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能從舊金山灣區借鑑到什麼?

2021-01-08 新財富網

發布時間:2019年8月29日

摘要:

舊金山灣區創新驅動的成功經驗和所面臨的問題,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舊金山灣區2017年高達8375億美元,如果參與全球各國排名,排名第17位。 2010至2017年,年均GDP增速在4.3%。灣區成功的原因在於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1.保護智慧財產權,財政向研發傾斜,鼓勵科技轉化,注重政府採購科技產品;2.研究機構充足,且研發投入非常高;3.成熟的金融體系,解決高科技融資問題。但目前舊金山房價過高,一居室月租高達3590美元,家庭負擔比例超過37%,阻礙了人口的遷入,值得注意。

正文:

粵港澳大灣區定位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舊金山灣區依賴創新驅動,人均GDP等指標遙遙領先於其它世界級灣區。舊金山灣區創新驅動的成功經驗和所面臨的問題,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舊金山灣區是美國西部第二大都市區,位於沙加緬度河下遊出海口的舊金山灣四周,佔地面積1.8萬平方公裡。2017年總人口773萬,人均GDP高達10.8萬美元,遠高於同期紐約灣區的7.3萬美元、東京灣區的5.0萬美元和粵港澳大灣區的2.3萬美元。

從         行政區劃看,舊金山灣區包括西側的舊金山,南側的聖馬特奧縣、聖克拉拉谷地區,東側的阿拉米達縣、康特拉科斯特縣、索拉諾縣,以及北側的馬林縣、納帕縣和索諾馬縣等9個縣,共101個城市,可分為舊金山、北灣、東灣、南灣和半島五大區域。                        

(一)高水平發展,經濟增速明顯快於全美平均

舊金山灣區是全美經濟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2017年以美國國土面積的0.19%、總人口的2.38%,貢獻了美國4.30%的GDP。        

如果作為單一經濟體,2017年舊金山灣區以8375億美元的GDP,在全球各國和各地區中,排名第17位,介於印度尼西亞和荷蘭之間。        

儘管發展水平高,舊金山灣區近年經濟依然維持了高增長         。         根據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18年灣區經濟報告,2010年以來每個季度,灣區GDP增速都超過全美平均水平。         國際對比看,2014年到2017年間,舊金山灣區年化的GDP增速為4.3%,高於全球25個最大經濟體中大多數國家的GDP增速。                

(二)創新產業驅動,薪資高於全國

舊金山灣區以自然美景、便捷交通和創新創業精神聞名於世。         它的產業以科技為主,依託信息產業帶動金融、旅遊和其它服務業發展壯大,最終發展為全球主要灣區中人均GDP最高的世界級城市群。從就業結構看,它的計算機和數學、商業金融、管理等行業的從業人員佔比,明顯都要高於美國。        

美國人口普查每十年進行一次,最近的一次在2010年。根據這次普查結果,2010年舊金山灣區家庭收入的中位數為82500美元,比全美平均水平高41%,也要比加州平均水平高37%。這次人口普查也顯示,專業科技服務業與信息行業是該地區最集中的行業之一,高度依賴高學歷人才,這也使得舊金山灣區的收入水平高於全美平均。        

經濟高水平發展和人口高學歷,使得舊金山灣區的薪資水平高於美國其它地區。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統計,2018年舊金山灣區各行業的平均時薪都要高於美國相同行業的平均時薪。                        

依託人才優勢等因素,舊金山灣區大力發展創新經濟,灣區內電子、網際網路、軟體等產業興起,湧現出蘋果、谷歌、Facebook等眾多創新型企業。        

(三)區域協調發展,地區經濟各有特色

舊金山灣區在經濟上所取得的成就不僅僅依靠創新,還包括區域內城市間的合理分工、各項公共設施的建設等因素。舊金山市、聖荷西市和奧克蘭市是舊金山灣區的核心城市,灣區發展以這三個城市為核心,其它城市圍繞核心三角在空間上進行蔓延和集聚。

區域間的良好協調,促進了舊金山灣區的快速發展。早期灣區內各城市各自為政,產業同質化明顯,惡性競爭嚴重。1945年由企業贊助的灣區委員會成立,對灣區面臨的各種問題成立專門的機構進行解決,如舊金山灣區政府協會(ABAG)、海灣保護和開發委員會(BCDC)、大都市交通委員會(MTC)和灣區空氣品質控制局(BAAQBD)等。

1961年半官方的舊金山灣區政府協會(Association of Bay AreaGovernments, ABAG)成立,它以統籌推進區域規劃為目標,是最主要的地區性綜合規劃機構,通過搭建城市之間的溝通橋梁,促進灣區各城市間的協調發展。

舊金山灣區五大區域,經濟各有特點。舊金山市是灣區最早發展起來的城市,目前是灣區的文化、金融和都市中心,同時也是美國的海軍基地和重要港口。北灣是美國著名的酒鄉和美食之都,土地農田資源充裕,全美90%的葡萄酒在此生產。東灣以奧克蘭市為中心,產業以化工、機械等為主,是美國西部交通體系的中心,奧克蘭港是美國西海岸的第一大港。南灣以聖荷西市為中心,是「矽谷」的核心地帶,許多高新技術企業在此聚集。半島介於舊金山和南灣之間,二戰後許多中產和富裕家庭遷移至此。

舊金山灣區產業轉型升級之路

通常灣區經濟會隨著港口城市功能的升級而不斷轉型提升,大部分灣區經濟都會經歷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和創新經濟四個發展階段,舊金山灣區也不例外。

(一)20世紀80年代以前:工業經濟和港口經濟為主導

19世紀後半葉,淘金熱吸引了大量人口來到美國加州,加州人口從1847年的500人,快速飆升到1870年的15萬人。舊金山市為淘金者提供設備,逐漸發展成灣區的製造業中心,金融業也得到一定的發展。到20世紀初,舊金山灣區各城市先後完成工業化進程。

淘金熱後期,舊金山市的製造業逐步衰退,金融業的地位開始上升。在20世紀70年代,舊金山已經成為典型的後工業城市。在製造業就業人口下降的同時,保險、金融和房地產、服務業開始處於中心地位。        

在舊金山市去工業化的同時,一部分產業向灣區的東部和南部轉移。1948-1977年,舊金山市製造業就業人口下降了26%,但同期舊金山灣區總的製造業就業人口增長了108%。

這一時期,灣區內主要城市逐步進行了產業結構升級,工業經濟和港口經濟特徵明顯。比如奧克蘭港貨物運輸業蓬勃發展,1969年貨櫃運輸量超過300萬噸,超越舊金山港成為美國僅次於紐約貨櫃貨運的第二大港口。再比如聖荷西市迅速成長為一個以高科技產業為主的城市,許多重要軍工企業在此聚集,它依託史丹福大學和聖克拉拉國家實驗室等科研機構最新的研究成果進行技術革新,其中集成電路和微處理器的革新引發了企業爆炸式增長。

(二)20世紀80年代之後:服務經濟和創新經濟崛起

20世紀80年代後,美國經濟率先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轉型。舊金山灣區在美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受益匪淺,經濟模式逐步從工業經濟和港口經濟,過渡到服務經濟和創新經濟。

上世紀80-90年代,舊金山灣區經濟的主要驅動力是電腦硬體的研發與製造。到上世紀90年代末,灣區經濟的重心開始向服務業轉移,尤其是網際網路相關服務業、信息服務業與高技術服務業,現代高技術服務業的比重穩步上升。目前舊金山灣區的主導產業包括高新技術服務業、信息產業、金融保險業以及旅遊相關的住宿、餐飲等。

在製造業整體比重下降的同時,信息產業相關的製造業,仍然是舊金山灣區的優勢產業。         根據勞工統計局的統計,舊金山灣區製造業的就業比例,從1990年的14.9%,下降到2019年的8.9%。但電腦和相關的設備及產品、半導體及其它電子元器件產品,以及分布在矽谷和半島的精密儀器設計、研發及製造產業,都保持了較高的就業水平。        

舊金山市、奧克蘭市和聖荷西市這三大核心城市,產業布局和經濟特徵,也逐步明確。

舊金山市產業結構高度服務業化。20世紀80年代末期,舊金山市已經成為一個典型的後工業化城市。作為港口城市,舊金山港僅保留了散裝貨物的運輸業務。進入20世紀90年代,金融業成為了舊金山市的重要產業,舊金山市成為了風險資本投資的聚集地,金融、保險等部門僱傭的人數佔全市25%,2000年舊金山市風險資本公司為灣區新興網絡和科技公司提供了超過500億美元的風險資本投資。與此同時,多媒體等新興服務業也開始爆發式增長,1996-1998年多媒體產業就業增長了70%,新增就業人口佔舊金山市新增就業總人數的40%。

奧克蘭市港口物流中心地位逐步顯現。1980-1990年奧克蘭全市總就業量增加了8%,其中服務業的就業佔比增加34.7%,而製造業的就業佔比下降20.2%,零售業的就業佔比下降2.6%。但與此同時,港口附近的貿易、維修和配送等產業則而到了較好的發展。據奧克蘭港口委員會統計,2000年奧克蘭港創造了高達29萬個就業崗位,產值高達16.66億美元。

聖荷西市成為科技創新中心。20世紀80年代後,矽谷北部人口增長緩慢,個別城市甚至出現了負增長,而矽谷南部的聖荷西市城市群的人口高速增長。由於人口集聚,加之矽谷北部可用的土地越來越少,許多高科技公司選擇將工廠設置在南部地區,這帶動了科技研發中心向南部遷徙。矽谷重心南移的趨勢、聖荷西市政府良好的發展政策以及極好的地理位置,又使得更多的高科技創新公司向聖荷西市集聚。

憑藉創新型產業的快速發展,舊金山灣區成為全球創新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該地區的高科技企業主要有以下類別。        

上世紀90年代後期,舊金山灣區利用信息產業騰飛的機遇,加快發展以網際網路產業為核心的信息經濟。灣區內湧現出如Facebook、Twitter、谷歌、蘋果等創新型企業,奠定了其全球創新中心的地位,灣區信息技術等創新崗位就業人數比重居全美第一。

2018年世界500強中有蘋果、Alphabet、Facebook等多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灣區,舊金山灣區內財富500強企業數量位居全美第三。        

目前,舊金山灣區已經發展成為依靠科研創新為發展原動力的         世界級灣區。         各核心城市的產業形態各有特點,高科技創新企業及研發中心主要集聚在奧克蘭和聖荷西,而創新金融服務機構大部分位於舊金山市。         舊金山灣區利用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和灣區經濟發展,其創新體系也給全美帶來了巨大的外部性和經濟效益。                        

舊金山灣區創新驅動模式成功之謎

舊金山灣區發展依靠創新為動力,人均GDP遙遙領先於其它世界級大灣區。其創新發展模式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公共政策為創新體系提供保障和支持、高等教育機構輸送人才和技術、成熟的科技金融體系為創新提供資金支持等因素。

(一)公共政策為創新體系提供保障和支持

1、研發階段:資金支持、稅收減免、專利保護

財政資金為研發創新提供支持。政府在科學研究上的投入對舊金山灣區的科技競爭力至關重要,確保科學家能夠將精力放在研究上,而不是擔心資金不足從而阻礙他們的研究。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所屬的社會利益技術研究中心(CITRIS)在初創時曾獲得美國聯邦基金的1.7億美金以及加州政府的1億美元州立基金支持,為該機構的研究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有助於其在能源儲備、交通等方面獲得突破性的研究。

稅收優惠減免政策激勵企業創新積極性。目前美國的減免稅政策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刺激企業增加其研發投入,二是減少企業及其員工的稅負壓力,三是間接提高研發人員工資從而吸引人才。

不同於中國,美國各級政府對稅收都有一定的自主權。除了美國統一施行的稅收減免政策(《經濟復興稅收法案》、 R&E抵免制等)外,舊金山灣區還有專門為科技創新企業及相關從業人員額外提供的稅收優惠政策,幫助灣區吸引高技術企業和人才。    

專利保護政策保障創新企業的權益。智慧財產權保護能夠鼓勵個人、企業和研究機構等不同層次的創新激情,美國很早便重視對專利的保護,並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1790年美國頒布第一部專利法,開始實行註冊登記制專利制度;1836年將登記制改為審核制,提升專利申請的質量;2011年開始實施《美國發明法案》,優化專利申請程序,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的過程。

除此之外,美國還會針對某一特定產業制定專利保護法案,根據該產業的特點單獨設計法案的規則和細節,如信息技術行業有《高性能計算機與通信法》等法案,這為矽谷的相關企業提供保障。

2、成果轉化階段:設置孵化器、產業園

得到研發成果後,對其進行成果轉化和商業化從而獲得利潤,能夠激勵創新,也能為進一步的研發活動籌集資金。美國政府十分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如1982年實施的「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利用中小企業成長路線的三級資助模式,在對中小企業研發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還對其研發成果轉化提供技術支持。

美國還設置了的專門機構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國家技術轉讓中心(NTTC)和聯邦實驗室是主要的公立科技成果轉化機構,為企業成果轉化提供商業資訊、專題培訓及網絡信息等服務。

美國通過立法推動孵化器的發展,確保有大量資金進行孵化器的創建和發展。舊金山灣區作為世界創新中心,更加重視灣區科研成果的商業化進程。通過設置孵化器、產業園區對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其中位於灣區的矽谷是企業孵化器的天堂,大量企業的孵化器在此集聚。

3、產品市場化階段:政府採購、企業團購

新技術和新產品進入市場初期,需要政府引導和支持。以航空航天業為例,20世紀40-60年代,美國政府是電子工業及航空工業等新興產業的最大客戶。政府採購是矽谷高速發展時期其高技術產品快速推廣的重要動力。

除了政府採購外,近年來舊金山灣區提出企業團購等方式引導新技術和產品進入市場。企業團購採取群體折扣的方式,越多公司參與,價格越低,在推行新技術新產品的基礎上降低企業成本。

(二)高等教育機構輸送人才與技術

舊金山灣區的大學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多元化的學科設置、出色的研究能力是舊金山灣區創新驅動的重要源泉。

1、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舊金山灣區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大原因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在此聚集。     2016年舊金山灣區25歲以上的人口中,擁有學士學位的比例為46%。這一數字高於大多數地區,僅略低于波士頓,遠遠高於美國的平均水平31%。    

舊金山灣區的大學分為三個層次:社區大學、一般的州立大學和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

社區大學包括拉諾社區大學等26所大學,主要為產業提供技術工人,以及對還未就業或者需要技術更新的工人提供教育和技術培訓以促進灣區人力資源更新。

州立大學包括索諾馬州立大學、舊金山州立大學等。根據1960年加州高等教育總規劃,加州內的州立大學只可授予學士和碩士學位,因此州立大學是創新體系中提供學歷為學士和碩士的工程師的主要來源。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包括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聖克魯斯分校。研究型大學學科設置完善,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是舊金山灣區創新體系中人才來源的核心。

以史丹福大學為例,史丹福大學是矽谷的心臟,主要通過將創新理論課程與實踐類及學術研討類活動結合在一起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創業意識,其畢業生創立的高科技企業給灣區經濟帶來了新的活力。

2017年美國大學畢業生企業家排名中,史丹福大學在企業家數量、籌集資本規模上都位居美國各大學之首,企業數量排名第二。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生的企業家數量位居第二,企業數量高居榜首。    

史丹福大學創業課程的開設吸引和培養了一大批創業人才。斯坦福科技創業計劃(STVP)是斯坦福商學院為研究生開設的為期10周的創業啟動課程,包括創業精神課程等。2011年史丹福大學一項創新調查顯示,參加過這些創業課程和項目的畢業生,成為技術創新者(創造新的產品、流程或商業模式)的可能性,要大於其它斯坦福校友。

同一項調查還發現,在畢業三年內獲得風險投資的創業者中,有60%參加過斯坦福的創業課程。調查也顯示,35%的技術創新者和40%的創業者參加過史丹福大學所舉辦的創業競賽。

2、技術革新研究基地

基礎理論研究的成果能夠推動科學探究和知識發現,但短期可能難以轉化為產品或公司。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主要是私營企業進行一些基礎理論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很大程度上將研究重心轉向應用研究。這使得基礎理論研究的負擔,轉移到了大學和獨立的非營利性實驗室上。

技術更新和革命主要產生於州立大學和研究型大學中     ,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的四個地區分校在創新過程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為了獲得技術上的突破,各研究型大學的研發支出逐年增加,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各高校對研發和創新的重視程度。    

各研究型大學的巨資投入,獲得了不菲回報。         2015年舊金山灣區獲得授予專利24350個,佔當年美國新授予專利的17.3%,是同期紐約地區所獲專利數量的3.1倍。     舊金山灣區的人均專利擁有量,超過了其它任何一個同類地區。            

除了自行研發外,舊金山灣區的大學還通過和其它地區的大學通過聯合研究、成立聯合實驗室等方式合作,將所在大學的優勢進行互補。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建立了全球研究夥伴關係。

加州大學校長辦公室的報告指出, 2017年(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加州大學的研究成果包括:

第一,產生1716項新發明,目前加州大學共有12528項有效發明;

第二,申請專利1899項,多於美國任何一所大學;

第三,新增加州公用事業發明許可證192項,植物品種許可證65項;

第三,新增企業96家,基於加州大學專利的初創企業總數達到1125家。

灣區研究型大學的理論研究,已經促成了許多具有變革性的商業突破。比如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通過基因克隆使B肝疫苗成為可能,史丹福大學通過對鈣鈦礦(一種具有捕捉光線特性的晶體)的材料科學研究研發出低成本太陽能電池。

(三)成熟的科技金融體系為創新提供資金支持

舊金山灣區高科技產業的成功,離不開科技金融體系的支撐。以風險投資為中心,商業銀行信貸支持為補充,極大地促進了舊金山灣區產業集群的發展,尤其是矽谷高科技產業的技術創新。

1、成熟的風投市場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以研發創新為基礎,但研發成果的商業化,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風險投資能夠加快科研成果商業化,天使投資和私募股權等資金,在為處於各個階段的高科技企業提供資金的同時,投資人還通過專業知識、提升管理能力等方式,提高被投資企業成功的潛力。

在舊金山灣區,除了政府提供的資金支持外,還有美國甚至全球風險投資最發達的市場。灣區內擁有1000多家風險投資公司和2000多家中介服務機構,目前已有200多家由風險投資支持的矽谷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

1972年,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和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共同開創了舊金山灣區的風險投資模式,從那時起風險投資便在灣區內推廣。1995年至2018年,灣區年度風險投資額從16.91億美元飆升到603.75億美元,2018年灣區所獲得的603.75億美元風投資金,佔同期全美風投市場的52.6%。    

舊金山灣區風險投資的組織形式多樣化。小企業投資公司可從政府的小企業管理局獲得低息貸款,然後投資給小企業;合作制的風投公司不能從政府獲得優惠貸款,但可參與小企業管理局制定的投資計劃;股份制風險投資公司按照股份制企業進行運作;集團內部風險投資公司使用本公司的發展基金進行投資。

灣區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渠道廣泛。灣區80%以上的風險投資資金來源於私人獨立基金,包括個人資本、機構投資者資金、大公司資本、私募證券基金和共同基金。

從資金投向看,灣區風險投資主要集中於高科技行業,計算機軟體硬體、生物醫藥和通訊及信息產業佔比高達90%以上。    

大多數風險投資關注創新企業的初期和成長期,大量的資金滿足處於此階段的中小型企業融資需求。但自2015年以來,風險投資的交易筆數有所下降,而這些交易的平均規模增加。這反映了一種新的投資模式,即大規模的風險投資流向即將被收購或IPO的公司(其中許多是獨角獸公司),而不是初創公司。隨著許多機構公司的風險投資將投資重點轉移到後期,天使投資者對初創公司的重要性在提高。

同時美國完備的資本市場,為風投資金退出提供了渠道。以納斯達克等市場為中心,通過IPO或協議轉讓的方式,實現資本退出。

2、間接融資為創新企業提供補充

除了風險投資外,以專業銀行為主導的間接融資模式,為舊金山灣區高科技企業融資提供補充。舊金山灣區存在許多支持小微企業的專業銀行,特別是服務於高新技術產業的專業銀行,最具代表性的是矽谷銀行模式和社區銀行模式。

矽谷銀行是一個以信貸為主、兼營理財服務的商業銀行,本身不從事股權投資。作為美國最成功的科技商業銀行,它突破了傳統投資模式的限制,與創投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創新風險控制模式,建立專家服務團隊提供適合高新技術企業特點的服務。

矽谷銀行為創業投資機構提供的貸款大多是短期信用貸款,以美國相對完善的信用和法律制度為前提,針對特定對象(擁有較多資產、信用好的有限合伙人),具有特定用途(解決創業投資機構開展股權投資時資金短缺的短期借款)。    

矽谷銀行解決了高新技術企業與銀行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和風險問題。由於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它的貸款融資成為了世界性難題,而高科技中小企業在發展早期又存在缺少固定資產的問題,更難獲得銀行貸款支持。矽谷銀行則通過建立強大的金融創新和創業服務團隊,解決貸款支持早期階段高科技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和信貸風險的問題,既滿足了高科技企業短期資金需求,又保證了銀行貸款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一是客戶發現。舊金山灣區內存在眾多高新技術企業,如何在眾多企業中發現適合銀行支持的企業是矽谷銀行首先要做的事。矽谷銀行主要通過三種方式獲得企業信息並選擇支持對象:一是定期舉行企業家、創業者、投資公司間的交流論壇;二是矽谷銀行與灣區眾多投資機構有合作關係,而投資機構有較多企業信息;三是矽谷銀行擁有自己的孵化器,一些企業創業之初便受到矽谷銀行的指導。

二是價值評估。和傳統製造業企業相比,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較少的廠房、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大多是持有專利等無形資產。由於專利在商業化過程中存在技術替代等風險,對無形資產進行恰當估值十分困難的。矽谷銀行主要通過矽谷銀行金融集團下屬的SVB分析公司以及合作的創投機構對企業進行適當估值。

三是風險控制。預防和控制風險是一個銀行得以穩健經營的關鍵,而高新技術企業大多存在著經營不確定、風險大的特點,矽谷銀行採取了一系列方式規避風險。首先,它與創業投資機構合作,建立投貸聯盟,在創投機構向企業提供股權資金後,矽谷銀行再提供信貸支持。其次,矽谷銀行要求企業必須在矽谷銀行開戶,以便監控企業的現金流。最後,矽谷銀行通過與企業籤訂「矽谷銀行的貸款位於債權人清償第一順序」的協議最大限度降低銀行的損失。

四是違約貸款處置。銀行在其經營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企業還不上貸款的情況,矽谷銀行主要通過和創業投資機構之間的合作,將信貸違約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出售給這些公司,以此加快智慧財產權變現。同時,也會利用認股權證應對違約貸款。

通過解決上述四個問題,矽谷銀行成為服務高科技企業的全球典範。

社區銀行模式則主要是利用信息優勢,來為舊金山灣區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美國最早的社區銀行是1867年成立的Lykens Valley 銀行,初期經營範圍僅包括儲蓄、取現和簡易結算。隨著經濟發展,美國社區銀行模式不斷成熟,業務發展壯大,目前主要為企業和農場提供小額貸款,已經成為美國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

社區銀行資產規模小,和大銀行相比其組織層級簡單,具有組織優勢,決策效率高。而且長期和中小企業及其供應商有大量接觸,掌握了企業財務狀況等重要信息,和大銀行相比它的信息成本也更低。同時,社區銀行還通過互保、集合貸款等方式,向客戶提供信用貸款,使得沒有合格抵押品的中小型高科技企業也能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

舊金山灣區面臨的困境

舊金山灣區以創新驅動,發展水平高於全美平均,人均GDP遙遙領先於其它的世界級主要大灣區。但在灣區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後,一些隱藏的問題開始顯現,最突出的是人口吸引力的削弱,而人才優勢是舊金山灣區創新驅動得以成功的核心。        

將舊金山灣區和美國其它相似地區的主要指標作對比,可以發現近年除人口增速外,灣區主要的經濟指標,都要好於美國其它相似地區。舊金山灣區近些年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產業優勢和生產力的增加,而非吸引新的人口進入。

作為發展水平高於全美平均的地區,人們本可以搬到舊金山灣區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但由於高昂的住房成本、交通擁堵和環境可持續問題,降低了舊金山灣區對他們的吸引力。                        舊金山灣區經濟繁榮背後,房地產泡沫問題不可忽視。2016年,舊金山市一居室的月租金高達3590美元,位居全美相同房型的租金之首。第二名是紐約,為3340美元,舊金山市和紐約市的租金遠高於第三名波士頓的2310美元。        

根據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18年灣區經濟報告,2016年灣區內九縣的住房成本家庭負擔比例均超過37%。

舊金山、聖荷西和奧克蘭這三個舊金山灣區核心城市的住房負擔,在美國主要城市中,僅次於洛杉磯和紐約灣區。

高昂的住房成本,讓許多低收入家庭別無選擇,只能搬遷到遠離市中心的房價和房租更低的地方居住,甚至離開灣區。舊金山灣區近期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灣區現有居民對高昂的房價開始感到厭倦,約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搬離灣區。        

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認為,洛杉磯和舊金山灣區等地的高房價,是加州貧困率高於美國平均的主要原因。

舊金山灣區創新驅動模式的成功,核心因素是,它吸引了優秀的高科技人才前往灣區工作和生活。         但該地區高昂的住房成本,削弱了它對人才的吸引力。         如果這個趨勢延續,可用的優質勞動力減少,甚至從灣區搬出,可能會對灣區的創新驅動戰略形成負面衝擊。                        

交通狀況和經濟活躍度相關,近年舊金山灣區的經濟一直在快速擴張,使得灣區的交通擁堵問題凸顯。2017年舊金山市的人均交通擁堵時間和人均擁堵成本,分別為79小時和2250美元,在美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三。

有研究表明,每年舊金山灣區自然資源帶來的價值高達50億到140億美元。但現在舊金山面臨著環境可持續的挑戰,即如何在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儘管舊金山灣區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來應對環境的挑戰,比如成立專門的環境保護組織,來保護灣區的自然環境。但仍然有諸多環境的問題,2006年《處於危險之中的舊金山灣區綠地》(At Risk: The Bay AreaGreenbelt)一書出版,綠地聯盟(Greenbelt Alliance)對灣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環境問題進行了討論。該書發現,即使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和保護,灣區仍然面臨著失去29.3萬畝綠地的風險。        與此同時,灣區內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也亟待解決。2006年加州通過《全球變暖解決方案法案》(Global WarmingSolutions Act),並在2008年通過《支持可持續社區和氣候保護法案》(supporting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and Climate Protection Act),這些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法案,為加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設置了目標。        但十多年過去了,加州的減排目標並沒有實現。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數據顯示,加州在2014年未能達到要求的1.0%的減排目標,更遠低於為實現2050年目標而要求的每年5.2%的減排目標。如果加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保持目前的水平,到2050年將有超過5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被排放。        據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研究,交通運輸仍然是該州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來源。由於市中心的房價過高,人們會選擇居住在遠離市中心的地區,那麼交通運輸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會只增不減。        

舊金山灣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加劇了長期面臨的住房和交通問題,低收入人群被迫居住到遠離市區的地方,這又加劇了交通擁堵和尾氣排放。

舊金山灣區通過區域內各城市間的良好協同發展機制,發揮眾多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和創新的職能,創新科技金融體系,發展成世界級的大灣區,成為創新驅動的典範,這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提供諸多啟示。與此同時,舊金山灣區所面臨的困境,我們也應當未雨綢繆,避免類似問題出現。

(一)重視創新驅動

粵港澳大灣區與舊金山灣區在城市空間結構上有相似之處,也高度重視創新在增長中的作用。未來可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教資源和創新企業,建立類似於舊金山灣區的區域創新網絡體系。

對政府部門而言,在研發階段,需從資金和立法兩方面入手,加大重點科研項目和實驗室的研發投入,創新稅收優惠政策給予企業創新激勵,同時通過明確的智慧財產權法保護創新企業的利益;在成果轉化階段,制定有效的創業鼓勵政策和產業政策,通過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方式幫助企業進行成果轉化;在產品市場化階段,通過政府採購和類似於舊金山灣區的「企業團購」模式,加快創新成果市場化。

對金融機構而言,目前國內的風投市場和舊金山灣區相比,機制不夠成熟,退出通道也不夠完善。在間接融資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銀行發展水平較低。未來需要在風投市場和科技銀行方面,加強政策引導,為創新成果產業化擴大市場化的融資渠道。

對高等教育機構而言,一方面推動研究型大學在內的不同層次高校建設,並積極引導開設創業課程,培養科技型人才的創業思維。另一方面,加強區域內的高校合作,以及同其它地區的高水平大學,聯合推進一些科研項目合作。

(二)對高房價的警惕

由於高房價等原因,舊金山灣區對人才的吸引力減弱。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同樣存在著類似的問題,2019年7月珠三角九市中,除肇慶外的八個城市房價都高於全國平均。房價最高的深圳全國排名第2,廣州、珠海、東莞、佛山、中山的房價都進入全國前50,而房價最低的肇慶在全國399個城市中也排名第137.    

目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基調是「房住不炒」,未來需要堅持這一調控思路,遏制房價的進一步上漲。

(三)區域間協調發展

早期的舊金山灣區內各城市產業同質化嚴重,惡性競爭。1945年企業贊助的灣區委員會成立,極大地改善了灣區內部城市之間的協調問題。在灣區委員會的推動下,灣區又建立了半官方性質的地方政府聯合組織,隨後又設立了分管交通、環境等具體方面的委員會對灣區進行協調和管理。

目前已經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參考舊金山灣區的經驗,可在官方機構之外,再設立一些半官方和非官方的聯合組織,來解決環境、交通等具體問題,促進區域間的協調發展。

相關焦點

  •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我們能從舊金山灣區學到什麼
    2019年12月出臺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是從國家層面支持臨港片區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最新政策文件,是國家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再到長三角一體化的一個重要格局變化。1.舊金山灣區經濟萌芽(1848年到19世紀70年代)1848年,舊金山附近發現金子的消息被傳開後,迅速吸引了大量移民前來掘金,1850-1870年的兩個10年間,人口分別增長97%和133%。移民的不斷到來,促進舊金山灣區形成開放和創造性的社會環境,為其現代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 舊金山灣區發展啟示:從淘金勝地到科技矽谷的涅槃之路
    世界級灣區的萌芽和發展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為科技創新主導型灣區,舊金山灣區之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借鑑意義更多,本文中我們將回顧舊金山灣區的發展路徑和驅動要素,以尋找啟示之路。圖:灣區發展路徑和驅動要素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中國指數研究院整理作為世界三大灣區之一,在全美GDP僅增長2.4%的情況下,舊金山灣區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和旺盛的經濟活力,並成為美國重要的人口集聚區和經濟增長極。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我們將回顧舊金山灣區的發展歷程,探尋其在不同階段驅動灣區發展的核心要素,為我國的灣區發展提供經驗借鑑。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世界四大灣區世界頭號經濟大國美國,經濟發達國家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經濟體,世界四大灣區美國佔了兩個分別是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2010以前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輝煌時期日本gdp一度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71%,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經濟總量已經落後中國但是一直穩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寶座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圖源:香港文匯網  畢竟,全球三大一流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早已擺在眼前。  尤其是大名鼎鼎的舊金山灣區,經濟之強地位之高,始終為人津津樂道。  但是,舊金山灣區並非一直如此耀眼:  1848年到19世紀70年代,以淘金熱為契機,舊金山灣區成為製造業中心。  19世紀80年代到二戰,舊金山灣區進入後淘金期,金融業逐步成為主導。
  • 美國舊金山灣區迎來高溫天氣
    當地媒體報導稱,最近幾日,美國舊金山灣區和中央海岸的一些區域最高溫達到37攝氏度以上。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nbsp&nbsp&nbsp&nbsp當地時間8月15日,民眾在美國北加州帕西菲卡州立海灘享受清涼海風。當地媒體報導稱,最近幾日,美國舊金山灣區和中央海岸的一些區域最高溫達到37攝氏度以上。
  • 氣象當局發出舊金山灣區低溫警告
    國家氣象局發出警告,預計舊金山灣區的氣溫自周五早上起,會在一夜之間下降至華氏30至20度,也就是攝氏零度以下,影響範圍從北灣一直延伸到薩利納斯山谷
  • 從蘋果產地到創造蘋果之地,舊金山灣區如何確立了世界科技優勢
    在風險投資的助力下,誕生了仙童半導體公司、英特爾、施樂、蘋果和微軟,從硬體開發到軟體興起,矽谷幾乎引領了其後每一次科技產業的變革。矽谷具備的正是能將科技研究發展形成對應的產業發展的商業環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技術「變現」。而風險投資的發展則助力了「變現」的重要過程。成熟的風險投資發展除了資金支持外,還會給創業公司提供投後管理在內的一切服務支持。
  • 借鑑世界三大灣區經驗,區域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該如何提速增效?
    高校科技進展 目前,以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來支持區域經濟體系發展的國際一流灣區主要包括: 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及東京灣區。 在這三個世界級灣區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因為具備大目標、大隊伍、大投資、高集成度等特點,已經成為灣區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布局經驗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有重要的借鑑價值。
  • 說唱俚語科普|舊金山灣區俚語詞典(上)
    舊金山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這裡有著閃閃發光的海灘以及享譽世界的購物中心,但我們今天關注的是當地的嘻哈場景以及俚語文化。舊金山也被叫做灣區,畢竟是西海岸,west coast,這裡的嘻哈氛圍很濃厚,但舊金山並沒有很多有名的說唱歌手,E-40、Too $hort和 G-Eazy 都是我們所熟知的 ,當然還有已故的兩位傳奇 —— Mac Dre 和 Tupac Shakur。
  • 惡劣天氣襲擊舊金山灣區 近百航班取消
    當地時間16日,狂風暴雨、積水、積雪以及雷電等惡劣天氣襲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多座城市的道路出現積水,舊金山國際機場近百架次航班取消,600多架次航班延誤。  《舊金山紀事報》報導稱,氣象部門當日發布洪水預警,預計舊金山灣區部分地區將出現暴雨,風速可達每小時64英裡,低洼地區可能被水淹沒,面臨斷電危險。
  • 舊金山房價下跌近5% 美國社畜灣區「大逃離」
    舊金山的長期以來的高企房價和租金已經開始出現下降。多年來人們一直在談論,由於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漫長擁堵的通勤過程,很多人可能會撤離舊金山灣區。但在疫情之前,離開這個地區就意味著放棄美國一些薪酬最高、聲望最高的工作。但現在有跡象顯示,這種外流終於開始發生。作為美國標誌性的創新中心,矽谷可能永遠回不到以前。科技公司給員工更多的自由,讓他們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
  • 中國三大灣區:酒店、文旅新版圖城市群「角鬥場」
    就曾進行過探討,根據華美顧問《粵港澳大灣區酒店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新增客房供給數量裡,廣州、深圳、惠州排名前三,新增了3萬間以上的客房,從增幅來看,惠州客房增幅則超過了60%,佛山、珠海、深圳、廣州則均在40%左右。大灣區的酒店業發展,不可謂不驚人。
  • 美國舊金山灣區多地體驗創紀錄歷史高溫
    勞工節長周末,美國舊金山灣區秋老虎肆虐,民眾體驗了創紀錄的歷史高溫,多地出現41攝氏度罕見極端天氣,同時鄰近地區多起森林野火造成空氣品質下降。  美國國家氣象局的數據顯示,舊金山市自9月1日起連續兩日最高氣溫達到41攝氏度,打破了自1874年有氣溫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紀錄。
  • 高溫乾燥天氣致美國舊金山灣區頻發森林大火
    中新社舊金山9月8日電(記者 劉丹)美國加州優山美地國家公園附近的野火尚未撲滅,舊金山灣區多地相繼發生森林大火,百餘戶家庭被迫疏散撤離,部分高速公路封閉。  當地時間8日下午,舊金山東北的索諾瑪市謝爾維爾地區121州立高速公路右側燃起大火。
  • 2019年5月6日第三隻死鯨在舊金山灣區發現
    2019年5月6日星期一,在舊金山海灘發現的鯨魚,是自今年3月以來在舊金山灣區發現的第九隻鯨魚。海洋哺乳動物中心計劃進行屍檢以確定是什麼殺死了這條灰鯨。該中心稱,前四條鯨死於營養不良,三條被船撞擊。另一個人的死亡原因尚未確定。但該中心表示,生物學家在今年從墨西哥到阿拉斯加的年度遷徙過程中發現灰鯨狀況不佳。
  • 感恩節大餐沒發貨,灣區顧客「極為不滿」,舊金山初創公司現凌晨...
    GoodEggs被部分灣區客戶憤怒投訴,導致顧客的感恩節大餐泡湯。 灣區衛生官鼓勵假後核酸檢測 Coronavirus Test 節假日進行中,預計在感恩節假期後新冠病例也將激增,作為回應,灣區公共衛生官要求參加過大型集會的任何人都要接受檢測。
  • 在與紐約灣、舊金山灣、東京灣競爭中,能否脫穎而出?
    03舊金山灣區---高科技灣區舊金山灣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的「科技灣區」,矽谷是它的標籤,這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發中心,也是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個大都會區。舊金山灣區面積1.79萬平方公裡,人口776萬,舊金山灣區GDP為0.84萬億美元,人均GDP為10.77萬億美元, 舊金山灣區GDP總量和荷蘭國家相當,在世界能排第17名。
  • 灣區大學定了,灣區聯合大學又要來了!深圳不是只有深大
    此前,深圳的高等教育一直被視為短板,高校的數量一直遠低於北京上海廣州其他一線城市。深圳去年底提出,要搶抓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機遇,加強與境內外一流高校合作辦學,實現高等教育彎道超車。據悉,目前深圳全市現有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學生11.32萬人,按照規劃,2025年高校數量將達到20所。與香港高校合作成為深圳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探索。
  • 未來7至10天 舊金山灣區最低氣溫降30度,大雪來襲...
    一般每年此時,灣區白天的氣溫,平均為60度,但未來7至10天,平均溫度只有約50度,比平時低約10度;本周日(10日),凌晨至清晨的一段時,氣溫下降,灣區各地的山頭,將會降雪,南灣的漢密爾頓峰估計降雪約4吋。
  • 生物科技創新企業交流峰會暨第二屆灣區生物科技50強企業頒獎典禮...
    主題:從舊金山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歷史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廣州市恆諾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張健存博士指出,美國舊金山灣區通過不斷地吸引創新型生物醫藥落地,形成生物醫藥創新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