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運動能讓人健康長壽的分子機制

2021-01-07 健康一線視頻網

無論是跑步、騎自行車還是遊泳,眾所周知,想要保持身體健康最好的一個方法就是做有氧運動。你從中獲得的益處不僅僅是減肥,還能夠改善睡眠,緩解壓力,提升心情,對抗高血壓,強化骨骼和肌肉……

「肌肉是否健康確實決定了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況,」維吉尼亞大學(UVA)醫學院的Zhen Yan說。「運動能力,主要由肌肉尺寸和功能決定,是總人口死亡率的最佳預測指標。」

但是,運動為什麼能讓我們更健康呢?Yan或許能提供一些答案。他和UVA的同事們將目光投向細胞內,試圖從分子水平上理解,為何鍛鍊對身體如此重要。他們發現,其中一個關鍵的益處與細胞發電廠——線粒體有關。這一研究發表在近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運動誘導線粒體氧化應激

Yan和同事們在小鼠身上完成了這項研究,他們發現,中度至劇烈的運動能夠導致線粒體氧化應激。而有氧運動誘發的線粒體應激又促進了線粒體自噬(mitophagy)的過程,即肌肉會處理受損或功能失調的線粒體,維持肌肉健康。

自噬,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吃自己」。細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進化保守的對細胞內物質進行周轉的重要過程。在自噬中,一些損壞的蛋白或細胞器被自噬囊泡包裹後,送入溶酶體中進行降解並得以循環利用,藉此實現細胞本身的代謝需要和某些細胞器的更新。「有氧運動可以去除骨骼肌中受損的線粒體,」Yan說,「如果你經常運動,你就會持續清除損傷線粒體。擁有線粒體質量更好的健康肌肉。」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運動如何去除損傷線粒體?

在這項研究中,Yan同事們評估了小鼠模型的骨骼肌,在這些骨骼肌中他們表達一個名為「pMitoTimer」的線粒體報告基因。「線粒體在健康時會發出變綠色螢光,而在損傷或被細胞的廢物處理系統——溶酶體降解時,會變成紅色。」

這些小鼠在一個小型跑步機上跑了90分鐘,研究小組在小鼠運動後6小時觀察到線粒體應激和一些線粒體自噬。Yan解釋說,在這些小鼠的運動刺激了體內一種名為AMPK的激酶,而AMPK又激活了另一種激酶——Ulk1。這些化學反應似乎對調控功能失調的線粒體清除十分重要。

「當Ulk1開啟時,它會激活細胞中的其他成分來清除功能失調的線粒體,」Yan說,「然而,我們仍然不知道這些活動是如何協調的。」

Ulk1在運動誘導的線粒體自噬中具有重要作用

接下來,研究人員刪除了小鼠骨骼肌中的Ulk1基因,發現如果沒有該基因,損傷或功能失調的線粒體的清除會被顯著抑制,這表明在運動和線粒體自噬中,Ulk1基因扮演著重要角色。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Yan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Joshua Drake解釋說:「那些不能進行線粒體自噬的小鼠無法從運動中獲得好處。」雖然它們能夠和正常老鼠一樣運動,但它們在訓練中無法獲得代謝的益處。」

Drake指出,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對鍛鍊沒有反應,這是一個日益嚴重的臨床問題。他希望Yan的實驗室的後續研究將會帶來新的發現來幫助這些人。

參考資料:

Ampk phosphorylation of Ulk1 is required for targeting of mitochondria to lysosomes in exercise-induced mitophagy

原標題:Nature子刊:運動為何能讓人健康長壽?答案在——線粒體自噬

相關焦點

  • Nat Commun: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癌症轉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19年7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機體癌症轉移的分子機制,同時研究者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工具來檢測特定癌症患者機體中引發疾病的誘導子,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癌症的新型療法。
  • 《自然》:美揭示神經元轉運蛋白分子運動機制
    《自然》:美揭示神經元轉運蛋白分子運動機制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最近終於弄清楚了轉運蛋白分子的工作機制,研究發表在2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科學家表示,新研究有望改進對精神疾病治療的效果,加深理解古柯鹼等神經藥物的作用原理。 轉運蛋白是內嵌於神經元細胞膜內的分子機器,其作用是調節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傳導並循環利用神經遞質。
  • Devell Cel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線粒體損傷時,其就會通過向細胞蛋白發送信號促其降解的方式來避免進一步出問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斯陸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誘發上述過程的分子機制,即線粒體自噬過程(mitophagy),在攜帶破碎線粒體的細胞中,兩種名為
  • 科學家告訴你運動如何改善健康抵禦多種疾病?
    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相關研究報導,讓科學家們告訴你運動有益機體的機制/分子機制,分享給各位!【3】Cell證實:運動真能直接擊殺癌細胞doi:10.1016/j.cmet.2016.01.011等不可否認,的確有部分癌症患者不適合運動,但是過去的大多數臨床研究結論認為,運動能提升患者的有氧適能——即提高心肺功能,也能加強患者的肌肉健康程度——許多癌症患者都會有肌肉疲勞和肌肉無力。
  • 經歷原子彈爆炸仍健康存活,中美團隊揭示銀杏樹長壽千年之謎
    能擺脫衰老的束縛,而無懼年齡地自由生活,是人們自古以來的真切願望,是實現真正的「逍遙」的關鍵條件。放眼現實,長壽千年的神話並不是虛撰。雖然有些樹種可以存活數百年或數千年,但它們長壽的分子和代謝機制尚不清楚。對於跨越滄海桑田存活千年的古樹們,科學家們對他們生命更迭的機制更是充滿好奇。
  • 苜蓿類胡蘿蔔素合成調控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最新成果發表於《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揭示了飼草作物苜蓿的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分子調控機制。苜蓿是優良飼草,也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一種豆科飼料作物,由於其具有蛋白質豐富、適應性強、能改良土壤和經濟價值高等優點而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譽。類胡蘿蔔素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天然脂溶性色素,在植物光合作用、激素合成、顏色決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具有抗氧化、抗腫瘤、增強免疫和保護視覺等多種生物學功能,但目前關於類胡蘿蔔素合成的分子調控機制仍不清楚。
  • 科學家驚人發現:善良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長壽
    科學家驚人發現:善良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長壽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美國科學家發現因果報應的重大秘密。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迴圈會被破壞。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長壽。
  • 研究揭示渦蟲抗衰老機制
    渦蟲(Planarian worms)是一種令科學家們驚奇的動物,這種扁形動物門的物種具有幾乎無限的再生能力,渦蟲屬於能迅速再生的動物之一,把一條渦蟲切開200多塊,就會長成200多條渦蟲。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分析這種動物替換衰老的或者受損的組織和細胞的能力,來幫助理解其長壽的奧秘。
  • 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分子機制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據埃菲社西班牙卡斯特利翁7月23日報導,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學計算生物化學研究團隊成功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SARS-CoV-2 Mpro的分子機制,這可能有助於研製新的抗病毒藥物。主蛋白酶是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酶之一。
  • PNAS:揭示腸道菌群負面影響機體血糖水平的分子機制
    全球數百萬人都經歷著引發糖尿病的嚴重血糖問題,近日,來自福林德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腸道菌群影響血清素從而負面影響機體血糖水平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
  • 分子能量機器,揭示了細胞膜的能量產生機制!
    分子能量機器,揭示了細胞膜的能量產生機制!Paul Scherrer Institute PSI的科學家利用瑞士光源SLS記錄了一個正在運行的分子能量機器,從而揭示了細胞膜的能量產生機制。為此開發了一種新研究方法,可以使細胞過程的分析比以前有效得多,現在已經在《科學》上發表了其研究成果。在所有生物中,蛋白質結構變化負責許多生物化學控制的功能,例如細胞膜的能量產生。
  • 科學家揭示光流運動視覺錯覺產生的腦神經機制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王偉、顧勇團隊首次揭示了複雜光流運動視覺錯覺在靈長類背側視覺通路中兩個重要運動信息處理腦區(MT和MSTd腦區)中的神經信息整合編碼機制。2月19日,該成果在線發表於《神經科學雜誌》。
  • 科學家揭示腫瘤細胞遷移分子機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與中科院動物所劉峰小組合作發現,細胞黏附分子CD146作為Wnt5a的受體,激活了非經典Wnt通路,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遷移。
  • 主動物質研究或能揭示生物機制
    原標題:主動物質研究或能揭示生物機制   ①研究人員剛開始對實驗室裡的主動物質取得控制權,即使最熱心的支持者也承認,還沒人構造出一種能描述從細胞部件到鳥類所有這些東西的行為理論。即使真的有這種理論,也非主流生物學家認為有價值的那種。美國耶魯大學紐哈芬分校分子生物物理學家喬納森·霍華德說,對生物學家而言,「活物質是主動的」是如此顯而易見,其中根本就沒有更多道理。   主動物質讓人聯想到自組裝人造組織、自泵微流設備和新型仿生材料。
  • 科學網—科學家揭示抗凍蛋白對冰晶成核的分子機制
    本報北京12月28日訊(記者甘曉 通訊員李丹)記者今天從中科院化學所獲悉,該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健君與中科院上海應物所副研究員王春雷、研究員方海平和新疆大學教授馬紀合作,揭示了抗凍蛋白的不同面對冰核形成分子層面的機制
  • Cell:科學家揭示血清素調節機體行為的精細化分子機制
    2020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流行的經驗中,關於血清素如何調節大腦的故事看起來似乎很簡單,服用抗抑鬱藥物就能提高血清素水平,從而改善機體情緒,但目前神經科學們並不是非常清楚,在非常複雜的人類大腦中神經遞質是如何影響大腦的迴路和機體行為的,為了揭示血清素真實的工作機制,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對秀麗隱杆線蟲進行研究揭示了血清素調節機體行為的分子機制
  • Cell:科學家揭示分子伴侶催化蛋白質正確摺疊的分子機制
    2014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蛋白質是細胞維持正常生存及進行許多生化過程的主角,其對於很多細胞活動,比如細胞代謝、信號傳輸都具有關鍵的作用;然而在蛋白質完成其多種任務之前,其像鏈狀一樣的分子會採取一種三維成像的構象模式
  • 科學家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Evolutionarily diverse 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bind stressed actin filaments through a conserved mechanis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細胞中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 我國科學家揭示麻雀選食高粱的分子機制
    我國科學家揭示麻雀選食高粱的分子機制 來源:光明日報 • 2019-09-26 15:45:42
  • 人挑食,鳥呢?中國科學家揭示麻雀挑食高粱的分子機制
    科學前沿人挑食,鳥呢中國科學家揭示麻雀挑食高粱的分子機制人會挑食,鳥也會嗎?來自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麻雀對高粱也會「挑食」,科學家還就此揭曉了揭麻雀對不同高粱品種「挑食」的分子機制。據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謝旗介紹,在作物灌漿期到成熟期,大量麻雀遷飛到農田中啄食籽粒,使籽粒破損並發黴,同時傳播各種病蟲害,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有研究表明鳥害能使高粱減產超過50%。不過,一旦麻雀挑食,結果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