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發表於核心期刊《冰川凍土》、吹捧「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的另類論文,引發輿論熱議。爭議尚未平息,又有一本核心期刊火了。
日前有學者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松奇長期在其擔任主編的《銀行家》雜誌開設「父子集」專欄,刊發自己的書法和兒子王青石的文章,至今已有數十篇。記者檢索知網發現,王青石2006年首次在《銀行家》發表散文和詩歌時年僅10歲。王松奇還曾在該期刊發表《爸爸的話》,推介兒子新書。
算不算是「以權謀私」?
主編稱: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公開信息顯示,《銀行家》是山西省社科院主管、被列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文核心期刊目錄的一本專業刊物。該期刊宣稱「以推動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為己任,密切關注中國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的進程」,志在成為「聚焦業內發展的鏡頭,了解國外動態的窗口,反映中國國情的陣地,總結政策得失的平臺,記錄精彩人生的檔案」。
既然是行業內重要的專業核心期刊,為何大量刊登與期刊定位無關的稿件?王松奇在2007年第一期的《銀行家》雜誌的《王松奇按語》一文中表示,「在給《銀行家》寫稿子之前,他(其子王青石)已經寫了150多篇作品,其中已有11篇在《中國少年報》《中國少年兒童》雜誌和《中國少年英語報》上發表。」王松奇認為兒子的作品「文筆清純生動,風格華麗雋永,像是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文化休閒》欄目」。
不過,王松奇也很清楚自己這種做法不妥,曾在文章中自問:在自己主編的雜誌上發表自己兒子的作品算不算是「以權謀私」?但他經過思考後表示,「我兒子王青石的才氣遠在我之上,他的文章和詩歌是我們這些已略有文名的教授在當年寫不出來,現在更寫不出來。我連續三期甘冒風險刊登我兒子王青石的文章,實際上就是要顯露一種所謂『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處世姿態和不拘俗套,文章至上的辦刊理念。」
那麼,王青石的文章到底如何呢?閱讀知網檢索的文章可知,雖然「文無定式」,但王松奇對自己兒子文章的評價,恐怕有些言過其實。
該期刊的版面很緊張
審稿周期需2個月左右
作為一份金融領域的核心期刊,《銀行家》的選稿流程如何,這類稿件是如何登上版面的呢?王松奇回應說,《銀行家》雜誌主要刊登銀行業的實踐業務、前沿問題和國外的一些先進管理經驗等。而其中《文化休閒》欄目主要刊登各種詩歌、書法、繪畫、回憶錄等作品。「所有的稿件都有專門的團隊策劃、審稿。」王松奇說,他認為刊登自己的書法作品和孩子的文章「沒有問題」。
但記者了解到,由於有大量的發稿需求,該期刊的版面很緊張,審稿周期需2個月左右。不少業內人士紛紛「吐槽」。他們認為,既然是專業雜誌就應該多刊登學術性、實操性的文章,「核心期刊就應該有核心期刊的樣子」
主管單位回應:
雜誌全面整頓,主編接受處理
15日下午,《銀行家》雜誌主管單位山西省社科院的機關紀委書記孫勇對記者進一步採訪進行了回應。據孫勇介紹,該雜誌於2019年轉至山西省社科院主管,由山西省社科院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共同主辦。
孫勇說,山西省社科院在發現這一情況後,院領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向省委宣傳部等相關部門報告。院裡隨後召開緊急會議,一把手親自安排部署相應措施,並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
孫勇說,已由一位副院長具體對《銀行家》雜誌社進行情況調查,對《銀行家》雜誌社進行全面整頓,規範制度,完善機制。同時,對《銀行家》雜誌社主編王松奇進行相應處理,目前正在依據相關規定進行。
孫勇說,感謝媒體的監督,將對媒體和社會進行實事求是的回應。將會對外發布相關情況,尤其是有了結果將第一時間發布。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