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人常戲稱「自食其力,不如有個好爹」。
比如袁華那轟動大江南北的一篇作文「我的區長父親」。
是的,只要爹厲害,那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兒!
在這個拼爹的時代,10歲的王青石就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因為他有一個好爹,讓他做成了一件連碩博研究生都望塵莫及的事兒!
10歲的王青石依靠他爹王松奇,在具有很大影響力的金融核心期刊《銀行家》上發表了數十篇散文詩歌!
你沒看錯,是數十篇散文詩歌,還發表在了核心期刊上,時間跨越了20年(2006~2018年)。
讓人膜拜的是一篇不拉的被知網收錄了,其被引和下載次數還不少!
試問,你們的爹可有這能力?可有這份魄力?
答案是沒有!
你若想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只有一條路子,那就是經過十幾年寒窗苦讀,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核心期刊上發布寥寥幾篇……已是幸運。
王青石他爹王松奇是何許人也?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銀行家》雜誌的主編,一個為兒鋪路,以權謀私,不畏風險,敢於天下先的好爹。
王松奇敢於這樣的底氣從何而來?
他認為兒子王青石的才氣遠在自己之上,在2007年第一期的《銀行家》雜誌的《王松奇按語》一文中曾表示,「在給《銀行家》寫稿子之前,兒子王青石已經寫了150多篇作品,其中已有11篇在《中國少年報》《中國少年兒童》雜誌和《中國少年英語報》上發表。
這麼說,他兒王青石好似真有那麼幾分才氣,於是這位好爹,壓下有可能身敗名裂的風險,在《銀行家》雜誌上開設了「父子集」專欄,刊發自己的書法和兒子王青石的文章。
在面對記者的採訪中,王松奇說,兒子王青石作品的文筆清純生動,風格華麗雋永,像是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文化休閒》欄目當中。
若以父親為兒操心的角度來看,王松奇真是父愛如山,令人感動生淚啊!試問誰不想自己的兒女有出息,一鳴驚人,成龍成鳳?
王青石作品的文筆真的有如父親王松奇說的那麼好嗎?
我從知網上找了一下,其屬名王青石發表於《銀行家》的文章有93篇,最早發表時間是2006年11月,那時他才10歲。
於是我找了在王青石10歲時發表於《銀行家》上的一篇名為《四季之歌》的作品,發現此子的文筆,按10歲的孩童來說,文筆確實還可以,若是在學校定是被老師全班大聲朗誦那種。
下面我截下了一小段,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文章是好文章,這點咱是可以肯定的,但絕沒有他老爹王松奇誇的那優秀,這個好只限於小學生水平,若將這些發表在小學生作文精選裡肯定沒人會說什麼!
但是千不該萬不該將文章發表在講金融的核心期刊上,佔用公共資源,這讓那些科研狗們情以何堪?
其實,引來眾怒的後果,王青石他老爹王松奇早有考慮過,有過這方面的擔憂,覺得這樣有些不妥。
他曾在文章中自問:在自己主編的雜誌上發表自己兒子的作品算不算是「以權謀私」?
果不其然,在第一期發布後,就有讀者質問過,表示「這麼稚氣十足的文字不應出現在專業性較強的刊物中。」
但是這位好老爹,卻言「只要是好文章,不管作者是誰,都可以投來發表。我連續三期甘冒風險刊登我兒子王青石的文章實際上就是要顯露一種所謂『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不拘俗套、文章至上的創刊理念。」
真得是好偉大,好感動,好無私,還有好有文化,舉賢不避親,高尚啊!
而讓人更為感動的是,這位好老爹還在《銀行家》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繼續為兒子王青石鋪路,讓其踏上人生巔峰!
在官微「銀行家雜誌」也在「閱讀廳」的欄目中推薦了王青石的書《我在羅切斯特揍了一個雪人》,並且有一欄專門名為「王石頭」的選項,點擊後會推送王石頭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根據公眾號的描述,王石頭是「哥倫比亞大學19屆社會學碩士」。
可見,這位好老爹為了兒子,可謂是使盡了渾身力氣啊,但徇私情決不能用公器,將核心期刊當作「自留地」,在自己擔任主編的期刊大量刊發自己和兒子的作品,無疑越過了邊界,擠壓了真正有學術和實踐價值的研究發現的空間!
一個10歲的孩子,能夠堂而皇之地登上金融領域的核心期刊,發表的還是小學生作文。這不啻為一種「學術拼爹」。這種亂作為,恐怕也是一種學術腐敗。
維護公平公正的學術氛圍,才能不辜負一批批寒窗苦讀的學子,不辜負對學術產出認真負責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