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學者揭示細胞「物流系統」分子機制

2020-11-30 中國高校圈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魏志毅課題組與餘聰課題組合作在在Science Advances上以「F-actin disassembly factor MICAL1 binding to Myosin Va mediates cargo unloading during cytokinesis」為題發表研究論文,揭示細胞內廣泛存在的分子馬達蛋白所介導的物質運輸的新機制。

類似現實世界中複雜的物流系統,細胞內物質的運輸及分配也需要進行嚴格的時空調控,保證貨物可以在準確的時間被輸送到指定的地點,發揮特定的生物學功能,這是維持細胞正常生長、增殖、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動的重要基礎。細胞內物質的有序運輸,依賴於細胞骨架和分子馬達蛋白二者相互配合來完成。前者相互交叉形成網絡,分布於整個細胞中,為細胞內各類物質轉運提供軌道;而後者則是胞內物質運輸的直接承載者,負載貨物行走於細胞骨架構成的軌道上,將貨物運送到特定區域。一旦細胞內物質運輸體系發生紊亂,則會引發各類疾病。研究表明,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茲海默症、亨廷頓舞蹈症等,都與神經元軸突中分子馬達蛋白介導的物質運輸受阻有關。同時,糖尿病,腫瘤和心血管類疾病的發生也都與胞內囊泡運輸失調息息相關。因此,對分子馬達蛋白介導的胞內物質運輸的機理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領域的熱點。

圖1. MyoVa和MICAL1相互結合併共定位於細胞分裂中間體(midbody)

V型肌球蛋白是發現最早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微絲細胞骨架上行走的運輸型肌球蛋白,對其結構和功能的研究一直引領著對於整個肌球蛋白家族功能的理解。魏志毅、餘聰的研究以人體中一類常見的V型肌球蛋白(MyoVa)作為研究對象,發現一種細胞骨架解聚因子MICAL1可以直接結合MyoVa,並與MyoVa共定位於細胞分裂中間體(一種決定細胞分裂的重要細胞器)。進一步的細胞實驗顯示,MICAL1招募MyoVa並調控其運輸的貨物囊泡成功卸載於中間體區域,為細胞分裂提供所需的信號分子和膜組分。通過結構生物學分析,該研究團隊發現微絲細胞骨架解聚因子和聚合因子可以競爭性地與MyoVa相結合,並通過控制MyoVa行走軌道的組裝和去組裝,對MyoVa的貨物運輸進行調控,這一發現得到了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多種方法的驗證。根據這些研究發現,文章提出了V型肌球蛋白的貨物運輸新機制。在貨物轉運的起點,V型肌球蛋白招募細胞骨架聚合因子來「鋪路」並啟動運輸;到達目的地後,微絲解聚因子通過競爭結合V型肌球蛋白, 促使細胞骨架聚合因子離開,同時進行「拆路」,終止V型肌球蛋白的運輸從而卸載貨物。該研究首次提出分子馬達蛋白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通過競爭性招募不同的行走軌道調節因子,進而控制其行走軌道的動態變化來調控貨物的準確裝載、運輸和卸載,對胞內物質運輸的時空調控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圖2. V型肌球蛋白競爭性招募微絲細胞骨架聚合因子Spire和解聚因子MICAL1來控制微絲動態變化以運輸並卸載貨物的分子模型

魏志毅課題組研究助理教授牛鋒鋒、餘聰課題組科研助理孫康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魏志毅和餘聰為共同通訊作者,分析測試中心博士魏聞捷參與了細胞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南方科技大學為論文的第一通訊單位。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深圳市科創委基金、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和上海光源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細胞的「物流系統」如何運作?南科大學者首次揭秘新機制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吳吉通訊員 魏志毅 付文卿細胞有雖小,卻有一個神奇的「物流系統」,一旦細胞內物質運輸體系發生紊亂,則會引發各類疾病那麼,細胞的「物流系統」是如何運轉的呢?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魏志毅課題組與餘聰課題組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論文,揭示了細胞內廣泛存在的分子馬達蛋白所介導的物質運輸的新機制。細胞雖小,卻隱藏著巨大的奧秘。細胞中製造的大量蛋白質、激素、神經遞質等「貨物」需要在各種細胞器之間運轉,有的甚至要運送到細胞外去。
  • 細胞內的物流是如何進行的
    細胞內生產和加工物質後配送到機體所需要的地方的過程也大致能滿足現代物流的這些條件,因此可以稱為細胞內的物流。  而且,細胞內的物流甚至比現實生活中的物流更為複雜、精準並且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因為細胞產生的分子,如激素、神經遞質、細胞因子和酶等物質有的要被運輸到細胞內的其他地方,有的則要被轉運出細胞。
  • 科學家揭示腫瘤細胞遷移分子機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與中科院動物所劉峰小組合作發現,細胞黏附分子CD146作為Wnt5a的受體,激活了非經典Wnt通路,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遷移。
  • Nat Commun:揭示調節機體免疫系統「崗哨」細胞的新型分子機制 有...
    2020年4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馬德裡的國立心血管病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細胞核受體介導的新型分子機制,其或能幫助確定巨噬細胞的識別和擴張,巨噬細胞在機體中扮演著「免疫崗哨」的角色,這種新型機制或能特異性地影響漿膜腔(serous cavities
  • PNAS: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Evolutionarily diverse 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bind stressed actin filaments through a conserved mechanis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細胞中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Evolutionarily diverse 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bind stressed actin filaments through a conserved mechanis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細胞中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 揭示細胞表觀信息穩定遺傳的相關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 Nat Commun: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癌症轉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19年7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機體癌症轉移的分子機制,同時研究者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工具來檢測特定癌症患者機體中引發疾病的誘導子,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癌症的新型療法。
  • 一個轉錄因子導致玉米S型細胞質雄性不育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Mol Plant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陳化榜課題組研究揭示一個導致玉米S型細胞質雄性不育的分子機制來源:MolPlant植物科學 製版:光明2020年7月3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報導了一個核編碼的轉錄因子ZmDREB1.7調控玉米S型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orf355表達並導致不育的分子機制。
  • 耶魯大學團隊 Science 發文,揭示 T 細胞維持靜息狀態的分子機制
    眾所周知,T 細胞的激活對於免疫系統抵抗外界感染以及其它類型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穩態情況下,T 細胞始終處於靜止狀態,而其異常活化則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儘管 T 細胞維持靜息狀態十分重要,但其基礎機制仍然難以捉摸。
  • Devell Cel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線粒體損傷時,其就會通過向細胞蛋白發送信號促其降解的方式來避免進一步出問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斯陸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誘發上述過程的分子機制,即線粒體自噬過程(mitophagy),在攜帶破碎線粒體的細胞中,兩種名為
  • Mol Cell:揭示細胞收集並丟棄損傷蛋白質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UCH37酶類調節細胞廢物處理系統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尋找新方法和工具來理解該酶類的特性及作用方式。
  • PNAS:揭示特殊蛋白幹擾細胞抗癌機制促進癌症發生的分子機制
    2014年3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名為STAT3的細胞蛋白幹擾細胞的抗癌機制並且促進癌症發展的分子機制,STAT3蛋白是在大多數人類癌症中過表達的一種蛋白質,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PNAS上,該研究為理解癌症發展以及為開發新型靶向療法來抑制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 分子所陳良怡、劉彥梅課題組揭示活體胰島β細胞功能成熟機制
    、劉彥梅副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eLife發表題為「In Vivo Imaging of β-cell Function Reveals Glucose-mediated Heterogeneity of β-cell Functional Development」的研究論文,首次實現活體動物體內胰島β細胞功能的實時成像,揭示胰島通過血管化協調傳遞適宜濃度的葡萄糖至β細胞,
  • 科學家們揭示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IFITM3 functions as a PIP3 scaffold to amplify PI3K signaling in B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 動物所等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動物所等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2020-11-26 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
  • 裴端卿劉晶揭示小鼠多能幹細胞始發態向原始態轉變過程的分子機制
    細胞命運轉化是由精密複雜的信號調控和表觀遺傳調控所決定,其分子機理研究是細胞生物學發展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研究表明,小鼠的多能性幹細胞在信號維持和功能上存在兩種不同的狀態,分別是始發態(primed)的上胚層幹細胞(Epiblast stem cells, EpiSCs)和原始態(naive)的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 Cell | 雷鳴組揭示人源核糖核酸酶P的分子機制
    作為少數的且最重要的核酶之一,了解RNase P的底物識別和分子催化機制至關重要。此前的RNase P分子機制研究主要停留在原核和低等真核生物研究水平【4-6】。繼今年9月份Science 雜誌刊文揭示了酵母RNase P的工作機理後(Science | 雷鳴團隊等首次揭示真核生物tRNA前體5』端加工成熟機制)【6】,上海交大附屬九院雷鳴團隊於北京時間10月26日在Cell雜誌發表了題為Cryo-EM Structure
  • Cell:科學家揭示分子伴侶催化蛋白質正確摺疊的分子機制
    2014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蛋白質是細胞維持正常生存及進行許多生化過程的主角,其對於很多細胞活動,比如細胞代謝、信號傳輸都具有關鍵的作用;然而在蛋白質完成其多種任務之前,其像鏈狀一樣的分子會採取一種三維成像的構象模式,這個過程叫做蛋白質摺疊,是一種重要的生物學過程。
  • 研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系統的主要骨架分子,由磷脂構成的膜系統除了將細胞與外環境分開,還將細胞內的不同區域進行分隔增加代謝的效率。除了組成膜系統,磷脂及其修飾物在調控多種細胞內過程中具有特異性的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