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走出去智庫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六個方面政策措施。結合最近網上在議論各地GDP增長數據,我認為,雖然各地非常重視GDP增長,但當前更重要的是營商環境的改善,因為未來城市和地區的競爭將是營商環境的比拼,這有三個原因:
首先,當前國際形勢越來越複雜,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未來經貿摩擦會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能否打造全球最佳營商環境,將會與疫情防控一樣受到全球的注目,營商環境的提升會吸引更多外資,而這將是疫情後很重要的任務。
第二,新冠疫情後新一輪城市競爭的核心焦點,是如何將生產要素進行重新組合,加大改革動力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建設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我國在供給側改革下提高經濟效率,要避免過去重複化的產業結構,促進市場主體轉型,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持企業家創新。7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京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發表講話中指出,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營造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第三,中國營商環境不斷完善,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世界銀行《2020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排名由第46位上升到31位,在獲得電力、執行合同、登記財產等方面好於美國,但在開辦企業、獲得貸款、納稅、辦理破產保護方面與美國有較大差距。今年1月1日起,各地開始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需要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提升。如果我們能夠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的10個指標,向好的國家看齊,進行精準提升,未來一年中國營商環境再提升10位、進入前二十是可以實現的。
疫情後,我國打造世界最佳營商環境,需加大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是當務之急。今年是《外商投資法》實施第一年,打造法治為核心的市場經濟,必須加大和完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環境,依法保護保護企業家的合法權利,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簡政放權。我認為這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要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目前我們往往強調市場的作用而沒有發揮出政府的作用。習近平主席在企業家座談會上指出,政府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也是市場公平的維護者、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政府要提供更多優質的公共服務,支持企業家心無旁騖的創業,以恆心辦恆業,紮根中國市場、深耕中國市場。
二是圍繞打造營商環境,樹立包容、普惠、創新的監管理念。當前,我們要由優惠政策進行招商引資,轉變為提供更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降低制度的交易成本、有效提供法治保障和精準的政策體系來吸引外資。疫情後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新舊經濟轉換的關鍵時期,大力培育新動能需要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就需要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三是打造營商環境是長期的系統性過程。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今後營商環境越好的城市和地區,吸引外資也會更好,GDP增加越好,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建設環境更優、機會更公平的營商環境,也將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開無限的想像空間。
目前來看,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在打造營商環境方面出臺了很多政策,其它地區也將出臺更多政策,未來中國城市將會在新一輪世界城市競爭中,體現出最佳營商環境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