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杭幫菜博物館
中國杭幫菜博物館,坐落在南宋皇城大遺址旁的江洋畈原生態公園內。南臨錢塘江,北傍蓮花峰,西連虎跑,東靠玉皇山、八卦田。博物館毗鄰西湖,與錢塘江風景串聯成片,周邊空氣清新,人稱天然氧吧。
杭幫菜博物館建築面積約13000平方米,設展館區、體驗區和經營區。建築以南宋風格為主基調,突出杭州園林特色。由中國建築設計院副院長崔凱設計,建築群依照山勢,由西向東形成半弧形,整體碧綠通透,玲瓏有致,與原生態公園環境相切相融。
博物館展陳設計由浙江工商大學中國飲食研究所所長趙榮光操刀,十個展區,二十個歷史事件的場景復原,大量的文字圖片史料,古近現代的文物陳列,梳理了上溯至良諸文化,秦到南北朝時期等不同歷史階段,杭幫菜傳承和發展的肌理脈絡。
紫來洞
紫來洞位於玉皇山腰,原為小石洞,是清代福星觀道長紫東用人工依勢開闢而成,又名飛龍洞,傳說以前有飛龍居住,人們為鎮壓它特地打造了7口鐵缸,卻讓它逃走,如今在洞旁還留著這7星缸哦。
山洞特點是洞中有洞,深邃幽奇,溼潤涼爽,是夏日消暑勝地。斜壁上寫有「紫氣東來」四個大字,巧妙地嵌入紫來二字,同時起洞名為紫來洞。洞口削壁,上有僅容一人的石級,需要橫轉身子才可通過。
現在這裡新闢錢坤宮現代電子雷射景觀,內設有"仙女散花"、"靈霄殿"、"姜太公釣魚"、"觀世音菩薩"等佛、道傳說中人物故事。
江洋畈生態公園
江洋畈生態公園的前身,是西湖淤泥疏浚的堆積場。堆曬了6年,在西湖淤泥裡沉睡了數百年的水生、陸生植物種子紛紛發芽,江洋畈變成了以垂柳、溼生植物為主的次生溼地。2008年,杭州決定把昔日的淤泥庫打造成21世紀杭州西湖生態公園新典範。整治過程中,園文部門幾乎沒有拔掉一株原生態植物,完整地保留了原生態植被。在補種的植物選擇上,全部選用原生品種:醉霞般的金雞菊、飄逸的狼尾草、波浪般的紅蓼、紅果點點的接骨木等,與西湖淤泥自然生長出來的柳樹渾然一體。
江洋畈生態公園中還設科普牌78塊,遊人中心內配備了齊全的服務設施,包括感應電子書、實景傳播系統等。展廳內播放的江洋畈生態公園專題片,將過去的江洋畈、建設中的江洋畈、建設後的江洋畈展現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