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訪談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

2021-01-07 網易

  

  上海市委、市政府2015年5月發布的《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體系。5年後的今天,上海已完成這一目標,如期「交卷」。

  在高等學府雲集的上海,高校又如何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就此接受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獨家專訪。

  

  【「國自然」項目連續11年全國第一】

  問:在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中,在已形成的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中,大學扮演怎樣的角色,處於怎樣的地位?

  答:創新是源頭活水,更是「第一動力」。大學作為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在科技研發、項目攻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主動對接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進程中,大學要發揮自身優勢,儘快搶抓機遇、實現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前沿科技創新研發和關鍵技術的全球影響力,為科創中心建設、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戰略支撐。

  

  問:在突破核心技術、打破封鎖、原始創新等方面,上海交大如何對接國家戰略、加強創新策源能力?

  答:作為誕生在甲午硝煙中的上海交通大學,一直以改革創新服務國家為使命,產生了很多「中國第一」的重大成果和一大批傑出科技人才。近年來,上海交大不斷對接國家戰略,加強創新策源能力。為推動「從0到1」的原始創新,上海交通大學越來越強化基礎前沿策源能力。

  一方面,通過科技工作委員會等組織建設,提升學術自主規劃前瞻布局和組織能力,設立自主創新基金強化過程管理,聚焦核心技術突破、促進集成融合創新,致力於推動基礎原創和重大項目策源、提升基礎研究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另一方面,學校積極引導和布局推進學科交叉和團隊建設,支持一批團隊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進行核心技術攻關,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提供重要戰略支撐。

  譬如,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已經連續11年全國第一;自主設計、研發並製造出來「天鯨號」等63座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以「第一完成單位」的身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廣大科研人員基礎研究創新能力和活力顯著提升,在工程、材料、信息、製造、生命等領域取得累累碩果。

  

  【「大零號灣」建構環交大雙創升級版】

  問:從臨港新片區到張江科學城,上海交大如何服務地方需求,支撐上海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助力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答:主動對接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的目標、需求與任務,對標上海產業發展與產業升級,立足優勢學科,上海交大瞄準關鍵問題、集中優勢力量,積極打造服務區域創新的重要基地,主動布局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為地方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上海交大創新源頭支撐。

  為了支撐上海高端裝備產業和智能製造發展,2015年上海交大組織精幹團隊,組建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紮根臨港開始了智能製造功能平臺的建設探索。2017年,以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為基礎,建設上海市智能製造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成為上海市首批獲準建設的研發與轉換的功能型平臺。

  

  李政道研究所

  為響應國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快創新型大學及科研機構向張江集聚」的號召,配合張江科學城規劃,同時匹配張江現有產業布局,發揮上海光源、蛋白質中心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作用,上海交大決定建設上海交大張江高等研究院。張江高等研究院建成後,將有助於張江科學城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努力實現在物理、化學、生命、材料和信息等基礎學科和交叉前沿領域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促進上海相關高新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問:高校向周邊及更大範圍形成知識溢出效應,上海交大如何打造「環交大」雙創升級版,建設「大零號灣」集聚區?

  

  零號灣

  答:為充分發揮「雙創」示範基地的示範、輻射作用,上海交大與上海市科委、閔行區建立了由三方主要領導參與的工作機制,在凝聚三方共識的基礎上,共同推進 「大零號灣創新創業集聚區」建設。

  「大零號灣」將實施功能開發、產業開發、形態開發等三大核心開發,推進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重點布局醫療機器人、人工智慧、海洋裝備和新材料,兼顧發展其他相關產業,建設組團化的全球科研創新區、新興產業引領區、現代商業與文創教育服務區、高品質國際生活社區4個功能區,建設「零號灣」「創想600」「中法創新園」等標杆性的雙創空間品牌,實現各功能區在產業、功能、布局、形態上的交織配套、交互融合和集合發展,打造具有標杆意義與品牌效應的高端科技轉化應用示範區和戰略新興產業集聚區,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布局海洋健康信息三大領域及交叉研究】

  問:「十四五」期間乃至中長期,上海交通大學將全力推進哪些重大領域科研布局,將有怎樣的新探索?

  答: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科技進步也越來越需要中國。要把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以全球視野謀劃創新事業,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不斷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

  未來,上海交通大學將全力推進海洋、健康、信息三大領域科研布局,以及環校區的大學科技園建設布局,全面服務國際創新戰略需求,通過科技管理服務職能轉變推進有組織科研體系建設,深化校院聯動、學科交叉、產研協同和國際合作,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服務支撐國家戰略需求作出更大的貢獻。

  

  張江高研院

  除此之外,學校近期正在積極推進理工和醫學領域的交叉研究;大力推動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與新聞傳播學科的交叉;在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公共管理等領域,組建交叉學科團隊進行合作研究。總之,學校重視每個學科的發展,同時從交叉研究的問題出發,形成全校共同研究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從而解決更多綜合性的問題,積極應對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挑戰。

  欄目主編:徐瑞哲 本文作者:徐瑞哲 文字編輯:徐瑞哲 圖片編輯:項建英 題圖說明:張江高等研究院 本文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合作中把辦學理念與重慶發展緊密相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作主題演講。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1日13時40分訊(記者 李嫋 佘振芳 伊永軍)今(21)日,2020重慶英才大會在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 上海市長應勇視察上海交大張江科學園、李政道研究所建設
    5月8日下午,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在浦東調研科創中心建設,應勇與副市長吳清視察了復旦大學張江校區、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園和建設中的李政道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上海研究院。上海交大黨委書記姜斯憲、校長林忠欽參加相關調研。
  • 開學典禮上,復旦、上海交大、同濟、華師大的校長各說了什麼
    9月,上海各大高校陸續迎來開學。疫情防控之下的開學典禮,除了對新生表達祝賀、歡迎,更有叮嚀、希望。校長們發出寄語,引導新生思考時代與個人的關係,堅定理想。復旦大學校長:個人的命運總是存在於時代洪流之中9月13日,復旦大學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發表講話《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寄語14845名新同學,努力讀懂世界、讀懂中國、讀懂未來。
  • 上海交大@中船集團 | 又一場重磅合作籤約,開啟新徵程!
    上海交大@中船集團 | 又一場重磅合作籤約,開啟新徵程!在中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和上海交大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的見證下,中船集團副總經理杜剛與上海交大副校長奚立峰代表雙方籤署《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由中船集團副總經理孫偉主持。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
    6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交大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召開。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閔行區區委書記朱芝松,區長倪耀明,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管委會主任、閔行區副區長吳斌,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奚立峰,理事會成員、南濱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餘建源,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創始院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交大訪問講席教授楊廣中,理事會、管委會秘書長、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季波,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衛東參加了本次會議。
  • 上海交大2018年研究生畢業:書記上微黨課 校長精彩寄語
    央廣網上海3月3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今天舉行,3200餘名畢業生獲得研究生學位。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為畢業生上了一堂「微黨課」,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殷切寄語。
  • 上海交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能量代謝與健康...
    近日,由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領銜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一項也是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能量代謝與健康」正式獲批,這是迄今為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的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資助經費6000萬元。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區校聯動,支撐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建設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上海交大醫工(理)交叉平臺,由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楊廣中院士擔任研究院創始院長。
  • 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在上海啟動建設 打造世界知名原始創新策源地
    上海交大供圖  李政道本人為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啟動建設發來賀信,並表示,「我深信建設一個國際化的頂級基礎科學研究所定將大幅提升祖國的科技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預祝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開工一切順利,期盼研究所建成後在張江科學城發揮重要引領作用,為上海早日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 校長張希帶隊到上海交通大學調研
    7月10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帶隊來到上海交通大學調研。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校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會見了張希一行。吉林大學副校長、醫學部學部長趙國慶,上海交大副校長奚立峰,兩校有關部門、院系負責人參加調研座談活動。
  • 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啟動—新聞—科學網
    氫科學與技術籌備聯盟成立   自然界取之不盡的清潔氫能源怎樣更好地利用?
  • 上海研發投入佔GDP的4%,《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
    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彭崧介紹,《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記錄了2019年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奮鬥足跡,不僅僅局限於科學技術本身,還囊括創新主體、創新產業、創新生態等重要內容;聚焦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點舉措和重大成就,突出眾人矚目的年度事件,比如科創板開板、世界首張黑洞照片發布、
  • 打造「環交大」雙創升級版,邁向「大零號灣」建設新徵程
    未來「大零號灣」將立足上海交大優勢學科,對標國家和上海產業戰略方向,打造新時期的大學科技園的示範,重點布局醫療機器人、人工智慧、海洋裝備和新材料,兼顧發展其它相關產業,打造具有標杆意義與品牌效應的高端科技轉化應用示範區和戰略新興產業集聚區,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 上海交通大學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舉行
    9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舉行。校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及全體校領導,導師代表、學生代表及全校10000餘名研究生,相聚在閔行校區霍英東體育中心等33個會場及線上平臺,以青春告白祖國,以誓言開啟未來,共同見證秋季學期開學的莊嚴時刻。
  • 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
    圖說: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新民晚報訊(通訊員 雷禹 童寬 記者 易蓉)昨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正式發布,該戰「疫」系列書籍是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全體醫務師生員工自除夕夜以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忠實見證
  • 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成立 暗物質實驗室等合作平臺持續推進
    四項功能  科技與產業的連接器  科技成果轉化的助推器  創新創業的孵化器  應用型人才的哺育器  □本報記者 林凌  7月1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四川研究院在成都揭牌。作為省校合作的重要載體,新成立的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將承擔怎樣的任務,管理運營有何特色?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這場特殊的展覽李政道寫來了賀信,上海交大新成立的這個中心也與他...
    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簡稱科藝活動)如期開幕,這是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今年的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帶隊調研上海交大
    7月10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帶隊來到上海交通大學調研。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校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會見了張希一行。吉林大學副校長、醫學部學部長趙國慶,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兩校有關部門、院系負責人參加調研座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