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日前利用納米材料在實驗室中研製出一種與葉綠體(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場所)結構相似的新型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嘗試將光能轉化成電能。據悉,在上海市納米專項基金支持下,華師大經過3年多實驗使這塊仿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已超過10%,接近11%的世界最高水平。而所用鍍膜設備及真空系統,均由華師大自己設計。
據項目負責人、華東師大納光電集成與先進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孫卓介紹,該新型太陽能電池通過在中空玻璃塗敷幾十微米厚的納米複合薄膜,由納米螢光材料製成的量子點吸收太陽光,而通過納米二氧化鈦進行光電轉換。據悉,只要不斷改進納米複合薄膜配方,其光電轉化效率就能逐步提高。
研製方稱,該染料敏化電池的成本僅相當於矽電池板的十分之一,即使在室內其光電轉化率也不會受太大影響。另外,還可用塑料替代玻璃製成可彎曲的柔性電池。孫卓透露,
下一步將著手解決電池效率隨面積放大而降低的難題,同時進一步延長其使用壽命等。
(編輯:xia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