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ell:揭示細胞收集並丟棄損傷蛋白質的分子機制

2020-11-22 生物谷

2020年1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UCH37酶類調節細胞廢物處理系統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尋找新方法和工具來理解該酶類的特性及作用方式。研究者表示,一種稱之為蛋白酶體的大型蛋白酶主要負責降解細胞中絕大多數蛋白質,其可能是由多達40種蛋白質組成,早在20多年前研究人員就知道,酶類UCH37是一種與蛋白酶體相關的調節性酶類,但並沒有人知道其具體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事實證明,整個過程的關鍵在於一種稱之為泛素的小型蛋白質的複雜修飾過程,除了能夠修飾其它蛋白質外,泛素還能進行自我修飾從而形成更廣泛的鏈,而其中一部分鏈擁有更為廣泛的分支,而研究者發現,酶類UCH37就能從鏈上移除分支點,並允許降解過程繼續進行;研究者Eric Strieter表示,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癌症療法,因為癌細胞需要蛋白酶體進行生長和增殖,從本質上來講,許多癌細胞都對蛋白酶體的功能比較上癮,細胞產生蛋白質的速度如此之外以至於其會產生一些錯誤,如果這些錯誤沒有被及時清除的話,細胞就不能正常發揮功能,由於UCH37能幫助清除蛋白質,因此其或有望作為一種有用的治療性靶點被添加到目前已經在臨床中成功應用的蛋白酶體抑制劑中。

研究者表示,他們必須想出一種方法來產生多種泛素鏈,從而來代表細胞中的潛在多樣性,而利用這種新的泛素鏈文庫就能幫助研究者在一種受控的環境下查詢UCH37的活性,而且這一系列實驗也提供了第一個線索來暗示這種酶類或許正在做一些非常獨特的事情。研究者開發的另一種新方法能利用質譜法來描述複雜混合物中泛素鏈的結構特性,這或許就讓研究人員看到,他們利用基質文庫所發現的活性或許在更不均勻的混合物中也存在;最終,研究人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從細胞中移除了UCH37,並在體外和細胞中測定了UCH37對蛋白酶體所介導的細胞降解過程所產生的影響。

研究者表示,事實證明,UCH37或許並沒有像預期那樣發揮作用,也沒有阻止降解過程,而是會從泛素鏈上移除支點從而幫助降解蛋白質,我們可能會認為,通過移除降解的信號,降解過程就會受到損傷,但事實或許並非如此;後期,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來探索細胞的降解過程,並詳細闡明UCH37設法調節細胞功能的分子機理。(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Kirandeep K.Deol,Sean O.Crowe,Jiale Du, et al, Proteasome-Bound UCH37/UCHL5 Debranches Ubiquitin Chains to Promote Degradation, Molecular Cell (2020). DOI: 10.1016/j.molcel.2020.10.017

相關焦點

  • PNAS:揭示特殊蛋白幹擾細胞抗癌機制促進癌症發生的分子機制
    2014年3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名為STAT3的細胞蛋白幹擾細胞的抗癌機制並且促進癌症發展的分子機制,STAT3蛋白是在大多數人類癌症中過表達的一種蛋白質,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PNAS上,該研究為理解癌症發展以及為開發新型靶向療法來抑制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 Devell Cell:科學家揭示細胞中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線粒體損傷時,其就會通過向細胞蛋白發送信號促其降解的方式來避免進一步出問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斯陸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誘發上述過程的分子機制,即線粒體自噬過程(mitophagy),在攜帶破碎線粒體的細胞中,兩種名為
  • Cell:揭示巨噬細胞吞噬死亡細胞產生分子記憶機制
    「我們的研究發現免疫細胞在能夠對損傷或感染作出反應之前,首先必需通過吞噬附近死亡的細胞而被『活化』。以這種方式,免疫細胞對這次吞噬形成分子記憶,從而影響它們的炎性行為。」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黑腹果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一種特定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如何被活化以便對損傷或感染作出反應。
  • Cell:科學家揭示分子伴侶催化蛋白質正確摺疊的分子機制
    2014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蛋白質是細胞維持正常生存及進行許多生化過程的主角,其對於很多細胞活動,比如細胞代謝、信號傳輸都具有關鍵的作用;然而在蛋白質完成其多種任務之前,其像鏈狀一樣的分子會採取一種三維成像的構象模式,這個過程叫做蛋白質摺疊,是一種重要的生物學過程。
  • Cell重磅:西湖大學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我們已知病毒入侵人體後會對多個器官造成損傷,但並不清楚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進而限制了可能採取的提前幹預和治療措施。 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後細胞組織的改變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 這是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從蛋白質分子水平上,對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多個關鍵器官做出的響應進行了詳細和系統的分析,為臨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制定治療方案、開發新的藥物及治療方法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 Cell西湖大學郭天南等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我們已知病毒入侵人體後會對多個器官造成損傷,但並不清楚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進而限制了可能採取的提前幹預和治療措施。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後細胞組織的改變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
  • Nat Cell Biol:鑑別出減緩並修復致癌DNA損傷的分子機制
    研究者表示,這種機制能給給予細胞有機會停止突變細胞在體內的複製和分裂,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抵禦癌症等多種疾病的新型療法。,研究者揭示了特殊蛋白質如何吞沒並保護受損的DNA,直至其損傷被修復,該過程依賴於細胞中的定時精確控制機制。
  • Cell 突破!發現植物免疫反應中促進細胞存活的分子機制
    董欣年團隊揭示植物免疫反應調控新機制:NPR1形成凝聚體,促進細胞存活責編 | 逸雲植物為了抵禦病原體入侵進化出了高效的先天免疫系統,包括病原體模式分子引發的免疫反應(PAMP-triggeredNPR1最近被證明是水楊酸受體 (點擊查看:Nature | 鄭寧/董欣年合作團隊揭示植物激素水楊酸與受體結合的分子機理),在水楊酸信號途徑中起著重要作用【4】。雖然已有研究表明,SA和NPR1可以抑制ETI誘導的PCD【5】,但其分子機制仍然不清楚。
  • Mol Cell: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分子伴侶的新功能
    2012年8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海德堡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分子伴侶的新功能,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國際著名雜誌Molecular Cell上。細胞中的蛋白質是由核糖體來產生的,核糖體是大的分子機器,負責將遺傳信息翻譯成為長鏈的胺基酸分子。
  • Nature: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理
    2014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成體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學過程,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研究者闡述了造血幹細胞產生精確數量的蛋白質對其功能是至關重要的
  • PNAS: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Evolutionarily diverse 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bind stressed actin filaments through a conserved mechanis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細胞中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Evolutionarily diverse 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bind stressed actin filaments through a conserved mechanis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細胞中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阻斷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required for autolysosomeformation」 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SARS-CoV-2病毒編碼的輔助蛋白ORF3a通過阻斷HOPS複合物介導的SNARE複合體組裝,從而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 Cell:揭示細胞保護它們的DNA免受機械應力損傷機制
    2020年6月6日訊/生物谷BIOON/---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組織,比如皮膚和肌肉,會被拉伸、拉扯和壓縮,而不會對細胞或DNA造成損傷。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老化生物學研究所、科隆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不僅通過讓細胞核變形,而且還通過讓遺傳物質變得柔軟來保護自己免受由這樣的機械應力(mechanical stress)帶來的損傷。
  • 專家點評Cell|植物根系利用細胞損傷「門控」機制調節自身免疫
    他們發現,擬南芥成熟根組織細胞中的免疫受體表達極低。這些健康的根細胞並不能響應MAMPs,因此在同有益或無害微生物的互作時不會激活免疫反應。當根細胞受到損傷時,相鄰的根細胞開始表達免疫受體並迅速響應MAMPs,激活免疫反應。這一機制,巧妙地利用了病原微生物侵染對植物細胞帶來的損傷,精準的在感染點附近激活免疫。
  • EMBO Mol Med:揭示胰腺星形細胞促進胰腺癌細胞侵襲的分子機制
    文章中,研究者也揭示了阻斷胰臟星狀細胞行為的過程,研究者發現癌症細胞可以使用一種名為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的蛋白質來攔截星形細胞,從而迫使星形細胞來幫助腫瘤細胞生長。正常情況下,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可以通過結合到細胞表面的受體來激活星形細胞,而且研究者發現FGFR可以直接進入到細胞核中控制並且驅動星形細胞增殖以及同癌細胞進行信號交流。
  • Nat Struct & Mol Biol:揭示DNA聚合酶ζ如何保護細胞免於DNA損傷...
    2020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開了保護細胞免於持續性DNA損傷的複雜酶類的3-D結構和其工作機制,相關研究或為開發治療對化療耐受癌症的新型療法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利用先進的冷凍電鏡技術深入揭示了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記者1月11日從西湖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郭天南帶領的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告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Aging Cell: 揭示AD早期記憶衰退的突觸相關分子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突觸相關的分子機制在維持記憶精準性中扮演的角色,為AD早期的記憶衰退提供新的思路。(三) 在AD模型小鼠早期,MC的激活可以挽救LTPLTP指突觸傳遞的長期增強,是學習和記憶的細胞基礎。該研究進一步表明AD早期MC和SST細胞之間突觸傳遞的LTP受損,且這種損傷可被逆轉。
  • 研究揭示新生蛋白質組裝機制
    研究揭示新生蛋白質組裝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56:48 德國海德堡大學(ZMBH)分子生物學中心和DKFZ-ZMBH聯盟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Gü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