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新聞進行到底
文·本報記者 陳 萌
人類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上,對於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人們再熟悉不過,但是能一窺這顆藍色星球全貌的人卻是鳳毛麟角。雖然之前一些公司推出了面向大眾的太空遊項目,但是由於其過於高昂的價格,讓普通人只能「望空興嘆」。近日,美國知名旅行社世界觀公司推出了一項氦氣球太空遊計劃,目前該計劃已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批准,並最早將於2016年投入服務,初步定價為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6萬元),由於其定價較為低廉,讓普通人圓太空夢成為可能。
旅程時長約4小時 無需穿戴航天服可賞地球美麗弧線
據介紹,該氦氣球太空遊項目一次飛行可容納兩名飛行員和最多6名遊客,遊客置身於一個直徑約3米、長約6米、重4噸左右的膠囊式艙體中,在這裡他們不僅不用穿戴笨重的航天服、氧氣罩,還能自由走動,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在大氣層邊緣看地球景觀,觀賞地球美麗弧線。
在膠囊艙體上方是一個滑翔傘,而滑翔傘的上方則是一個由高性能聚乙烯膜製成的氦氣球,該氣球直徑可達一個足球場的長度,表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體積為40萬立方米。由於使用了高密度聚乙烯,氣球的厚度只有20微米左右,總重量也只有2噸左右。只要填充5000立方米的氦氣,巨大的氦氣球就可以吊著膠囊式艙體,在30千米的高空自由翱翔。
世界觀公司總裁波因特介紹說,整個氦氣球航行之旅時長約4小時,氣球將從新墨西哥州南部的美國航天港以每分鐘300米的速度升空。大約90分鐘至2個小時後,氦氣球會到達預定的高度30千米——進入地球平流層,並在這一高度飛行2小時。接著便是返回地球表面。飛行艙將自行切斷與氦氣球的聯接,一旦下降達到一定的速度,飛行艙自身的翼傘就能夠提供足夠的升力,控制下降速度,這種翼傘很像是滑翔傘可調節的弧形傘翼。緊接著,膠囊艙就會在預先安排的著陸點著陸。整個返回的過程用時僅需25至40分鐘。
太空遊有4種方式 氦氣球太空遊實際只是高空飛行旅遊
對於太空旅遊,目前還沒有嚴格的定義,它一般是指非職業航天員自掏腰包乘載人太空飛行器到太空旅遊觀光的活動。太空旅遊主要能給遊客帶來兩大新奇體驗:一是居高臨下欣賞美不勝收的地球美景,以及在真空條件下瞭望璀璨的宇宙星空;二是體驗神奇的失重生活,在艙內自由地飄來飄去,舉重若輕。
雖然世界觀公司此次打出的是太空遊的招牌,但是多少有點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國際太空》雜誌執行主編龐之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太空指距地面100千米以上的空間區域。30千米的高度從嚴格意義上說屬於臨近空間領域,並非太空領域。」
他指出,目前所謂太空旅遊主要有4種方式,此次世界觀公司推出的氦氣球太空遊,實際上是這4種方式中的一種——接近太空的高空飛行旅遊,這種旅遊方式就是利用太空飛行器把遊客帶到一定高度的高空(並不是太空)俯瞰地球,在那裡遊客可以欣賞到美麗的地球曲線和上方黑暗的天空,體會到一種無邊無際的空曠感覺,但是體驗和享受不了失重的感覺。
這種旅遊方式最早由俄羅斯提出,當時俄羅斯計劃用米格25或米格31飛機搭載遊客飛到距地球24千米的高空,每次飛行的票價約1萬美元,包括在莫斯科停留兩天的費用。但是由於它所能搭載的遊客比較少——只能一個駕駛員帶一個遊客,因此這項業務沒有開展起來。
第二種是軌道飛行旅遊,即在太空軌道上圍繞地球至少飛行一圈,它是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旅遊。現在世界上已有7名遊客共8次到國際空間站上進行軌道飛行旅遊。由於遊客能在國際空間站生活一至兩周,所以可較長時間欣賞地球美景,體驗失重生活,但軌道飛行旅遊費用較為高昂,為2000萬美元到3500萬美元不等。
第三種是亞軌道飛行旅遊。這種方式是用飛船把遊客送到距地面100千米左右的太空邊緣後馬上返回地面,即遊客乘坐飛船做近似於直上直下的飛行,整個飛行過程約2.5小時,但是太空旅行的兩大新奇體驗遊客都能享受到,而且費用比軌道飛行便宜得多,基本定價為約20萬美元。
維珍銀河公司推出的太空遊計劃便屬於亞軌道飛行旅遊。該公司計劃用「白色騎士2號」航空飛機將載有旅行者的載人飛船「太空船2號」帶到15千米的高空後分離,然後靠「太空船2號」自身的火箭發動機使其升至110千米的高度。到目前為止,包括美國著名歌星麥當娜、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英國哈裡王子等近600人報名乘坐「太空船2號」進行太空旅行。
第四種方式是失重飛機旅遊,通過改裝的失重飛機在空中進行拋物線飛行,每次飛數個拋物線,每飛一個拋物線可讓遊客體驗半分鐘的失重感覺。職業航天員在訓練期間為了體驗失重通常也採用這種方法。採用這種方式的旅遊難度低,可以應急發射,成本也不高,俄羅斯的報價是每次費用基本在5000美元左右。
能否成遊尚未可知 氦氣球、膠囊艙的安全可靠性成最大挑戰
雖然氦氣球太空遊以其相對較低的價格和足料的觀光時間,讓眾多「太空遊迷」們激動不已,但是若其真的成行還需要面對很多困難。
有航天技術人員指出,這項計劃的最大挑戰是要確保氦氣球結構穩定,以及飛行控制測試。龐之浩則認為,這項計劃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氦氣球和膠囊艙的安全可靠性。
他指出,距地面20千米到100千米的區域屬於臨近空間,在這個高度太空飛行器下不來,航空器上不去。因此各國正在研製多種臨近空間飛行器,氦氣球就是其中的一種,它兼具太空飛行器和航空器各自的優點:比航空器飛行時間長,比太空飛行器發射簡單、成本低。
「然而目前人類還沒有開發出成熟的臨近空間飛行器。」龐之浩認為,利用臨近空間飛行器搞太空旅遊想法不錯,但是必須要在有成熟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的基礎上進行,因為要保證遊客的安全。雖然很早人們就提出了氦氣球的方案,但是它還不夠成熟,而且近兩年旅遊觀光用的熱氣球也出現過「球毀人亡」的事故,所以必須做多次試驗才能保證其安全可靠性。
此外,其膠囊艙體的性能和安全係數應該與太空飛行器相同,可以承受極端的臨近空間環境,遊客在艙內可免受輻射和微型流星的傷害。因為在30千米的高空,壓力很低、空氣稀薄,所以必須保證膠囊艙體的密封性,不能漏氣,且艙內要有一個大氣壓以及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提供合適的氧氣、壓力、溫度和溼度等,另外發射和返回也要確保安全。
■相關連結
未來還可能有哪些太空旅遊項目
未來俄羅斯計劃開展太空行走旅遊和月球旅遊。太空行走旅遊是在軌道飛行旅遊費用的基礎上再交1600萬美元(包括地面訓練費、設備費和艙外航天服費),遊客可在1名職業航天員的陪護下在太空行走30分鐘。月球旅遊的時間為兩周,遊客搭乘「聯盟」系列飛船升空後先前往國際空間站,在站內停留一周之後再乘坐「聯盟」系列飛船前往月球,大約一周後返回,遊客不在月球表面著陸,只對月球進行近距離參觀,費用約為1億美元。
此外,美俄還計劃在太空建旅館,這雖然聽起來有些像科幻電影,但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該夢想也可能變成現實。未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會與另一家私人航天企業——比格洛航天公司聯手在太空建旅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利用它的「獵鷹」運載火箭發射可容納7人的「龍」飛船,把遊客送入太空,而比格洛航天公司將用其製造的充氣式太空旅館接待遊客。這種可自動充氣膨脹的太空旅館依靠太陽能電池板供電,內部可為遊客提供約330立方米的可用空間,並配有4個防紫外線大型觀測窗。預計這個代號為BA330的充氣式太空旅館最早將於2014年進入太空。
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也是最令大眾興奮的是,有科學家反覆研究論證後認為,太空電梯在21世紀內可以變成現實。如果太空電梯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將可大大降低人類天地往返的成本,使普通人也能閒庭信步太空,到那時太空旅遊將進入大眾化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