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良/鄢秀敏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

2020-11-29 澎湃新聞

【學術前沿】朱學良/鄢秀敏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纖毛

2020-11-27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纖毛(cilium)是一種在人體內廣泛分布、突出於細胞表面的富含微管的毛髮狀細胞器,不僅能通過擺動產生力,還能作為細胞的「天線」感知胞外的生物信號(如Hedgehog信號分子)、化學信號(如氣味分子)和物理信號(如光和機械力)。

G蛋白偶聯受體等信號分子在纖毛中的定位和向外運輸與其信號通路的激活程度密切相關,而這些過程的異常會導致發育缺陷和多囊腎、多指/趾、智力低下、肥胖、心血管病和骨骼發育異常等遺傳疾病,統稱纖毛病。BBSome是由8個在巴德-畢氏症候群(Bardet-Biedl syndrome, BBS)中突變的蛋白質組成的複合物。它通過結合鞭毛內運輸(intraflagellar transport,IFT)複合物和纖毛內的膜蛋白,介導膜信號分子的負向運輸並使其能隨分子馬達Dynein驅動的IFT列車(IFT train)穿越纖毛的屏障——轉接區(transition zone)。儘管纖毛介導的信號通路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但其精細調控機制還不清楚。

2020年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在EMBO J雜誌上發表了文章Rabl2 GTP hydrolysis licenses BBSome‐mediated export to fine‐tune ciliary signaling,揭示了一個纖毛特異性的小GTP酶Rabl2對膜蛋白運出纖毛的重要調控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與之前報導的人類Rabl2不同,小鼠的Rabl2並不影響纖毛髮生。而且,發現GTP結合形式的Rabl2與IFT複合物一起進入纖毛,並在IFT列車穿出轉接區的過程中造成BBSome及其膜蛋白「貨物」的脫落,導致它們在纖毛內積累。只有當Rabl2將其GTP水解成GDP並因此從IFT複合物上解離後,BBSome及其貨物才能高效地穿出轉接區(圖1)。

圖1 Rabl2調控膜蛋白轉運出纖毛的模式圖

缺乏Rabl2或表達不能水解GTP的突變體Rabl2Q80L均導致Hedgehog信號的異常,前者使小鼠表現出雄性不育、肥胖(圖2A)、多趾(圖2B)和視網膜退行性病變等表型,而後者導致新生鼠死亡和腎臟發育異常等表型(圖2C)。因此,Rabl2的這一開關功能精細地調控了纖毛介導的信號傳遞,保障了個體發育和自穩態維持的正常。

原文連結:

https://www.embopress.org/doi/abs/10.15252/embj.2020105499

來源:BioArt

1980-202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術前沿】朱學良/鄢秀敏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纖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
    該研究揭示了一個纖毛特異性的小GTP酶Rabl2對膜蛋白運出纖毛的重要調控作用。纖毛(cilium)是一種在人體內廣泛分布、突出於細胞表面的富含微管的毛髮狀細胞器,能通過擺動產生力,並能作為細胞的「天線」感知胞外的生物信號(如Hedgehog信號分子)、化學信號(如氣味分子)和物理信號(如光和機械力)。
  • 朱學良課題組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研究論文「Wdr47 controls neuronal polarization through the Camsap
  • 上海生科院揭示小G蛋白Arl1調控GEF蛋白BIG1定位的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小G蛋白Arl1調控GEF蛋白BIG1定位的分子機制 2016-08-0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小G蛋白Rab家族和Arf家族成員在膜泡運輸過程中作為分子開關發揮功能,它們可以通過與不同的效應蛋白結合,募集相關蛋白到特定細胞器上
  • 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在《自然》發表論文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16日電 7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研究組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題為《葡萄糖轉運蛋白識別與轉運底物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transport
  • 科學家揭示小G蛋白Rheb疾病相關突變體調控mTORC1活性的分子機制
    mutants in mTORC1 signaling的論文,該研究揭示了小G蛋白Rheb疾病相關突變體Y35N和D60K調控mTORC1活性的分子機制。mTORC1信號通路通過感受和整合外界信息,如生長因子、能量狀態和營養水平等,調控多種生命過程。在胺基酸信號的刺激下,一系列蛋白質及複合物共同發揮功能,通過Rag GTPase將mTORC1招募到溶酶體膜上,使其被定位於溶酶體膜上的Rheb結合併激活。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4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研究論文「Wdr47 controls neuronal polarization through the Camsap family microtubule minus-end-binding proteins」。
  • 【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2021-01-13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合肥研究院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中取得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我科學家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的工作機理
    本報北京7月19日電(記者趙永新、趙婀娜)繼去年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後,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又獲得重大進展:獲得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處於不同構象的3個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與GLUT1的結構比對,完整揭示出葡萄糖轉運蛋白底物識別與轉運的分子機理,為基於結構的小分子腫瘤藥物設計提供了直接依據
  • 《Cell》雜誌發文,河大在國際上首次揭示葉綠體蛋白轉運新機制!
    ,揭示了相分離的重要生理意義,而且對於探討葉綠體的生物發生、光合器官的建成和功能調節以及真核生物的起源和進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葉綠體具有半自主性,95%葉綠體蛋白是由核基因編碼的,在胞質中合成為前體後,通過葉綠體外被膜和內被膜上的轉運通道將蛋白質轉入葉綠體的不同區域才能使葉綠體行使光合功能。然而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對於核編碼葉綠體蛋白在跨過葉綠體被膜之後如何被分選、穿過擁擠的基質空間、並精確地靶定到特異性類囊體膜複合物的分子機制依然不清楚。
  • 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原標題: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三維結構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林莉君)繼在國際上獲得第一個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結構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再次解析出GLUT3的三維結構,清晰完整地展現了葡萄糖轉運蛋白工作的分子機理,為研製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提供了直接結構依據。
  • 科學家揭示葉酸ECF轉運蛋白結構和轉運機制
    4月14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進展,報導了來源於乳酸桿菌的能量耦合因子型(Energy Coupling Factor,ECF)葉酸轉運蛋白面向內(inward-facing)的晶體結構(見示意圖a),揭示了ECF轉運蛋白跨膜轉運葉酸的分子機制。葉酸參與細胞內眾多重要生化過程,包括DNA和胺基酸的合成。
  • 研究揭示糖轉運蛋白結構與機理
    但是葡萄糖無法自由通過由膦脂雙分子層構成的疏水細胞膜,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入需要藉助於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其中一類屬於主要協同轉運蛋白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簡稱MFS),是大腦、神經系統、紅細胞、各個器官中最重要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簡稱GLUT)。
  • 解析肉鹼膜轉運蛋白晶體結構
    a 為平行於膜的視角,b為垂直於膜的視角。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江濤研究員領銜的科研小組在肉鹼膜轉運蛋白CaiT三維結構研究方面取得最新的進展,相關成果文章刊登在3月28的《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
  • PNAS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果樹逆境生物學團隊揭示糖轉運蛋白協同...
    Yong-Ling Ruan教授合作在PNA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MdERDL6-mediated glucose efflux to the cytosol promotes sugar accumulation in the vacuole through upregulating TSTs in apple and tomato」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糖轉運蛋白協同調控果實糖積累的新機制
  • 王俊峰課題組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自然》:美揭示神經元轉運蛋白分子運動機制
    《自然》:美揭示神經元轉運蛋白分子運動機制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最近終於弄清楚了轉運蛋白分子的工作機制,研究發表在2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科學家表示,新研究有望改進對精神疾病治療的效果,加深理解古柯鹼等神經藥物的作用原理。 轉運蛋白是內嵌於神經元細胞膜內的分子機器,其作用是調節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傳導並循環利用神經遞質。
  •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取得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重大突破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新聞網6月6日電(記者 顧淑霞)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2015-12-11 生物物理研究所 【SUN蛋白的SUN結構域和KASH蛋白的KASH結構域是形成SUN-KASH複合物的基本單元。除了SUN結構域,SUN蛋白一般還含有coiled-coil (CC)結構域,與SUN結構域緊密串聯。前期研究表明,SUN蛋白的CC結構域對自身SUN結構域的活性具有調控作用,但調控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 Nature:顏寧等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結構及工作機理
    5月18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研究組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的研究論文,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