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細菌性營養不良伴隨著結腸癌和
肝癌等惡性腫瘤的癌變,並且近期經發現還與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的發病機理有關。但是,人們尚未明確真菌微生物組(mycobiome,又稱為fungal microbiome)與
腫瘤發生是否有關。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真菌從腸腔遷移到胰腺中,而且這與PDAC的發病機制有關。相比於正常的胰腺組織,人類患者和PDAC小鼠模型中的PDAC腫瘤具有的真菌增加了大約3000倍。基於α和β多樣性指數,PDAC
腫瘤的真菌微生物組組成與腸道或正常胰腺中的真菌微生物組組成不同。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10月2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fungal mycobiome promotes pancreatic oncogenesis via activation of MBL」。
圖片來自Nature, 2019, doi:10.1038/d41586-019-02892-y。
具體而言,在小鼠和人類中,侵襲到PDAC腫瘤中的真菌群落明顯富集馬拉色菌(Malassezia spp.)。在緩慢進展性PDAC模型和侵襲性PDAC模型中,剔除真菌微生物組可阻止
腫瘤生長,而重新定植馬拉色菌菌種--但不是假絲酵母屬(Candida)、
酵母屬(Saccharomyces)或麴黴屬(Aspergillus)中的菌種---可加快
腫瘤發生。
這些研究人員還發現,甘露糖結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 MBL)與真菌細胞壁中的聚糖結合來激活補體級聯反應,這是腫瘤進展所必需的,然而剔除腫瘤外區域中的MBL或C3或者敲低腫瘤細胞中的C3aR,都可阻止
腫瘤生長。
此外,在Mbl缺陷型小鼠或C3缺陷型小鼠中,對真菌微生物組進行重編程並不會改變PDAC進展。
由此可見,這項研究表明致病性真菌通過激活MBL來驅動補體級聯反應,從而促進PDAC
腫瘤生長。(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Berk Aykut et al. The fungal mycobiome promotes pancreatic oncogenesis via activation of MBL. Nature, 2019, doi:10.1038/s41586-019-16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