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感知論壇丨CNCC技術論壇

2020-12-02 CSDN技術社區

情景感知論壇將於CNCC第二天(10月23日)13:30~15:30,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2層四川廳舉行。本論壇邀請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頂級專家,一起深入研討交流,希望架起一個合作的橋梁,加快情境感知領域研究成果向產業的轉化。

情境智能是近年來普適計算、人機互動、智能物聯、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交叉的一個新興研究方向,主要通過多模態的感知手段和獲取物理世界虛擬世界中的數字腳印,對人和環境進行感知;利用人工智慧的方法對感知大數據進行分析得到關於人和環境的情境智能;進而根據情境為人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提供個性化、自適應的服務。由於情境智能的普適性和重要性,它在智慧終端、智慧城市、智慧健康醫療、新型人機互動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近年來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關注與重視,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研究和應用主題。

本論壇邀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頂級專家,一起深入研討交流,希望架起一個合作的橋梁,加快該領域研究成果向產業的轉化。

論壇主席

張大慶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普適計算專委會主任。1996年獲得義大利羅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普適計算、情境感知計算、城市計算、大數據分析和智能物聯網等。在相關國際期刊、會議發表學術論文 300餘篇,文章總引用18000餘次,H因子66 (根據 Google Scholar), 國際國內專利20餘項。所創的情境感知模型被國際普適計算、移動計算和服務計算學術界廣泛採用, 先後獲得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的全部4個普適計算國際會議的最佳論文或提名獎,包括CCF A類會議ACM UbiComp 2015、2016 的最佳論文提名獎,以及IEEE UIC 2019和 IEEE PerCom 2013 授予的「十年最具影響力論文獎」。張大慶教授是普適計算頂級期刊IEEE Pervasive Computing、ACM會刊IMWUT、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的編委, 擔任過10多個國際會議的大會或程序委員會主席, 應邀在20多個國際會議做大會特邀報告。

秦徵

OPPO公司產學研事務部部長,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高級會員YOCSEF委員,曾任騰訊高校合作總監、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企業事務經理等職務。他主要負責推動與大學、政府、協會之間的合作,致力於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提升教育質量,激發學生創新以及提升就業和創業技能。同時,他是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的第十屆理事,Yocsef中央委員,高性能計算專委會通訊委員,也是計算機學會(ACM)的首屆中國教育委員會成員。

秦徵先生職業生涯中,課程開發、高性能計算、教育信息化、智能硬體、科技創業、教育以及通訊技術領域。在加入OPPO之前,他在教育領域有超過十年的工作經驗。秦徵先生的職業生涯經歷了政府、大學、國有公司、跨國公司,創業企業等許多機構,並涵蓋了諸如計算機、設計、機械、建築和城市規劃以及信息安全等的諸多領域。

講者簡介

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ACM傑出科學家

謝幸

報告一:個性化新聞推薦的趨勢與挑戰

報告摘要:近年來,個性化新聞推薦已經成為在線新聞網站和移動新聞應用的主流分發方式。它可以代替人工編輯的重複勞動、減輕用戶的信息過載並提高用戶的閱讀體驗。在這個報告裡,我會介紹個性化新聞推薦遇到的一系列挑戰,並介紹如何藉助深度學習、自然語言理解、以及知識圖譜等領域的最新進展來提升個性化新聞推薦的效果。最後,我還將介紹我們聯合微軟新聞產品團隊發布的百萬用戶級別的大規模新聞推薦數據集。

報告人簡介:謝幸,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科技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微軟-中科大聯合實驗室主任,以及中國計算機學會普適計算專委會副主任。他的團隊在數據挖掘、社會計算和普適計算等領域展開研究。他在國際會議和學術期刊上發表了300餘篇學術論文,共被引用29000餘次,H指數82,1999年獲首屆微軟學者獎,2019年獲ACM SIGSPATIAL十年影響力論文獎及中國計算機學會青竹獎,並曾在KDD、ICDM等會議上獲最佳論文獎。他被邀請在CCIR 2020, MDM 2019、HHME 2018、ASONAM 2017、Mobiquitous 2016、SocInfo 2015、W2GIS 2011等會議做大會主題報告,並長期擔任頂級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領域主席等職位。他在2009年參與創立了ACM SIGSPATIAL中國分會,曾擔任ACM UbiComp 2011、PCC 2012、IEEE UIC 2015、以及SMP 2017等會議程序委員會共同主席,並將擔任ACM SIGSPATIAL 2021大會程序委員會共同主席。他是ACM和中國計算機學會傑出會員。

OPPO智能感知首席科學家

郭彥東

報告二:數字虛擬世界賦能消費電子升級

報告摘要:近年來,隨著計算機視覺與圖形學的蓬勃發展,數字生成技術能夠產生出越來越逼真的場景、尤其是視覺圖像部分。在生成的虛擬視覺場景中,人工智慧可以學習到很多在真實場景中不易學到的能力,包括對人行為的深度理解、對環境的描述等等。我們會從人臉分析、視線追蹤、視覺描述等幾個方面來舉例,闡釋數字生成技術通過提升人工智慧的認知能力來提升消費電子產品的用戶體驗。此外,生成虛擬場景的技術來可以直接提升用戶體驗。比如極致的超分技術、個性化的顯示與內容生成、數字孿生與AR導航等等。

報告人簡介:郭彥東,OPPO公司智能感知首席科學家(Chief Scientist), 智能感知與交互研究部部長,北京郵電大學兼職教授。郭彥東博士畢業於普渡大學西拉法葉分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院,師從美國工程院院士Jan P. Allebach與Charlese A. Bouman。郭博士不僅致力於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慧的學術研究,也注重在工業界的應用。他的論文被廣泛接收在CVPR、ECCV、ICML等國際認可的學術會議與期刊上,被同行引用數千次,也賦能了GE、HP、Microsoft、以及OPPO等公司的多款核心產品。同時,他不僅持續做為程序委員或審稿人服務多個多個會議、期刊,也多次做為主席組織ICCV、CVPR Workshop,致力於彌合學術研究與工業應用間的區隔,尤其在人臉識別方向。郭博士在加入OPPO以前曾擔任小鵬汽車首席科學家、AI產品中心副總,打造了業內首例基於計算機視覺的前裝量產司機疲勞分神提醒與智能座艙交互系統,以及小鵬自研自動駕駛感知系統與大數據平臺。在2019年,郭博士被評為中國30名科學企業家。

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院長、長江學者

於志文

報告三:智慧社會:感知大數據分析視角

報告摘要:智慧社會是社會治理和管理的終極目標,報告提出通過社會感知計算實現智慧社會,實時感知識別社會個體的行為,分析挖掘群體社會交互特徵和規律,輔助個體社會行為,支持社群的互動、溝通和協作。報告中將介紹感知大數據分析工作,以及在智慧社會方面的應用,包括基於群體足跡的城市性格發掘、基於群體足跡的旅遊包推薦、基於群體微博的社會情緒監測與調控、基於快遞大數據的城市公共安全等。

報告人簡介:於志文,西北工業大學教授,計算機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主要從事智能感知、普適計算、人機系統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計劃課題等20餘項。已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和會議上,如IEEE TMC、IEEE TKDE、IEEE INFOCOM、ACM UbiComp、ACM KDD等發表論文180餘篇,谷歌學術引用9000餘次,ESI高被引論文7篇。曾獲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科學家獎,霍英東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普適計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協同計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普適計算專委會主任

張大慶

報告4:情境感知:過去、現在與未來

報告摘要:情境感知是普適計算的核心研究方向,在人機互動、協同計算、服務計算、智能物聯和網絡智能等多個研究領域均至關重要。本報告從普適計算的角度,通過團隊對情境感知研究20年的經歷和實踐,系統總結了我們在情境感知建模和中間件、感知數據分析和社群智能、以及在無線和非接觸情境感知方面的研究。在回顧過去、總結現在的基礎上,對情境感知未來的研究進行了展望。

報告人簡介:張大慶教授是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普適計算專委會主任。1996年獲得義大利羅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普適計算、情境感知計算、城市計算、大數據分析和智能物聯網等。在相關國際期刊、會議發表學術論文 300餘篇,文章總引用18000餘次,H因子66 (根據 Google Scholar), 國際國內專利20餘項。所創的情境感知模型被國際普適計算、移動計算和服務計算學術界廣泛採用, 先後獲得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的全部4個普適計算國際會議的最佳論文或提名獎,包括CCF A類會議ACM UbiComp 2015、2016 的最佳論文提名獎,以及IEEE UIC 2019和 IEEE PerCom 2013 授予的「十年最具影響力論文獎」。張大慶教授是普適計算頂級期刊IEEE Pervasive Computing、ACM會刊IMWUT、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的編委, 擔任過10多個國際會議的大會或程序委員會主席, 應邀在20多個國際會議做大會特邀報告。

論壇嘉賓和PANEL主席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國家傑青

潘綱

個人簡介:潘綱,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計算機學會普適計算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常務理事、腦機融合與生物機器智能專委會主任委員,獲CCF-IEEE CS青年科學家獎。主要研究方向為混合智能、腦機接口、類腦計算、普適計算等。已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39項。獲IEEE/ACM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時間考驗獎4次。目前擔任《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 Cybernetics》、Pervasive and Mobile Computing等多個國際期刊編委。

【免責聲明:CSDN本欄目發布信息,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SDN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有任何懷疑或質疑,請立即與CSDN聯繫,我們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相關焦點

  • 類腦計算丨CNCC技術論壇
    本論壇將於CNCC第二天(10月23日)13:30-15:30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三層上海廳舉辦,共邀清華大學、靈譯腦科學(上海)研究院、浙江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等機構和企業的專家與您探討。類腦計算是借鑑神經科學處理信息的基本原理,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發展新的非馮諾依曼計算技術。類腦計算系統是人工通用智能的基石,擁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其重要性正如歐盟人腦旗艦研究計劃項目所指出的:「在未來10到20年內,誰要想主導世界經濟,誰必須在這個領域領先」。
  • AI與博弈決策丨CNCC技術論壇
    本論壇將於10月22日下午13:40-17:00在杭州市未來科技城學術交流中心舉行,邀請國內權威專家共同論道學習算法與博弈決策中的機遇與挑戰,深入探討AI智能水平的評估方法、多智能體強化學習策略的可解釋性、數據定價與智能共享以及數據驅動下的拍賣新模式等話題。
  • CNCC技術論壇:後量子霸權階段的量子計算
    本論壇將於CNCC期間,10月24日下午13:30-15:30,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三層重慶廳舉行。本論壇將邀請這一領域學術界的頂尖學者,探討量子計算所面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歡迎參加!量子計算主要利用量子力學的兩大特性——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來獲得比經典計算在性能上潛在的提升,並已經在一些問題上展示出了超越經典計算的能力。
  • 專家齊聚共話第三代人工智慧演進路徑丨CNCC大會論壇
    除此之外還有:14個特邀報告、3場大會論壇、百餘場技術論壇、論壇邀請到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家張鈸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黃鐵軍教授、依圖科技CTO顏水成、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長聘副教授鄧柯以及論壇主席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崔鵬,可謂是全明星陣容。
  • 當我們老了,如何保證我們的生活質量|CNCC技術論壇
    《AI+輔具——讓人工智慧提高殘障人士生活質量》將於10月22日下午16:00–18:00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三層南京廳舉行,技術論壇邀請了來自人工智慧和輔具兩個方向的專業人士聚集到一起討論,讓人工智慧賦能輔具產業,從而提高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生活品質,歡迎參加!我們終將都會老去!!!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的預期壽命越來越長。
  • CIIS2020專題論壇丨探秘「三磅的宇宙」,腦科學研究有何新進展?
    (嘉興)承辦的2020第十屆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CIIS 2020),將在中國創新百強區嘉興南湖舉辦。換句話說,腦科學的研究進步程度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作用,因為機器的感知力、認知力、理解力、表達力等智能化能力都是以機器大腦的「智商」為支撐。
  • 高通量媒體內容理解論壇抖音快手齊上陣,你 pick 誰 | CNCC 2018
    今年的大會主題是「大數據推動數字經濟(Big Data Drives the Digital Economy)」,CNCC 邀請到近 400 位國內外計算機領域知名專家、企業家到會演講,會議包括 15 個特邀報告、3 個大會論壇,60 個技術論壇,20 場特色活動。今天已是大會最後一日,上午精彩的主論壇結束之後,迎來了下午多場技術論壇。
  • CAAI線上系列丨「機器人智能論壇」第六期成功舉辦
    活動中,香港大學席寧教授、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認知交互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強博士、利物浦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羅山博士,共享最新理論和技術成果。席寧教授:超限機器人論壇上半場,香港大學機器人與自動化系席寧教授做了超限機器人的報告。
  • 院慶丨第三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青年學者論壇暨博士生論壇觀眾報名!
    公管·一九第三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青年學者論壇暨博士生論壇國家治理體系與現代公共管理誠院慶邀時間:2019年11月3日主題:國家治理體系與現代公共管理主辦單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承辦單位:清華大學公管學院校友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會
  • 「感知之維-2020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雲論壇」開幕
    -2020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雲論壇」在北京inArt曜空間及線上舉行開幕式,並於11月19日、20日進行12場在線專題演講。為進一步加強內地與香港、澳門文化交流,共享藝術創作及研究成果,充分促進三地藝術領域的深度合作,2020年,「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主題活動採用線上雲論壇形式繼續舉辦。本次活動以「感知之維」為主題,邀請香港、澳門、內地藝術界與科技界人士,特別是青年藝術人才,共同在線研討感性的藝術與知性的科技相互融合帶來的新成果與發展趨勢。
  • 雲論壇丨柯兆明:疫後時代,農商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條件與原則「中國...
    近日,中華合作時報社、中國農金商學院舉辦首屆(2020)中國農金商學院·雲論壇,主題是「疫後時代,農商銀行的生存法則」。現推出論壇視頻回放,以饗讀者。本期推出的是由北京瑞尼爾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柯兆明講授的《疫後時代,農商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條件與原則》。
  • 一周回顧丨人工智慧論壇;科學大使活動
    12月18-21日,202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Robotics and Mechatronics (ICARM 2020)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論壇
  • 【溫州女人·范】 聚焦女科學家論壇丨韓喜球:走向深藍,探尋海底的...
    【溫州女人·范】 聚焦女科學家論壇丨韓喜球:走向深藍,探尋海底的奧秘 2020-10-21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國際特種影像論壇「餵飽」你的眼球
    12月4日,2020國際特種影像論壇在京舉辦。本屆論壇由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和北京電影學院主辦。國內最權威的影像技術盛會國際特種影像論壇已成為國內影像技術領域專業人士的「年度盛會」,作為國內第一個關注影視科技前沿最新成果和動態交流平臺,已累計為近萬名中國影視從業者提供了服務。
  • 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丨世界你好,這裡是中國!
    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G20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70年來,中國與世界深情互動,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這裡,是世界的東方。
  • 陳雲出席穿江越海超大斷面盾構隧道建造技術高端論壇
    8月22日,穿江越海超大斷面盾構隧道建造技術高端論壇在廣東汕頭成功舉辦。此次論壇旨在進一步總結和探討穿江越海隧道建設面臨的挑戰,助推我國超大斷面盾構隧道建造技術發展。
  • 第二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召開 聚焦遙感前沿技術在氣象等領域的應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通訊員白維報導8月22日至23日,第二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北京舉辦。聚焦跨界融合、賦能百業和遙感強國戰略,專家學者以及行業應用者交流了遙感在氣象、海洋、農業、國防、應急、導航等領域應用的前沿技術。
  • 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丨女科學家論壇在京舉行
    2020年11月8日-9日,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在京舉辦。期間,由7個國家80餘位海內外優秀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參與論壇,圍繞「女科學家社會責任本次女科學家論壇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主辦,並得到全國婦聯的大力支持。論壇由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承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協辦,並得到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支持。
  • 零距離對話:2020年相約首屆高速視覺與測量技術論壇
    2020年11月20日,在北京飛天大酒店,智能高速視覺產業迎來首次「千眼狼高速視覺與測量技術論壇」。在這一場由合肥富煌君達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起的行業論壇,公司銷售總監徐勇攜手行業領軍人呈現視覺技術新觀點,將發布最新技術資訊和自主可控新品。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小衛星及電磁信息技術與應用論壇」在福州召開
    本屆「小衛星及電磁信息技術與應用論壇」以「逐夢航天 引領小衛星創新發展」為主題。會議期間,中國宇航學會「先進小衛星技術與應用專業委員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聯合「電磁信息專業委員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八五一一研究所)共同組織承辦了大會「小衛星及電磁信息技術與應用論壇」。論壇由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張立華總師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