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起,倫敦奧運會進入田徑賽程,引發新一輪觀賽熱點。
人類究竟能夠跑多快?1936年,當傑西·歐文在100米跑中創造出10.02秒的成績時,曾有人預測男子100米的極限速度是10秒。而今天,當博爾特創下新的奧運會紀錄(9.63秒)並保持9.58秒這個世界紀錄時,法國科學家作出大膽預測——人類的極限速度是9.29秒,創造這個紀錄的時間極限是2060年。
世界上首次得到公認的100米跑世界紀錄,是美國運動員唐納德·利平科特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創造的10.60秒,距今恰好為100年。目前的世界紀錄,為博爾特在2009年創造的9.58秒。人類花費了整整100年時間,才將男子100米跑的世界紀錄縮短了1秒。不過,請千萬不要小看這1秒鐘,如果讓博爾特與利平科特同場競技的話,當博爾特最後衝刺越過終點時,利平科特才剛剛跑完了90米左右,比博爾特落後近10米的距離。
田徑賽場從原先的泥土地變為當今的全天候塑膠跑道;運動員穿上了定製的釘鞋;體育科學的不斷進步;各種運動設施和器械得到了有效改進;富有營養的飲食,不斷改進的訓練方法;在經濟富裕國家,具有才能的運動員不再受到金錢的制約,能夠專心致志地投入到訓練之中。上述因素,被認為是能夠不斷刷新世界紀錄的諸多原因。
本文從田徑項目中100米跑與馬拉松這兩個項目迄今為止的紀錄變遷,探討刷新紀錄的各種因素,或許對解開人類運動極限之謎有所裨益。
不斷刷新的百米跑世界紀錄
男子100米的世界紀錄,在1932年起的約70年間縮短了0.85秒(換算為距離約為8米)。1960年,當原西德運動員哈裡跑出10.0秒(手動計時)的成績時,曾被譽為打破了人類奔跑速度的極限。1968年,美國運動員海因斯打破了10秒大關(9.95秒),男子100米跑開始進入9秒時代。之後30多年中,以美國運動員為主的短跑高手不斷刷新100米的世界紀錄。目前的世界紀錄,為博爾特在2009年創造的9.58秒。
女子100米的世界紀錄,在1952年起的約50年中大幅度縮短了1.69秒(換算為距離約為14米)。1977年,原東德運動員埃列斯娜首次打破女子100米的11秒大關(10.88秒)。1988年,美國運動員喬伊娜創造了10.49秒的世界紀錄。這一成績比1984年美國運動員阿什福德創造的10.76秒,整整縮短了0.27秒。這一令人震驚的世界紀錄,迄今尚未被打破。
如左下圖所示,男女100米的世界紀錄,近半個世紀以來被屢次刷新。但是,紀錄的刷新可能已經達到了頂峰。研究人員從不同角度對目前的世界紀錄進行分析後得出結論說,成績已經幾乎達到了人類能力的極限。
對迄今為止的刷新速度以及今後的發展勢頭進行測算,並綜合運動員及教練員的意見後,英國科學家預測,未來的「最終世界紀錄」男子100米為9.50~9.59秒,女子100米為10.40~10.49秒;而法國科學家則作出更大膽的預測——人類的極限速度是9.29秒,創造這個紀錄的時間極限是2060年。
馬拉松紀錄的變遷及預測
男子馬拉松的世界紀錄,在1908年起的約90年中大幅度縮短了50分鐘(換算為距離約為12公裡)。以衣索比亞運動員阿貝貝為代表的優秀馬拉松運動員,不斷刷新著這一項目的世界紀錄。1967年,加拿大運動員克萊頓打破了2小時10分大關(2小時9分36秒)。在此之後,刷新紀錄的速度明顯變慢。目前的世界紀錄,為肯亞名將派屈克·馬考在2011年創造的2小時03分38秒。
女子馬拉松的世界紀錄,在1926年起的約70年中整整縮短了70分鐘(換算為距離約為15公裡)。在此期間,儘管經歷了認為「馬拉松對於女性過於殘酷」的時代,但是世界紀錄還是被不斷刷新。1971年,美國運動員博納打破了3小時大關(2小時55分22秒)。1979年,挪威運動員維茨打破2小時30分大關(2小時27分32秒)。在此之後,與男子馬拉松一樣,刷新紀錄的速度變慢。目前的世界紀錄,為英國長跑名將拉德克裡夫在2005年創造的2小時17分42秒。
從左圖可知,男女馬拉松的世界紀錄,在最初50年中以令人震驚的速度被刷新。這從一個側面表明,當時由於缺少專業從事馬拉松的運動員,競技水平並不很高。當紀錄達到一定的水平之後,刷新速度就變得緩慢了。
根據圖表預測的未來世界紀錄,男子馬拉松為2小時左右,女子馬拉松為2小時10分左右。與男子馬拉松相比,人們將可能更多聽到誕生新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的喜訊。
有助創造紀錄的跑道和賽道
為了滿足運動員們創造佳績的迫切願望,科研人員對跑道和賽道進行了不斷改進。高速跑道及高速賽道的出現,對近年來100米跑及馬拉松世界紀錄的誕生,無疑產生了重大影響。
1991年,田徑世界錦標賽男子100米決賽在東京國立競技場鳴槍開戰,利用可產生強大反彈力的聚氨酯鋪成的高科技跑道,幫助美國名將劉易斯創造出9.86秒的世界紀錄。比賽中,8名運動員中有6名打破了100米跑的10秒大關。
在近年來的馬拉松比賽中,主辦者有意減少了彎道和上下坡道,設定了沒有高低差的高速賽道。在被稱為高速賽道典型的柏林馬拉松比賽中,巴西男子馬拉松運動員達格斯塔和肯亞女子馬拉松運動員洛魯普,分別在1998年和1999年創造了世界紀錄。
紀錄是否存在極限
人們常說,紀錄是用於被打破的。事實上,儘管由國際田徑聯合會對田徑比賽紀錄實施認證至今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各項紀錄依然被不斷刷新。每次誕生新的世界紀錄,人們都使用了「令人震驚的世界紀錄」、「前無古人的重大紀錄」、「夢幻般的紀錄刷新」等讚美之詞。時至今日,我們還是不時能聽到打破世界紀錄的佳音。
事實上,類似高速跑道和高速賽道等運動員周邊環境的改善,並不能直接導致新紀錄的誕生。素質出眾的運動員們通過刻苦努力,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才催生了一個個新世界紀錄。迄今為止的世界紀錄,表面上是單個運動員創造的,其實在他們的身後,有著許許多多運動員不斷挑戰,不斷尋求突破的身影。
毋庸置疑,世界紀錄今後還將被不斷刷新。人類到底能夠跑得多快?對人類極限的濃厚好奇心,將促使我們關注包括奧運會在內的世界重大賽事,與賽場上的運動員們同悲喜,共歡呼。(周祺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