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團隊 Science 發文,揭示 T 細胞維持靜息狀態的分子機制

2021-01-09 騰訊網

眾所周知,T 細胞的激活對於免疫系統抵抗外界感染以及其它類型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穩態情況下,T 細胞始終處於靜止狀態,而其異常活化則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儘管 T 細胞維持靜息狀態十分重要,但其基礎機制仍然難以捉摸。

今日,耶魯大學的 Richard Flavell 實驗室的研究者們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論文中,報導了轉錄因子 BTG1 和 BTG2 在「靜息狀態 T 細胞」中選擇性表達,並且揭示了 BTG1 和 BTG2 調節 T 細胞活化的分子機制1。

圖片來源:Science

背景介紹

「靜止(quiescent)」指的是一種特殊的細胞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細胞會因環境變化而進入一種可逆的細胞周期停滯狀態2。

對於 T 細胞而言,在沒有激活信號的情況下會長期處於靜止狀態。在這種狀態下,T 細胞幾乎不會增殖並維持較低的基礎代謝率,從而維持生存必需。在 T 細胞受體以及共刺激信號被激活後,T 細胞退出靜止狀態並進入克隆擴增和分化階段3。

此前研究表明,T 細胞的靜止狀態是一種「主動」而非「被動」的特徵,其受到諸多基因的共同調節。例如,在未激活的 T 細胞中,轉錄因子 FOXO1 和 KLF2 通過調節 Ccr7,S1pr1 和 Sell 等基因來控制細胞的運輸4。此外,FOXO1,FOXP1 和 TOB 能夠調節一些細胞因子以及受體蛋白的活性,從而調節 T 細胞維持在靜息狀態5。

儘管此前研究已經表明 T 細胞的靜止狀態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但對其中的機制了解甚少。

在最近發表的研究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缺乏 BTG1 / 2 的 T 細胞由於信使 RNA(mRNA)豐度的整體增加而導致 T 細胞發生增殖和自發激活,從而降低了激活閾值。進一步,BTG1 / 2 缺乏症導致 mRNA 尾部長度增加,從而導致其半衰期增長。因此,BTG1 / 2 促進了腺苷酸化和 mRNA 的降解,以確保 T 細胞處於靜息狀態。

具體內容

為了揭示調節 T 細胞靜止的內在因素,作者在靜止 T 細胞中搜索了由「超級增強子」(組蛋白 H3 賴氨酸乙醯化(H3K27ac)信號)調控的基因。

之後,作者發現其中大約 1% 與 BTG1 和 BTG2 的表達相關。BTG1 / 2 屬於 ERBB2(BTG / TOB)家族的 B 細胞易位基因/轉導子,被認為參與了許多細胞過程並且具有抗增殖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BTG1 / 2 在 BTG / TOB 家族的淋巴結和白細胞中高表達,表明它們在免疫系統中的特定作用。

接下來,作者發現 BTG1 / 2 主要表達於天然 T 細胞以及記憶 T 細胞中,這與其它已知的「靜息狀態」相關標記相類似(例如 Foxo1,Il7r 和 Klf2)。

此外,BTG1 / 2 的表達水平在 T 細胞受體激活後迅速降低,並在激活狀態期間保持較低水平。因此,這些結果表明 BTG1 和 BTG2 主要表達於靜息狀態下的 T 細胞中。

圖片來源:Science

為了了解 BTG1 / 2 在體內的作用,作者使用 CRISPR-Cas9 技術構建了 BTG1 和 BTG2 條件性敲除小鼠。

作者發現:與野生型小鼠相比,BTG1 和 BTG2 雙重條件敲除小鼠外周血中未激活 CD4 和 CD8 T 細胞數量和佔比顯著降低。而單基因敲除小鼠則未顯示出任何明顯變化。這一結果表明 BTG1 / 2 在功能上具有冗餘性。

此外,雙重基因敲除小鼠脾臟中 T 細胞 Ki- 67 的表達量顯著增加。細胞大小顯著增加,而 G0 期細胞比例相對更低,這表明在缺乏上述基因的情況下,T 細胞的靜止狀態受到了影響。

為了確定雙重基因敲除小鼠中的 T 細胞是否更傾向於離開「靜止狀態」,作者進行了體外 T 細胞增殖測定。結果表明,在較低程度的 TCR 刺激條件下,缺失突變體小鼠的 T 細胞更加容易經歷克隆擴增。相反地,野生型小鼠體內的 T 細胞在相同條件下幾乎不發生增殖。這些結果表明,BTG1 / 2 缺陷的 T 細胞似乎對激活信號更為敏感,可以輕鬆克服激活閾值。

圖片來源:Science

為了深入了解 T 細胞維持於靜止狀態的分子機制,作者對野生型以及 BTG1 / 2 缺失突變體小鼠體內的未激活 T 細胞進行了 RNA 測序(RNA-seq)。總的來說,突變體細胞中 mRNA 的豐度存在整體性的增加,整個轉錄組的這種變化可能暗示了某種普遍性的改變。

此外,作者發現其中與免疫系統激活和增殖有關的調節因子上調十分顯著。為了檢查 mRNA 的增加是否與功能性蛋白數量的增加相一致,作者通過流式細胞儀測量了平均螢光強度,結果驗證了作者的假設。總之,上述結果表明,在 BTG1 / 2 缺失的情況下,mRNA 和蛋白質的豐度普遍上調,這可能導致未激活 T 細胞的活化。

圖片來源:Science

整個轉錄組中 mRNA 豐度的增加表明 BTG1 / 2 可能在 mRNA 穩定性控制中起作用。由於此前研究已經證明 BTG1 / 2 在體外能夠與 poly-A 結合蛋白(PABP)和 CCR4 -NOT(CNOT)腺苷酸酶複合物的亞基結合,因此作者研究了未激活 T 細胞中 BTG1 / 2 是否存在類似的結合機制。

通過共免疫沉澱和原位鄰近連接測定法,作者表明 BTG1 / 2 與幼稚 T 細胞中的 PABP 和 CNOT7 存在物理相互作用,並且不依賴於 RNA 分子。此外,喪失了與 PABP 或 CNOT7 相互作用能力的 BTG1 缺失突變體喪失了抑制 T 增殖的活性。因此,BTG1 / 2 的功能取決於與 PABP 和 CNOT7 的相互作用。

接下來,作者檢測了 BTG1 / 2 缺失是否影響細胞中 mRNA 的轉換,我們測量了 mRNA 的衰減率。

值得注意的是,與野生型 T 細胞相比,BTG1 / 2 缺陷型 T 細胞中的細胞質 mRNA 的衰減速率有所降低。然而,對於活化 T 細胞而言,兩者之間沒有明顯區別。這表明上述調節機制僅存在於未激活 T 細胞,而不存在於激活後的 T 細胞中。

圖片來源:Science

研究小結

總之,這一研究解釋了維持 T 細胞靜止狀態的新機制。

BTG1 和 BTG2 在靜態 T 細胞中高度特異性地表達,並促進 mRNA 的腺苷酸化和降解。與 BTG1 / 2 不同,腺苷酸酶的表達較為普遍,而表達量較低,這意味著 BTG1 / 2 在免疫細胞中具有特殊功能。因為 BTG1 / 2 與 PABP 和 CNOT 複合物相互作用,後者非特異性地與 mRNA 結合,所以 BTG1 / 2 可以調節 mRNA 水平的整體性下調。

因此,作者揭示了 BTG1 / 2 介導的體內腺苷酸化的生物學後果。B 細胞也可以使用類似的機制通過 BTG1 / 2 保持其靜止狀態,例如 BTG1 / 2 在白血病和淋巴瘤中通常發生失調。同樣,除 BTG1 / 2 外,其他輔助因子可能在某些細胞類型中募集並增強 mRNA 的腺苷酸化和降解。這一機制可能廣泛適用於其他細胞和組織。

相關焦點

  • 瞿禮嘉課題組在Science發文揭示植物中調控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的分子機制
    ,並揭示了該過程的分子調控機制。但是,ANX1/2是如何維持花粉管細胞的完整性的?他們識別的信號分子是什麼?花粉管又是如何在適當的地方、適當的時間發生爆炸、釋放精細胞的?這一系列重要的科學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
  •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 12月12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宏偉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催化DNA鏈交換的人源重組酶RAD51
  • 研究人員揭示效應性T細胞和耗竭性T細胞早期命運決定機制
    John Wherry組在Immunity雜誌上發表了文章「TCF-1-Centered Transcriptional Network Drives an Effector versus Exhausted CD8 T Cell-Fate Decision」,揭示在小鼠模型中慢性感染和腫瘤發生早期,存在著耗竭性T細胞前體(Tex precursors)和類效應性T細胞(Effector-like
  • 【學術前沿】學會理事、中科大趙忠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如何免疫...
    --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趙忠教授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 Science:揭示富馬酸鹽阻斷細胞焦亡機制
    細胞焦亡的形態學特徵、發生及調控機制等均不同於凋亡、壞死等其他細胞死亡方式。迄今為止,已經證實弗氏志賀氏桿菌、沙門氏桿菌、李斯特桿菌、綠膿桿菌、弗朗西斯氏菌、嗜肺性軍團桿菌以及葉爾森桿菌均可誘導巨噬細胞產生caspase-1依賴性的細胞死亡方式。現有研究發現,caspase-1依賴性的細胞死亡方式不僅存在於單核巨噬細胞,還存在於樹突細胞等其他細胞中。
  • 山東農大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教授科研團隊歷時近十年,首次揭示了WUS、STM、CLV3三個關鍵因子之間精細的相互作用模式,解析了WUS和STM介導幹細胞形成和維持調控途徑的交叉和協同,為進一步分析植物莖端分生組織幹細胞活性的調控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耶魯大學劉延盛團隊發現磷酸化修飾對蛋白質表達穩定性的影響
    細胞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功能分子是蛋白質,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是調控蛋白結構、定位、穩定性以及降解速率等特性的重要方式。最常見的磷酸化修飾對於蛋白質的特性和功能發揮著基礎作用。2020年11月25日,耶魯大學醫學院劉延盛組在Devolopmental Cell雜誌發表題為「Global and Site-Specific Effect of Phosphorylation on Protein Turnover」的研究成果,文章的第一作者為該組的兩位訪問學者吳重德和巴乾
  •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作用 2018-07-2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在過去的工作中,科學家們發現Mettl3-Mettl14介導的m6A能夠促進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發展並維持白血病起始細胞。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 | 小柯機器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然而,莖尖分生組織中幹細胞光譜抗病毒的機制卻並不清楚。
  • Nat Commun: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癌症轉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19年7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機體癌症轉移的分子機制,同時研究者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工具來檢測特定癌症患者機體中引發疾病的誘導子,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癌症的新型療法。
  • Nat immunol:轉錄組+蛋白組學揭示免疫T細胞迅速激活分子機制
    正常情況下,T細胞保持靜止狀態在體內巡邏,以最小的能量消耗維持必要細胞程序;一旦受到病原體刺激,T細胞迅速活化,通過大量的重編程產生有效的反應。以往研究多集中在活化的T細胞的重編程過程,但其過程中涉及到的mRNA翻譯動力學和蛋白質更新動力學卻研究較少。
  • ...團隊發文揭示C2c1-sgRNA複合物嚴謹型識別PAM-DNA底物的分子機制
    4月4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題目為《C2c1-sgRNA複合物嚴謹型識別PAM序列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stringent PAM recognition by CRISPR-C2c1 in complex
  • Science|童亮課題組等揭示histone pre-mRNA 3'端加工的分子機制
    但至今對於HCC/mCF 如何催化切割pre-mRNA以及與輔助蛋白之間如何互作的分子機制依然知之甚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童亮研究組曾在2006年解析了核酸內切酶CPSF73 閉合狀態的晶體結構【2】,並且多年來一直從事對 pre-mRNA 不同類型3』端加工機器的結構生物學研究。
  • Science:肺泡神經內分泌細胞調節局部免疫反應機制
    2016年1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靜息狀態下,人體肺部每分鐘進出的空氣大約有5-8升,其中含有大量的過敏原物質。這些信號能夠被肺部表面的細胞識別並傳遞引發一系列生理反應,包括肺部血壓,免疫反應,呼吸節律等方面,然而其中的機制並不清楚。
  • 研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系統的主要骨架分子,由磷脂構成的膜系統除了將細胞與外環境分開,還將細胞內的不同區域進行分隔增加代謝的效率。除了組成膜系統,磷脂及其修飾物在調控多種細胞內過程中具有特異性的生理作用。
  • 科學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系統的主要骨架分子,由磷脂構成的膜系統除了將細胞與外環境分開,還將細胞內的不同區域進行分隔增加代謝的效率。除了組成膜系統,磷脂及其修飾物在調控多種細胞內過程中具有特異性的生理作用。
  • 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被山東農大科研人員揭示
    PNAS |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調控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的WUSCHEL(WUS)、SHOOTMERISTEMLESS (STM) 和CLAVATA3 (CLV3)三個關鍵因子已被國內外科學家發現20餘年,學術界對
  • 造血幹細胞髓系分化潛能調控的分子機制_鄭大中科博生
      據中科博生研究表明, 造血幹細胞通過調節自我更新和分化來維持造血系統的穩態。在應急情況下,處於靜息狀態的造血幹細胞能夠快速激活,分化產生所需要的各種血液細胞,這一過程是如何調控的並不清楚。
  • 研究揭示TIN2複合物參與端粒保護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勇研究組、美國耶魯大學Sandy Chang、上海交通大學雷鳴研究組合作,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es
  • 鄧劉福團隊揭示cGAS-STING促進T細胞抗腫瘤免疫應答新機制
    因此如何改善T細胞的質量使免疫治療的T細胞維持更長的時間,促使它們複製和擴增是提高T細胞治療效果的新策略。該研究揭示了內源性cGAS-STING信號通過維持CD8+T細胞的「乾性」促進T細胞抗腫瘤免疫應答的作用機制,為提高臨床T細胞治療效果提供了新的策略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