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先利器 16位學者展示分析儀器研發成果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專業工具,當然也包括分析儀器。2018年6月16日,在西安召開的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上,16位學者帶來精彩報告,介紹課題組在分析儀器和裝置研發的最新成果。

報告人:廈門大學 楊朝勇教授

報告題目:液滴微流控單細胞分析器件與方法

  數字微流控(DMF)是一種基於微電極陣列來實現離散液滴精確控制包括產生、移動、分裂、混合等操作的新型液滴操作技術,具有低成本、易加工、易集成、並行性高和全自動化的優勢。為實現高通量、高靈敏地檢測單細胞內低至單拷貝的DNA,RNA和蛋白質,課題組發展了瓊脂糖液滴高通量單細胞RNA反轉錄擴增等技術,實現大規模單細胞基因表達分析。課題組還發展了基於液滴微流控的多肽篩選方法,實現了特異性多肽的高通量和集成化快速篩選。

報告人:西南大學 黃承志教授

報告題目:光散射分析儀器的今非昔比

  光散射是光子與不均勻介質發生諸如碰撞等作用時偏離原來的傳播方向而向四面八方散開的自然現象。國內多個課題組開展了一系列優秀的研究工作,通過引入相干光譜技術檢測散射光信號、搭建超靈敏的流式細胞儀、暗場散射技術實現了高單靈敏分析。未來,通過引入計算機技術、圖像處理技術和物理光學技術,結合納米光學探針的開發,人們會開發智能化、智慧化的超高靈敏的光散射信號檢測儀器。結合超高靈敏度的光散射顆粒計數器,光散射技術在環境和臨床生物顆粒中將擁有更廣泛的應用。

報告人:廈門大學 顏曉梅教授

報告題目:納米流式檢測技術的研發及其生物分析應用

  針對生命科學、生物醫學、納米科技、食品安全、能源材料等領域日益增長的單粒子水平納米顆粒表徵需求,課題組首創性地結合瑞利散射和鞘流單分子螢光檢測技術,研製成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納米流式檢測裝置(NanoFCM),將二氧化矽納米顆粒、病毒、細胞外囊泡的單顆粒散射檢測下限推進到24 nm、27 nm和40 nm,較傳統流式細胞儀的散射檢測靈敏度提升4-6個數量級。NanoFCM可對單個納米顆粒的散射和多色螢光信號進行同時檢測,實現顆粒粒徑、濃度和多種生化性狀的定量表徵,粒徑解析度媲美透射電鏡。成果得到全球頂尖研究機構和高科技公司認可,開始試用與合作。

報告人:四川大學 段憶翔教授

報告人:分析儀器的發展趨勢和研發現狀

  分析儀器的便攜化、小型化、多樣化已成為當今分析儀器科學發展的趨勢與潮流。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資金的資助下,課題組開展了LIBS相關研究,同時開展了基於雷射光譜的儀器研發工作。目前,已成功研發出臺式、可攜式和手持式LIBS儀器,並創造性地將LIBS技術和拉曼技術結合在一起,研發出可以同時獲取樣品分子信息和元素信息的LIBRAS儀器,可用於元素形態分析和化學物質的成分鑑別及液體中重金屬的直接分析。課題組還對多種現場檢測儀器的研發與應用展開研究,並開發出了MIPDI、MFGDP、MPP等多種新型常壓解吸質譜離子源。

報告人:上海交通大學 曹成喜教授

報告題目:電泳滴定晶片及其POCT 技術

  課題組提出蛋白質電泳滴定理論與晶片技術,解決了蛋白質表面殘基滴定分析,乳品蛋白含量滴定晶片技術,乳品食品以次充好的定量分析問題。與經典的凱氏定氮相比,電泳滴定晶片技術具有簡單、快速、低耗等優點,尤其是有抗三聚氰胺等非蛋白氮幹擾的作用。此外,課題組還提出了酶催化-電泳滴定多參數分析模型、理論和晶片技術,通過在線酶反應-電泳滴定偶聯晶片模型發展相關理論,將該方法用於臨床實際樣本的分析,結果與標準方法一致。

報告人:中山大學 李攻科教授

報告題目:複雜樣品在線分析前處理裝置研究進展

  樣品前處理裝置獨立於分析儀器,使樣品前處理和分析檢測變成兩獨立的過程,並以離線模式手工操作,嚴重影響了分析速度和分析結果的準確度、精密度。課題組針對複雜體系分析中存在的樣品前處理瓶頸問題,開展了多功能在線樣品前處理聯用系統的研製。設計研製在線預處理、在線富集、在線檢測的通用接口裝置;篩選和製備新型樣品前處理介質,研製在線富集裝置;結合色譜及光譜檢測技術,構建了在線樣品前處理聯用系統;發展了系列生物、環境、食品和醫藥等複雜樣品中痕量組分及其代謝物的在線分析方法。

分析儀器與裝置前沿論壇

  除上述6位專家外,另有10位專家分享最新成果,分別是:

  報告人:太原理工大學 李曉春教授

  報告題目:基於藍光技術的心肌梗死標誌物的快速定量檢測

  報告人:中山大學 孫端平博士

  報告題目:基於MOF的超靈敏雙適配體電化學傳感器用於特異性檢測結核分枝桿菌

  報告人:廣州大學 張玉微教授

  報告題目:螢光單分子單納米粒子分析技術及應用拓展

  報告人:華東師範大學 李迪教授

  報告題目:界面單個酶分子運動軌跡與酶促反應的關聯研究

  報告人:山東師範大學 張春陽教授

  報告題目:單分子檢測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研究發展

  報告人:華東師範大學 張帆博士

  報告題目:掃描電化學探針(SECM)的生物傳感技術

  報告人:上海交通大學 王薇薇博士

  報告題目:基於核殼型介孔磁性微球雙目標識別策略的構建及其在乳腺癌循環腫瘤細胞中的應用

  報告人:國家納米中心 孫佳姝研究員

  報告題目:基於微流控技術的循環腫瘤標誌物檢測

  報告人:華南理工大學 王立世教授

  報告題目:超靈敏、高選擇性的傅立葉變換伏安法

  報告人:復旦大學 王旭東教授

  報告題目:細胞內多參數螢光納米傳感器的研發和應用

相關焦點

  • 美國TA儀器:傾力打造熱分析研究「利器」——訪美國TA儀器公司全球...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國內外各大生產廠商紛紛推出熱分析新品,搶佔市場先機。在2009年底,美國TA儀器公司舉辦了一次針對於全球2500位用戶的隨機抽樣調研活動,調研結果顯示,用戶對於美國TA儀器公司的產品與售後服務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英語怎麼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論語》,意思是工匠想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必須先把工具弄得鋒利好用。   例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你想早點完成這份工作,你應該買一臺新的印表機了。   A workman must first sharpen his tools if he is to do his work well.
  • 李輝:深耕計算光學顯微成像 打造生命科學研究「利器」
    李輝在實驗室檢查儀器設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取字面釋義,直接說明了「利器」對於成事的重要價值。依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多個人才類項目,李輝帶領研發團隊研發的結構光照明超分辨顯微鏡取得了一系列突破。2018年9月,蘇州醫工所舉辦了第一屆光學顯微成像培訓班,在全國範圍內選拔30多位學生共同學習最新的顯微成像技術,試用顯微成像儀器。
  • 2017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學術研討會邀請函(第三輪)
    各有關單位:  光譜儀器作為科研和生產的「眼睛」,是人們「善其事」的「利器」,在科學探索、航天航空、資源勘測、生物醫療、物理化學、環境保護、食品檢測等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國產儀器「創新100」企業報導第17站——深圳市善時儀器有限公司
    9月12日下午,「創新100」項目企業走訪第17站,由儀器信息網市場部經理張小師等組成的走訪調研組,來到深圳市善時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善時」),以深入了解這家專注於金屬成分分析儀與環保分析檢測儀器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經理韓曉朋、副總經理楊培全、銷售總監曾凌飛、總經理助理馬銀平熱情接待了走訪調研組人員。
  • 成果展示|這都是些什麼神仙思維導圖!(第一彈)
    可是我不會做 /(ㄒoㄒ)/~~其實你只是少了一點點勇於嘗試和試錯的勇氣啦~那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別的學員是怎麼做的,然後向他們學習吧~衛生統計學▲ 數據的產生 CDC學員乳糖不耐▲ 個體變異與變量分析學員倩倩▲ 多個均數比較的方差分析 東南學員板凳▲ 基於秩的非參數檢驗 東南學員板凳
  • ...吉天儀器赴滬賀喜 ——第六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年會 (ACAIC)在...
    2019年8月8-9日,為總結分析儀器領域新成果及技術進展,盤點新興技術方向,展望新技術及其新應用,促進分析儀器界政、產、學、研、用交流,同時為慶賀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成立40周年,以『新技術、新成果、新應用』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年會 (ACAIC) 」在上海新橋綠地鉑儷酒店成功召開。
  • 科普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管是什麼樣的滑雪運動,都需要先對於自己使用的設備進行良好的維護,才可以使它在比賽中發揮最大的輔助作用。所以,各位熱愛雪上運動的朋友,記得要愛護和保養你們的滑雪器,來年雪場再見!
  • 腦科學研究需要更強大的儀器,北大公布「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要更好的探索人類大腦,就必須有更好的儀器與工具。目前,各國腦科學計劃的一個核心方向就是打造用於全景式解析腦連接圖譜和功能動態圖譜的研究工具。 其中,如何打破尺度壁壘,整合微觀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活動與大腦整 體的活動和個體行為信息,是領域內亟待解決的一個關鍵挑戰。 近日,自然雜誌子刊 Nature Methods 發布了來自於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進展。
  • 2017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學術研討會邀請函及徵文通知
    各有關單位:  光譜儀器作為科研和生產的「眼睛」,是人們「善其事」的「利器」,在科學探索、航天航空、資源勘測、生物醫療、物理化學、環境保護、食品檢測等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尋訪進博會上的分析儀器
    之前,儀器信息網帶領大家參觀了「防疫專區」中儀器的風採。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分析儀器亮相本次展會。、核酸檢測、基因測序以及疫苗研發等方面最新的產品,同時,包括今年發布的新款Orbitrap Exploris 240 質譜儀以及Vanquish Core液相色譜儀等分析儀器新產品也集中亮相。
  • 氣固反應動力學分析方法與儀器研討會召開
    會議邀請了煤炭、生物質、礦產資源、環境、石由加工、航天材料、多晶矽等涉及氣固反應的重要領域的近20名國內專家學者參加,科技部、科學院、北京市科委和過程所的相關領導出席並致詞或介紹了有關政策。此次研討會的目的在於回顧氣固反應動力學分析方法與儀器的發展,把握不同領域的需求,分析尚存問題並探討解決辦法,以期形成自主新型的反應動力學分析方法與分析儀,推動學科發展和分析水平升級,填補方法與儀器的空白。
  • 中科院院士陳洪淵:科學儀器是窮究物性、攻堅克難的利器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陳洪淵會上,陳洪淵院士做了題為《科學儀器:窮究物性、攻堅克難的利器》專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首先熱烈祝賀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2019·春大會順利召開!本次演講的主題是《科學儀器:窮究物性、攻堅克難的利器》,我將從原始性創新與科技進步、科學儀器與科技進步、儀器研發中的心得體會三個方面闡述本次專題。一、原始性創新與科技進步原始性創新是推動科學進行與社會進步的法寶,是科教興國的靈魂,也是國家民族振興的靈魂。
  • 2018年第五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年會(ACAIC)邀請函(第二輪)
    2018年第五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年會(ACAIC)  邀請函(第二輪)  經上級學會批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定於2018年8月7-9日在江蘇蘇州舉辦「第五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年會」(ACAIC),本次年會宗旨為:聚集分析儀器界政、產、學、研、用科技工作者,總結年度科技成果及產品技術進展
  • 參會前必看:BCEIA2019分析儀器首發新品齊亮相
    BCEIA展覽會作為展示國際新技術、新儀器、新設備的窗口一直以來受到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科技人員的持續關注,本屆展會所展示的新儀器、新設備均超過1500餘臺,展品包括分析儀器、實驗室器材、試劑、軟體和分析測試服務等,參展商以先進的分析測試理念、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和觀眾進行面對面交流。
  • 北京離子探針中心離子探針質譜儀器研發進入攻堅階段
    2010年1月16-17日,由北京離子探針中心主辦的「2009北京SHRIMP成果報告會」在京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多位院士、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地學界同仁等約100人出席了開幕式。
  • 2018年第五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年會(ACAIC)邀請函(第三輪)
    年8月7-9日在江蘇蘇州舉辦「第五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年會」(ACAIC),本次年會宗旨為:聚集分析儀器界政、產、學、研、用科技工作者,總結年度科技成果及產品技術進展,盤點新興技術方向,展望新的應用領域,促進分析儀器界產、學、研、用交流與合作。
  • 2017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學術研討會邀請函及徵文通知(第一輪)
    各有關單位:  光譜儀器作為科研和生產的「眼睛」,是人們「善其事」的「利器」,在科學探索、航天航空、資源勘測、生物醫療、物理化學、環境保護、食品檢測等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百花齊放」——2017 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6月29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為支持單位,《現代科學儀器》編輯部承辦的2017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近200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此次會議得到了珀金埃爾默、安捷倫、海光儀器、島津、壇墨質檢等多家企業的贊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