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投資。近年來,營商環境已成為中央、省、市各級的高頻詞彙。從中央到省、市相繼出臺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政策方案。中流擊水,奮楫者進。嶗山區迅速行動,陸續出臺「進一步推動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等方案政策,聚力優化營商環境,一場聲勢浩大的優化營商環境大行動在嶗山區拉開帷幕。
深耕金牌服務,厚植營商沃土。作為嶗山區的核心區域、金融中心,金家嶺街道緊緊圍繞「南提北進、全域統籌」總體思路,聚力品質提升,攻堅突破「五大提升工程」,決戰決勝「五大戰役」,爭創爭樹「五個新標杆」,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危機感緊迫感使命感,全面開展「梧桐樹」行動,全力推進產業集聚、重點項目以及樓宇經濟突破行動,聚焦企業發展和項目推進中的難點問題,全心全意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旨在以營商環境的「綠水青山」涵養嶗山區高質量發展的「金山銀山」。
走訪企業了解需求。
5個月摸排109棟樓宇,展現「金家嶺速度」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誰能為其提供良好的生長土壤,誰就能形成更先進的生產力,握住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服務企業,首先需要全面了解企業的情況。今年5月份,金家嶺街道啟動「梧桐樹」行動,旨在通過提供優質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企業、留住企業。
謀劃是起點,落實是關鍵。
政策宣講。
計劃啟動,街道迅速行動,第一時間成立樓宇工作專班,深入轄區109棟樓宇全面摸排17000多家企業的詳細資料,建立一樓一檔,從樓宇功能定位、特色產業到使用面積、空置情況,從租金、物業費到責任人等,建立樓宇詳細「身份證」、成長檔案。在街道經濟發展中心檔案櫥,有一份份整齊的樓宇檔案,上面明確記錄著每一棟樓宇,每一家企業的相關信息。「這是五個多月,我們逐一走訪的戰績。」樓宇專班工作人員王碩有些自豪地說道。街道根據相關數據,和走訪時候數據進行對照整理、查缺補漏、統計分析,初步梳理出相關樓宇面積、出租率、註冊企業和實地經營企業數、營業收入、稅收貢獻率等一些數據,為精準聯繫服務企業夯實了基礎。
在建檔的過程中,街道順勢組建了一支由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物業工作人員、樓宇運營方負責人四部分人組成樓宇聯絡員隊伍。從企業的前期投資意向、政策了解到項目的註冊落地、場地選擇,109名聯絡員們提供貼心的「菜單式」服務,流暢高效的政企溝通,推動投資項目又好又快落地。
今年6月份,青島德廣源有限公司投資註冊,註冊公司需要提供什麼材料?又需要哪些程序?面對該公司的迷惑,聯絡員主動幫忙代辦,並聯繫金牌代理,為企業註冊和發展助一臂之力。
真情幫扶出實招,為企業發展和蝶變排憂解難。這是金家嶺街道優化營商環境的真實寫照。
探需求靶向服務,賦能「金家嶺力度」服務企業,需要精準了解企業的需求。寒風瑟瑟冬意濃。12月7日上午,樓宇工作專班的工作人員又出發了。他們抱著厚厚的宣傳材料,前往轄區企業開展政策宣傳,為企業送去政策的「春風」,這是今年以來工作專班入戶宣傳的第112家企業,在他們看來,走進企業宣傳的同時更是了解企業需求的好時機。
政策引導,釋放紅利。為了讓企業了解更多的政策,街道發展保障中心用心整理了涵蓋金融產業類、戰略性新興產業類、文旅健康產業類、商貿業類、樓宇經濟、人才等在內的扶持政策彙編,便於自己學習的同時能更好地向企業宣傳,同時製作了精美的宣傳冊和海報等發放給企業。
政策宣講進樓宇。
深化服務方式,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一步「先手棋」。只有打好這個基礎,才能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築起「蓄能池」,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為此,街道通過聯絡員反饋、面對面走訪、開展座談會等「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打通和企業聯繫的「任督」二脈,使每一條需求清單都能直指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靶向服務提高了堅實的基礎。發現問題是基礎,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在這一點上,青島丹馳貿易有限公司很有發言權。「街道上門服務後對我們進行了全方位的政策宣傳,現在我們已經企業納統,將享受嶗山區的扶持政策,而且在材料的申報期,街道工作人員也是不遺餘力地幫助我們,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他們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讓我們看到了招商引資的誠心和幹勁,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對於這種保姆式的服務,公司負責人連連點讚。
和丹馳一樣,街道今年共為30餘家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政府扶持政策申報服務,這只是金家嶺街道近段時間優化營商環境的一處剪影。
從政策宣傳到服務細化,金家嶺街道全面發力,劍指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6月的一天上午8點多,上海雲視鏡公司負責人張先生來到街道,請求幫忙尋找一處1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專班工作人員二話不說,先後走訪了4棟樓宇、10多個辦公場所。場地選定後,街道又幫助提供註冊代辦等服務,很快,投資300多萬元的青島雲視鏡電子科技公司落戶金家嶺街道,這是街道今年疫情後引進的第一家公司。工作的細緻、真誠的服務打動了張先生,隨後,他主動介紹上海、蘇州等企業前來洽談。
針對企業疑問一一解答。
當好「開路先鋒」,折射「金家嶺深度」崇尚實幹精神,當好開路先鋒。
今年夏天,「夜經濟」悄然興起,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引擎」,激發了新的商機與城市活力。活躍經濟業態,搶抓「夜經濟」,金家嶺街道嗅覺敏銳,動作迅速,後備箱集市應運而生。
從6月到10月五個月的時間裡,國信體育場每個周末晚上人潮湧動,340餘家特色商家匯集,商品種類繁多。在這裡,不僅點燃了夜經濟,更點燃了大家的熱情。
成功舉辦的背後,是街道腳踏實地的服務。
「當時主辦方就是有這麼一個想法,落實的話實際要考慮的就很多,比如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如何做好宣傳等。」街道發展保障中心負責人陳文敏說。街道不等不靠,積極協調區相關部門,細化後備廂集市方案,從開幕式形式到主題宣傳,一個個新的創意讓項目方滿意而歸。
激發多元業態,激發消費潛能。
今年以來,街道通過培育提升樓宇消費業態,完善經濟生活配套軟環境,打造古早文化城文化節、石老人會客廳文化市集、大拇指廣場、麗達廣場等集樓宇餐飲、休閒娛樂、文化教育、健康體育於一體的獨具特色的夜經濟場景,吸引500多家經營業戶、累計10萬多人次參與,在這個特殊時期,極大提升了區域經濟活力。
古早文化城文化節。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比風景更吸引人的是營商環境。據悉,今年以來,街道用嶗山速度、金家嶺服務,吸引了2000多家企業在金家嶺街道落戶。這是金家嶺街道紮實做好「六穩」,全面落實「六保」,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結果,也是築巢引鳳的生動實踐。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金家嶺街道將不斷探索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市場主體的新途徑,提升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塑造金家嶺發展的新優勢,擦亮「金牌」服務,為嶗山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澎湃動能。
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曉飛 編輯 張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