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運動就老了!劍橋大學新研究:高強度運動更讓人長壽

2020-10-08 醫線天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叫做:"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和生命究竟有什麼關係呢?

近期,劍橋大學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自然·醫學》發刊揭秘生命和運動的關係:高強度運動更讓人長壽。

高強度運動更讓人長壽

該項研究的樣本量是目前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研究期間共有約10萬人參與到了研究中來,其中志願者平均年齡為62歲,56%為女性。在隨訪的3.1年裡,有732人死亡。

研究人員給每個志願者都準備了一個活動追蹤器,用來採集運動量,進而轉化成身體活動能量支出(PAEE),同時也重點測量了不同運動強度(MVPA)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首先,研究證實了生命在於運動的觀點,Brage教授團隊發現:任何強度的運動都有益於身體健康。所以有些人經常說:"生命在於靜止,比如烏龜之類的動物都有很長的壽命。"這樣的言論是不適用在人類身上的。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以每天運動消耗216大卡作為對照組的話,每天額外增加5-15千焦能量消耗,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對應下降37&-69%。

其實,我國古代的先哲也在就認識到了生物界以及人類生命活動離不開運動,因此才有五禽戲、八段錦、太極等鍛鍊方式的提出。對任何人來說,運動健身都是最方便、可靠、同時也是經濟安全的長壽不二法門。

那麼什麼樣的運動才最能幫助人們獲益呢?

實驗中證實,當消耗相同的能量的情況下,高強度和中強度運動佔比越高,獲益也就越多。翻譯成普通人能理解的話就是,如果你將每天的散步通過HIIT運動的形式消耗掉,哪怕總能量消耗沒有增加,死亡風險也有可能降低30%以上。

這對於不愛運動的人,簡直是福音,因為同樣能量消耗的情況下,高強度的運動速戰速決,反而獲益更多。何樂而不為呢?

運動為什麼有益健康?

其實我們從很多證據都看出來了,運動確實有益健康,但是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效果呢?

比利時幾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從這個角度展開研究,並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中,研究人員發現,通過運動實際上釋放了一種化學因子,而這種化學因子能夠維持細胞中的端粒長度,從而達到對抗時間的目的。

端粒是保護基因的"小帽子",在過去的研究中來看,端粒的長度是生命時間的指示器,端粒越長的人相對來說壽命更長

更可喜的是研究人員同時發現了幫助懶人抗衰的好辦法,如果實在無法堅持運動,就從端粒入手吧!

2003年哈佛大學發現了一種叫做煙醯胺單核苷酸的輔酶,2019年貝勒醫學院實驗發現:攝入一定的煙醯胺單核苷酸可以維繫端粒的長度,使預期壽命得到延長。

目前被認為一種高效、安全的綜合性補劑,從京東等平臺中能夠看到,目前該產品已經大範圍的商品化,根據其公布的相關戰報來看,基因港在其中相對亮眼。2017年,基因港通過生物酶技術革新,推出了這種輔酶,今年8月,基因港更是宣布其在浙江餘姚的百噸輔酶工廠正式開始投產,並通過了FDA的GRAS以及GMP認證,拿到了行銷海外的入場券,成功入駐東南亞的Lazada平臺。

衰老研究獲益未止

關於時間、生命和衰老一直都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在相關的定義中曾描述過衰老是一個漸進性、累積性、普遍性和內生性的複雜過程,其實無論是運動還是輔酶都是維持年輕態的方式之一。

目前關於人類老化的機制並不明確,有專家說是由於體內的慢性炎症引起的,也有研究者認為是由於基因丟失引起的,更有人認為是自由基的產生而引起的。

但在衰老研究方面始終獲益為止,雖然還永恆從目前來看還是個玩笑,但是人類的壽限確實從原始社會到現在實現了質的飛躍。人類文明誕生後到公元前,由於人類力量較小無法抵擋自然災害、野獸以及疾病,其平均年齡可能僅僅停留在25歲左右。


到了19世紀之後,由於衛生狀況的進一步改善,很多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類的壽限提升到了61歲左右,其後更是以每年增加1-3年的速度增加。從2020年公布的數據來看,全世界的平均壽限已經超過70歲。

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相信在追求永恆這條路上,人類能夠走得更遠……

相關焦點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千餘老人5年高強度鍛鍊,比同齡人更長壽
    即使都70多歲了,那些鍛鍊到頭頂冒汗氣喘籲籲的老人,也比只做緩和運動以及不運動的同齡人更健康,更長壽。70多歲是壽命分水嶺,大多數人只能活這麼久,年齡超過80歲可以稱得上長壽。北歐國家挪威本就以長壽著稱,70-79歲老年人的五年生存率高達90%。而在挪威參與這項研究堅持鍛鍊的老年人,五年生存率更是有95%!
  • 《自然·醫學》:高強度運動更有利於健康!劍橋科學家研究近10萬人發現,在相同的能量消耗下,高強度更能降低死亡風險丨臨床大發現
    生命在於運動。劍橋大學科學家又帶來了新發現。近日,著名期刊《自然·醫學》發表了劍橋大學Søren Brage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1]。這項涉及近10萬人,迄今為止在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研究發現,任何強度的運動都有益於健康。更重要的是,Brage團隊還發現,在運動消耗同等能量的情況下,中度和強度的運動佔比越高,獲益越多。
  • 劍橋10萬人研究:燃燒一樣的卡路裡,運動強度高低有差嗎?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但是,運動強度怎麼選,尤其是在運動總量一樣的情況下,低強度長時間和高強度高效率孰優孰劣?我們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最新發表在《自然-醫學》,來自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的大型研究為我們帶來了重要證據。
  • 高強度運動造成肌肉溶解?「傷不起」的過度運動
    尤其運動軟體在微信朋友圈流行後,許多人開始喜歡通過軟體「監督」自己運動,並在朋友圈裡曬出運動戰果。   醫學專家說,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人的體質,然而,短期內運動過猛造成的運動過度則會給人帶來骨關節、肌肉和心臟方面的損傷。另外,長時間高強度運動也可能造成運動過度,比如登山運動。
  • 是運動養生,還是靜止長壽?世衛組織終於給出明確答案
    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是越來越高了,對物質的要求也在一天比一天更加奢侈,那麼生活好了,肯定要注意到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了,那麼就也衍生出養生這個話題,養生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因人而異的,都是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運動養生,原因很簡單,身體運動起來,那麼就更健康了。
  • 科學家發現,高強度有氧運動可以提高人的認知水平丨揭秘
    可能更多人不知道,相對於平時的簡單運動,高強度的有氧訓練特別是一些短時間爆發運動,例如:短跑,負重深蹲等等,這些對健康都是有著莫大的好處。越來越多研究表明,這些運動不僅僅是對身體健康有益,也讓你的心理健康受益匪淺。
  • 西班牙科學家:運動產生的外泌體有利長壽,可提取注射給他人
    11月16日,頂級科研期刊《PNAS》上刊登一則研究報告,來自西班牙Parrizas團隊在實驗中發現,高強度運動(HIIT)後的小鼠,肌肉細胞會分泌特殊miRNA外泌體,通過提取注射這些外泌體,可讓不運動小鼠享受到運動後的效益,如改善胰島素、調控長壽基因FOXO1表達等。
  • 西班牙科學家:運動產生的外泌體有利長壽,可提取注射給他人
    11月16日,頂級科研期刊《PNAS》上刊登一則研究報告,來自西班牙Parrizas團隊在實驗中發現,高強度運動(HIIT)後的小鼠,肌肉細胞會分泌特殊miRNA外泌體,通過提取注射這些外泌體,可讓不運動小鼠享受到運動後的效益,如改善胰島素、調控長壽基因FOXO1表達等。
  • JAMA子刊:劇烈運動更有利於健康!超40萬人10年隨訪顯示,高強度運動佔比過半,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7%有關丨臨床大發現
    高強度運動更有益於健康,再添力證。近日,來自武漢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外的研究結構,在研究403681名成年人長達十年的隨訪數據之後發現:在中高強度運動總量相同的情況下,高強度運動佔比越高,全因死亡風險越低。這項研究再次表明,增加高強度運動的比例與額外的健康益處相關。
  • 烏龜很少運動卻最長壽,人是不是也應該少運動?科學研究告訴你
    我們都知道,在動物的世界中烏龜最為長壽,正如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千年王八萬年龜」,雖然這種說法比較誇張,但卻可以反應一個事實,那就是烏龜堪稱是動物當中最長壽的那一個。烏龜的壽命是多少?據相關治療顯示,最長壽的烏龜是加拉帕戈斯象龜可以達到200多歲的壽命。如果是玩物類的烏龜,養得好的話也可以至少活20歲。還有的研究發現,心率越慢的動物壽命越長,比如大象的平均壽命是在70年左右,它分鐘的心率次數是在30次左右。既然是這樣,有的人就在想:烏龜很少運動卻最長壽,人是不是也應該少活動?
  • 每周3次高強度運動竟能減緩帕金森病惡化
    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進行3次高強度運動能幫助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減少症狀惡化。這一結果發表在著名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內科學》(JAMA Neurology)上。這項由西北大學醫學院和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領導的研究共招募了128名年齡在40-80歲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他們目前還沒有開始用藥。
  • 科學家揭示運動能讓人健康長壽的分子機制
    無論是跑步、騎自行車還是遊泳,眾所周知,想要保持身體健康最好的一個方法就是做有氧運動。你從中獲得的益處不僅僅是減肥,還能夠改善睡眠,緩解壓力,提升心情,對抗高血壓,強化骨骼和肌肉……「肌肉是否健康確實決定了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況,」維吉尼亞大學(UVA)醫學院的Zhen Yan說。
  • 烏龜不愛動卻能長壽,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
    「生命在於運動,這話準沒錯的,我這次不是用力過猛了嗎……」「我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這老人吶,就得跟烏龜一樣多靜養,才能長壽。」都說生命在於運動,可自然界的長壽靈物——烏龜,可不是好動之物。尤其冬天冬眠之時,更是常常躲在龜殼裡一動不動。難道長壽真的跟運動一點關係也沒有?
  • 燃燒一樣的卡路裡,運動強度高低有差嗎?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但是,運動強度怎麼選,尤其是在運動總量一樣的情況下,低強度長時間和高強度高效率孰優孰劣?我們還沒有確切的答案。 最新發表在《自然-醫學》,來自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的大型研究為我們帶來了重要證據。
  • 消耗相同卡路裡,哪種運動強度對身體更好?一項10萬人研究告訴你答案
    受訪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陸軍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 張一民高強度運動對身體更友好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雖然任何強度的身體活動都有益健康
  • 烏龜不愛動卻最長壽,那到底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答案來了
    但烏龜長壽背後的原因也確實給了人類很多啟發,比如少吃點,睡多點,心境淡定一點。 二、運動的確會讓人長壽 在央視頻道曾推出一部《長壽密碼》的紀錄片,全片通過科學論證,揭幕人類長壽的密碼。
  • 烏龜不愛動卻最長壽,那到底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答案來了
    難道長壽真的跟運動一點關係也沒有?今天就跟小九一起看看關於長壽的秘密吧。一、烏龜長壽,是因為不運動?烏龜是世界上最長壽的脊椎動物,最長可以活到250歲。但烏龜長壽背後的原因也確實給了人類很多啟發,比如少吃點,睡多點,心境淡定一點。二、運動的確會讓人長壽在央視頻道曾推出一部《長壽密碼》的紀錄片,全片通過科學論證,揭幕人類長壽的密碼。片中專家表示,體育鍛鍊能夠提高運動素質、增進健康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 101歲老人分享長壽秘訣:擁有4種性格特徵的人更長壽
    101歲的張奶奶是村裡最老的老人之一。記者們經常拜訪她,也有很多人前來報導和採訪她。最令人驚奇的是,雖然她已經很老了,但她的身體一直很好,她身邊的人特別羨慕她的健康和長壽。
  • 科學家研究:運動可以防癌,是早上還是晚上運動產生的效果更好?
    研究者發現,運動強度大的人,癌症風險更低。但長期以來困擾人們的問題是,究竟是早上運動還是晚上運動產生的效果更好?最近,由維也納醫科大學、龐培法布拉大學數據顯示,早晨8-10點運動似乎對女性更有益,並且與絕經前的女性相比,絕經後女性在早晨8-10點運動的益處更大;而早晨8-10點、晚上7-11點運動則更有助於男性防範前列腺癌風險。
  • 運動手錶通過檢測最大攝氧量(VO2),可準確反應壽命長短
    原創 馬猴 時光派@馬猴亞利桑那大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朋友,幹了這杯缸中腦01一種用運動手錶就能測量的「全新「的長壽標識一說起長壽的標誌,大家往往會朝著基因啊,表觀遺傳啊這些「高深的」方向去聯想,然而,著名的梅奧診所日前宣布,很多運動手錶就能檢測的最大攝氧量(VO2),其實就能非常準確的反應我們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