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走馬燈又轉了起來 小商橋、賈湖骨笛等漯河元素躍然燈上

2020-12-02 大河網

精心製作的走馬燈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首席記者劉廣超實習生姚程文圖

  大河報訊 2月14日下午3時許,漯河市泰山路北段的德澤陶瓷博物館內,工作人員正忙著畫圖、剪紙。精緻的走馬燈整盞燈分為內外兩層,外部共有六面,頂部和底部裝飾著用紙剪出來的鴿子、金魚等,內部輪軸上也有形態各異的剪紙。在燈內點上蠟燭後,產生的熱力形成氣流,令輪軸轉動,燭光會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外屏上,看上去仿佛圖像在不斷走動,走馬燈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其實,這還只是一個半成品。」館長林平說,等完工後,走馬燈外部會蒙上一層薄紗,每盞燈頂部會裝飾有6個龍頭,同時掛上流蘇,看上去精美無比。

  「別看只有這12盞走馬燈,我們共計20多個人忙活了一個半月也沒能搞定。」該館工作人員林月平說,由於製作走馬燈的技藝失傳已久,雖然他們請來了師傅指導製作,但整個過程仍無比艱辛。館長林平介紹,她小時候曾見過走馬燈,如今,這項傳統手藝似乎失傳了,很少看到了。「三年前,我了解到漯河市召陵區召陵鎮林莊村有位老人還會這手藝,三年來每年都去老人家中拜訪,老人最終答應教我們。」林平說,在製作走馬燈的過程中,團隊做了創新,比如燈內部輪軸上的剪紙除了各種動物、神獸外,還加入了汽車、小豬佩奇等,除此以外,還有一盞走馬燈上,集齊了小商橋、說文解字、賈湖骨笛等眾多漯河元素。

  為讓更多人欣賞到走馬燈,2月19日(正月十五)至23日(正月十九)期間,漯河德澤陶瓷博物館將舉行賞燈、猜燈謎等一系列活動,每晚6點至8點期間,市民朋友可免費到場參觀。

相關焦點

  • 國寶檔案:賈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聲
    把仙鶴的翅骨鑿成樂器,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一支樸素的骨笛由此誕生。它的孔排列上下不一、吹口也還沒有那麼講究,但先人們用神奇的靈感創造了一種樸素的樂器,並延續發展,不斷豐富,直到今天。1986到1987年,在河南賈湖七千八百到九千年前的史前聚落遺址,出土了20多支骨笛,這是中國目前出土的最早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 中國4500年前的金杖,西方稱是埃及法老之物,專家:那賈湖骨笛呢
    中國4500年前的金杖,西方稱是埃及法老之物,專家:那賈湖骨笛呢隨著近代以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有些外國專家開始質疑中國的本土文化,按照他們的說法,我們的文明其實是從埃及傳過來的,並不是中國自己的文明。
  • 河南賈湖遺存契刻符號:人類最早文字雛形(圖)
    賈湖遺址M21出土的七孔骨笛如前文所言,賈湖在農業、家畜飼養、工具製造等方面活力洋溢,在音樂文化、宗教文化、字符創造等方面更展現出創造的智慧。賈湖骨笛製作精美,具備五、七聲音階,反映出賈湖人高超的計算水平。成批的賈湖骨笛的發現,被視為世界音樂考古的重大事件,久負盛名的美國《自然》雜誌,曾在封面刊登賈湖骨笛照片。我的同事於茂世、盛夏都曾寫過骨笛,因此本文從略。
  • 十年制一燈 1.7米高的走馬燈正月十五開轉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了,在春節的習俗中,正月十五也是看燈團圓的日子,為了讓年味更濃,88歲的老人於文秀製作了十二生肖的走馬燈,在自己家裡就開起了燈會。有特色:走馬燈都是用廢舊物製作的3月1日,瀋陽晚報、沈晚融媒記者來到老人的家裡,看到比記者個頭還高的走馬燈。
  • 走馬燈轉起來 傳統民俗進社區這個元宵大不同
    探尋走馬燈的奧秘2月7日下午,雙塔街道第二聯合工作站組織居民親手製作走馬燈,以特別的方式慶祝元宵佳節的到來。據了解,走馬燈古稱蟠螭燈,是中國傳統彩燈中最獨特的種類,燈內點上蠟燭,燭產生的熱力形成氣流令輪軸轉動,同時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圖象便會不斷轉動。小小的燈籠集科學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是傳統手工藝中的瑰寶。
  • 漢字與漢字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漯河召開
    漢字作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獨特的影響力。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土於漯河舞陽賈湖遺址的裴李崗文化刻畫符號,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文字雛形。漯河是「字聖」許慎的故裡,許慎編纂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使漢字的形、音、義趨於規範和統一,漯河也因此被命名為首個「中國漢字文化名城」。漢字文化深深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漢語研究專家。
  •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老隋製作的走馬燈燈屏上有精心雕剪的鏤空花紋
  • 2020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頒獎典禮在賈湖舉行
    原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河南省白酒業轉型發展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劉滿倉,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一級巡視員姚延嶺,河南省漯河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餘偉,河南省舞陽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榮才,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北京國際酒類交易所總經理朱力,中國食品發酵工程研究院高級顧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黃宇彤,華夏酒報社社長吳賢國,上海日報專欄作家、英陶公關執行長艾哲庸(John
  • 七旬老人製作新型走馬燈
    楊家寶和他的新型走馬燈  臨近元宵節,又到了賞花燈的時候,公園裡、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花燈讓人應接不暇。近日,洛寧縣西山底鄉北村的七旬老人楊家寶經過1個多月的研究,為今年的元宵節製作了一盞與眾不同的走馬燈。
  • 幻燈片的濫觴走馬燈(古代的動畫片)
    正月十五元宵節,有掛花燈的習俗,這走馬燈就是其中的一種。走馬燈一般都是宮燈的形狀,裡面粘貼著一輪帶有圖案的剪紙。點燃裡面的燈燭之後,熱氣會推動紙輪轉起來,燈罩上會出現人馬追逐、物換景移的影像,看上去就像是現在的動畫片一樣。最晚在宋代的時候就出現了走馬燈,當時稱為「馬騎燈」。
  • 他精剪花飾手繪紋路 傳承「駿馬奔騰」走馬燈
    陶召俊點燃蠟燭置入燈內,隨著一盞走馬燈被點亮,「駿馬奔騰」的畫面就在燈籠裡「活」了起來,一群活靈活現的馬兒在燈屏上跑了起來,你追我趕,惟妙惟肖。燈紗營造的綠色、粉色的幽光,為整個畫面增添了浪漫色彩。宋詞中「若沙戲影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的美妙畫面就這樣呈現在眼前。
  • 滿盤子的青蛙轉起來之後,我的眼前出現了幻覺……
    3D走馬燈了解一下。文章轉載自:狂丸科學ID:kuangwanplay編輯:darlene7一個擺滿青蛙模型的圓盤轉動起來會發生什麼?答案可能是:精彩絕倫的裸眼3D動畫,這些青蛙看起來仿佛活蹦亂跳。這個有趣的作品由藝術家Kevin Holmes和他的團隊製作,他們稱呼其為互動式3D走馬燈。
  • 科學小實驗:趣玩走馬燈,探索熱空氣上升的秘密
    小美:大潘,聽說走馬燈可好玩啦大潘:是的哦,他可是咱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小美:嗯,昨天看了一檔介紹走馬燈的節目,那些手藝人太厲害啦,就這麼搗鼓一下就讓燈轉了起來。3.將燈罩頂蓋上的葉輪扇葉折起一定角度。
  • 世界上最逆天的4大文物,中國有兩件,圖3非地球之物
    縱觀古今,曾衍生出許多璀璨的文化,但隨著朝代更迭,它們逐漸衰敗沒落,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而當時所遺留下的文物,反倒成為最好的見證者。你看,此乃越王勾踐所持之劍。即使歷經千年時間,劍身依舊泛著鋒利的光芒。而且削鐵如泥,以現今鑄劍技術來說,都難以辦到。
  • 從走馬燈的製作想到辛棄疾的《元夕》
    也講了走馬燈及其它燈飾的製作。深圳有一鄭氏祠堂,又是以村為單位的老年人休閒娛樂場所。元宵節懸掛各色燈籠,寫上各種迷語,猜對的可領氣球之類小獎品。但未見走馬燈。圖片來自網絡走馬燈是將燈籠頂部裝一個象電風扇的螺旋葉片,燈籠內蠟燭燃燒產生的氣流上升,使燈籠旋轉,燈籠上畫上騎馬的將軍,就象漫漫遊走,所以叫走馬燈。走馬燈的形式五花八門多種多樣。還有魚燈和龍燈。
  • 唱京歌、玩走馬燈 90後老師傳承傳統文化腦洞大開
    唱京歌、玩走馬燈 90後老師傳承傳統文化腦洞大開 2019-07-29 15:23:03來源:長江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走馬燈是如何實現「燈馬走」的?
    (圖片:zx.meilele)相傳,王安石23歲時去趕考,途中他發現一戶人家寫在「走馬燈」上的半副對聯非常有趣——「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原來這是馬家小姐為招婿出的上聯,誰能對出下聯就與之結為連理。王安石考完之後火速趕到了回來,幸好那盞「走馬燈」還在,於是就用主考官出的「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一聯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