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原本評出的一二三等獎共計420餘篇,結果只頒出了380個獎。比賽主辦方供圖
原本評出的一二三等獎共計420餘篇,結果只頒出了380個獎,原因就在於有超過一成的文章被查出抄襲。前天在「中文自修杯」第三屆美麗漢字徵文活動頒獎現場披露的這個消息,令前來領獎的學生、家長和教師們十分震驚,也在會場內外引起了熱議。
本屆美麗漢字徵文活動吸引了600多所小學的積極參與,參賽作文超過30000篇,不少佳作得到了評委們的首肯,但遺憾的是,在閱卷過程中不時會發現抄襲或明顯帶有成年人捉刀痕跡的作文。
有個四年級學生寫自己參加2008年汶川地震悼念活動的感受:「那一刻,我也在默哀中淚流滿面!」實際上那年這名學生才剛滿1歲。
有個五年級的學生寫「汶川的今昔」,文章中充斥著大段華麗得連作家都自嘆弗如的排比句,上網一查果然是抄襲之作。
徵文中居然還有連標題都要抄,直接複製作家趙麗宏的散文名篇《周莊水韻》部分段落寫成的「烏鎮水韻」。
《中文自修》主編、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王意如說,主辦方耗費了大量人力,參照本科生畢業論文查重標準,對每一篇徵文進行了嚴格、仔細的查重,並堅決取消了抄襲學生的獲獎資格。
參加本次徵文活動的都是三到五年級的小學生們,那麼,又是誰教會了孩子們抄襲呢?主辦方曾經在公眾號上發布過一個問卷調查,在參加調查的逾四萬名家長中,有41%的家長表示每天都會輔導孩子做作業,多達60%的家長曾幫助孩子完成過作文。
王意如分析說,家長熱衷幫孩子寫作文無非有兩個原因:一是幫孩子們減輕點學業壓力。二是希望通過家長的潤色幫助孩子獲獎。但恰是因為家長們的「好心」介入,非但沒有幫到孩子,反而因為作文抄襲被查而失去了參與競爭的機會。
本次徵文評委、閔行區教師進修學院語文特級教師景洪春說,家長應該做的是和孩子一起感受寫作的樂趣,這是一個陪伴的過程,而不能越俎代庖。父母的愛不應該成為孩子進步的阻力,一時的妥協和縱容,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難以想像的負面影響。
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這次的徵文中,寫得比較出挑的是關於『非遺』的。其中有不少佳作是孩子將『非遺』和傳統文化,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來寫,我覺得這非常好。這類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情感和體驗寫出來,而不是追求高深的文化層面,孩子只要能寫出自己眼中的文化即可。」
獲獎作文中充滿童趣的描繪,也讓評委老師大加讚賞:「閱卷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很多孩子飽滿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孩子用他的筆寫他的心,寫出他的童年,表達他的童趣。」
那麼,怎樣的作文才能打動評委老師呢?獲獎的孩子們都寫了啥?
一等獎獲得者上海市園西小學的童昊宜同學在《「吹」出來的文化》一文中寫道:
「『糖人』的歷史這麼悠久,我可得嘗嘗這跟我平時吃的糖有什麼不一樣?我伸出舌頭舔了舔,甜絲絲的,但不粘牙,特別好吃!看著手裡晶瑩剔透的『小萌兔』,真是甜到了心坎裡!」
另外一位一等獎獲得者上海市復旦科技園小學的沈鋮熙同學,則寫了自己與平湖糟蛋的故事:
外婆做了一壇糟蛋,要放五個月才能吃,因為好玩,「我時不時地要跑去罈子旁邊打開蓋子聞聞味道,把手伸進罈子裡摸摸鴨蛋」,結果,外婆說今年的糟蛋變酸了,不能吃,「我終於忍不住『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把自己偷摸鴨蛋的事情全說了出來」。
希望孩子們寫出童年、表達童趣,堅持原創、杜絕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