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增加「劇烈運動」比例,有助於降低全因死亡率 | 研究速遞

2020-11-29 醫脈通

適當增加「劇烈運動」比例,有助於降低全因死亡率 | 研究速遞

2020-11-24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18年美國人體育活動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周應至少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MPA),或75-150分鐘的劇烈運動(VPA),或兩種強度活動的同等組合。最近,有研究表明,儘管中等強度的體育鍛鍊可實現大多數的健康獲益,但增加劇烈運動的比例或許能帶來額外的健康益處。

 

 

研究描述

 

本項研究共納入403681名成年參與者,平均年齡42.8歲,女性佔比51.7%,平均隨訪時間10.1年,旨在探究VPA的增加[以VPA佔總中等-劇烈體力活動(MVPA)的比例計算],是否會進一步降低參與者死亡率。

 

無論何種強度,運動均能降低死亡風險

 

結果表明,無論採取哪種運動方案(MPA或VPA),在全因死亡率降低(MPA,HR=0.83,95%CI 0.80-0.87;VPA,HR=0.8,95%CI 0.76-0.84)和CVD相關死亡率的降低(MPA,HR=0.75,95%CI 0.68-0.83;VPA,HR=0.79,95%CI 0.70-0.91)方面都有相似的獲益。

 

劇烈運動比例增加,帶來額外獲益

 

然而,相比中等強度運動,劇烈運動(HR=0.89;95%CI,0.80-0.99)與癌症死亡率呈顯著負相關,而劇烈運動時間佔總運動時間的比例越高,全因死亡率越低。例如,與沒有進行劇烈運動的成年人相比,那些VPA佔總運動50%-75%以上的人全因死亡率低了17%(HR 0.83,95%CI 0.78-0.88)。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VPA增加與全因死亡率之間的聯繫在慢性病、生活方式危險因素和社會人口統計學特徵方面是一致的。不過,不能完全排除逆轉因果關係的可能性。

 

小結

 

總之,本項研究想要傳達的信息是:每周應最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劇烈運動,雖然中等強度的運動可能更容易被接受並適用於大多數人群,但醫療人員或許可以建議人群適當增加劇烈運動的比例,因為可能會帶來額外的健康益處。

 

參考資料:Wang Y, et al.JAMA Intern Med.2020;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0.6331.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學術215-089】劇烈運動或可顯著降低中老年人的全因死亡率
    來源:ACC CV News Digest(April 6,2015) 劇烈運動或可顯著降低中老年人的全因死亡率(中文摘要) 近日JAMA在線發表研究顯示,在報告進行任何運動的人群中,劇烈運動(例如慢跑、有氧運動或競技性網球運動)所佔運動總量的比例與死亡率之間具有相反的劑量效應關係。
  • JAMA子刊:劇烈運動更有利於健康!超40萬人10年隨訪顯示,高強度運動佔比過半,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7%有關丨臨床大發現
    近日,來自武漢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外的研究結構,在研究403681名成年人長達十年的隨訪數據之後發現:在中高強度運動總量相同的情況下,高強度運動佔比越高,全因死亡風險越低。這項研究再次表明,增加高強度運動的比例與額外的健康益處相關。
  • 《美國醫學會雜誌》:每天12000步,全因死亡率降低65%!
    01合理的運動,保障健康,降低全因死亡率 2018年,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曾刊發一篇涉及120萬人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的運動對精神和身體健康的影響程度。 發現揮拍類運動能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指所有死因的死亡率),排名第二的遊泳能降低28%的全因死亡率,第三名有氧運動能降低27%的全因死亡率,且每次鍛鍊的最佳時長應該在45-60分鐘之間。
  • 71項研究匯總:運動能降低22%癌症死亡率!選哪種運動最好?
    71項研究匯總分析,全癌種死亡率降低22%生命在於運動,這是一句深入人心的話。在醫學界,通過相關的研究,也已證明運動對於預防疾病,尤其是預防癌症是十分有效果的。2016年的時候,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人員在《英國癌症雜誌》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項關於運動和預防癌症的相關研究。該研究匯總了以往全球71項相關研究結果,結果表明,運動與癌症死亡率之間有密切關係,運動能夠使癌症患者整體的死亡率降低22%。
  • 運動之於房顫及死亡率:呈J型曲線關係
    該研究是幾個把早年經常劇烈運動與房顫發生風險增加聯繫起來的研究之一。上述兩項研究均發表在《Heart》上。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Vanderbilt心血管研究所的首席醫療官Keith Churchwell博士說:「過去50年的文獻壓倒性指出:適度運動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是極其有利的,但現在也日趨清晰過多過少運動對患者來說都是有害的。」
  • 研究:羅氏公司的Actemra或有助於降低重症新冠患者死亡率
    彭博10月20日消息,研究人員發現,羅氏公司的Actemra可能有助於降低危重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死亡率。通過一種新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員們發現很快得到了這種消炎藥治療的病人死亡率會降低30%。研究人員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雜誌上表示,鑑於這種觀察性的研究結果,有必要對該藥物做進一步研究。
  • JTT雜誌:高強度運動可能增加靜脈栓塞風險?你怎麼看_騰訊新聞
    三 輕度慢跑降低全因死亡率 此外,有丹麥學者曾在《JACC》雜誌上發表不同程度慢跑者對比久坐非慢跑者長期全因死亡率的研究,將較快速慢跑3次以上且總時間>150 分鐘/周或較快速慢跑3次以下且總時間>240 分鐘/周定義為高強度慢跑,隨訪時間長達
  • Cell子刊:類器官有助於研究肝癌基因的功能|研究速遞
    Cell子刊:類器官有助於研究肝癌基因的功能|研究速遞
  • 【學術2015-173】RAS拮抗劑可降低有嚴重腎功能不全H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來源:CardioSource Journal scans(June 24,2015)【173】RAS拮抗劑可降低有嚴重腎功能不全H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中文摘要)近日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有嚴重腎功能不全的心衰(HF)患者中,使用腎素血管緊張素受體(RAS)拮抗劑與全因死亡率較低相關。但在將研究結果付諸臨床實踐以前,還需要前瞻性、隨機試驗的進一步驗證。
  • 新誠智慧藥房帶你了解12分鐘的劇烈運動,心血管健康就能顯著改善
    眾所周知,運動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然而對於中年人來說,運動的過程可能是痛苦的。現在,一項新研究告訴我們,短時間的劇烈運動就能帶來巨大的健康益處。劇烈運動12分鐘,502中代謝出現改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測量了411名平均年齡53歲的男性和女性參與者,在12分鐘左右的劇烈運動前後的588種循環代謝產物。研究人員觀察到588種代謝產物中,有502種發生了變化,這些代謝產物之前已經被證實與心臟代謝疾病有關。
  • 運動可降低肝癌發病風險
    運動還可以降低多種癌症的風險。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美國癌症協會和哈佛大公共衛生學院對超過75萬成年人的研究顯示,運動與7種癌症的風險降低有關。每周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每周75-150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可降低女性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骨髓瘤、肝癌和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風險。
  • 《自然·醫學》:高強度運動更有利於健康!劍橋科學家研究近10萬人發現,在相同的能量消耗下,高強度更能降低死亡風險丨臨床大發現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將身體活動能量支出(PAEE)15 kJ/kg/天(對於體重60kg的成年人而言,就是每天運動消耗216大卡的能量)作為對照組的話,額外增加5或15 kJ/kg/天的能量消耗,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37%和69%相關。
  • 研究稱經常食用辣椒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的風險降低有關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另一項研究將辣椒與健康益處聯繫起來,這項研究來自美國心臟協會。根據上周以數字形式呈現的初步研究,經常食用辣椒的人死於癌症和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可能會 「顯著降低」。這項最新研究涉及分析數千項現有研究,最終調取了多個國家57萬多人的健康和飲食記錄數據。
  • 運動降低心律失常風險新證據
    「運動能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有助於保持健康」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健康常識,也有多想研究已經表明運動可以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但是,運動強度與心律失常的發生並不是完全的直線反比關係,恰到好處的運動才是最有利的。來自《歐洲心臟雜誌》的一篇最新研究對英國生物樣本庫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共納入402406人進行研究。
  • 「帕金森病」及「晚期運動併發症」一線用藥,3張表總結清楚
    PD主要以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退變和路易小體形成的病理變化,紋狀體區多巴胺遞質降低、多巴胺與乙醯膽鹼遞質失平衡的生化改變,震顫、肌強直、動作遲緩、姿勢平衡障礙的運動症狀和嗅覺減退、便秘、睡眠行為異常和抑鬱等非運動症狀的臨床表現為顯著特徵。帕金森的治療方法和手段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運動治療、心理疏導及照料護理等。
  • 約120萬人調查發現:最佳的運動並非跑步和遊泳,而是此項運動
    在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刊登的一則研究分析了不同的運動。這項研究中涉及的120多萬人都屬於18歲以上的成年人經過5年的研究,分析了他們日常的運動,包括運動的類型、運動頻率、持續時間以及強度和人體健康的關係。在這120萬人中出現了75種不同的運動類型,可以說這是一項大數據研究。
  • 「排宿便,清腸毒」是偽命題?3 個常見「健康建議」竟然是錯的
    最近,大家對「健康」的關注又上升了一個高度,各種各樣的「健康建議」也在朋友圈、家庭群裡刷屏。但其中有一些健康建議並不那麼科學,甚至還可能有害健康。(看到最後有驚喜!)那你可以降低吃這些的頻率,或者可以選擇少放點調料嘛~所以啊,沒有什麼「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偶爾吃,不過量、不迷戀、不恐慌、不詆毀,就不必過多擔心。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運動鍛鍊時「疼」才說明有效果?當心運動損傷!
  • 早上運動前要不要吃早餐?研究:空腹運動脂肪燃燒多2倍
    Stephen Lai在繁忙的上班日,您會選擇在什麼時候運動呢?許多人為了避開下班後的運動人潮,會選擇在大部分人還在夢鄉時出門運動,但是,究竟要先吃飽再運動,還是運動完再吃早餐比較好,每個人抱持的看法可能都相同。本文將介紹國外研究的新發現,不吃早餐運動可能有助於減肥以及降低罹患糖尿病(Diabetes)和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機率。
  • 早上做燃脂運動最佳、下午適合劇烈運動、那晚上呢?
    因此在早上運動,可從脂肪儲備中提取並消耗更多能量,有助於減肥。《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研究指出,早上運動也有助於你在一整天降低食慾,預防變胖。即使你本來討厭早起,早上運動也可以讓你有所改變。
  • JAMA:每天走得多,可以降低死亡率
    近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走更多的步數與全因死亡率(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下降顯著相關。在這項新研究中,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調查了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數據中2003至2006年具有代表性的成年人樣本數據,分析了每日步數和步伐強度(行走速度)與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聯。分析顯示,6355名年齡在40歲以上的成年參與者中,4840人有有效的加速度計數據,其中,2435人(54%)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