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揭示神經元轉運蛋白分子運動機制

2021-01-15 科學網
《自然》:美揭示神經元轉運蛋白分子運動機制 有望改進對精神疾病的療效,加深理解古柯鹼等神經藥物作用原理

 

神經元細胞擁有不同的轉運蛋白,但這些轉運蛋白如何工作迄今還是一個謎。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最近終於弄清楚了轉運蛋白分子的工作機制,研究發表在2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科學家表示,新研究有望改進對精神疾病治療的效果,加深理解古柯鹼等神經藥物的作用原理。

 

轉運蛋白是內嵌於神經元細胞膜內的分子機器,其作用是調節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傳導並循環利用神經遞質。在大腦中,神經元之間通過向突觸(兩個神經元的相接處)釋放神經遞質來「通話」。為了讓信號傳遞停止,需要專門的轉運蛋白將突觸處的神經遞質運回原細胞內。然而,讓神經遞質集結在突觸處對很多疾病的治療大有裨益。抗抑鬱藥物就是通過幹預特定轉運蛋白,使神經遞質集結在突觸處來起作用,古柯鹼和安非他明等興奮劑也如此。

 

最新實驗中,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副教授斯科特·布蘭查德領導的科研團隊使用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smFRET)技術,對2005年從原核生物中發現的一種亮氨酸轉運蛋白分子(LeuT,與哺乳動物神經遞質鈉轉運體在結構和功能上非常相似)進行了成像,監測出LeuT在組成和動力學方面的變化,闡釋了LeuT內的分子活動。他們將螢光染料貼在蛋白的運動部分,當染料間的距離變化時,螢光染料會釋放出不同數量的光。在整個過程中,轉運蛋白的移動、螢光團之間的距離依時間而產生的變化都被直接成像,從而首次定量地洞悉了轉運機制的動力學過程。

 

新實驗證明,依附於LeuT的丙氨酸會增加轉運蛋白在兩個形態之間變換的速率:一個形態是面朝外,好像轉運蛋白準備接受從細胞外傳來的基質(朝內關閉)。另一個形態是面朝內,好像轉運蛋白朝細胞釋放其所包含的物質(朝內開啟)。另外,鈉對丙氨酸增強這種動力機制來說是必需的。

 

但只有鈉離子而沒有丙氨酸時,轉運蛋白開啟和關閉狀態之間的轉化速度會減少。抗抑鬱的氯米帕明就是阻擋丙氨酸的這種效果並將該轉運蛋白限制在其朝內關閉的狀態,以抑制轉運過程。威爾康乃爾醫學院計算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阿雷爾·溫斯坦表示,只有理解了這種動力學,我們才能真正理解藥物分子的工作原理。

 

溫斯坦表示,因為細菌和哺乳動物的轉運蛋白幾乎是一樣的,該研究結果很有可能適用於哺乳動物,包括人體神經細胞中的轉運蛋白。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在《自然》發表論文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16日電 7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研究組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題為《葡萄糖轉運蛋白識別與轉運底物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transport
  • 科學家揭示葉酸ECF轉運蛋白結構和轉運機制
    4月14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進展,報導了來源於乳酸桿菌的能量耦合因子型(Energy Coupling Factor,ECF)葉酸轉運蛋白面向內(inward-facing)的晶體結構(見示意圖a),揭示了ECF轉運蛋白跨膜轉運葉酸的分子機制。葉酸參與細胞內眾多重要生化過程,包括DNA和胺基酸的合成。
  • 【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2021-01-13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原標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林莉君)繼在國際上獲得第一個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結構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再次解析出GLUT3的三維結構,清晰完整地展現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工作的分子機理,為研製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提供了直接結構依據。
  • 《Cell》雜誌發文,河大在國際上首次揭示葉綠體蛋白轉運新機制!
    2020年3月12日,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立新教授課題組及合作者在光合作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闡明了相分離驅動葉綠體內蛋白分選的新機制,推動了蛋白轉運機理的進一步深入
  • 我科學家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工作機理
    本報北京7月19日電(記者趙永新、趙婀娜)繼去年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後,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又獲得重大進展:獲得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處於不同構象的3個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與GLUT1的結構比對,完整揭示出葡萄糖轉運蛋白底物識別與轉運的分子機理,為基於結構的小分子腫瘤藥物設計提供了直接依據
  • ...朱學良/鄢秀敏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
    【學術前沿】朱學良/鄢秀敏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纖毛 2020-11-27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顏寧小組完整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運轉機理—新聞—科學網
    本報北京7月17日電(記者鄧暉)16日,曾因2014年初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而振奮全球科學家的中國年輕科研團隊,在葡萄糖轉運蛋白
  • 眼睛神經元研究為人類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
    據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該研究為人類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同時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性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是眼內的一種神經元,它們能將伸長的部分(稱為軸突)從眼睛連接到大腦。
  • Nature:顏寧等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結構及工作機理
    5月18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的研究論文,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
  • Cell:揭示線粒體ADP/ATP載體轉運ATP和ADP的分子機制
    2019年1月1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東安格利亞大學、比利時弗蘭德斯生物技術研究所(VIB)和美國國家神經疾病與卒中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稱為線粒體ADP/ATP載體(mitochondrial ADP/ATP carrier)的關鍵轉運蛋白如何轉運三磷酸腺苷(ATP),即細胞的化學燃料
  • 郭玉松團隊揭示平面細胞極化核心蛋白從內質網輸出的分子機制
    PCP的建立受一組進化保守的PCP核心蛋白調控,包括跨膜蛋白Frizzled以及鈣粘蛋白EGF LAG七次跨膜G型受體家族成員(Celsr)【1】。新合成的跨膜的PCP核心蛋白沿著分泌轉運途徑被傳遞至質膜,而後在質膜上執行其生理功能。目前,調節PCP核心蛋白在分泌轉運途徑中的運輸的分子機制還大部分未知。
  •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取得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重大突破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新聞網6月6日電(記者 顧淑霞)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
  • 上海生科院揭示介導樹突棘修剪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發現相鄰樹突棘之間對cadherin/catenin複合物的競爭決定了它們在樹突棘修剪過程中的不同命運——勝者更加成熟與強壯、敗者則被修剪­——從而揭示了發育過程中神經環路精確化的新機制和重要規律。  我們的大腦由大約一千億個神經元組成。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
    該研究揭示了一個纖毛特異性的小GTP酶Rabl2對膜蛋白運出纖毛的重要調控作用。纖毛(cilium)是一種在人體內廣泛分布、突出於細胞表面的富含微管的毛髮狀細胞器,能通過擺動產生力,並能作為細胞的「天線」感知胞外的生物信號(如Hedgehog信號分子)、化學信號(如氣味分子)和物理信號(如光和機械力)。
  •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日前,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有尾噬菌體φ29組裝成熟機制結構生物學研究」(Structural assembly of the tailed bacteriophage φ29)的研究論文
  • 研究揭示糖轉運蛋白結構與機理
    2012年10月18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生命科學學院兼職教授顏寧,帶領其研究組在Nature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a bacterial homologue of glucose transporters GLUT1-4》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人的葡萄糖轉運蛋白
  • 科學家揭示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
    of MLL family methyltransferases,揭示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MLL家族蛋白活性調控的結構基礎。由於缺乏原子解析度的結構,整個複合物如何有效實現甲基化修飾一直處於爭論之中,MLL家族蛋白是否採用了相同或者不同的活性調控機制也是不得而知。
  • 南科大學者揭示細胞「物流系統」分子機制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魏志毅課題組與餘聰課題組合作在在Science Advances上以「F-actin disassembly factor MICAL1 binding to Myosin Va mediates cargo unloading during cytokinesis」為題發表研究論文,揭示細胞內廣泛存在的分子馬達蛋白所介導的物質運輸的新機制。
  • 中國科學家揭示抗凍蛋白對冰晶成核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健君與中科院上海應物所副研究員王春雷、研究員方海平和新疆大學教授馬紀合作,揭示了抗凍蛋白的不同面對冰核形成分子層面的機制。這一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