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深圳科創期望值全球前三,上海化學醫學被全球科學家看好

2020-10-24 上海本地

未來十五年,全球科學家最看好哪些城市科技創新前景?昨天,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報告》指出,中國城市與國際城市之間科學家雙向流動趨勢增強,「中—美—歐」三角遷徙模式凸顯,「北—上—深」人才交流活躍。

科技人才的國內高效循環正在形成

「理想之城」系列知識產品由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於2018年起合作推出,今年的這份報告是系列報告的第四期。

通過對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進行的問卷調查,《2020「理想之城」報告》分析了科學家在全球主要城市之間流動集聚的宏觀趨勢,對未來5到15年間重大科技突破點和這些突破可能湧現的城市進行了預測。

施普林格(Springer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也是最早將紙本期刊做成電子版發行的出版商。而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可以說是匯聚了科研學術界最牛的品牌,聚集了全球最優秀的科學家群體。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旗下《自然》雜誌在科學家領域是最頂級的存在。

騰訊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籤署戰略合作,雙方將攜手推進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發展,連接科學與大眾,讓更多人

《報告》發現,過去5年中,北京、上海、深圳和歐美發達國家城市之間已經形成了科學家雙向流動的關係。未來,中國、美國和歐洲作為全球科技三極的趨勢將更加明顯,中美、中歐和歐美將成為世界範圍內科學家流動的三大主軸。

同樣,對於中國城市創新前景的認可,還體現在科學家們對於城市創新創業環境的評價中。在關於「哪些城市在未來15年中最可能湧現高科技創新創業和高成長性新興企業」的調查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依次佔據前三,擁有「矽谷」的舊金山和擁有「矽巷」的紐約緊隨其後,排名6到10位的城市分別是波士頓、新加坡、東京、倫敦和特拉維夫。

上海在化學、醫學領域創新前景最被全球科學家看好

科學家是站在人類知識疆域前沿的開拓者,他們對於區域科技創新的認可與信心,前往工作生活的意願,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區域創新潛力的強弱。

《報告》指出,北京和上海被認為是未來15年中能夠為全球最高水平科學家提供最好科研平臺和創新環境的城市,其後依次是紐約、波士頓、舊金山、深圳、新加坡、倫敦、東京和洛杉磯。

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前景受到全球科學家普遍看好。在「您所在研究領域內,哪個城市在未來15年內最有可能率先湧現重大創新突破」這一調查結果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別以13.64%、11.65%和11.08%的支持率,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未來期望值前三位,排名前十的其他城市分別是舊金山、波士頓、紐約、東京、新加坡、倫敦和洛杉磯。

多數受調查科學家認為,北京在工程技術、物理、環境科學和生態學三個領域最有可能引領未來1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前沿,而上海在化學、醫學領域的創新前景受到最多全球科學家的看好。

上海在化學、醫學領域的創新前景,得益於上海在化工、製藥產業領域強大的生產和科研能力,上海擁有諸多化工、製藥巨無霸國企和外企,上海還擁有排名全國第一和第三的醫學院,聚集並吸引著全球最優秀的化學、醫學科學家。

上海華誼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國有化工企業集團之一,是上海化學工業區主要的開拓者和建設者,集團建有「工業催化、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過程開發與裝備、分析檢測」等5個技術研究平臺。華誼集團現擁有3家企業技術中心、6家監測實驗室,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華誼集團目前已與杜邦、巴斯夫、拜爾、羅門哈斯、比歐西等國際著名化工公司共同投資建立了幾十家中外合資合作企業。

張江藥谷則支撐起了上海製藥產業骨架,全球製藥企業10強中有6家,包括輝瑞、諾華、羅氏、強生、葛蘭素史克、安進均在張江設立了區域總部或研發中心;在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中,有15家企業包括揚子江藥業、上海醫藥、齊魯製藥、復星醫藥等均在張江設立了研發中心和運營中心。


上海還擁有排名全國第一和第三的醫學院,為上海源源不斷的培養著張文宏這樣的醫學專家。本周,醫學界2020中國最佳醫學院校科學研究排行榜發布,獲得第一名的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北京協和醫學院分別位列第二至第五名。

附:醫學界2020中國最佳醫學院校科學研究排行榜


(完)

歡迎在本文下面留言留下您的聲音,看完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關注「上海本地」號,每天都會推送給您有質量的上海本地資訊~

相關焦點

  • 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
    未來十五年,全球科學家最看好哪些城市科技創新前景?昨天,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 上海對全球科學家吸引力強,京滬將成頂尖學者主要集聚地
    「今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中國內地城市中,上海顯示了最強的科學家國際流動性趨勢。在現居海外城市的全球受調查科學家中,未來5年計劃或考慮來上海發展的比例為4.2%,北京為3.6%,深圳為2.2%。」在10月22日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成果發布會上,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雪瑩博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 科學家青睞哪座城市?上海顯示最強的科學家國際流動性趨勢
    北上深排名全球城市未來科技突破期望前三位,全球青年科學家和科技創業者高度青睞北上深。北上深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值得關注的是,調查顯示,中國城市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北上深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
    研究表明,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和創新藥物領銜未來全球科技創新熱點,北上深位居全球城市未來科技突破期望值排名前三位,上海在生命健康領域的優勢凸顯。表2 未來5-15年間的各領域的全球科技創新突破熱點中國城市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北上深位居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的期望值排名前三位受調查科學家對本人所在研究領域內未來15年內最有可能率先湧現重大創新突破的城市進行了預測。
  • 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北京深圳上海列前三
    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和蘇州連續三年穩坐前五席位,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建設的領跑者。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2019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排名情況,華為連續三年登頂。華為、平安科技、中興、大疆、深圳華星光電等深圳企業佔據中國企業十強的半壁江山。
  • 上海: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進軍
    上海光源作為國家級大科學裝置和多學科的實驗平臺,由全能量注入器、電子儲存環、光束線和實驗站組成。圖為上海光源外景。(資料照片)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要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國前頭、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 上海,為全球科學家合作創造機遇
    本屆論壇還有一大亮點:亮出了中國對全球科技合作的態度,讓與會全球頂尖科學家看到了中國,特別是上海,對人類科學技術合作的真誠態度與實際行動。開幕式上,上海特別為全球頂尖科學家送來厚禮:建立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基金會正式揭牌;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正式啟動,科學家可以正式入駐。
  • 創見| 「十四五」期間上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主要突破口
    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是要有一批世界一流學科,從ARWU學科排名來看,2019年上海的高校共有10個學科進入世界排名前十,其中,上海交大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位列第一,上海交大和復旦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分列第二、第三位。在數學、物理等基礎科學領域,上海還沒有大學能夠進入前五十;在計算機、化學、控制科學等領域,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等排名也都在二十名開外。
  • 《自然》增刊發布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上海升至第五
    英國《自然》雜誌增刊《2020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最近發布,以「自然指數」為主要衡量指標,展示2019年位居全球前列的科研城市,北京、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上海分列全球前五位。根據調整後的「自然指數」,北京自2016年以來一直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上海則從2016年的第8位升至2019年的第5位,體現了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介紹,「自然指數」評估的是全球各大城市在82本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科研論文產出,一個由知名科學家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根據期刊聲譽,在各自研究領域挑選出這些期刊。
  • 全球「最強大腦」為何青睞上海?
    面對人類發展的現實困境和未來可能,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又站在了同一個問號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肆虐,推動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的國際合作,很有必要,非常緊迫。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科恩伯格主席高度關注,第一時間組織生物、化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進行商討,並就疫情防控策略提出建議。萊維特副主席與妻子蘇珊聯名來信:「我們會照顧你們的健康,會守護中國人民的安寧。
  • 全球科學家最希望在中國哪個城市工作?調查報告來了
    為了分析上海在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吸引、集聚人才的優勢和短板,支撐上海加快建成全球科技創新人才高地,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於2018年聯合開展了面向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654名一線科學家的問卷調查,以了解全球科學家選擇生活、工作和創業所在城市和地區的主要理由,城市吸引國際高端科技創新人才的主要因素,並對上海進一步吸引集聚科技創新人才、加快建設全球科創中心提出建議
  • 「最強大腦」雲集上海 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匯力提速
    新華社上海11月2日電(記者鍾源 王文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開。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最強大腦」雲集,其中,諾貝爾獎得主61人。
  • 「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訪談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
    【「國自然」項目連續11年全國第一】  問:在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中,在已形成的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中,大學扮演怎樣的角色,處於怎樣的地位?在主動對接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進程中,大學要發揮自身優勢,儘快搶抓機遇、實現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前沿科技創新研發和關鍵技術的全球影響力,為科創中心建設、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戰略支撐。
  • 第二屆國際科創園區(上海)博覽會盛大開幕
    、《理財周刊》和中國產業升級網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國際科創園區(上海)博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來自上海、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安徽、遼寧、陝西等省市自治區的20多個城市、387家園區企業,以及近40家國內著名高校組團前來參展參會。
  • 最新國際科研城市排名中:上海全球第五,科研實力世界一流
    9月19日下午,2020中關村論壇重大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自然指數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在會上發布了「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成果。研究數據表明,上海科研實力位居全球第五。
  • 2020精準醫學產業化(上海)高峰論壇即將在上海開幕
    協辦單位:嘉定區眾創空間聯合會、華越醫療集團、科技50關於精準醫學產業化(上海)高峰論壇精準醫學產業化(上海)高峰論壇是一場高規格、高水平、具有行業指引性的交流盛會,旨在集聚全球精準醫學行業菁英,共同探討全球精準醫科技創新趨勢與產業發展路徑,並匯聚學術
  • 上海全球科創中心籌建 世界科學中心第六次轉移啟動
    未來上海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進步大方向、全球產業變革大趨勢、集聚人才大舉措,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國前頭、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顯然,上海市的這一規劃,是和前日正式公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相輔相成的。
  • 全球最強大腦「雲集」上海,將帶來什麼?
    雖然疫情造成重重阻礙,但還是有兩位諾獎得主克服困難來到上海,而線上線下參與的科學家總數甚至超過往屆。論壇期間將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全球「最強大腦」如何共尋抗疫之道?
  • 中國加速融入全球科創網絡,「科學天團」呼籲交流合作
    在全球科創新版圖不斷重塑的背景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更強調交流與合作。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圍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這個主題,共有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出席論壇。
  • 《自然》增刊發布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上海升至第五,基礎科研水平提升
    英國《自然》雜誌增刊《2020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最近發布,以「自然指數」為主要衡量指標,展示2019年位居全球前列的科研城市,北京、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上海分列全球前五位。根據調整後的「自然指數」,北京自2016年以來一直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上海則從2016年的第8位升至2019年的第5位,體現了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