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商環境改善被國際點讚 外商投資法備受期待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中國營商環境改善被國際社會「點讚」外商投資法備受期待

「毫無疑問,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這不僅對我們的會員企業來說是這樣,很多在美國的企業也認為中國蘊藏巨大的商機。」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說,「我們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會員企業認為,中國市場位於全球最重要的前三大市場之中。」

改善營商環境,增加國際競爭力,中國展現了不少誠意。隨著外商投資法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外國投資者對中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充滿了更高的期待。

11月22日至23日,由財政部、北京市政府、世界銀行聯合主辦的優化營商環境高級別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以「更好的營商環境,更有活力的中國和全球經濟」為主題。在23日的工商界平行論壇上,多國代表對中國營商環境改善「點讚」。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彭捷寧表示,近年來,中國在推進經濟改革中取得了兩項突出進展:一是智慧財產權保護,二是投資自由化。在這些方面,中國採取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舉措。

金融業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在過去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中國先後推出了一系列金融開放舉措,包括放開外資持股比例上限、取消QFII/R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限制……

法興銀行中國董事長博納對中國金融業開放的舉措表示肯定。「自2017年以來,隨著中國被納入各種指數,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步伐明顯加快。」他表示,希望中國能夠進一步加快資本市場開放節奏和幅度,讓外資機構更深、更廣地參與中國整個金融生態系統建設。

中國日本商會會長、三井物產專務執行董事小野元生表示,不少日本企業對明年起正式實施的外商投資法倍加期待,中國出臺多項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讓更多日本企業家看好中國市場。「日本企業對中國正在推進的法治化改革充滿信心。」

同時,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馬士基(中國)總裁彥辭表示,中國營商環境確實已經取得實質性改善。「正如世界銀行報告所指出的那樣,我們會員企業也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進步。38%的會員企業認為,中國的創新環境要超過國際平均水平,而2016年這一比例僅有16%。」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年度《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在去年大幅提升32位的基礎上,今年再次提升15位至全球第31位,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高燕表示,中國大力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簡稱)改革,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進營商環境明顯改善,進一步增強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美國企業仍高度重視中國市場

「毫無疑問,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這不僅對我們的會員企業來說是這樣,很多在美國的企業也認為中國蘊藏巨大的商機。」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說,「我們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會員企業認為,中國市場位於全球最重要的前三大市場之中。」

中國美國商會4月發布的年度白皮書《2019美國企業在中國》顯示,中國仍然是美國企業給予高度重視的投資地點,98%的受訪美國企業都表示會繼續開拓中國市場,並認為在不斷增大的中國市場中存在重要機遇。

畢艾倫肯定了中國在2018年在改善商業環境上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並表示,中國重申進一步開放市場的承諾也讓中國美國商會受到鼓舞。「去年,有很多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的成功案例,比如特斯拉,還有很多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新投資,這個市場正在逐漸擴大開放。」

但與此同時,畢艾倫也指出:「考慮到中美關係由於貿易摩擦引發的不確定性,有些美國公司當下的狀態是『等等看』,希望在看到新的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後再做出投資決策。我們在5月做了一項調查,問中美貿易糾紛對他們投資決策的影響,三分之一的人說他們在推遲或者取消投資決定。」

儘管中美貿易摩擦仍然還在繼續,但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順利竣工,反映出中國開放汽車市場的決心。「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中國營商環境發生的變化,以及中間中國政府對於提升營商環境所做的一些努力。」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說道。

這不僅是中國第一個外資獨資汽車製造廠,也是特斯拉首個海外工廠。「這可能是目前全世界建設最快的一個整車廠。」陶琳指出,在今年1月舉行開工儀式之後,短短10個月後,由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已進入中國門店。

「如果沒有中國政府的支持,這樣的奇蹟是不能完成的。」她表示,中國政府在整個行政管理過程中的指導,包括對創新的理解和支持,「絕對在中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廠過程中,政府在流程上提供了很多創新性的鼓勵和支持。

舉例來說,陶琳說,由於特斯拉是全世界第1個純電動車的生產線,整個生產邏輯和生產工藝與傳統汽車行業完全不一樣。在審批過程中,中國政府吸收了不少新想法。「我的體會是,中國政府其實非常開放,也非常樂於接受好的建議,從而去改進他們在技術審批上的一些程序。」

優化對科創產業的服務和支持

除了外國企業,國內企業也感受到了營商環境改善帶來的好處。

「在2011年曠視成立之初,其實人工智慧這個詞大家還都比較陌生,不像今天這麼熱門,所以對於一個初創的新興行業的企業來講,在當時無論是融資也好,還是商業化落地也好,都是困難重重。」曠視科技副總裁蔣燕說道。

2011年成立的曠視科技是一家中國人工智慧公司,由3位畢業於清華大學姚班(「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的學生聯手創立,依靠以人臉識別為核心的技術和商業布局,最早以「Face++」的名字為外界熟知。今年5月,曠視科技完成了D輪7.5億美元融資,其估值略高於40億美元,吸引了包括麥格理集團和阿布達比投資局在內的投資者。

回顧創業之初的情景,蔣燕說,非常值得慶幸的是,他們選擇了在北京中關村紮根。當曠視還只有幾十個人時就被中關村管委會發掘,此後,在服務機制、園區配套、成果轉化、產業配套、人才引進等多方面得到了中關村管委會的支持。

「在海澱給我們的服務包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叫『共建新型夥伴關係,做企業創新合伙人』,這句話也真真切切的反映在我們和每個部門打交道的每一項的工作中。」蔣燕介紹說,這個服務包是北京營商環境提升的一個創新舉措,針對企業實際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依法依規量身定製解決方案。

「在北京、在海澱、在中關村,我們是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營商環境政策的連貫性和各部門之間的統一的協調性。」蔣燕說,「中關村是中國科技企業創新創業的一片沃土,現在也是中國科創的一個高地。」

上月,我國發布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提出,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按照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原則確定監管方式和標準規範,堅守安全和質量底線;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引導或者處置,促進規範健康發展,嚴禁以創新的名義實施違法行為。

作為科技創新行業的從業者,蔣燕表示,非常期待《條例》的正式實施。「《條例》明確指出,各級人民政府和各部門要尊重、保護、鼓勵創新,支持創新創業,更要從金融機制增加投資,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並通過一些服務平臺降低創新創業的成本和門檻。這說明國家對創新創業是一種非常支持和包容的態度,我們是很受鼓舞的。」

另外一方面,蔣燕表示,新產業、新行業、新技術、新模式也為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也需要合理的監管、引導為其保駕護航。因此,這個《條例》也強調,不可以突破質量和安全的底線,不能以創新的名義去破壞質量和安全。「我們對此也是十分地支持。」

擴大開放推動全球乳業合作

在營商環境改善的同時,我國也在擴大開放。「中國的乳業是非常特殊的一個產業。」蒙牛集團執行總裁李鵬程指出,「這是一個開放度非常高的產業,又是一個全球化融合度非常高的產業。」

對於中國乳業的開放性,李鵬程指出,當前,中國給紐西蘭乳業方面的關稅幾乎接近零,給澳大利亞的乳業方面的關稅到2025年也會降到很低。據他介紹,由於環境資源等各方面的限制,中國乳業的很多原料和技術還依賴於從西方進口。2018年,中國進口的大包粉達80萬噸;幹乳接近200萬噸,進口額接近100億美元。

對於中國乳業的全球性,李鵬程指出,以蒙牛為例,中糧集團、法國Danone(達能)、丹麥Arla Foods(阿拉福茲)分別是蒙牛的第一、二、三大戰略股東。除了國際化的股東結構,蒙牛還積極在全球布局,在印尼、紐西蘭都有工廠,近期還收購了澳洲國民品牌貝拉米。

「乳業是受到營商環境影響比較大的一個產業。」李鵬程表示,今年以來,隨著新政策的落地,中國乳企也獲得了利好。比如,今年增值稅從16%降到13%,一下就給蒙牛節省了一個億的資金;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的適用範圍擴大至全部製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也對整個中國乳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與此同時,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衝擊,中國政府也在想辦法幫企業減負。李鵬程說,中國每年都需要從美國進口大量的苜蓿草、大包粉等產品。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僅苜蓿草一項,每公斤牛奶的成本就會增加兩毛多錢。但經過中國政府的努力,苜蓿草被排除在了加稅名單之外,「這項政策極大地支持了中國乳業的發展」。

「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牛奶消費市場,僅次於美國。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將成為第一大乳業消費市場。」李鵬程指出,隨著中國市場對乳製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和升級,中國乳業需要推動一個「全球共同協作的概念」。

李鵬程表示,隨著中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不斷努力,期待更多來自全球的合作夥伴深化合作。「中國乳業正在整合全球的資源,無論是技術、原料,還是各種各樣的創新。我們希望中國能夠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以實現更好的全球協作,為中國人奉獻一杯很好的牛奶。」

相關焦點

  • 「外商投資法向世界做出改革開放承諾」
    圖/視覺中國孔慶江■ 人物簡介孔慶江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國際法學院院長,兼任英文國際期刊The Chinese Journal of Global Governance主編、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副會長
  • 我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吸引外資「磁力」不減
    天津港保稅區日前又來了新的「洋面孔」——由加拿大Trade X公司投資的天思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在當地正式落戶。該公司主要提供平行車進口服務,預計年貿易額高達50億元。這意味著天津吸引外資數據又有了新增量。事實上,包括天津在內,我國整體上吸引外資的規模和質量都保持穩定增長。
  • 產業鏈聚合發展,引領優化營商環境「新趨勢」
    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在過去兩年裡,中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從2018年的第78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31位,連續兩年躋身全球改革步伐最快的前十個經濟體之列,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
  • 優化營商環境,要解決這些突出問題
    根據世行最新發布的《2019年的營商環境評估報告》,我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已經躍居第46位,比2013年累計上升50位,是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大幅度躍升至第28位,五年累計上升130位。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積極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短板和突出問題,這一點需要有清醒的認識。
  • 2020環球趨勢大會:產業鏈聚合發展,引領優化營商環境「新趨勢」
    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在過去兩年裡,中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從2018年的第78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31位,連續兩年躋身全球改革步伐最快的前十個經濟體之列,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
  • 【國際】韓國稅收營商環境優化的經驗與啟示
    兩國在背景與文化方面有相似之處,也同為採取稅收政策提升國內經濟發展比較成功的國家,我國可借鑑韓國等國家經驗,持續加強稅收營商環境建設,提升企業投資熱情與生產活力。稅收營商環境作為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納稅」指標反映了各經濟體稅收環境的現狀,韓國在該指標排名居第21位,中國排名居第105位。中國的排名正處於穩步上升的通道,但是,從與韓國的縱向排名比較,以及與開辦企業、獲得電力等其他指標橫向排名比較來看,「納稅」指標排名都有較多改善空間。我國可借鑑韓國等國家經驗,持續加強稅收營商環境建設,提升企業投資熱情與生產活力。
  • 武漢打造吸引外商投資強磁場
    政策加碼:「外資十二條」激發外商投資信心政策加碼為外商投資送上「定心丸」。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外商投資法》,這標誌著中國制度型開放邁出關鍵一步,外資在中國的發展即將進入新階段。
  • 【兩會熱評】優化營商環境是沒有休止符的系統性工程
    世界銀行認為,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世界經濟論壇將營商環境等同於競爭力,還有一些國際機構的評估報告將營商環境等同於投資環境,從不同維度闡釋營商環境的內涵和重要性。
  • 專訪德勤中國副主席:外商進入中國三步走「進入、融入、溢出」
    在開放的步子越邁越大的當下,剛剛落地的《外商投資法》對中國企業意味著什麼?近幾十年來外商進入中國的投資訴求有哪些變與不變?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德勤中國副主席蔣穎就對外開放相關問題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獨家專訪。
  • 走出去智庫:未來一年 中國要進入世界營商環境前二十 我們要如何做?
    結合最近網上在議論各地GDP增長數據,我認為,雖然各地非常重視GDP增長,但當前更重要的是營商環境的改善,因為未來城市和地區的競爭將是營商環境的比拼,這有三個原因:首先,當前國際形勢越來越複雜,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未來經貿摩擦會越來越多。
  • 羅培新:《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英文版完成,歡迎您提出寶貴意見
    《阿甘正傳》裡頭的這句話,用於描述彼時自己對譯事的期待,無疑十分妥帖。營商環境,再續前緣沒有想到,下一步,自己已然離開高校,陷入了紛繁的行政事務。重新激活翻譯能力的,正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閔舒晴,律師,就職於英國富而德律師事務所上海代表處,主要執業領域為併購交易、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及其它公司法律事務。閔舒晴本科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外語學院,研究生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並在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學碩士學位。閔舒晴曾獲第十六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擁有美國紐約州律師執業資格和中國法律職業資格證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優化營商環境倒計時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從審批到開工建設,海口高新區政府給我們全力保障。」劉文民說。  直面企業痛點難點堵點  4月13日,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中央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政策甫一發布,海南全省上下迅速行動。
  • 奮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常州高新區「高新事高興辦」
    施耐博格(常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基於前期「雲服務+預約辦理」方式,日前在常州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現場受理、核准、發證,順利辦結了公司設立登記業務並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1月1日施行後,在常州高新區成立的首家外商投資企業。
  • 習近平: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加快對外開放步伐,降低市場運行成本,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張高麗出席會議。
  • 《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對標國際規則,實施「全流程」國民待遇
    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諸旖在今天下午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9月,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今年11月1日正式實施。作為外商投資法實施後地方人大出臺的首部外商投資條例,條例堅持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引資,注重對外商投資的促進、保護和服務,強調外資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與保障。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強化全方位高水平擴大開放。
  • 鎮江營商環境跑出「加速度」有「章」法
    中國江蘇網6月19日鎮江訊 (崔曉婷)「跑起來」的號角已然吹響。如何更好地推行產業強市,優質、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是吸引企業投資的先決條件。2019年度,鎮江市企業開辦時間平均用時2.7天,實現「3550」企業開辦3個工作日完成的目標。還能不能再快?在哪個環節上發力?
  • 打造營商環境「畢節高地」——畢節市強力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掃描
    7月24日,寶蜜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新加坡客商何有德在畢節順利拿到項目證照時,大力點讚畢節為外資企業提供的全程代辦服務高效有序。寶蜜貿易有限公司是赫章縣引進的外資企業之一。因該外資項目手續辦理涉及部門和環節較多,7月23日,赫章縣請求畢節市投資促進局利用外資和招商引資項目代辦服務中心幫助協調辦理。
  • 濱海新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 到2022年實現濱海新區營商環境建設水平處於全國前列,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到2035年實現營商環境建設國際領先水平,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化海濱新城。昨天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濱海新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10月,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相繼印發了加快推進新時代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支持文件。
  • 2021開年首次國常會,營商環境為何成為首要議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第三方評估匯報,要求進一步打通落實堵點,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  2021開年首次國常會,營商環境為何成為首要議題?截至11月,中國吸收外資額已實現「八連增」。  考慮到疫情仍在持續,中國經濟面臨的內外環境依然嚴峻複雜,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有利於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激發企業活力,穩定經濟增長。  從長遠來看,要在大變局中增強中國經濟競爭力,改善營商環境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 習近平進博會演講提振中外投資者信心,企業高管點讚中國開放決心
    我很欣賞中國政府對改善營商環境的系列舉措,比如全國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由40條減到33條,自由貿易試驗區由18個增至21個,商籤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保護智慧財產權等,我們期望在未來看到更切實有效的政策,更好地開放合作。在艱難的日子裡,更加考驗人類之間友誼的力量,中國進博會向全世界伸出了友誼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