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經廣飛」營銷激發市場活力,帶動航空業有序恢復生機,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以下簡稱「白雲機場」)助力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日前南都記者從白雲機場獲悉,8月,白雲機場各項業務指標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單月旅客吞吐量461萬人次再次排名全國第一,國內客流已恢復至正常水平。
面對疫情影響,白雲機場聚焦「六穩」「六保」,危中尋機主動求變,深入推進智慧機場建設,謀劃開展科技防控、無接觸服務、經廣飛品牌營銷等一系列創新項目,實現業務復甦和培育新發展動能兩促進,著力打造城市經濟穩增長的空港新引擎。
國內航班恢復
7、8月單月旅客吞吐量全國第一
目前白雲機場國內旅客量已恢復正常水平,7、8月連續兩月單月旅客吞吐量全國第一。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白雲機場聯合航空公司復開此前暫停的航線,進一步加密熱門城市航線,7月實現旅客吞吐量409.6萬人次,環比增長31.9%;8月實現旅客吞吐量461萬人次,環比增長12.6%;7、8月份單月客流量排名全國第一,成為疫情後復甦快、國內客流最大、起降航班架次最多的機場。
據悉,今年3月份以來,白雲機場已經連續6個月各項生產數據保持穩定增速。除了得益於國內疫情趨於平穩,白雲機場更瞄準時機大力推動復工復產復航——緊隨國家航空政策調整,積極支持航司「客改貨」、支持有條件的航司加快恢復業務,快速穩住了機場業務量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隨著全國復工復產潮開啟,白雲機場迅速轉戰保障各地企業復工復產包機,為各行業恢復投產託起空中通道。
此外,白雲機場還緊跟市場變化,充分發揮線上推廣、線下銷售互補優勢,積極開展「經廣飛」品牌營銷,實施航空產品菜單化、定製化服務。在8月白雲機場轉場運營十六周年之際,推出「經廣飛,飛一般實惠」系列直播帶貨活動——聯合航空公司、中免集團等開發「隨心飛」「免稅go」等「航空+」服務產品,為旅客出行提供更豐富的選擇,催熱城市旅遊市場消費回補、潛力釋放。
科技防疫「無接觸」
首推旅客全流程「One ID」服務
疫情之下,全球航空產業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白雲機場如何給予出行市場信心,關鍵在於「安全感」。自疫情發生以來,白雲機場疫情防控體系不斷完善,與政府、航空公司、駐場單位保持密切聯動,不斷完善防控措施,致力於打造「閉環下的口岸」。
值得注意的是,8月白雲機場再推科技創新成果,宣布在全國機場首家推出旅客全流程「One ID」服務。旅客註冊授權後可實現「一臉通行」的智能出行模式。白雲機場更自主研發紅外感應電梯按鈕,引進紫外線手推車消毒機、行李消毒機、自動消殺機器人等「黑科技」,為旅客打造安全衛生公共環境,有效提振航空出行市場信心。「作為廣東省航空運輸業主力單位,我們結合『無接觸服務』等防控需求,加大智慧機場建設力度,從科技創新、智慧出行等方面促進穩增長、提效率。」白雲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
日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白雲機場業務量發展對廣東省、廣州市產業經濟的投入產出比分別達到1:8.19和1:9.68。每增加1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值增長29.9億元、廣東省GDP值增長120億元;可為廣州市新增2823個間接就業機會、為廣東省新增6123個間接就業機會。每增加10萬噸貨郵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值增長87億元、廣東省GDP值增長356億元。白雲機場正搶抓機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業務復甦,促進航空業務換檔提速。
採寫:南都記者 鍾麗婷
通訊員 專題 機場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