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種植戶都會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來保花保果,可是因為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功效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作物品種、施藥部位、時藥濃度等等,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藥害。所以今天就告訴大家一些使用調節劑的重要注意事項,以及發生藥害的補救措施。
一、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注意事項
1、先確定最適濃度,再大範圍使用。
同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不同作物上的最適濃度差異很大,而且和作物的長勢也有關。例如,對於生長旺盛的作物,可以使用更高濃度的生長延緩劑。若效果不明顯,還可以追施1-2次。但對於長勢不良的作物,就沒必要用生長延緩劑了。
使用前,要先根據生長調節劑的功效,選擇不同濃度進行試驗,然後確定有效濃度,再擴大範圍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後,有的幾天,有的則需要2周時間才能有效果。
2、使用時注意氣候條件。
因為作物可以通過氣孔吸收藥液,所以目前的使用方法大多是葉面噴灑。如果溫度過低,吸收速度會比較慢;如果溫度過高,藥液中的水分又很容易蒸發,然後導致過多的、未被吸收的藥劑殘留在葉表面,造成要害。
此外,在乾燥氣候下使用調節劑,應降低施用濃度。而在雨季使用時,適當提高濃度。噴灑時間應控制在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左右,不能在大風天氣或者下雨前使用。而且噴灑調節劑後的4小時內,如果下雨,就要看情況補噴一半或者全部的藥液。如果是澆灌土壤,不要澆水過多,以免藥劑流失影響功效。
3、施藥部位和方法要正確
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時,應根據使用目的和原理確定處理部位。例如2,4-滴的作用是防止落花落果,就需要在花上塗抹藥物以抑制離層的形成。像茄果類作物使用2,4-滴,需要根據植物長勢、溫度等條件採取合適濃度,同時,為防止重複蘸花,可在藥液中加入紅色染料做標記。另外,有些衝施肥中含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成分,種植戶應該儘量減少此類肥料的施用量。
植物生長調節劑危害的補救措施
1、噴施大量清水
如果能夠及時發現植物生長調節劑大量殘留在作物葉表面,產生藥害。可以迅速用大量清水噴灑作物,儘量衝走表面的藥物,大約3到4次基本可以完成。同時,大量清水衝洗會使作物吸收更多的水分,也可以稀釋植株體內的藥劑濃度,減輕藥害。
2、追肥、鬆土、提高作物恢復能力
農作物受到藥物傷害後,生長會受到阻礙。因此,為了提高作物自身的恢復能力,可以考慮迅速追施低濃度的嘉美金點。在發生藥害後,還可以採取對植物進行中耕鬆土的方式,適當培土,衝施嘉美紅利,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進根系的發育,增強作物自身的恢復能力。
3、噴灑緩解藥害的藥劑
對比較嚴重的藥害,可以噴灑一些緩解藥劑。例如作物噴灑多效唑過度,抑制生長,可以考慮使用合適濃度的赤黴素。緩解藥害的同時,能增強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運輸,增加葉綠素含量,提高光合效率,促進藥害部位黃斑的淡化,逐步變綠,恢復葉片的生長。
4、及時補種或套種其他作物
對藥害較重的農田,可以清除掉藥害比較嚴重的植株。在採取上述措施同時,應及時在受害作物行間進行補種或套種其他作物,觀察藥害恢復情況。因為發生嚴重藥害後恢復的可能比較小,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損失。
以上就是有關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幾點注意事項和補救措施,種植戶朋友們可以參考一下,結合實際情況,科學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記得點讚、轉發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