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飛天眾智。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消息
25日,上海市《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下稱《意見》)獲中共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審議並通過。未來上海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進步大方向、全球產業變革大趨勢、集聚人才大舉措,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國前頭、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顯然,上海市的這一規劃,是和前日正式公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相輔相成的。
惟科創方立市,惟科創才強國
當前,我國創新驅動發展已具備發力加速的基礎。經過多年努力,科技發展正在進入由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的躍升期,科研體系日益完備,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科學、技術、工程、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經濟轉型升級、民生持續改善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對創新提出了巨大需求。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備的產業體系、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與網際網路時代創新效率的提升相結合,為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有效結合集中力量辦大事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優勢,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創新驅動是發展形勢所迫。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發展動力不斷減弱,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持續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開闢我國發展的新空間,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許多產業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發達國家在科學前沿和高技術領域仍然佔據明顯領先優勢,我國支撐產業升級、引領未來發展的科學技術儲備亟待加強。適應創新驅動的體制機制亟待建立健全,企業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不足,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高,經濟發展尚未真正轉到依靠創新的軌道。科技人才隊伍大而不強,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創新型企業家群體亟需發展壯大。激勵創新的市場環境和社會氛圍仍需進一步培育和優化。
而中國在不同領域處於不同發展階段這一經濟現實,決定了對創新形式的選擇。人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都會談到,必須將「創新」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但沒有真正從經濟學意義上對其做出明確的界定,於是出現了多種在性質上截然不同的「創新」概念,造成了一些混亂,因此有必要對這個問題進行明確的分析。
考察一個國家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對其創新進而對其企業與經濟戰略的影響,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從經濟學原理角度做出分析。隨著生產率的提高,可採用兩種方式將其轉化為更大的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的兩種選擇方向
1.用更低廉的價格生產同樣的產品。
2.產品價格保持不變,但產品質量提高。
至於哪種方式更富有成效,這與國家目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有直接關係。最發達經濟體因其必然處於科技前沿而得以推出改良產品或新產品,因而它們在推出新產品時,能夠採取「價格不變,產品改進」甚至推出「全新產品」戰略。
而無論是《意見》還是《綱要》,都將解決和釐清上述問題,作為重點內容之一。
布局:科創強國、科創立市的時間線
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上,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就《意見(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韓正指出,上海要建設的科技創新中心,一要具有全球影響力,二要聚焦科技創新,突出創新驅動發展,三要充分體現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核心是要解決體制機制問題,關鍵是要依靠創新人才,基礎是要有良好創新生態環境,重要的是要有重大工程與項目支撐。」
而對於具體的實施過程,《意見》目前提出「兩步走」規劃:
1
到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體系;
2
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上海特點的創新驅動發展新路。
而在代表國家戰略的《綱要》中,也提出了一個路線圖。
《綱要》路線圖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第二步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最終中國將接替美國,成為新的世界科學中心,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而對比《意見》,在《綱要》中多出的第三步,也意味著在該時間節點上,世界科學中心將完成人類點燃工業時代火種後,實現的第六次遷移——將由現在的美國中心,轉為中國中心。而依託《意見》作出的提前布局,將使上海這顆太平洋(601099,股吧)西岸的明珠,在世界科技版圖上佔據一席之地。
夯實技術基礎,實現科創目標
儘管《意見》目前仍處於討論稿階段,但實際上,上海科創的布局在此前已開始。
早在15年3月8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號召「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伊始,一場充分融合網際網路技術,全面提升傳統企業創新能力的「網際網路+」的變革,早已經悄悄拉開帷幕。包括飛天眾智中國製造科技服務平臺在內的一批專司技術撮合、技術服務的「網際網路+」企業,正逐步開始有效運作,為上海本地乃至全國的企業,從技術層面提供創新的動力。
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必須樹立全球視野,對標國際領先水平,不斷提升上海在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聚焦科技創新,圍繞科技改變生活、推進發展、引領未來,率先走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體現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服務功能,根據國家戰略部署,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為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作出應有的貢獻。
面向未來的奮鬥目標是,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世界創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業集聚度高,創新創造創意成果多,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完善的綜合性開放型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和國際性重大科學發展、原創技術和高新科技產業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躋身全球重要的創新城市行列。
而上述努力的最終結果,最終將展示出一個恢弘的成就——世界科學中心地位,將繼上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再次出現遷徙。而這一次,其目的地將是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飛天眾智
(責任編輯:鄧益偉 H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