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

2021-01-11 上海熱線

  未來十五年,全球科學家最看好哪些城市科技創新前景?昨天,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報告》指出,中國城市與國際城市之間科學家雙向流動趨勢增強,「中—美—歐」三角遷徙模式凸顯,「北—上—深」人才交流活躍。

  科技人才的國內高效循環正在形成

  「理想之城」系列知識產品由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於2018年起合作推出,今年的這份報告是系列報告的第四期。

  通過對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進行的問卷調查,《2020「理想之城」報告》分析了科學家在全球主要城市之間流動集聚的宏觀趨勢,對未來5到15年間重大科技突破點和這些突破可能湧現的城市進行了預測。

  《報告》發現,過去5年中,北京、上海、深圳和歐美發達國家城市之間已經形成了科學家雙向流動的關係。未來,中國、美國和歐洲作為全球科技三極的趨勢將更加明顯,中美、中歐和歐美將成為世界範圍內科學家流動的三大主軸。

  與此同時,科技人才的國內高效循環也在形成。調查顯示,未來5年,現居北上深的科學家計劃或考慮向另外兩座城市流動的比例分別為30.3%、30.8%和29.3%。這一數字在美國紐約、波士頓和舊金山平均為11.8%,在歐洲的倫敦、巴黎和柏林平均為10.2%。

  「科技人才在國內的高效流動,體現了國內城市開放的人才機制和包容的人才環境。」報告主要負責人之一、上海市科學學所王雪瑩博士解釋,這一方面使得人才不斷尋找自己價值最大化的空間,創新活力得以充分釋放;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國內城市創新體系正處於高速迭代發展階段,對於人才的需求日新月異。

  上海在化學、醫學領域創新前景最被全球科學家看好

  科學家是站在人類知識疆域前沿的開拓者,他們對於區域科技創新的認可與信心,前往工作生活的意願,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區域創新潛力的強弱。

  《報告》指出,北京和上海被認為是未來15年中能夠為全球最高水平科學家提供最好科研平臺和創新環境的城市,其後依次是紐約、波士頓、舊金山、深圳、新加坡、倫敦、東京和洛杉磯。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顯示,中國城市被認為能夠為全球富有潛力的年輕科研人員提供最優發展計劃和條件。其中,深圳以最高的支持率成為最受全球科學家認可的未來青年創新之城,其次是上海,北京位居第三。「接受調查的科學家普遍認為,中國城市能夠為青年科學家提供充分的發展機會、多元的發展平臺和力度較大的科研支持。」王雪瑩表示,這意味著未來15年,中國有可能形成對全球青年科技人才的集聚趨勢。

  與這兩項結果相吻合,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前景受到全球科學家普遍看好。在「您所在研究領域內,哪個城市在未來15年內最有可能率先湧現重大創新突破」這一調查結果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別以13.64%、11.65%和11.08%的支持率,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未來期望值前三位,排名前十的其他城市分別是舊金山、波士頓、紐約、東京、新加坡、倫敦和洛杉磯。

  多數受調查科學家認為,北京在工程技術、物理、環境科學和生態學三個領域最有可能引領未來1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前沿,而上海在化學、醫學領域的創新前景受到最多全球科學家的看好。

  同樣,對於中國城市創新前景的認可,還體現在科學家們對於城市創新創業環境的評價中。在關於「哪些城市在未來15年中最可能湧現高科技創新創業和高成長性新興企業」的調查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依次佔據前三,擁有「矽谷」的舊金山和擁有「矽巷」的紐約緊隨其後,排名6到10位的城市分別是波士頓、新加坡、東京、倫敦和特拉維夫。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東方網 作者:許琦敏 責任編輯:顧銘

相關焦點

  • 北京上海深圳科創期望值全球前三,上海化學醫學被全球科學家看好
    未來十五年,全球科學家最看好哪些城市科技創新前景?昨天,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 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北京深圳上海列前三
    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和蘇州連續三年穩坐前五席位,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建設的領跑者。  位於榜單第二名的深圳在政策上有著別人難以匹及的優勢,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布,粵港澳大灣區很快集聚了大量的科技創新企業和科技創新人,為深圳的科技創新領域輸入了大批新鮮血液。2019年深圳仍然是全國專利申請量最高的城市,達到了26.2萬項,專利授權量高達16.67萬項,較去年提升19%。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
    研究表明,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和創新藥物領銜未來全球科技創新熱點,北上深位居全球城市未來科技突破期望值排名前三位,上海在生命健康領域的優勢凸顯。表2 未來5-15年間的各領域的全球科技創新突破熱點中國城市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北上深位居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的期望值排名前三位受調查科學家對本人所在研究領域內未來15年內最有可能率先湧現重大創新突破的城市進行了預測。
  • 科學家青睞哪座城市?上海顯示最強的科學家國際流動性趨勢
    北上深排名全球城市未來科技突破期望前三位,全球青年科學家和科技創業者高度青睞北上深。北上深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值得關注的是,調查顯示,中國城市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北上深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 上海對全球科學家吸引力強,京滬將成頂尖學者主要集聚地
    本期報告面向支持新一輪中長期科技創新發展規劃需求,基於對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了科學家在全球主要城市之間流動集聚的宏觀趨勢,對未來5到15年間重大的科技突破點和這些突破可能湧現的城市進行了預測,並展望了科技創新與城市發展的未來關係。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發布,北京強勢領跑
    指數對我國28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創新發展水平進行了測度與評估,測算結果顯示,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南京、杭州、蘇州、武漢、西安、珠海排名前10。北京位列第一,強勢領跑全國。 各項排名情況綜合排名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南京、杭州、蘇州、武漢、西安、珠海、長沙、常州、成都、無錫、天津、青島、合肥、東莞、濟南、廈門。
  • 【一流灣區】全球創新核心區域東移:中國創新指數位列全球第十四...
    &nbsp&nbsp&nbsp&nbsp《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在37個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中排名第一,且仍然是全球創新指數(GII)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前100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廣東科創表現亮眼。
  • 深圳30年科技創新之路 從科技沙漠到創新先鋒城市
    30年間,深圳經濟特區從創新資源極度匱乏的「科技沙漠」,成為第一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 深圳把「高交會」搭建成為創新成果交易、創新資源交流的平臺。  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回望,人們很難想像,30年前的深圳只是一個小小的漁村,近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只有2名工程師:一名是獸醫,一名是修拖拉機的。  30年間,深圳從創新資源極度匱乏的「科技沙漠」,成為第一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深圳是如何走出一條科技創新之路的?
  • 中國十大科幻城市榜單出爐 成都北京深圳位居前三
    原標題:中國十大科幻城市榜單出爐成都北京深圳位居前三深圳商報2019年11月28日訊 第5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於近日在成都召開,大會以「多元幻想,多彩未來」為主題,由《科幻世界》雜誌社與深圳市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等多個機構共同承辦
  • 全球權威機構GaWC發布2018世界城市排名 我國11座城市進入前100位
    作為全球最著名的城市評級機構之一,GaWC自2000年起不定期發布《世界城市名冊》,通過檢驗城市間金融、專業、創新知識流情況,確定一座城市在世界城市網絡中的位置。在本次發布的排名中,我國共有11個城市進入世界城市前100名,按照排名先後順序分別是:香港,北京,上海,臺北,廣州,深圳,成都,杭州,天津,南京,武漢此外,我國上榜的城市還包括重慶、蘇州、大連、廈門、長沙、瀋陽、青島
  • 中央商務區藍皮書:北京、上海、深圳CBD綜合發展居前三
    藍皮書對我國主要中央商務區產業發展、創新驅動撬動中央商務區升級等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結論表明,中央商務區在金融改革創新、提高樓宇經濟水平、創新提升商務區活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2020年上半年中央商務區努力應用創新技術提升防控疫情能力,減少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損失,積極採取各種措施刺激企業復產復工。
  • 創見| 「十四五」期間上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主要突破口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要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努力實現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從無到有的跨越,成為科學規律的第一發現者、技術發明的第一創造者、創新產業的第一開拓者、創新理念的第一實踐者,形成一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原創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 全國創新型城市排名 寧波位列第15
    本報訊(記者金鷺)記者昨天獲悉,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分別公布《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20》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0》。    根據報告,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排名中,寧波位列全國第15,較去年上升4個名次。
  • 打造科學中心,深圳要做什麼
    原標題:打造科學中心,深圳要做什麼深圳商報2019年01月17日訊 不久前市委全會提出,深圳今年將實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共建行動,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 觀察|多維度指標考量,深圳建設全球城市從何著力?
    根據2019年的科爾尼全球城市指數,香港已連續多年保持在第5的位置,僅次於紐約、倫敦、巴黎和東京。北京位列第9,上海第19,臺北第44,廣州第71,深圳僅排名第79位。此外,香港、上海、新加坡、北京、杜拜、東京和巴黎等城市也頻繁出現。中國城市連線能夠進入Alpha-級別以上僅有香港、上海、北京和臺北,其中香港、上海和北京與其他全球城市的連接度均非常緊密(表2)。
  • 世界三大科技創新城市帶給上海的啟示
    2015-3-27 07:34:09來源:新聞晨報作者:屠海鳴 選稿:方翔原標題: 世界三大科技創新城市帶給上海的啟示3月25日,市政協舉行十二屆十八次常委會,討論如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筆者為了做好發言,對世界科技創新城市作了一番研究。
  • 共謀前沿科技,聆聽未來之聲——2020浦江創新論壇掃描
    新華社上海10月24日電(記者 龔雯、張泉、何曦悅)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演進,數字世界、智能社會、智慧生活加速到來。正在上海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拉開了一場思想盛宴,科學家與企業家在此同頻共振,從探索前沿技術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共謀科技合作與創新共治,共創美好生活和無限未來。
  • 2020中國城市硬科技創新排名:北京遙遙領先,滬深緊隨其後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由億歐網、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華為、西安市硬科技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今日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硬科技創新白皮書》發布。其中,第三部分的「中國城市硬科技發展」篇章,發布了現階段中國城市硬科技創新排名及相關解析,值得一讀。  從統計結果來看,北京硬科技指數為84.04,遙遙領先。上海、深圳為第二梯隊,硬科技指數在分別為50.48、42.92。
  • 深圳全面加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決心,來自黨中央、國務院對深圳發展寄予的殷切期望;而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信心,則來源於深圳在向海發展上具有先天優勢和深厚基礎。支持深圳為全國、全省海洋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自然資源部和廣東省給出了分量重、成色足的政策。
  • 全球科學家最希望在中國哪個城市工作?調查報告來了
    上海已成為全球科學家最嚮往的中國工作城市  在關於全球科學家最理想工作城市的調查中,上海在5個中國城市中排名第一(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香港、深圳、杭州),約有1.8%受調查科學家把上海作為其理想工作城市的第一選擇。在全球22個創新城市的總體排名中,上海位列第16位,排名前5位的城市依次是波士頓、舊金山(灣區)、倫敦、紐約和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