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冠狀動脈疾病和卒中之後,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已經成為第三大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並隨著年齡的增長,VTE 發病風險增加。美國相關專業機構做過長期的隨訪統計,下圖為冠心病、卒中、靜脈栓塞隨年齡變化的累積發生率:
一
WHO運動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0《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中建議:對於包括慢性病患者和殘疾人在內的成年人,每周進行 150-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進行 75-150 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
二
運動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
2018 年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雜誌上的 meta 分析納入了 44 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劑量反應曲線表明:在一定範圍內,研究人群的心血管死亡風險隨運動強度的提高而降低,相比較高水平的運動,低水平運動者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更高。研究還對心血管/非心血管患者、>65 歲/10 年/
長期臥床休息和久坐的工作生活方式,都是 VTE 已知的風險因素。雖然運動對人體健康有積極的影響,但也存在潛在的風險,尤其是劇烈運動,比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既往就有研究統計過馬拉松參賽者長跑過程中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的發生情況。
三
輕度慢跑降低全因死亡率
此外,有丹麥學者曾在《JACC》雜誌上發表不同程度慢跑者對比久坐非慢跑者長期全因死亡率的研究,將較快速慢跑3次以上且總時間>150 分鐘/周或較快速慢跑3次以下且總時間>240 分鐘/周定義為高強度慢跑,隨訪時間長達 12 年。
當僅校正各組統計人群的年齡、性別資料時,輕、中度慢跑者的全因死亡率顯著低於久坐非慢跑者,劇烈運動者和久坐非慢跑者的全因死亡率則無顯著差異。而在校正年齡、性別、吸菸史、飲酒史、教育情況、糖尿病等更多基線數據後,僅輕度慢跑者的全因死亡率顯著低於久坐非慢跑者,中度、劇烈運動者和久坐非慢跑者的全因死亡率無顯著差異。慢跑強度與長期的全因死亡率呈U型關係,森林圖統計如下:
四
較高強度運動降低VTE風險
目前,尚不確定人的運動強度與靜脈血栓栓塞症(VTE)之間是否存在類似於上述研究的 U 型關聯。尤其是對於日漸增多的高齡高強度運動愛好者,高強度運動究竟是一種保護因素,抑或是一種風險因素?此外,VTE是否會增加人在高強度運動過程中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風險,這與運動的類型、方式又是否相關,也均尚不明晰。
2020 年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雜誌上的 meta 分析證實,相比低強度運動者,較高強度運動者 VTE 發生風險顯著較低,納入了 14 項研究的森林圖結果見下圖:
五
高強度運動與VTE風險
但以上研究尚未分析高強度運動與 VTE發生風險之間的關係。來自瑞典卡斯林斯卡學院的 P. W ndell 教授等學者對此進行了系統綜述,並將研究結果於 2021 年 1 月 2 日發表了在《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雜誌上。
研究者在 Medline、Embase 和 Web of Science 等文獻資料庫裡檢索相關的臨床研究文章,將運動強度至少分為三個層次是納入的重要標準之一,最終確定了 16 篇臨床研究:包括 12 項隊列研究,4 項病例對照研究;其中,13 項研究選擇以 VTE 為主要研究結果,3 項研究將 VTE 作為次要研究結果。納入的 16 項研究的部分資料信息見下表,結論上存在較大分歧:
其中,第 5、11 項研究的結果顯示:身體的運動強度與 VTE 風險的增加顯著相關,並呈現 U 型關係,即輕中強度運動可降低 VTE 風險,高強度運動則顯著增加 VTE 風險。第 7、9、15 項研究顯示:運動強度與 VTE 風險無顯著關聯,但也呈現出U型關係的趨勢。第 3 項研究僅顯示運動強度的升高與VTE風險增加之間存在關聯。
而另 7 項研究(第 2、4、6、10、12、13、14 項)卻發現,高強度的運動可顯著降低 VTE 的發生風險。另外,第 1、8、16 項研究認為,高強度運動與 VTE 的發生風險無顯著關聯。
六
拓展
瑞典一項發表在《Thrombosis Journal》雜誌上的回顧性隊列研究,探究了男女 VTE 發病率的差異。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男女 VTE 的發病率整體呈上升趨勢,女性在 80 歲以上的 VTE 發病風險顯著增高,85 歲以上顯著高於男性。
另有研究認為,高強度手臂運動與上肢深靜脈血栓之間可能存在關聯。雖然無統計學顯著差異,但表現出了正向相關的趨勢。
七
總結
總之,高強度運動可能是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險因素,但是由於現有眾多研究的矛盾性結果,尚難以下定論。新的研究需要使用更標準化的運動強度量化法,來精準分析高強度運動水平和 VTE 潛在發生風險之間的關聯,彌補這一論題的證據空白。
參考文獻(可下拉查閱):
1. H. Danin-Mankowitz, A. Ugarph-Morawski, et al.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especially high level: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Published: 02 January 2021)
2.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WHO. 2020
3. Glynn RJ, Rosner B. Comparison of risk factors for the competing risk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m J Epidemiol. 2005. 162(10):975–982
4. Schnohr P, O』Keefe JH, et al. Dose of jogging and long-term mortality: 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 J Am Coll Cardiol. 2015. 65(5):411–419
5. Kunutsor SK, Makikallio TH,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Eur J Epidemiol. 2020. 35(5):431–442
6. Johansson M, Johansson L, et al.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northern Sweden (VEIN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romb.2014. J 12(1):6
7. Blom JW, Doggen CJ, et al. Old and new risk factors for 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J Thrombosis Haemostasis. 2005. 3(11):2471–2478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