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區市民中心的智能導覽系統實時向市民展示業務辦理情況。
12月25日,在碑林區市民中心,工作人員熱情地為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提供服務。
記者 張佳/文 記者 張宇明/圖
一個內陸城市,如何在激烈的經濟競爭和高質量發展中為自己爭取一席之地? 優質的營商環境不言而喻。近日,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21世紀經濟研究院測算了全國29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營商環境水平後,於12月21日聯合發布《2020年中國29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西安營商環境表現搶眼,位列全國第十一位。
軟環境排名第四
人才企業都來了
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和21世紀經濟研究院,曾經在全國多個一二線城市承擔了營商環境評價的課題任務,他們通過在線監測數據、企業滿意度調查和實地調研結合的方式,創立了營商環境測評時間短、數據真、測評準的立體多維方法。
本次報告使用各類統計年鑑數據和行政記錄,以及多個大數據公司數據,測評了29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辦企業、市場監管、創新創業活躍度、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等指標。
數據顯示,2020年軟環境最好的前五名是深圳、廈門、杭州、西安、北京。其中軟環境指數有人才吸引力、投資吸引力、創新活躍度和市場監管四個大類。
其中人才吸引力使用了常住人口增速、人口增量、年度工資額指標,投資吸引力使用了利用外資額,創新創業活躍度使用了每萬人創立市場主體數等指標。據悉,本次軟環境指數排名靠前的城市,都是因為在很多指標領域有獨特的優勢。在此項評選中,西安因市場主體的擁有量和常住人口增加總量等指標排名靠前,最終在這項排名中位列全國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主體和常住人口等經濟指標的攀升,與西安近年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關係巨大。數據顯示,隨著西安政務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去年以來我市新增戶籍人口超過100萬人,全市市場主體累計超過243萬戶。特別是在疫情影響下,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市場主體36.7萬戶,各項支持復工復產的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西安連續九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聯合國城市發展報告評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新興城市」。
政務服務排名第十
好服務延伸到「最後一米」
《報告》顯示,在政務服務方面,排名前十名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重慶、杭州、武漢、鄭州、西安。
近年來,西安政務服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15分鐘政務服務圈」,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的服務品牌,通過多維度的努力和改變,實現了企業群眾政務事項「方便辦」「就近辦」「智能辦」「優化辦」「舒心辦」。
記者從市行政審批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西安70%的公民個人辦事事項實現就近能辦、多點可辦。新城區、雁塔區、未央區等區縣通過授權委託、派員進駐等形式,將公民個人事項下沉至街道或有條件的社區便民服務站辦理,將13個企業開辦事項下沉到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辦理。
以「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目標,西安推進政務服務網向鎮街、社區延伸,打通遠程審批通道。開發「i西安」政務服務App,集成公交卡、日常繳費等203項辦事功能,實現「掌上辦」「指尖辦」。繪製全市「15分鐘政務服務圈」電子地圖,提供708個辦事信息查詢,便於群眾就近搜索辦事地點。在全市各級政務大廳及企業、居民密集區投放工商、稅務、社會保障等自助服務設備800餘臺。設置「24小時自助信包箱」,探索形成深化24小時全天候自助辦的新模式。
此外,我市各級行政審批部門還加強與銀行、郵政、物業等第三方機構合作,由服務場所「集中受理」向「分散便民」轉變。將市民常辦的交管業務委託70個郵政網點受理,辦理方式得到極大優化;與部分銀行合作,目前全市已有240個銀行網點可辦理公積金業務。在企業聚集區新建的政務服務驛站,實行工商、稅務、城管、衛生等10餘個部門聯合辦公,提供多項政務服務,企業群眾可就近辦理業務。國際港務區還通過與中國郵政速遞易等平臺數據對接,將政務服務延伸至全市住宅小區的1354個服務點,實現「全城通港」。
同時還積極建立代辦服務體系,打通為企為民服務「最後一米」。國際港務區還上線了「政務服務幫辦代辦」平臺,為企業群眾提供前期諮詢和事項代辦服務,避免企業群眾「多次跑」「折返跑」;在周至縣推出行政審批「容缺+承諾+代辦」服務,通過事前告知,承諾申請,容缺受理,企業事後兌現承諾,讓企業不再因缺少材料多跑路,減少企業辦事成本,提升辦事效率。
目前,市、區縣(開發區)、鎮街三級代辦服務體系,已累計為企業、群眾提供幫辦代辦服務30餘萬次。市區聯動代辦服務重點項目383個,涉及審批事項576個,審批效率提高了48%。
促進了區域協同發展
「跨省通辦」見實效
企業開辦是市場主體設立的第一道關口,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環節。據統計,2019年,西安新增市場主體88.3萬戶,同比增長62.6%,市場主體增速和活躍度均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32.1萬戶,總量達到231.7萬戶。
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招商、親商、安商,西安在全市範圍內推出「一件事一次辦」主題服務105個,累計辦件量3.1萬餘件,平均「減環節」81.68%、「減材料」30.6%、「減時限」50%、「減跑動」75.1%。
自今年11月起,西安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積極創新跨省商事登記服務模式,以異地辦理營業執照為突破口,與濟南、太原、呼和浩特、鄭州、蘭州、銀川等省會城市籤訂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批服務聯盟合作協議》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批服務聯盟宣言》,探索建立「沿黃流域經濟發展圈城市」異地通辦聯席工作機制,有效破解了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的難題,降低了企業成本,釋放了市場活力,促進了經濟協同發展。
種好梧桐樹,何愁引不來金鳳凰。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