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筆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交匯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全會將「高質量發展」作為「十四五」的主題,並部署「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任務。政策法規司要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高質量」為坐標系,在學習、研究、謀劃上下功夫,推動教育政策法規工作步入「高質量」的新階段。
一是旗幟鮮明講政治。要牢記「首先是政治機關」的定位,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等,學深悟透、入腦入心,在學習貫徹中錘鍊政治品格、強化政治擔當,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領會「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極端重要性,任何時候都要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放在履職盡責第一位。要認真落實黨組「百年行動」部署,邊學習邊診斷邊檢視,積極創建模範機關。用好「三會一課」、年輕幹部理論學習小組等載體,打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學習體會交流等品牌,提升幹部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培育忠誠為魂、清廉為本,勤學善思、精益求精,務實擔當、團結奮進的司風司訓,重視思想工作和人文關懷,營造風清氣正、心齊氣順的政治生態,努力使全司黨員幹部都能夠做到忠誠、乾淨、擔當。
二是攻堅克難推改革。全會強調,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並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作出明確部署。這些年,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自主設置機構、人才自主招聘等系列「放管服」政策,產生了較好效果。但改革還面臨不少難題,基層希望有更大力度、更有含金量的「權力」下放,希望有更多更優質更便利的服務等。要進一步強化改革擔當,啃下「硬骨頭」。「放」要有含金量,在學科專業設置、招生、人事、科研管理和經費使用等方面進一步向高校放權賦能,持續釋放五部門文件的政策效應。「管」要創新方式,教育標準、「雙隨機一公開」、依法監管要運用得更多、更熟練一些。「服」要持續加力,規範「三評一競賽」,推進減證便民行動,為基層學校發展營造好的環境,為師生群眾提供更多便利。
三是強化法治抓治理。全會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明確部署,把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作為「十四五」的重要目標任務。全國有53萬多所學校、2.8億學生、2000多萬教職員工。推進教育治理,工作面廣量大、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只有用法治方式抓治理,才是治本之策。要加大法律供給,瞄準教育法律法規中的空白點、滯後處,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教師法、學位條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學校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制修訂工作,加強考試招生、教育行政處罰等規章的制定,加強終身學習、家庭教育、人工智慧教育等立法研究。要加力法治宣傳,打造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品牌,增進師生尊法守法意識。要加強教育行政執法。推動健全執法機構和隊伍,確保教育法律制度有效施行。要推動五部門治理「校鬧」文件落實落地,讓廣大師生和家長知曉「預防為先、不鬧也賠、鬧也不賠、堅決打擊、聯合治理」等規範,用法治手段堅決維護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要持續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緊緊抓住黨的全面領導、章程建設、規章制度完善等關鍵要素,發揮高校學術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理事會、家長委員會等的作用,健全教師、學生申訴制度和學校法律顧問制度,落實高校法治工作的意見,推動學校治理現代化。
四是一線規則解難題。全會強調,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是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大事,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事關群眾切身利益,關係群眾幸福生活。這些年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著力解決教育領域「三關」問題,取得重要進展。教育立法修法、依法行政、執法監督、行政複議和訴訟、「放管服」改革等工作,每一項規則制度、每一個改革舉措、每一起案件處理,都與人民群眾的利益密切相關。要緊緊圍繞解決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認真踐行一線規則,傾聽傾聽再傾聽,及時摸清師生群眾所想所急所盼,及時了解、掌握和反映基層實際情況,拿出一批具有前瞻性、針對性的高質量政策研究成果,承擔好部黨組文稿起草和決策諮詢的重要職責。要緊盯突出問題不放,把問題轉化為具體的「奮進之筆」項目,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力爭每年都有新進展、新變化,把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