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科技圈的一個大新聞,就是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召開了發布會,發布了雄心勃勃的未來計劃,比如要大幅降低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價格,把價格打到2.5萬美元,大概是以後只要17萬人民幣左右,就能買到一臺帶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汽車了!
這個消息發布之後,特斯拉股價下跌了將近7%。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馬斯克說的這個以後,有點長,得等3年左右,這話還是發布會上馬斯克自己說的,可想而知實際情況可能比這個時間還要更長。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取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提升,這個實現的過程其實還好。
因為按照自動駕駛技術劃分的等級,我們現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基本上都是在自動駕駛的L1-L2級左右,也就是我們的汽車已經可以主動參與一個方向或者兩個方向(比如縱向和橫向)上的輔助駕駛。
而L3級,也就是能夠在一些簡單的道路環境下,比如城市環路、封閉道路、高速公路等等這類道路環境相對比較簡單的情況下,駕駛員的雙手可以離開方向盤,腳可以離開油門和剎車,這個時候汽車已經可以自動駕駛了,但是駕駛員不能閉眼睡大覺,還是要緊盯路面情況,因為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駕駛員必須馬上接手,手動操作汽車。
L3級對於自動駕駛汽車來說,就已經是一個相當高的門檻了。更別提後面的L4級和L5級,甚至有人認為,能夠在任何條件下,尤其是極端條件下,都完全不需要人參與的L5級自動駕駛根本就是個傳說,那就仿佛是遠處燈塔上閃爍的綠光,永遠在指引著自動駕駛技術前進的方向——但是永遠也到達不了。
所以自動駕駛技術,可以說方向已定,接下來就是按照路線圖一步一步去實現的問題。比起自動駕駛,電池技術的突破才是更讓人頭疼的事情,因為現在我們對於電池技術的未來,連個方向還沒找到。
特斯拉舉辦了一個叫「電池日」的活動,馬斯克著重為觀眾介紹的,就是特斯拉在電池技術上的新進展。馬斯克說,我們要買到更實惠的電動汽車,就必須要降低電池的成本。
於是,新一代的電池,將比目前特斯拉用到的電池能量密度更高、續航時間更長,但成本還下降一倍。
要知道,現在電動汽車之所以比傳統燃油其實還是要更貴一些,就是因為電池太貴,電池幾乎佔到了電動汽車成本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所以無論是要降低電動汽車的成本,還是提高電動汽車的性能,電池技術的突破都是關鍵。
而特斯拉新的採用「無極耳電池」技術的新電池將會提供五倍的能量密度,六倍的輸出功率和額外16%的續航裡程……
這個說法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然後緊接著承認,現在電池技術突破比較困難,有些技術還只停留在理論階段,產能也有困難,要能全面生產這種電池大約需要三年時間。然後股價就跌了。
看來面對馬斯克畫的餅,投資者們並沒有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特斯拉新的電池技術能不能實現,或者如期實現,只能等待時間來驗證。今天我們就先來從原理上了解一下,特斯拉發布的這個「無極耳電池」,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技術。
要了解新技術,我們得從老原理入手,先得知道電池是怎麼工作的。
1780年,有位叫路易吉·伽伐尼的義大利醫生,在解剖青蛙的時候發現,在用兩把手術刀觸碰已經死去的青蛙的腿的時候,青蛙腿出現了抽動,甚至還產生了電火花。當時伽伐尼以為這是青蛙體內的生物電引起的。
到了1799年,義大利的一位物理學家亞歷山德羅·伏特發現,電並不是在青蛙體內產生的,而是由伽伐尼手術刀上的金屬產生的。
伏特發明了一種叫做伏特電堆的東西,由銀片和鋅片組成,這兩種金屬以特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就能放電。這就是最早的銀鋅電池的原型。
1836年,丹尼爾電池誕生,一聽就是由一位叫做丹尼爾的人發明的,這種電池就更像現代的電池了,由金屬鋅和銅組成,簡稱為鋅銅電池。
這些電池的原理基本上是一樣的,我們都知道電池有正負兩極,負極的物質一般相對比較活躍,它老想把最外層的電子甩出去,正極的物質正好相反,它總覺得自己的電子還不夠。
所以,這種正負極之間的物質,在電子得失能力上的差距,就形成了電勢差。如果在正負極之間連接上導體,電子就會從負極流向正極,就形成了電流。
當人們發現了這個原理之後,就開始不停嘗試各種不同的金屬,希望能找到那個最好的電極材料。
最終,人們發現了金屬鋰。元素周期表前幾個咱還都有印象,氫氦鋰,鋰排在第三位,它的質量很小,這樣相同的電池體積裡,鋰相比其他更多的元素,它的能量密度就更大。
那氫不是比鋰的質量更小麼?的確,但是正因為它太活躍,太容易和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以很容易發生危險。
即便是鋰電池,從愛迪生發明鋰電池到現在,100多年過去了,我們才逐漸駕馭的了鋰電池技術。
我們對於鋰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正負極的材料如何選擇上。負極的材料肯定不能用純鋰,那太不穩定,必須用一些特定的材料去裝載鋰原子。
於是,石墨成為了目前最好的選擇。石墨本身是分層結構,在每一層中間的縫隙裡,就可以填充鋰原子。
不過正極的材料就不好選了,目前主流的鋰電池有兩種方案,一種叫做磷酸鐵,另一種叫做三元材料。
所謂的三元材料是指由三種不同的物質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三元材料又分兩種,一種是鎳鈷錳混合,另一種是鎳鈷鋁。
這兩種正極材料各有各的好處。總的來說,三元材料的鋰電池能量密度大,性能更好,但是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自燃。而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低一些性能差一些,但是燃點相對比價高,比較安全。
所以發現了嗎,即便現在這麼成熟的鋰電池技術,我們還是要做出取捨,在安全和性能之間,必須要做出權衡。在新的替代材料被發現之前,電池技術很難再實現質的飛躍,我們現在還在尋找新材料的路上。
那馬斯克發布的無極耳電池,是什麼呢?
我們一般分辨一節電池的正負兩極,最簡單的方法是,正極有一個凸起。那個凸起就叫極耳,無極耳電池,就是正極沒有這個極耳了。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知道電動汽車的電池倉,其實就是由很多長得跟我們常見的5號電池很像的那種一節一節的18650鋰電池組成的陣列。沒有了傳統的凸起的極耳結構,在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邊緣的地方用導電塗層,就可以讓電流直接達到電池外殼的外接電路上。
那……這麼做又能如何呢?
根據特斯拉的專利文件介紹,通過這種設計,可以在電池生產的過程中省去極耳焊接的過程,既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因焊接而帶來的更高的不良率,同時還能進一步增加電池的體積。
換句話說,這是一種用新工藝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方式,但是很顯然,它沒有解決電池在材料上的核心問題。
關於新材料,馬斯克也提到了未來要在電池的正極上繼續探索,比如在三元材料當中去掉鈷,因為鈷的成本太高,打算替換成其他的材料,這樣就能進一步降低電池和汽車的成本。
特斯拉將在能量密集型車型中使用100%鎳的電池
但現在我們知道,這個餅,如今還畫不圓。這就是開頭我們說到的,還停留在理論階段的,三年內都很難克服的,困難。
歡迎關注科技富能量,網際網路頂尖科技播客,給您分享最酷科技訊息,最in科技產品!還有最新最潮的語音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