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長調節劑 指一些化學結構和生理特性與植物激素功能相似或相對抗的活性物質。 植物激素相同及人工合成的具有激素作用的化合物統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生長素類調節劑 指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長素活性的化合物,常見的如2,4-D,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
赤黴素類調節劑 指人工合成的具有赤黴素活性的化合物,常見的如九二0(GA3)。
細胞分裂素類調節劑 指人工合成的具有細胞分裂素活性的化合物,常見的如6-苄基腺嘌呤(6-BA)。
生長延緩劑 指一類可延緩莖的伸長,節間縮短,葉數和節數不變,導致株型緊湊、矮小的化合物。常見的如:多效唑(PP333)、矮壯素(CCC)。
(1)在原則上,適於果樹生產上應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主要有生長素類、赤黴素類、細胞分裂素類、乙烯和生長延緩劑。
(2)根據果樹生產實際需要和不同生長調節劑的理化性質、作用機制,選擇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生產上大規模地應用生長調節劑之前,須進行前期試驗。
調控營養生長 促進側枝發枝
選擇細胞分裂素類,如6-BA。
延緩營養生長
選擇PP333、CCC、乙烯利、烯效唑等。
誘導花芽分化
選擇PP333、CCC、乙烯利、細胞分裂素、6-BA等。
促進無籽果實形成
選擇赤黴素類調節劑,如GA3。
保花保果
選擇IBA、2,4-D、NAA和GA3等,多胺和CCC亦有效。
促進果實膨大
選擇GA3、6-BA、吡效隆(CPPU)。
改善果形
選擇普洛馬林(Promalin)(6-BA+GA4+7)、GA3、6-BA等。
調控果實成熟
選擇乙烯利促進大多數果實的成熟,PP333促進核果類果實的成熟;GA3延緩果實成熟。
噴布法
噴布法主要是對葉片、果實或全株進行噴布,先按需要配置成相應濃度,噴灑時液滴要細小、均勻,以使噴灑部位溼潤為度,如處理後12小時遇雨,將降低生長調節劑效力;噴後3~4小時遇雨,就不能再噴,若進行補噴,容易出現藥害;噴後1~2小時遇雨,可以考慮再噴,但需降低濃度,視果樹物候期和生長調節劑種類定。
浸泡法
浸泡法常用於種子處理、促進插條生根、催熟果實、保鮮等,包括速蘸和慢浸。
塗抹法
塗抹法是將生長調節劑塗抹在果樹需要處理的部位上。
澆灌法
澆灌法是將生長調節劑配成水溶液,直接灌在土壤中或者與肥料混合使用,便於根部吸收。
根據果樹生長發育情況、生產實際需要和生長調節劑作用機制確定使用時期。如防止落花落果,應在發生落花落果之前處理;為防止新梢旺長,應在旺長之前處理。具體時期見附錄A。
由於同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不同果樹上的應用濃度不同,同一生長調節劑對不同器官的有效濃度不同,因此,必須在選擇適宜的生長調節劑類型的基礎上,根據使用時期和目的,確定使用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