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雜誌:高強度運動可能增加靜脈栓塞風險?你怎麼看_騰訊新聞

2021-01-08 騰訊網

繼冠狀動脈疾病和卒中之後,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已經成為第三大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並隨著年齡的增長,VTE 發病風險增加。美國相關專業機構做過長期的隨訪統計,下圖為冠心病、卒中、靜脈栓塞隨年齡變化的累積發生率:

WHO運動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0《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中建議:對於包括慢性病患者和殘疾人在內的成年人,每周進行 150-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進行 75-150 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

運動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

2018 年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雜誌上的 meta 分析納入了 44 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劑量反應曲線表明:在一定範圍內,研究人群的心血管死亡風險隨運動強度的提高而降低,相比較高水平的運動,低水平運動者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更高。研究還對心血管/非心血管患者、>65 歲/10 年/

長期臥床休息和久坐的工作生活方式,都是 VTE 已知的風險因素。雖然運動對人體健康有積極的影響,但也存在潛在的風險,尤其是劇烈運動,比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既往就有研究統計過馬拉松參賽者長跑過程中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的發生情況。

輕度慢跑降低全因死亡率

此外,有丹麥學者曾在《JACC》雜誌上發表不同程度慢跑者對比久坐非慢跑者長期全因死亡率的研究,將較快速慢跑3次以上且總時間>150 分鐘/周或較快速慢跑3次以下且總時間>240 分鐘/周定義為高強度慢跑,隨訪時間長達 12 年。

當僅校正各組統計人群的年齡、性別資料時,輕、中度慢跑者的全因死亡率顯著低於久坐非慢跑者,劇烈運動者和久坐非慢跑者的全因死亡率則無顯著差異。而在校正年齡、性別、吸菸史、飲酒史、教育情況、糖尿病等更多基線數據後,僅輕度慢跑者的全因死亡率顯著低於久坐非慢跑者,中度、劇烈運動者和久坐非慢跑者的全因死亡率無顯著差異。慢跑強度與長期的全因死亡率呈U型關係,森林圖統計如下:

較高強度運動降低VTE風險

目前,尚不確定人的運動強度與靜脈血栓栓塞症(VTE)之間是否存在類似於上述研究的 U 型關聯。尤其是對於日漸增多的高齡高強度運動愛好者,高強度運動究竟是一種保護因素,抑或是一種風險因素?此外,VTE是否會增加人在高強度運動過程中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生風險,這與運動的類型、方式又是否相關,也均尚不明晰。

2020 年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雜誌上的 meta 分析證實,相比低強度運動者,較高強度運動者 VTE 發生風險顯著較低,納入了 14 項研究的森林圖結果見下圖:

高強度運動與VTE風險

但以上研究尚未分析高強度運動與 VTE發生風險之間的關係。來自瑞典卡斯林斯卡學院的 P. W ndell 教授等學者對此進行了系統綜述,並將研究結果於 2021 年 1 月 2 日發表了在《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雜誌上。

研究者在 Medline、Embase 和 Web of Science 等文獻資料庫裡檢索相關的臨床研究文章,將運動強度至少分為三個層次是納入的重要標準之一,最終確定了 16 篇臨床研究:包括 12 項隊列研究,4 項病例對照研究;其中,13 項研究選擇以 VTE 為主要研究結果,3 項研究將 VTE 作為次要研究結果。納入的 16 項研究的部分資料信息見下表,結論上存在較大分歧

其中,第 5、11 項研究的結果顯示:身體的運動強度與 VTE 風險的增加顯著相關,並呈現 U 型關係,即輕中強度運動可降低 VTE 風險,高強度運動則顯著增加 VTE 風險。第 7、9、15 項研究顯示:運動強度與 VTE 風險無顯著關聯,但也呈現出U型關係的趨勢。第 3 項研究僅顯示運動強度的升高與VTE風險增加之間存在關聯。

而另 7 項研究(第 2、4、6、10、12、13、14 項)卻發現,高強度的運動可顯著降低 VTE 的發生風險。另外,第 1、8、16 項研究認為,高強度運動與 VTE 的發生風險無顯著關聯。

拓展

瑞典一項發表在《Thrombosis Journal》雜誌上的回顧性隊列研究,探究了男女 VTE 發病率的差異。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男女 VTE 的發病率整體呈上升趨勢,女性在 80 歲以上的 VTE 發病風險顯著增高,85 歲以上顯著高於男性

另有研究認為,高強度手臂運動與上肢深靜脈血栓之間可能存在關聯。雖然無統計學顯著差異,但表現出了正向相關的趨勢。

總結

總之,高強度運動可能是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險因素,但是由於現有眾多研究的矛盾性結果,尚難以下定論。新的研究需要使用更標準化的運動強度量化法,來精準分析高強度運動水平和 VTE 潛在發生風險之間的關聯,彌補這一論題的證據空白。

參考文獻(可下拉查閱):

1. H. Danin-Mankowitz, A. Ugarph-Morawski, et al.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especially high level: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Published: 02 January 2021)

2.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WHO. 2020

3. Glynn RJ, Rosner B. Comparison of risk factors for the competing risk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m J Epidemiol. 2005. 162(10):975–982

4. Schnohr P, O』Keefe JH, et al. Dose of jogging and long-term mortality: 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 J Am Coll Cardiol. 2015. 65(5):411–419

5. Kunutsor SK, Makikallio TH,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Eur J Epidemiol. 2020. 35(5):431–442

6. Johansson M, Johansson L, et al.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northern Sweden (VEIN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romb.2014. J 12(1):6

7. Blom JW, Doggen CJ, et al. Old and new risk factors for 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J Thrombosis Haemostasis. 2005. 3(11):2471–2478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

相關焦點

  • CNS Drug:抗精神病藥物增加靜脈血栓栓塞風險的最新研究進展
    靜脈血栓栓塞(VTE)是一種多發性疾病,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每1000名成年人中,VTE每年約影響1.0~1.8人次,可能導致血栓後症候群(PTS)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CTPH)等併發症,並可能導致相當高的死亡率。
  • 胸外科圍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症專題前言
    VTE一旦出現,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手術死亡風險,嚴重影響患者術後恢復,對預後產生影響極大。一直以來,歐美以及日本等對術後VTE防治非常重視,圍術期VTE預防 為臨床常規。國際上也有大量相關指南,例如美國胸科醫 師協會(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CCP)靜脈血 栓栓塞預防及抗栓指南,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癌症相關性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指南以及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 多少毫升氣體,才會引起氣體栓塞?|肺動脈|氣體|栓塞|靜脈|空氣|...
    甚至有沒有可能致命?如何跟患者解釋氣體栓塞呢?氣體栓塞多由於靜脈損傷破裂,外界氣體由靜脈缺損處進入血流所致。如頭頸手術、胸壁和肺創傷損傷靜脈、使用正壓靜脈輸液以及人工氣胸或氣腹誤傷靜脈時,氣體可被吸氣時因靜脈腔內的負壓吸引,由損傷口進入靜脈。
  • 靜脈輸液代注,你怎麼看?
    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於是又得去找那醫生,醫生那時候正看病,還有四五個人在候診,他看完一個我告訴他,注射單弄錯了他說:「那我對你真是沒要求了,這都會拿錯。」我說:「主要這幾天小孩子都在掛鹽水,這兩天和前幾天的不同,沒看仔細拿錯了。」他沒有馬上給我改意思,而是看起了下一位病人,然而那病人說:「你先給她弄好,再給我看好了,小孩子都不經等。」
  • 再不運動就老了!劍橋大學新研究:高強度運動更讓人長壽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以每天運動消耗216大卡作為對照組的話,每天額外增加5-15千焦能量消耗,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對應下降37&-69%。對任何人來說,運動健身都是最方便、可靠、同時也是經濟安全的長壽不二法門。那麼什麼樣的運動才最能幫助人們獲益呢?實驗中證實,當消耗相同的能量的情況下,高強度和中強度運動佔比越高,獲益也就越多。翻譯成普通人能理解的話就是,如果你將每天的散步通過HIIT運動的形式消耗掉,哪怕總能量消耗沒有增加,死亡風險也有可能降低30%以上。
  • 肥胖使肝癌風險增加124%,美國癌症學會推薦飲食和運動防癌
    >超重或肥胖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影響癌症風險,體內多餘的脂肪可能會:影響免疫系統功能,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會增加患癌風險。有氧運動與較低的超重和肥胖風險相關,而久坐行為和較長的看電子屏幕(包括手機、計算機或電視)時間與較高的風險相關,應少坐多動,避免長時間坐或躺,積極運動,以減少超重和肥胖的可能性,降低患癌風險。
  • 科學家發現,高強度有氧運動可以提高人的認知水平丨揭秘
    可能更多人不知道,相對於平時的簡單運動,高強度的有氧訓練特別是一些短時間爆發運動,例如:短跑,負重深蹲等等,這些對健康都是有著莫大的好處。越來越多研究表明,這些運動不僅僅是對身體健康有益,也讓你的心理健康受益匪淺。
  • 多少毫升氣體,才會引起氣體栓塞?
    甚至有沒有可能致命?如何跟患者解釋氣體栓塞呢? 大量氣體短時間內進入血循環或原溶於血液內的氣體迅速游離,形成氣泡阻塞心血管,我們稱為氣體栓塞。 氣體栓塞多由於靜脈損傷破裂,外界氣體由靜脈缺損處進入血流所致。
  • 科技獎專題 | 靜脈血栓栓塞症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診治的系列研究與臨床應用
    靜脈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 運動降低心律失常風險新證據
    「運動能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有助於保持健康」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健康常識,也有多想研究已經表明運動可以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但是,運動強度與心律失常的發生並不是完全的直線反比關係,恰到好處的運動才是最有利的。來自《歐洲心臟雜誌》的一篇最新研究對英國生物樣本庫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共納入402406人進行研究。
  • 運動可降低肝癌發病風險
    另一項發表在《肝臟病學雜誌》的研究,為運動降低肝癌風險提供了新證據。該研究顯示,長跑等運動可以激活小鼠肝細胞內的p53等抑癌基因,同時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緩解肝損傷,即使是小鼠的體重不下降,肝癌發病風險也會大幅下降。
  • 健康過大年,多做踝泵運動可減少血栓發生風險
    血栓以動脈血栓更常見,對靜脈血栓的重視普遍不夠。血栓被認為是由於血流緩慢、凝血機制亢進、靜脈內膜變化等因素促成的。急性下肢動脈栓塞有特別表現,臨床醫師將其特徵總結為5P症狀,即疼痛、麻木、運動障礙、無脈、蒼白的英文單詞pain、parasthsia、paralysis、pulselessness、pallorr的音字母。出現5P症狀時,還可以觸摸到足背動脈波動極弱及皮膚溫度的降低。
  • 孕期腳腫有可能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千萬別大意有生命危險
    據統計,在相同年齡段人群中,懷孕期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是非孕期婦女的5-6倍;如果家族中有「靜脈血栓栓塞症(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統稱)」病史的,那孕期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會增加3.5-8.5倍;而如果孕婦有「遺傳性血栓形成傾向」的話,這個風險會增大到34倍! 孕期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會有什麼危害呢?
  • 《自然·醫學》:高強度運動更有利於健康!劍橋科學家研究近10萬人發現,在相同的能量消耗下,高強度更能降低死亡風險丨臨床大發現
    這個結果很有意思,它意味著如果你將每天低強度運動消耗的能量,通過中高強度的運動形式(底線是大約1小時4公裡的快走)消耗掉,哪怕總能量消耗沒有增加,也是與死亡風險降低30%以上有關。,而且在運動量一定的情況下,高強度運動與更大的全因死亡率下降相關。
  •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布了有關身體活動...
    【世衛組織建議成年人應限制久坐時間】1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布了有關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最新指南。 指南指出,每天長時間久坐(≥10小時)與死亡風險顯著增加有關,特別是在那些缺乏身體活動的人群中,而每天進行30-40分鐘的中等強度至高強度活動會大幅減弱這種風險。
  • PICC 並發靜脈血栓:抗凝治療要多久?拔管時血栓會脫落嗎?
    本文將結合臨床案例,查閱文獻,重點討論 PICC 並發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處理中的幾個問題。 先來一起看個案例 PICC 並發靜脈血栓 1 例 基本資料:患者,女性,55 歲。
  • 從發病到死亡可能只有幾分鐘!這種致命疾病,這幾類人要特別警惕
    怎麼如此兇險?為什麼年紀輕輕會肺栓塞呢?肺栓塞的總體發病率為112/100,000例,男性比女性略常見,發病率隨年齡增長增加。肺血栓栓塞在過去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的疾病,但是現在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最常見的心血管死亡原因,僅次於心肌梗死和腦血管疾病。01肺栓塞有什麼症狀?
  • 高強度運動可影響血中數百種代謝產物!Circulation研究
    近日,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院學者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12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會影響85%的代謝產物血液循環水平。比如,經過12分鐘的劇烈運動,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穀氨酸,其水平下降了29%;與增加糖尿病和肝病風險相關的二甲基胍基戊酸(DWGV),下降了18%。同時,改善氧化應激等的代謝產物水平有所增加。進一步研究發現,代謝反應調控可能還受運動之外的因素影響,比如性別和體重指數,肥胖或會讓運動帶來的益處打折。
  • JAMA子刊:劇烈運動更有利於健康!超40萬人10年隨訪顯示,高強度運動佔比過半,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7%有關丨臨床大發現
    近日,來自武漢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外的研究結構,在研究403681名成年人長達十年的隨訪數據之後發現:在中高強度運動總量相同的情況下,高強度運動佔比越高,全因死亡風險越低。這項研究再次表明,增加高強度運動的比例與額外的健康益處相關。
  • 高強度運動造成肌肉溶解?「傷不起」的過度運動
    尤其運動軟體在微信朋友圈流行後,許多人開始喜歡通過軟體「監督」自己運動,並在朋友圈裡曬出運動戰果。   醫學專家說,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人的體質,然而,短期內運動過猛造成的運動過度則會給人帶來骨關節、肌肉和心臟方面的損傷。另外,長時間高強度運動也可能造成運動過度,比如登山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