市應該選定對照標杆城市,使用多維度的指標,任命指標長,對標先進城市的指標,年年持續改善,年年查找不足,為下一步加快補短板、揚優勢提供基礎。
8.2 在改善軟環境方面,深圳、廣州、杭州、西安、漯河等地雙創經驗值得學習。
深圳、廣州、杭州、西安、漯河等地經驗可以學習。
深圳、廣州、杭州、西安等地對吸引大學生採取了有效的措施,特別是深圳給予大學生落戶上萬元的租房補貼。深廣杭1年新增加常住人口達到四五十萬,西安也有近20萬。另外鄭州、長沙、重慶、佛山、成都、寧波2019年新增加常住人口達到20萬以上,也與吸收了大量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有關。
在新創立的市場主體方面,漯河和西安等地經驗值得借鑑。漯河2019年市場主體數增加了120%,西安增加了70%以上,三亞、銅川、儋州、蕪湖也增加了40%以上。其中漯河因為新開辦的市場主體數增加快,2019年底市場主體總數達到35萬以上,位居全國第八十二,但是每千人市場主體數為全國第十六位,達到132個,超過了北京和上海。
而西安在2019年底每千人的市場主體數為175個,位居全國第二,僅僅低於深圳252個的水平。漯河2019年GDP只有1500多億,常住人口不到300萬,但是市場主體數超過了很多同樣級別人口的省會城市(比如蘭州、銀川、呼和浩特),以及一些省的副中心城市等,值得一般地級城市學習。
這也說明,即使一個地方經濟總量不大,常住人口達不到特大城市標準,也可通過實施放管服改革,促進地方創新創業發展,進而帶動經濟活躍度提升。
8.3 濟南、寧波、合肥、南京、東莞、西安、長沙、佛山、長春、泉州等加快吸引人口流入,做大經濟蛋糕,成為萬千百城市(GDP達到1萬億元、1000萬常住人口、100萬市場主體數量)。
一個城市在全國具有較高的創新活躍度和經濟影響力,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GDP達到1萬億,市場主體數達到100萬,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000億元,是一個臨界點。杭州在2019年剛剛實現上述目標。
但是其他城市還存在欠缺。比如南京、寧波、濟南、東莞、長沙、合肥、佛山、大連、長春的常住人口達不到1000萬。合肥、東莞、寧波、福州、濟南、佛山、泉州、石家莊、大連、長春等,均在市場主體數突破100萬或者GDP到1萬億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建議這些城市切實確保人口增量切實穩定房價,促進高校畢業生落戶和創業就業的吸引力提高,進而儘快加入「萬千百」城市行列。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市場主體數達到100萬個,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元,會促進一個城市跨上新的臺階,城市形象會大幅改善。一個城市的人才數量是其未來構建競爭力的根本,各個城市放寬人口戶籍限制,嚴控房價漲幅。
8.4 在基礎設施方面,蘇州、東莞、漳州、嘉興、紹興等都應該修建機場。泉州、漳州、惠州、濰坊、紹興、揚州、南通、湖州等都應該修軌道交通。
機場和地鐵是城市的名片,國際航線和國內航線的多少,大使館和領事館數量多少,是一個城市國際化程度以及國際國內雙循環層次高低的重要表現。北京、上海、遵義已經分別有2個民航機場,上海已經預備建設第三民航機場。全球發達國際大都市,都有2-3個國際機場。比如倫敦和紐約。國內一線城市以及新一線城市應該謀劃建設2-3個民航機場。一般地級市需要謀劃建設至少一個民航機場。
國內很多城市經濟發達,但是沒有機場,比如東莞、蘇州、紹興、鎮江、嘉興、泰州、漳州、蕪湖、滁州等地。很多機場是跨區域的,比如北京大興機場使用了廊坊的土地。這樣保定、雄安、廊坊不一定要再修機場。
但是蘇州、東莞經濟發達,經濟總量在全國靠前,這些城市從經濟體量上未來甚至需要兩個機場,所以儘管無錫的機場、深圳的機場分別可以作為蘇州、東莞的常住居民用,但是蘇州、東莞從未來長期發展看,仍需要建設自己的機場。類似,嘉興、紹興、漳州、蕪湖、滁州、曲靖、荊州、汕頭、江門等地都應該修建民航機場。漳州、嘉興的機場完全可以作為廈門和上海的新機場使用。汕頭作為全國經濟特區需要有自身的機場。另外西安作為國際旅遊城市,僅僅只有鹹陽一個機場是遠遠不夠的,也應該謀劃第二機場。
在軌道交通方面,GDP(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以上的城市,就應該謀劃軌道交通。儘管不一定要修地鐵。單軌、輕軌或者空中吊軌建設成本低,輕軌和空中吊軌每公裡成本只需1個億左右,是地鐵的六七分之一。泉州、漳州、惠州、湖州、濰坊、臨沂、紹興、揚州、連雲港、鎮江、南通、泰州、蕪湖、遵義、煙臺、廊坊、株洲、湘潭等都應該修建地鐵。漳州、泉州、廈門屬於一個都市圈,株洲、湘潭與長沙本身連在一起,廊坊的三河燕郊已經在修建到北京的地鐵。嘉興在上海到杭州之間,湖州在蘇州和杭州之間,紹興在杭州和寧波之間。這些城市內部以及之間都應該修建各類軌道交通,與當地的中心城市連在一起,形成城市群的便捷通勤交通網。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等特大和超大城市,應該與周邊100公裡左右的城市,通過時速100公裡左右的市域鐵路連結起來,促進都市圈形成,加快構建綜合交通系統,構建都市圈為依託的層次軌道交通網。
目前大批的一二線城市正在構建快速鐵路網,促進周邊地區衛星城鎮建設,這一方面可以疏解中心過於集中的功能,同時促進周邊地區的協同發展。比如北京連結雄安的快速軌道交通已經在構建,廣州修建多條軌道交通通往佛山,建議全國各個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以及經濟總量大的城市,學習北上廣深等地經驗,加快構建涵蓋高鐵、城際鐵路、市域鐵路等的多種軌道交通的立體網。
8.5 長沙、南昌、哈爾濱、瀋陽、長春等地工商電價偏高,應該跨省跨國買便宜電。
從各省情況看,東北三省、湖南江西各地城市工商電價平均價格在每千瓦時0.7元左右,但是雲南昆明、西北銀川等地只需要每千瓦時0.4、0.5元左右。四川、雲南有大量的水電難以消化,建議湖南、江西等地加大跨省買便宜水電的力度,解決本地工商電價過高的問題。
這可以促進本地工商電價下降10%-20%以上,帶來產業發展的競爭力。東北三省各個城市可以通過跨區購買西北便宜火電,或者跨國購買俄羅斯的便宜電(俄羅斯電價只有每千瓦時0.3元左右)。
從工業地價看,2019年年底蘭州、長沙、溫州、汕頭等地在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第三方數據),和杭州水平接近。另外鄭州、安陽、石家莊等地工業地價在每平方米700多元,遠超武漢和合肥的每平方米四五百元的水平,建議採取措施適當降價控制成本。
在天然氣和水價方面,不少城市之間不只是差異大,工商水氣價格也遠遠大於居民用水用氣價格。天然氣有的地方每立方米只有2元左右,有的地方在每立方米4元多。水價差異也是很大,有的地方每立方米只三四元,有的地方達到了近10元。從供暖情況看,北方城市的非居民的工商暖氣價格比居民暖氣高出一倍,比如北京。各城市應該梳理水電氣地的工商業價格,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降低商業成本。
8.6 房價居高不下和房價收入比高的城市,應該學習北京、長沙等地經驗,嚴控商品房價快速上漲。
北京的房價收入比儘管在全國第二,但是北京自2017年以來實施嚴格的控制房價上升政策,首套商品住房首付要達到35%,二套房在全國有貸款記錄的首付85%,商住房(帶廁所和燃氣的寫字樓)不允許賣給個人,且要面積達到500平方米以上。北京多年來住宅和商品房價格相對穩定。北京的商品房價最近多年實際上有所下降,特別是二手商品房。這有利於房價收入比穩定。
在新興熱點城市方面,長沙目前商品房的房價收入比低於10,換句話說,一個普通夫妻,按照年均2人的可支配收入,不到10年可以買一套房。這與長沙全市嚴控網籤價格,對購房人需要社保記錄有關。一些熱點特大城市應該學習長沙管控經驗,促進房價收入比穩定,在居民能花較少錢買房時,更多的收入用於消費,進而促進整個城市消費規模擴大。
商品房價並不是越低越好,有的城市商品房的房價收入比在4左右,多年來房價儘管很低,但是居民收入也不高,人口流入也不多。但是有些三四線城市,比如嘉峪關居民收入增長快,房價相對穩定。嘉峪關2019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在42601元,比上年增長7.5%,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不到4100元/平方米。這表明,夫妻兩人,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年左右就可以買一個100平方米的房子。但是很多二三四線城市房價動輒達到每平方米1萬元以上,在居民要花更多收入買房時,整個城市的消費潛力必然受到遏制。
8.7 林芝、保山、儋州、昌都、曲靖、銅仁、昭通、嘉峪關、安順可以大力發展旅遊和養老業。
通過數據發現,不少城市海拔不是很高,只有兩三千米或者更低,但是空氣品質好,年度細顆粒物(PM2.5)濃度在30微克左右或者以下,甚至只有每立方米10微克左右,同時這些地方地表水水質好,一般為可以飲用的二類水質。
這些地方有金昌、嘉峪關、安順、儋州、銅仁、麗江、昌都、林芝、保山、普洱、曲靖、昭通、遵義等,有的已經是著名的旅遊景點,比如麗江。有的城市是美景待在深閨人未識,這些城市可以大力對外推介其空氣和地表水水質好的條件,也可大力發展養老和旅遊產業,特別是候鳥型養老產業。對於雲南的一些四季如春的城市,建議作為全年全託的養老型旅遊城市。
還有很多城市空氣品質好,但是地表水水質比較差,只是三類水質水平,同時綠化率比較低,建議這些城市儘快解決水汙染問題,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8.8 武漢、成都、合肥、濟南、天津、太原、烏魯木齊、石家莊、鄭州、長沙、邯鄲、鹹陽、衡水、運城、南陽、許昌等90多個城市,空氣汙染高於北京,這些城市應該加大空氣汙染治理力度。
另外,杭州、廈門、東莞、上海、蘇州、嘉興、無錫、鄭州、中山、深圳、天津、漳州、武漢等地應該解決工業廢水排放大的問題。
北京空氣品質近年來經過嚴厲的聯防聯控治理,有了大幅改善。北京2019年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只有42微克/立方米,在全國只排202名。這意味著全國有90多個城市空氣品質比北京差,這些城市除了衡水、邯鄲等重工業城市外,還包括武漢、成都、濟南、天津、石家莊、鄭州、長沙、合肥、烏魯木齊等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北京2020年1-9月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預計在2020年以及2021年,北京空氣品質將好於相當多的南方城市。
就全國而言,北京多年前開始推進一般製造業對外疏解,更早的時候北京的化工、鋼鐵、石化等產業早已關停。對於杭州、廈門、東莞、上海、深圳、天津、武漢等地而言,工業耗水多、汙染強度大的製造業應該全部關停和遷出。特別是對於一些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而言,不少地區三產比重在60%以上,甚至達到70%,再發展附加值低的筆記本電腦等加工業,以及一些冶煉化工產業已經意義不大。
上述空氣品質和廢水排放多的城市,應該學習北京的經驗,加快汙染企業退出,加大空氣治理力度,避免戴上汙染城市的帽子。
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多城霧霾嚴重,應該加大城市產業結構和環保治理,儘快告別新霧都的狀況。這些城市有鄭州、石家莊、濟南、保定、太原、淄博、唐山、邯鄲、安陽、洛陽、鹹陽、新鄉等城市。
統計顯示,2019年全國有150個左右的地級或者地級以上城市細顆粒物濃度(PM2.5)沒有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很多城市,比如鄭州、天津、濟南、石家莊、合肥、西安、太原、成都、武漢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超過了北京。細顆粒物年均濃度超過35微克/立方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導致死亡的風險要遠遠高於10微克/立方米。2019年全國有50個城市,主要是北方城市,2019年細顆粒物濃度在50微克/立方米以上,2020年的環保部數據顯示,北方城市空氣品質仍最差。如果這些城市不把產業結構調整和空氣治理加快,北方大部分城市人才仍會加快向南方轉移。
8.9 學習深圳、義烏、杭州、重慶、三亞等城市的發展經驗,根據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差異化發展思路。尤其東北、華北、華東、西北的一些城市,需要儘快找準適合自己的發展定位,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國296個城市,營商環境靠前的都有各自獨特的發展路徑。比如深圳作為沿海經濟特區,最初發展過一般製造業,後來全力發展高科技產業,逐步成為全球科技中心。深圳短板是大學少、科技人才少,後來通過引進大學,降低門檻,使得常住人口從一個縣城的30萬水平增長到1300多萬,走了一條跨越式發展之路。
其他的像金華的義烏不靠海不靠邊,就是放開市場經營,逐步成為全球小商品市場中心。重慶作為內陸城市,通過發展筆記本電腦產業,並開始向西走鐵路出口,一躍成為全國開放前沿城市。
目前大量的東北、西北、華北、華東城市營商環境排名靠後,空氣和水汙染嚴重,常住人口流失嚴重,最根本的原因是發展定位出現了問題。
比如大連應該修建跨越渤海往南到煙臺、往西到唐山和北京的海底高鐵,促進環渤海經濟城市群建設,成為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裡面中日韓跨境貿易的核心城市,加快促進北京的科技成果向大連落地產業化,成為東北地區發展的龍頭城市。
中國西北地區的降雨量最近幾十年都在快速增加,加上綠化的原因,未來整個西北有重新變綠的可能。在西北一些廣袤而人口稀少的城市,應該通過優惠政策鼓勵移民通過綠化土地後確權的制度,促進生態改善,進而帶動西北地區發展。同時像新疆、青海等地面積大,各個縣城都應該建立通用機場,通過試點放開低層空域,通過建立通用航空城市,既可以促進民航業發展,也可以帶動西部旅遊業的發展,並促進航空製造業的突破。
8.10 張家口、徐州、洛陽、中山、贛州、江門、天津等地應該提高研發的財政支出,促進專利申請獲得專利授權。學習深圳、綿陽、合肥等地支持科技創新的經驗,在體制、制度、文化等多個層面支持科技研發的發展。
比如在體制上允許科技人員停薪留職,或者允許職務成果大部分產業化收益歸個人。在制度層面上,利用風投資金、財政資金對高科技企業給與支持,對企業科研稅收政策給予支持,在建立孵化器以及建立科技研發平臺等方面給予配套資金支持等。在文化層面,給予科技大獎以及各項榮譽支持,在輿論上形成科研光榮體面的氛圍。在人才方面,在戶籍、住房、子女上學等系列方面給予支持。
同時各個城市應該採取措施,鼓勵提高研發成果的質量,多出成果,多出高質量的成果。促進專利質量提升,減少無效專利的申請。
目前全國有上百個城市每10個專利申請才能有1個或者不到1個實用專利授權,說明很多專利存在低質的情況。這些城市有張家口、徐州、洛陽、中山、贛州、江門、揚州、天津、湖州、泰州、泉州、鄭州等地。這些地方專利申請量也很大,每年在上萬件以上,但是實際能轉為授權的數量並不多。
8.11 廈門、南京、長沙、南寧、大連、青島、西安等城市,可以學習深圳、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劃新片區大力發展工業的經驗,大力夯實工業實體經濟,拓展城市新增長極。
目前深圳、上海、杭州、成都等地都在劃定新的區域,大力發展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比如深圳將高新區拓展到全市,並推出了數十平方公裡要發展工業。上海選定距離市中心較遠的臨港地區,通過快速軌道交通連接,同時賦予自貿港功能,實現高附加值製造業的落地發展。杭州2020年提出,3年內將推出45平方公裡的產業用地,以不高於長三角同類城市平均地價面向全球招商。
很多東北、中部和西部的城市工業地價偏高,甚至超出了沿海城市,這些地區應該推出新的工業低價片區,通過建設快速軌道交通(市域鐵路)連接,打造地價低、工業製造業能力強、現代服務業發達、綜合生活服務水平高的新產城融合片區。
目前南寧、長沙、蘭州、西安、大連等地工業地價高,這些城市應該在周邊建立合作經濟區,或者選定新的低地價地區,通過時速100公裡左右的市域鐵路聯結,全力發展高新技術製造業。實現人口和產業向新區域集中,不僅緩解了中心城區功能集中帶來的交通擁擠等問題,也可帶動欠發達地區協同發展。必要時,像工業地價高的廈門、南京、青島、長沙、蘭州也可以建立跨市的經濟合作區。
8.12 各城市群應該學習廣深、滬杭G60、京津科技走廊的經驗,加快建設本地區以及跨區域的科技走廊。比如上海-蘇州-南京-合肥可以建設一條科技走廊,綿陽-德陽-成都-樂山(雅安)可以建設科技走廊,瀋陽-長春-營口(盤錦)-大連、濟南-淄博-濰坊-青島可以建設科技走廊等等。
這些走廊的城市科技研發投入強度高,比如綿陽是全國科技研發投入強度最高的城市,上海、蘇州、南京、合肥一線的科技研發能力和專利授權數,甚至高於滬杭G60科技走廊。另外蕪湖、馬鞍山、蚌埠的科技研發投入強度高,也應該納入到該領域。淄博的科技研發投入強度超過了青島,濟南、淄博、青島是山東科技研發投入強度最大的3個城市。
其他的像遼陽、瀋陽、盤錦、大連、營口是東北城市研發投入強度最高的幾個城市,這些城市均位於瀋大線,應該構建相應的科技走廊。其他很多省的省內,也可構建科技走廊,比如鷹潭、嘉峪關、珠海的科技研發投入強度在全省靠前或者第一,這些省內也可以考慮構建科技走廊。比如環鄱陽湖科技走廊(周圍有南昌、景德鎮、鷹潭等科技實力強的城市)、廣珠科技走廊【廣州(佛山)-中山(江門)-珠海】等。
出品單位: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 21世紀經濟研究院
課題組負責人:陳晨星、於曉娜、耿雁冰
課題組學術指導:黃朗輝(國家統計局原司長)
課題組參與人員:定軍、宋興國、胡曉凌、鄧居軒、解文鈺、沈卓微、張翊寧、郭文清、陳雅玲、王夢綺、江雪、戴夢雅、王倩、孫婷婷、黎文丹、林萍、鮑可欣、童嘉穎、孫天曉、符芬菊、蔡紫薇、劉洋、宋禕、黃馨瑤、施展華、王燁、羅以文、陳文妍、柳婷婷、譚華瑋、丁明悅等
數據支持:啟信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