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O Mol Med:揭示胰腺星形細胞促進胰腺癌細胞侵襲的分子機制

2021-01-10 生物谷

2014年2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正常情況下,胰臟星狀細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可以幫助進行組織修復,但是近日一項來自倫敦王后大學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胰臟星狀細胞有時候也可以幫助胰腺癌細胞的生長,並且可以在大腦和乳腺癌個體中劫持機體的健康細胞,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

文章中,研究者也揭示了阻斷胰臟星狀細胞行為的過程,研究者發現癌症細胞可以使用一種名為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的蛋白質來攔截星形細胞,從而迫使星形細胞來幫助腫瘤細胞生長。正常情況下,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可以通過結合到細胞表面的受體來激活星形細胞,而且研究者發現FGFR可以直接進入到細胞核中控制並且驅動星形細胞增殖以及同癌細胞進行信號交流。這種核轉位行為之前僅僅在腦癌和乳腺癌中發現過。

當阻斷FGFR的活性並且抑制星形細胞被「劫持」就可以完全阻斷癌細胞生長和侵襲,胰腺癌細胞通常會表現出對傳統化療的耐受性,部分原因是癌症間質可以抑制療法對腫瘤細胞作用,下一步研究人員將調查FGFR進入細胞核後對星形細胞帶來的改變,目的在於揭示星形細胞如何促進癌細胞生長。

最後研究者Maggie Blanks表示,這項研究會我們基於傳統療法開通新型抵禦癌症的療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未來我們將通過不懈的努力定能開發出改善胰腺癌的新型療法。(生物谷Bioon.com)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FGFR1 and FGF2 in 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 facilitates pancreatic cancer cell invasion

Stacey J Coleman, Athina‐Myrto Chioni, Mohammed Ghallab, Rhys K Anderson, Nicholas R Lemoine, Hemant M Kocher, Richard P Grose

Pancreatic cancer is characterised by desmoplasia, driven by activated 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 (PSCs). Over‐expression of FGFs and their receptors is a feature of pancreatic cancer and correlates with poor prognosis, but whether their expression impacts on PSCs is unclear. At the invasive front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FGF2 and FGFR1 localise to the nucleus in activated PSCs but not cancer cells. In vitro, inhibiting FGFR1 and FGF2 in PSCs, using RNAi or chemical inhibition,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cell proliferation, which was not seen in cancer cells. In physiomimetic organotypic co‐cultures, FGFR inhibition prevented PSC as well as cancer cell invasion. FGFR inhibition resulted in cytoplasmic localisation of FGFR1 and FGF2, in contrast to vehicle‐treated conditions where PSCs with nuclear FGFR1 and FGF2 led cancer cells to invade the underlying extra‐cellular matrix. Strikingly, abrogation of nuclear FGFR1 and FGF2 in PSCs abolished cancer cell invas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where preventing nuclear FGF/FGFR mediated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in PSCs leads to disruption of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preventing pancreatic cancer cell invasion.

相關焦點

  • OncoImmunology:胰腺癌細胞附近的免疫細胞或可「助紂為虐」促進...
    2017年5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診斷為胰腺癌或許也就意味著給患者「判死刑」了,僅有3%至5%的患者的生存期會超過5年,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胰腺癌是所有癌症中患者生存率最低的,而且癌細胞往往會通過胰腺擴散到機體其它部位,然而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為何胰腺癌細胞具有如此迅速的移動性。
  • 揭示貪婪的胰腺癌細胞逃避飢餓機制
    2016年8月1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哈佛大學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和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利用胰腺癌細胞和小鼠開展實驗,發現胰腺癌細胞在緻密的腫瘤中通過命令附近的支持細胞(support cell,即後面提到的胰腺星狀細胞)給它們提供替代性營養來源,從而避免飢餓。
  • Nature:揭示真菌微生物組促進胰腺腫瘤發生機制
    2019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細菌性營養不良伴隨著結腸癌和肝癌等惡性腫瘤的癌變,並且近期經發現還與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的發病機理有關。
  • RAD51調節胰腺癌細胞增殖並有望成為預後標記物
    最近,復旦大學的Xiaomeng Zhang等分析了RAD51和KRAS突變之間的相關性,並分析了RAD51對胰腺癌細胞增殖和葡萄糖代謝的影響。並且試圖確定潛在的分子機制, 研究人員發現RAD51參與了ROS和HIF1α蛋白的調節。總體來說,該研究為胰腺癌提供了新的預測和治療靶標。
  • 揭秘神經組織如何保證胰腺癌細胞免於飢餓影響?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大學Grossman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神經組織或能保持胰腺癌細胞免於飢餓;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對癌細胞、小鼠和人類組織樣本進行研究後發現,胰腺癌細胞或能通過向神經組織發送信號來避免飢餓,這些神經組織生長在密集的腫瘤上並能夠分泌營養物質
  • Cell:基質細胞影響胰腺癌細胞的增殖與惡化
    2019年6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MGH)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腫瘤內基質可以影響個體癌細胞增殖和轉移的能力。他們的報告詳細描述了腫瘤細胞和基質細胞的相對數量如何改變個體腫瘤細胞內基因表達的模式,並可能為這種難以治療的癌症提供改進的治療方法。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Cell》雜誌上。
  • Nature:RAS突變激活胰腺癌細胞的巨胞飲作用,使得它們避免挨餓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通過劫持從周圍環境吸收營養物的過程來幫助胰腺癌細胞避免挨餓的機制。他們解釋了RAS基因發生的突變不僅促進在90%的胰腺癌患者中觀察到的異常生長,而且還加快為這種生長提供所需的胺基酸和代謝物的過程。
  • Treg細胞能抑制免疫系統殺傷胰腺腫瘤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兩類細胞協同作用能夠保護胰腺腫瘤免受免疫系統的摧毀,然而,在阻斷了這一信號之後免疫系統則恢復了殺傷腫瘤細胞的功能。  這項研究是由來自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做出的,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cell reports》雜誌上。
  • 【新發現】冷泉港實驗室研究:阻止膽固醇的儲存,可阻止胰腺癌細胞...
    近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研究發現,阻止胰腺癌細胞膽固醇的儲存,便可阻止胰腺癌細胞的生長。 膽固醇又稱膽甾醇,是細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它不僅參與形成細胞膜,而且是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以及甾體激素的原料。
  • KRAS和TP53基因突變通過促進ARF6途徑侵襲組織和逃避免疫
    已知有兩個基因突變誘導途徑,會增強胰腺癌侵襲組織和逃避免疫系統的能力。期,來自日本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了這一過程的分子細節,為免疫治療提供了藥物靶點。KRAS和TP53基因突變與胰腺導管腺癌密切相關,後者是目前最常見的胰腺癌類型。通常,胰腺癌在被診斷時已經發展為惡性腫瘤,這使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極低(不到10%)。因此,了解它在分子水平上是如何發展的可能有助於抗癌藥物的開發。
  • 用ES細胞和iPS細胞製造胰腺 旨在發現糖尿病的新療法
    ,分泌胰島素的胰腺β細胞可以在試管中製造和移植。在胰腺生成研究中,有一種方法可以從體內取出胰腺的成人幹細胞,並觀察其增殖過程。然而,組織中有日常再生和非日常再生的組織,而胰臟不是頻繁再生的組織。粂昭苑教授認為很難使用成人幹細胞,所以選擇了使用ES細胞和iPS細胞的方法。
  • 南醫大附屬蘇州醫院冀勝軍團隊:阿託伐他汀可能通過抑制神經營養因子受體抑制胰腺癌細胞的增殖浸潤 | AME作者面對面
    分享團隊:南醫大附屬蘇州醫院冀勝軍團隊所刊雜誌: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點擊查看雜誌詳情與影響因子)文章標題:阿託伐他汀可能通過抑制神經營養因子受體抑制胰腺癌細胞的增殖浸潤
  • 李虹/李亦學研究組合作破譯胰腺癌肝轉移的分子特徵
    目前對胰腺癌轉移的研究大多基於細胞系、小鼠模型、穿刺樣本或屍檢樣本。這些樣本雖然極大幫助我們發掘胰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但提供的信息有限,特別是在轉移灶轉錄組特徵的解析上。肝轉移性胰腺癌佔所有胰腺癌的一半以上。
  • ACS Omega:新型螢光探針或能有效尋找胰腺癌細胞
    Strongin教授指出,這種螢光探針的高度選擇性能夠幫助我們減少分析冷凍切片過程中的認為主觀性,同時這也是一種唯一的人工探針來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對結果進行分析;通過對13種化合物進行檢測,研究人員最終選定了三個類別的分子在健康的CD-1小鼠中進行研究,第一個實驗就是觀察相比亞甲藍而言,螢光探針在健康小鼠機體中的分布情況,結果表明,在小鼠機體中,螢光探針分子表現出了較好的胰腺組織特異性。
  • 研究揭示星形膠質細胞抗炎活性機制
    研究揭示星形膠質細胞抗炎活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4:51:09 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Quintana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Nature:蛋白質促進巨噬細胞的破壞作用
    來自德州大學的Giulio Draetta教授及其同事發現胰腺癌細胞表面的一種名為syndecan-1(SDC1)的蛋白質可以響應胞內KRAS的信號,並促進巨噬細胞的破壞作用。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的《Nature》雜誌。        「癌症之王」胰腺癌本身就令人不寒而慄,而90%胰腺導管癌中存在KRAS突變。
  • 胰腺癌治療新靶點,有望讓癌細胞「斷糧」!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機制, 胰腺腫瘤通過劫持從周圍環境吸收營養的過程,來為癌細胞提供給養。眾所周知,RAS基因會導致90%的胰腺癌患者出現腫瘤異常生長,也促進了提供這種生長所需基礎的過程。 這種過程稱為巨胞飲作用(Macropinocytosis),它吞噬蛋白質和脂肪,並可分解為胺基酸和代謝產物,用於構建新的蛋白質、DNA鏈和細胞膜。沒有這些給養,癌細胞就無法繁殖。
  • 科學家發現肝癌細胞增殖非編碼RNA調控機制
    一般多見於胃、膽道、胰腺、結直腸、卵巢、子宮、肺、乳腺等器官惡性腫瘤的肝轉移。我國科學家通過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發現了兩種非編碼RNA調控肝癌細胞增殖分子作用機制。這是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得的消息。據介紹,非編碼RNA是指不能編碼產生蛋白質的RNA分子。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主要包括微小RNA,長鏈非編碼RNA以及環狀RNA等。
  • 蛋白激酶D1促進癌細胞的胞外囊泡分泌進而導致小鼠肺轉移
    分子的細胞外囊泡(sEVs、外泌體),可能促進轉移的形成。,增加了癌細胞中小細胞外囊泡的分泌,從而促進了小鼠向肺的轉移期刊:GastroenterologyIF:19.233發表時間:2020.5.13通訊作者單位:烏爾姆大學醫院DOI號: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20.05.052 研究內容作者首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