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拉姆塞等人發現了惰性氣體,這些元素極不活潑,幾乎不與任何物質形成化合物。
▲發現眾多惰性氣體的拉姆塞(左)和特拉弗斯(右)。
1962年,化學家巴特萊特用六氟合鉑酸氧得到了第一種惰性氣體的化合物——六氟合鉑酸氙,打破了惰性氣體的鐵律。在這之後,化學家們經過不斷的努力,接連發現了更多的惰性氣體化合物。
▲第一個得到惰性氣體化合物的化學家:巴特萊特。
在過去,化學家們一直認為,只有帶正電荷的正離子才是「親電」的,用它們來和惰性氣體分子共用電子,才有可能得到惰性氣體化合物。
然而,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報導,一個由國際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開發了一種突破性的方法,他們發現,在一定的條件下,帶負電荷的負離子也能和惰性氣體發生反應。為了驗證這個概念,他們合成了有史以來最穩定的雙負電荷分子。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種分子的合成並不難,負離子在室溫下就可以自發地與氬結合。你的中學化學老師看完是不是想吐血?
看來,原子內部還有很多奧秘。
▲惰性氣體最為我們所知的是霓虹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