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班主任,管理著最近頻頻上各大平臺熱搜、被多方口誅筆伐的家長群,除了發通知,更多的是花式拍照,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一個班主任的用心!
看著開學以來幾個GB的聊天記錄,學生各種特寫式的擺拍,我陷入了沉思。這和朋友圈塑造名媛形象的照片有什麼區別,這不就是教育的「偽精緻」嗎?

究其背後的原因,班主任把拍照當成日常工作之一實屬無奈之舉。
家長要求,必須拍照
有一次,聽到幾個班主任聊起來,說沒個128GB的手機都不好意思當班主任了。隨著各種活動的開展,各種要求的提出,班主任的拍攝技術也越來越強。
聽上去像是在講笑話,可事實就是如此。老師拍學生的照片發群裡,拍了集體照一定要高清,有的家長下載了原圖還想單獨給孩子拍個人照,拍了個人照又覺得孩子看著不高興。



如果只是家長拿圖發發朋友圈還好,只要拍大型活動的照片即可。最難的恐怕是小學低段的老師,家長恨不得裝個監控注視孩子的一舉一動,仿佛只有照片、視頻才能讓他們放心把孩子交給學校。
除此之外,班主任還要特別維護家長們的自尊心,不要輕易發學生榮譽照到群裡面,否則就是給自己找麻煩。如果大部分孩子都有了榮譽,發到群裡面則會引起小部分未獲獎的家長不滿和糾結。如果只有個別孩子出現在表揚的鏡頭裡,剩下的家長會質疑比賽的科學性和難度。根據幾年當班主任的經驗,榮譽照大概包含班級三分之一學生是最安全的。一方面可以讓剩下的家長有抱團取暖的感覺,另一方面也會讓他們覺得自家孩子只要再努力努力也是有機會的。
學校宣傳,教育留痕
天空沒有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印度]泰戈爾
個人很喜歡這句話,雖然沒有讀過完整的詩歌集,卻覺得用在教育上也是適合的。教育的奧妙就在於潤物細無聲,刻意為之總有多此一舉的感覺。如果老師的言行能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起到指引作用,又何必在乎那一張張照片。
可總有領導會說,其他班級都有,為什麼只有你沒有拍。在大部分領導的觀念裡面,沒有照片等於沒有教育,等同於工作失責。有的學校甚至會在大會上點名批評該老師的做法。

可是現在想來學校也很無奈,可能面臨上級的檢查不得不留下痕跡,也可能為了宣傳工作需要圖片來點綴。
環境所致,影響教育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教育從來不會是一片獨善其身的淨土,它會受到大環境影響。當所有行業都開始追求流量,它們面向大眾的窗口也會變得文案化,學校如此、家長群亦是如此。
儘管作為一個小教師的我,在自己的個人空間控訴著教育的偽精緻。可是到了班級裡,我不得不又舉起相機,讓學生擺好姿勢,咔嚓拍上幾張傳到群裡。我想,我已經慢慢接受了「教育留痕」這個設定了。
本來想要吐槽一下天天拍照的事情,現在回過頭來發現自己好像在寫一篇「如何在班級群裡發照片」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