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9月22日,航空數據研究機構——飛友科技發布1-8月國內主要城市的航空運力情況。21世紀經濟研究院根據相關數據,對疫情之下的城市商旅復甦情況進行研究。
從旅客吞吐量看,前8月內地十大機場的排名依次為:廣州、成都、深圳、重慶、昆明、北京(首都)、上海(浦東)、西安、上海(虹橋)、杭州。這些城市的8月單月旅客吞吐量增速,與1-8月的總體增速相比,均出現了明顯的反彈。
在國際航班最多的三座機場中,廣州的航空市場開始恢復,但北京和上海仍在調整之中。西部的主要機場則皆有突出表現,其中重慶機場的排名從2019年末的第9位上升到底4位,成都上升兩位,昆明和西安則保持穩定。
上述數據反映出:隨著國內疫情獲得控制,主要航空市場的運力獲得回復,其從一個角度體現出這些經濟體量排名全國前列的城市,其商旅業復甦情況明顯。
熱點旅遊城市率先恢復正增長
三亞,麗江,拉薩三座旅遊城市,在8月的旅客吞吐量率先恢復正增長。
其中,三亞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和增速為162.37萬人、4.1%。麗江和拉薩分別為:75.25萬人、3.4%;49.66萬人、8.0%。這成為納入統計的國內32座主要機場中,僅有的保持正增長的三座機場。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認為,三座旅遊城市的航空運力實現正增長,一個趨同的因素是: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不斷好轉,跨省旅遊逐步放開,刺激了暑運客流高峰的來臨。
但不同的地區,仍有不同的因素。
西藏是國內確診病例最少的地區,7月後,拉薩機場日航班量便突破120架次,旅客吞吐量恢復至去年同期的數量,且有上升的趨勢。7月4日,拉薩機場的航班架次和旅客運輸人數便首次實現正增長。
進入8月,拉薩機場客貨運吞吐量創下歷史新高。8月2日突破單日196架次,8月17日單日運輸航班量達201架次,歷史首次突破單日進出港200架次大關,且自8月1日以來平均客座率為82.31%,起降航班3021架次,同比增長10.62%,旅客吞吐量392122人次,同比增長2.71%,已超出疫情前的同期水平。
麗江機場的情況與拉薩相似,皆以傳統旅遊市場的恢復,推動航空市場復甦。
三亞旅遊市場火爆,一個因素則來源於奢侈品消費的回流。
受境外疫情影響,過去海外奢侈品消費客群向國內回流,而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6月1日發布後,7月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及品類又再度調增,刺激了赴三亞旅遊、消費的遊客數量增長。
與拉薩和麗江所不同,傳統自駕遊佔比不高,航空運輸為主要交通方式,這成為了推動三亞航空市場加速復甦的另一個因素。
除上述三座城市外,其他一些城市的機場數據也開始有積極的變化。
儘管仍在負增長,但西雙版納8月的旅客吞吐量降幅僅2.6%,與之相對,前8月該城市的機場旅客吞吐量仍有38.7%的降幅。
重慶機場8月的旅客吞吐量下降3.9%,是千萬級機場中降幅最小的機場。且在納入本次統計的32座機場中,重慶機場在8月的表現,排名第5位,次於三亞、麗江、拉薩和西雙版納。
重慶的經濟構成中,並非以旅遊業為主。但旅客吞吐量卻能夠與旅遊城市抗衡,說明了重慶恢復情況較好,可以從一個維度反映該城市的商旅復甦度。
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的統計,前十大機場中8月旅客吞吐量的平均降幅為22.76%。北京、上海浦東和廣州的降幅超過平均線,降幅分別為60.6%、49.4%、29.9%。
其主要原因在於,上述三大機場的國際航線佔比最高,在境外疫情未獲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將影響到機場的復甦程度。
廣州排名國內機場首位
一座機場的繁忙度,主要由吞吐量和起降架次兩項數據構成。成都一度霸榜。
1月,成都旅客吞吐量居全國第四位,這一位次與2019年的全年排名相同。事實上,成都作為國內的航空第四城,排名這一位次已久。
但受疫情影響,2月的數據開始出現變化。旅客吞吐量排名前三的機場: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和廣州白雲的數據開始大幅度下滑,成都反超廣州,首次躋身全國其三。3月,成都排名再次上升,以198.02萬人的單月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國第一。
4月,隨著北京等地運力削減、分散至其他機場,成都的旅客吞吐量與其他機場進一步拉開,當月成都雙流為214.70萬人,而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分別僅:56.53萬人、81.34萬人、164.55萬人。
到了5月,隨著國內疫情獲得控制,部分城市的航空運力得以緩慢恢復。儘管北上廣的航空市場有所復甦,但成都依然以294.38萬人的吞吐量,繼續排名全國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5月成都雙流機場起降架次達到2.4032萬架次,躍居全球機場起降架次TOP30榜單首位,成為5月份全球最為繁忙的機場。
6月,廣州開始發力,當月旅客吞吐量為310.44萬人,與頭名成都的差距縮小至13萬人。
7月,頭名易主,當月廣州以409.61萬人的旅客吞吐量,反超成都約10萬人,成為國內城市中繁忙度第一的機場。
而從起降架次看,廣州也正是在這一月反超成都,並在隨後次月與後者逐漸拉開差距,展現了廣州航空市場的強力韌性。
8月,從旅客吞吐量看,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是:廣州、成都、深圳;從起降架次看,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為:廣州、上海(浦東)、深圳,成都回落至第四位。
儘管成都的排名下降,但具體數據表現仍然可圈可點,8月該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38.18萬人次,同比下降縮小至13.31%;完成貨郵吞吐量5.37萬噸,同比下降縮小至6.96%;起降架次為3.04萬架次,同比下降縮小至3.96%,這表明,成都機場距離恢復至疫情前運力水平,已非常接近。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認為,隨著國內疫情獲得有效控制,鮮有新增確診病例(除境外輸入外)出現,航空市場的繁榮度將進一步增長。總體位次或將在2020年年末重新歸於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