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海各大高校陸續迎來開學。疫情防控之下的開學典禮,除了對新生表達祝賀、歡迎,更有叮嚀、希望。校長們發出寄語,引導新生思考時代與個人的關係,堅定理想。
復旦大學校長:個人的命運總是存在於時代洪流之中
9月13日,復旦大學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發表講話《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寄語14845名新同學,努力讀懂世界、讀懂中國、讀懂未來。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 復旦供圖「對每個人來說,個人的命運總是存在於時代洪流之中。只有把準時代脈搏、辨清時代航向,才能在人生的航程中奮勇搏擊、不斷前行。」許寧生認為,讀懂世界、讀懂中國和讀懂未來是每個人需要深度思考的主題。他表示,讀懂世界,就是要讀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正在發生、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必須對世界形勢和發展大勢有更為清醒的認識和判斷。
讀懂中國,就是要讀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當今中國進入全新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中華民族正處於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期。面對挑戰和機遇,必須對中國發展道路、發展方向有清醒的把握和堅定自信,同時也要理性看待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增強自己的使命意識。
讀懂未來,就是要讀懂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新方向。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科技引領和支撐未來。必須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同時,未來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科技、健康、能源等種種挑戰,除了需要創新能力的提升,同樣需要文明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人文精神的關照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同和維護。
許寧生還對同學們提出三點期望。第一,復旦人要胸懷世界,堅守人類命運共同體。第二,復旦人要紮根祖國,常懷成才報國之志。第三,復旦人要把握未來,培養源頭創新思維。
上海交大校長:大學的成長既有順境,也難免會遇到逆境
「如期相聚來之不易」,上海交通大學迎來四千多名2020級本科新生。9月13日,在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寄語同學們,志存高遠,與日俱進。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 交大供圖「大家把人生的夢想託付給交大,學校的老師們一定會用心用情培養好、呵護好每一位同學,讓大家在充滿創新活力與人文關懷的校園裡成長成才。」他指出,大學是百鍊成鋼之地,在大學期間要塑造成型的價值觀,搭建系統的知識結構,培養專業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健全人格與品性。既要樹立篤志高翔的理想信念,也要在不懈追求進步中,長出豐滿的羽翼、練就堅韌的筋骨。林忠欽告訴學生,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學的成長既有順境,也難免會遇到逆境。進入大學,教學節奏快、學習任務重,有的同學樹立較高的學習目標,在激烈的競爭中,一時難以到達預期,你們不要降低目標,要努力消除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有的同學學習節奏與教學進度一時合不上拍,你們要努力走出「有力使不出」的困境。還有的同學對所學專業不是最滿意,你們要積極調整心態,儘快建立對所學專業的興趣。
同濟大學校長:承擔家國責任、做好文化傳承,是大學應有的擔當
9月8日,同濟校園迎來13390名新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寄語新生,要有理想懂堅守;要有學識敢作為;要有責任能擔當;要有情懷講奉獻。
同濟大學校長陳杰 同濟大學 供圖他表示,大學的核心使命,是以一流的育人質量源源不斷地塑造和輸送優秀人才。當前中國的經濟、社會、科技發展中面臨的難題,亟需創新創造尋求突破。大學是思想文化的高地、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源地,承擔家國責任、做好文化傳承,是大學應有的擔當。他希望,同學們不僅要善於積累知識涵養學識,還要善於用發現的眼光觀察世界,那些在書本中讀到的、在生活裡看到的、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成為你們思考的對象、研究的命題。
陳杰指出,同學們要學會欣賞美,無論是自然的美還是科學的美,都需要具備發現的眼光、開放的心態、探索的勇氣;同學們更要努力學會追求美,用所學所知揭示宇宙無窮奧秘、探討科學本質規律、建設祖國壯美山河、練就人生博大胸懷。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在不確定中把握確定性,理解自己,理解世界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 華東師大 供圖9月16日,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院士在開學典禮上作了題為《思維是你的隱形翅膀!》的講話。「在你們入學之際、開學第一課,我給大家的建言是,在不確定中把握確定性,理解自己,理解世界。」錢旭紅表示,要理解每個人和大千世界,有必要了解與思維和精神相關的兩種商。一種是沒有火偏旁的商(quotient),它源自心理學,如智商、情商、靈商等。商的中文含義包括中介與交換。與天地、人間、物體的交往,使每個人的商值得以增長。這個商常用於表徵人與人之間的精神和素養的差別和不平衡。商意味著一個人的潛質和品位,商值越高,人越出色。
另一種是有火偏旁的熵(entropy),源自化學和熱力學,是能解讀世界一切人事物規律的熵。這個熵代表著混亂無序的程度。此熵的形象就如熊熊火舌,飄忽不定、難以受控、毀滅一切、沒有方向。愛因斯坦認為,熵理論是科學界第一法則;管理學家們認為對抗了熵增,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人生的成長是一個不斷抵抗熵增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反抗自我熵增,就是要和自己的舒適、懶散、平庸、頹廢甚至墮落過不去。我們適度自律,克制過多欲望,勤奮刻苦學習都是為了對抗熵增。積極的人生以負熵為生。正像有人說:當你保持微笑,也能從大自然接受隱性負熵,從而身體運行有序而身心健康。
他表示,巨變、災變之後,人類文明的新曙光正劃破夜空,顯露在遙遠的地平線上。過去,我們的靈魂趕不上腳步;今年我們的腳步被迫停下,思考相對加速,並必將引領我們前行的步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