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發文揭示C2c1-sgRNA複合物嚴謹型識別PAM-DNA底物的分子機制

2020-12-06 中國教育在線

  4月4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題目為《C2c1-sgRNA複合物嚴謹型識別PAM序列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stringent PAM recognition by CRISPR-C2c1 in complex with sgRNA》)的研究論文。

  CRISPR-C2c1是一類V-B亞型的CRISPR系統,研究顯示該系統能夠在crRNA:tracrRNA的引導下剪切底物DNA,C2c1需要tracrRNA的引導才具備活性,這是與V-A型Cpf1系統只需要crRNA的引導完全不一樣的;此外,C2c1和Cpf1識別的PAM序列也不一樣。然而與Cpf1一樣的是,C2c1也僅含有一個保守的RuvC核酸內切酶結構域。目前C2c1已經被證明能夠在人類細胞裂解液中有剪切目的DNA的活性,但這背後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RISPR-C2c1以嚴謹型識別方式結合PAM序列

  為了揭示C2c1識別crRNA和結合PAM的分子機制,該團隊解析了Bacillus thermoamylovorans C2c1 (BthC2c1)和123-nt的crRNA(包含有幾乎全長的crRNA以及tracrRNA),28-nt的target DNA,以及12-nt的non-target DNA的三元複合物的2.6 ?晶體結構。結構研究發現,與Cas9和Cpf1寬鬆型識別PAM序列不一樣的是,BthC2c1通過一種嚴謹型方式識別PAM序列。而且通過分析結構,推測刪除位於BthC2c1表面的sgRNA的Loop 1(38-nt)並不會影響BthC2c1引導剪切的活性,事實上,功能試驗也證實上述推測。有趣的是,測序發現BthC2c1在target DNA上的剪切位點並不位於guide RNA:target DNA異源二聚體內,反映出和Cas9以及Cpf1不一樣的剪切機制。因此,該複合物結構不僅揭示了C2c1結合sgRNA和識別PAM的分子機制,而且為改造C2c1以及其他Cas核酸內切酶,使之成為更高效、更特異的基因編輯工具提供了結構基礎,具有指導改造新型基因編輯系統的應用價值。這是該課題組在病原與宿主相互作用系統以及基因編輯系統領域取得的又一研究成果。

  哈爾濱工業大學黃志偉教授為本研究論文的通訊作者,該團隊的博士研究生吳丹、關曉宇和師資博士後朱玉威為該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上海同步輻射中心為晶體數據收集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支持。本項目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哈工大青年科學家工作室等基金的資助。

  文章連結: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aop/ncurrent/full/cr201746a.html

相關焦點

  • 哈工大團隊發文揭示C2c1-sgRNA複合物嚴謹型識別PAM-DNA底物的分子...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402/n1146445/c5568791/content.html)2017-04-11報導:2017年4月4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細胞研究》(Cell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題目為《C2c1-sgRNA複合物嚴謹型識別PAM序列的結構基礎
  • 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發文揭示C2c1-sgRNA複合物嚴謹型識別PAM...
    哈工大報訊(王計/文)4月4日,我校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題目為《C2c1-sgRNA複合物嚴謹型識別PAM序列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stringent PAM recognition by CRISPR-C2c1 in complex with sgRNA》)的研究論文。
  • 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發文揭示C2c1-sgRNA複合物...
    4月4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題目為《C2c1-sgRNA複合物嚴謹型識別PAM序列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stringent PAM recognition by CRISPR-C2c1 in complex with
  • 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在《自然》發表論文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16日電 7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研究組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題為《葡萄糖轉運蛋白識別與轉運底物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transport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連續發文首次揭示組蛋白巴豆醯化特異識別機制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連續發文首次揭示組蛋白巴豆醯化特異識別機制 清華新聞網4月23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分子細胞》和《細胞研究》分別發表題為「AF9 YEATS結構域在分子層面偶聯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和活躍轉錄」(Molecular Coupling of
  • 上海生科院揭示胸腺嘧啶水解酶底物特異性的分子基礎和催化機制
    雖然TET蛋白與包含5mC修飾鹼基的D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已經被報導,但TET蛋白識別和區分胞嘧啶C5位不同修飾基團以及催化5mC發生連續氧化反應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因此,研究T7H的底物特異性識別和催化機制可以增進對TET蛋白結構和功能的理解。
  • Cell | 雷鳴組揭示人源核糖核酸酶P的分子機制
    作為少數的且最重要的核酶之一,了解RNase P的底物識別和分子催化機制至關重要。此前的RNase P分子機制研究主要停留在原核和低等真核生物研究水平【4-6】。繼今年9月份Science 雜誌刊文揭示了酵母RNase P的工作機理後(Science | 雷鳴團隊等首次揭示真核生物tRNA前體5』端加工成熟機制)【6】,上海交大附屬九院雷鳴團隊於北京時間10月26日在Cell雜誌發表了題為Cryo-EM Structure
  • 研究揭示蛋白酶體在泛素鏈誘導下的變構及底物識別機制
    研究揭示蛋白酶體在泛素鏈誘導下的變構及底物識別機制 2019-03-18 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該研究解析了一系列蛋白酶體在K48-Ub4泛素鏈存在下的近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首次捕捉到蛋白酶體與K48-Ub4泛素鏈結合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泛素鏈在調節蛋白酶體識別泛素化底物進而引發底物降解的分子機制,為最終闡明生理條件下蛋白酶體降解泛素化底物機制提供了關鍵結構基礎
  • 中國科大揭示了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
    中國科大揭示了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機制 高等真核生物細胞通過降解清除不需要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以維持胞內蛋白質分子的正常水平及功能
  • 生物物理所合作研究揭示microRNA生成過程中的重要分子機制
    因此,miRNA的功能及其自身的生成與調控機制一直都是生物醫學研究熱點。具有功能的miRNA是由一條包含一個頸環結構的更長轉錄本(又稱pri-miRNA)經過兩步切割反應而產生。第一步切割反應在細胞核內進行,由Drosha/DGCR8複合物催化完成,其中Drosha為III型RNA切割酶,是核心催化組分,DGCR8為雙鏈RNA結合蛋白,負責招募pri-miRNA底物。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KDM5亞家族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底物識別機制
    KDM5亞家族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底物識別機制。對其分子機制的研究為探索生命本質以及開發相應的靶點藥物提供了理論依據。  以往研究表明,擬南芥JMJ14是一個含有jumonji結構域的組蛋白H3K4me3的去甲基化酶,從序列分析上屬於KDM5亞家族。人源的KDM5亞家族基因可以促進腫瘤生成及產生耐藥性,因而是重要的抗癌藥物靶標,但植物或動物中KDM5亞家族去甲基化酶的其底物識別機制尚不清楚。
  • ...偉教授團隊揭示 Anti-CRISPR 對I-F型CRISPR-Cas複合物的抑制機制
    近日,我校生命科學中心黃志偉課題組與美國史丹福大學趙華(Wah Chiu)教授課題組合作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了題為《冷凍電鏡技術揭示AcrF9,AcrF8和AcrF6對I-F CRISPR–Cas複合物的抑制機制》(Inhibition mechanisms ofAcrF9, AcrF8, and AcrF6 against type I-F CRISPR–Cascomplex
  • 科學家揭示天然免疫中caspase活化和識別GSDMD介導細胞焦亡的完整分子機理
    該研究完整地揭示了天然免疫應答中caspase精確地自剪切活化,進而特異地識別和切割GSDMD,引發細胞焦亡的分子機制。  細胞焦亡是機體重要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拮抗和清除病原菌感染中發揮關鍵作用,過度的細胞焦亡會誘發包括敗血症在內的多種炎症性疾病。
  • 研究揭示Chz1識別並組裝H2A.Z的分子機制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政研究組綜合運用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方法對組蛋白變體的特異識別進行了系統研究,先後報導了Anp32e識別H2A.Z並將其移除染色質的結構和分子機制(Cell Research 2014),以及染色質重塑複合物亞基YL1識別H2A.Z並幫助其染色質組裝的結構和分子機制(Nat Struct Mol Biol 2016)。
  • 我委支持建設的蛋白質上海設施在揭示人源核糖核酸P的分子機制方面...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精準醫學研究院相關研究團隊,利用利用蛋白質上海設施,在RNase P的底物識別和分子催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項研究成果已被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錄用並發表。研究中,研究團隊成功從Expi293F細胞中提取出人源RNase P複合物,並利用冷凍電鏡單顆粒重構技術(Cryo-EM),第一次揭示了高解析度的人源RNase P的複合物結構,為深入研究tRNA底物識別和加工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揭示先天免疫模式識別受體TLR13特異識別單鏈RNA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柴繼傑研究組在《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發文揭示先天免疫模式識別受體TLR13特異識別單鏈RNA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9月8日電 8月3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柴繼傑研究組與王宏偉研究組、王佳偉研究組以及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Dekai
  • ...發表論文揭示 Anti-CRISPR 蛋白抑制 SpyCas9 活性的分子機制。
    為了研究 AcrIIA4 直接抑制 SpyCas9 活性的分子機制,課題組純化出 SpyCas9-sgRNA-AcrIIA4 複合物,並通過結構生物學研究方法解析了 SpyCas9-sgRNA-AcrIIA4 複合物的晶體結構,該複合物結構揭示 AcrIIA4 蛋白構象是一個新的摺疊,它結合在 SpyCas9 的 CTD、TOPO 和 RuvC 三個結構域形成的凹槽區域
  •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 12月12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宏偉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催化DNA鏈交換的人源重組酶RAD51
  • ...發文,首次揭示小分子藥物識別阿爾茨海默病重要蛋白的結構基礎
    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技術,這支研究團隊揭示了人類γ分泌酶(γ-secretase)分別與多種小分子藥物相結合的原子結構,總體解析度達到2.6~3.1埃。 研究機構的新聞稱,這是「首次完整展現了γ分泌酶結合底物與藥物的全過程,為了解γ分泌酶活性調節機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準藍圖」。
  • 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課題組揭示基因編輯系統Cas9變體的底物兼容性...
    哈工大報訊(生命/文)近日,我校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課題組通過結構生物學和生化研究手段揭示了SpCas9變體(xCas9 3.7)識別底物的兼容性和高保真性的分子機制。為了揭示xCas9 3.7具有廣泛的PAM兼容性和高度DNA靶向特異性的分子機制,該團隊解析了xCas9 3.7、sgRNA與包含兩種不同PAM的雙鏈DNA的三元複合物的三維結構進行結構分析,發現E1219通過鹽橋穩定的R1335對SpCas9嚴格選擇PAM序列至關重要,xCas9 3.7中E1219V的突變解除了對R1335側鏈的限制,使其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從而增加了對其他底物P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