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內的物流是如何進行的

2020-11-29 中國科學院

    10月7日,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詹姆斯·羅斯曼(左)、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蘭迪·謝克曼(中)和德國生物化學家託馬斯·蘇德霍夫(右),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細胞內囊泡運輸調控機制,即發現了細胞內主要運輸系統的機理。  

    細胞內的物流

  人體內有無數各種各樣的細胞,儘管它們非常微小,卻如同人類社會生活中的無數個企業或組織,會生產很多物質和產品,例如糧食加工廠生產的糧食。但糧食要運送到每個單位和家庭,則需要物流的配送。生物體的細胞也是如此,細胞可以生產很多蛋白質和化學物質(神經遞質),並且要把它們輸送到生物體所需要的地方。例如,胰島細胞生產胰島素,但是,需要把胰島素運送並釋放到血液中。因此,細胞中也存在頻繁而巨大的物流現象。

  現代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細胞內生產和加工物質後配送到機體所需要的地方的過程也大致能滿足現代物流的這些條件,因此可以稱為細胞內的物流。

  而且,細胞內的物流甚至比現實生活中的物流更為複雜、精準並且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因為細胞產生的分子,如激素、神經遞質、細胞因子和酶等物質有的要被運輸到細胞內的其他地方,有的則要被轉運出細胞。這就要求細胞生產的所有物質都要在正確的時刻被轉運到正確的地點。

  此次獲獎的三位科學家都發現,細胞內的物質不是散裝運輸的,而是要包裹起來,正如人們寄包裹時需要打包一樣。細胞生產的所有物質都是以小包,即細胞囊泡的形式傳遞的,而且囊泡需要在正確的時間被輸送至正確地點。

  囊泡是由膜包裹的微型小泡,能夠帶著細胞貨物穿梭於細胞器間,也能夠與細胞膜融合,將貨物釋放到細胞外部。囊泡轉運系統對於神經激活過程中神經遞質的釋放、代謝調節過程中激素的釋放等都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囊泡轉運系統,或該系統受到幹擾,就不僅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而且會對有機體有害,如導致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等病症。

  但是,三位科學家的貢獻各有不同。詹姆斯·羅斯曼闡明了囊泡與目標進行融合、使分子得以轉運的蛋白質機制;蘭迪·謝克曼則發現了一系列囊泡運輸所需要的基因;託馬斯·蘇德霍夫揭示了指導囊泡精確釋放物質的信號機制。

  不同的發現過程

  細胞內會生產各類物質,為了確保正確的貨物在合適的時間被運送到正確的目的地,需要動用多個系統。最早對這一系統感興趣並揭示其中某種規律的是蘭迪·謝克曼。他在20世紀70年代就決定利用酵母作為模式生物,研究細胞內的這種轉運系統的根本動力,即基因是如何調控囊泡轉運系統的。

  酵母是一種用途最廣但也最不起眼的微生物。由於酵母菌的研究成果不保證能應用於人類身上,謝克曼當年的首個研究資助申請被駁回。但是,他堅持研究了下去,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通過基因篩選,謝克曼發現了細胞轉運機制有缺陷的酵母細胞,在這種酵母中產生的細胞物質在轉運中會受到堵塞,就像公路上的公交車擁堵一樣,表現為一些細胞囊泡堆積在細胞的某些部位。原因在於,某些基因導致了細胞囊泡的運轉不周和擁堵。但是,這些基因是什麼,則需要發現和鑑別。於是,謝克曼一直致力於發現與囊泡堵塞相關的突變基因。通過長期研究,謝克曼鑑定了能控制細胞轉運系統不同方面的三類基因。在1990年5月的《細胞》雜誌上,舒克曼發表的一篇論文解釋了在一大類分泌基因中的三個基因變異會造成細胞囊泡的擁堵。這就能比較充分地闡釋細胞囊泡轉運系統的嚴格調控機制。

  詹姆斯·羅斯曼的成就是,發現了細胞囊泡是如何在正確的地點進行釋放的,正如現實生活中的物流,貨物到了一個正確的目的地需要卸貨一樣。

  羅斯曼的研究並非一朝一夕完成,而是經過了長年累月努力。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羅斯曼利用哺乳動物細胞研究囊泡轉運系統。在1984年12月的《細胞》雜誌上,羅斯曼等人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一個蛋白複合物(SNARE蛋白)可以使囊泡融合到相對應的內膜系統或者細胞膜中。

  在後來的研究還發現,這樣的蛋白複合物有很多,其作用也是為了確保貨物被交付到準確的位置後才能卸貨,所以囊泡只能與目標膜以特異性的方式進行結合。囊泡結合細胞外膜釋放細胞貨物的原理與在細胞內進行轉運的原理是相同的。而且,謝克曼發現的那些酵母基因中,有一部分基因的蛋白產物是與羅斯曼在哺乳動物中發現的蛋白相對應的,這也揭示了細胞轉運系統有著古老的演化起源。

  蘇德霍夫的獲獎主要源於其對神經細胞之間的功能性接觸區——突觸的研究。突觸是神經信號即神經遞質傳輸的關鍵通道,無數突觸形成天文數字的溝通互動,從而產生人類各種活動、感覺、情緒和記憶。神經細胞產生的物質(分子)也是通過細胞囊泡的方式來傳遞的。

  蘇德霍夫在1990年的《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闡明,囊泡通過與神經細胞外膜融合將神經遞質釋放到細胞外。這其實就是謝克曼和羅斯曼已經發現的機制。但是,蘇德霍夫的發現更進了一步,囊泡只有在需要向相鄰的神經細胞發送神經信號時才能將包含的神經遞質釋放出,那麼,這個過程是怎樣進行精確控制的呢?蘇德霍夫解開了這個謎。

  原來,鈣離子參與了控制神經遞質釋放的過程。蘇德霍夫於20世紀90年代致力於觀察神經細胞中的鈣離子敏感蛋白。隨後他揭示了對鈣離子進行應答、並促使相鄰蛋白質迅速將囊泡結合到神經細胞外膜的分子機制,也即囊泡的拉鏈被打開、神經遞質被釋放。這個過程可以表述為,當突觸前細胞內游離鈣離子和一種蛋白——突觸結合蛋白結合時,會導致突觸囊泡和細胞膜融合,使神經遞質釋放。

  正是蘇德霍夫的發現才解釋了囊泡轉運在什麼時間發生,並闡明了囊泡中的物質(分子)可以通過信號來控制釋放。

  細胞內運輸機制的意義

  三位科學家的發現表明,生物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像一個工廠,會生產和輸出許多物質,這些物質被包裹在囊泡內運輸到細胞周圍和細胞外。因此,了解細胞內物質輸送的原理可以指導如何在細胞內把物質在適宜的時間運送到正確的地點。這種原理特別適用於藥物研發。

  另一方面,囊泡以膜融合的方式運送物質也表明,蛋白質和其他物質可以在細胞內和細胞之間進行傳遞,細胞可以利用這一過程來阻止它們的活動並且避免混亂。因此,細胞內物流的發現也解釋了為什麼胰島素釋放入血液時人的生理會有較大變化,同時也闡明了神經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達,以及病毒感染細胞的方式。

  當然,三位科學家,尤其是蘇德霍夫的發現對今天美國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開啟的另一個宏大的科學研究——腦計劃研究更有意義。神經突觸是神經元信息傳遞的關鍵結構,當神經興奮時,神經電活動傳遞到突觸前膜,導致細胞外鈣離子經過離子通道擴散到細胞內,鈣離子和突觸結合蛋白是突觸囊泡釋放的開關,囊泡釋放涉及囊泡和細胞膜的融合,這個融合過程是神經遞質釋放的關鍵步驟。

  人在感覺、思考或運動時,腦內神經元之間必須進行通信聯繫。神經元可以在微秒時間內進行信息交換。當神經元被激活時,突觸前神經釋放神經遞質,遞質經過突觸間隙擴散到突觸後細胞膜,和細胞受體結合併產生作用。因此,蘇德霍夫等人的發現對理解正常生理和解釋一些疾病的病理方面有重要作用。

  例如,通過對囊泡輸送的分子機理的認識,可以觀察和了解不同神經元的不同類型突觸以及不同的神經遞質傳遞的機制。而囊泡要傳遞細胞生產的物質,就首先需要一些分子,例如,需要突觸蛋白和突觸細胞粘附分子。但是,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和自閉症患者的突觸蛋白和突觸細胞粘附分子有異常,說明這些患者存在突觸傳遞障礙。從這個方向研究,可以找到治療這些患者的藥物或療法。

  此外,蘇德霍夫的另一些研究已證明,破傷風菌和肉毒桿菌毒素能通過選擇性阻斷突觸小泡蛋白和突觸小體相關蛋白(SNAP-25)來抑制囊泡和突觸前膜的融合。因此,通過這種機制,可以研發出治療破傷風和肉毒桿菌感染的藥物。

相關焦點

  • 細胞的「物流系統」如何運作?南科大學者首次揭秘新機制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吳吉通訊員 魏志毅 付文卿細胞有雖小,卻有一個神奇的「物流系統」,一旦細胞內物質運輸體系發生紊亂,則會引發各類疾病那麼,細胞的「物流系統」是如何運轉的呢?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魏志毅課題組與餘聰課題組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論文,揭示了細胞內廣泛存在的分子馬達蛋白所介導的物質運輸的新機制。細胞雖小,卻隱藏著巨大的奧秘。細胞中製造的大量蛋白質、激素、神經遞質等「貨物」需要在各種細胞器之間運轉,有的甚至要運送到細胞外去。
  • 諾貝爾生理學獎解讀:揭開細胞「物流」之謎
    一個細胞就好比一個人類社會。人類社會有多複雜,細胞活動就有多精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進行有效率的生產生活,就必須有效率地調配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源,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周密有效、安排得當的物流系統。
  • 細胞內的物流--201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解讀
    生物膜構成了細胞及細胞器之間的天然屏障,使得一些重要的生命活動能在相對獨立的空間內進行,從而產生了細胞之間、細胞器之間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過程。細胞內的膜性細胞器之間的物質運輸(如蛋白質、脂類)主要是通過囊泡完成的。囊泡是由單層膜所包裹的膜性結構,從幾十納米到數百納米不等,主要司職細胞內不同膜性細胞器之間的物質運輸,稱之為囊泡運輸(圖1)。
  • 南科大學者揭示細胞「物流系統」分子機制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魏志毅課題組與餘聰課題組合作在在Science Advances上以「F-actin disassembly factor MICAL1 binding to Myosin Va mediates cargo unloading during cytokinesis」為題發表研究論文,揭示細胞內廣泛存在的分子馬達蛋白所介導的物質運輸的新機制。
  • 聚焦:如何測出細胞內的黏度
    細胞圖。一對(紅色的)核仁在(綠色的)細胞核中相互靠近,在一系列的時間順序的圖像中相互融合。通過跟蹤兩個核仁的融合隨時間的變化,研究人員可以測量細胞核內的黏度。細胞核是蛋白質、RNA等許多攜帶細胞信息的分子的總部。想要理解這些分子是如何運作的就需要對他們移動的媒介有了解。現在,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首個測量細胞核內的粘度的非侵入式技術。研究團隊使用微米大小的蜂巢結構,也被稱為核仁,作為對細胞核環境的粘性的自然探針,並且發現細胞核內粘度是蜂蜜的大約300倍,與其他的侵入性的探測結果相一致。
  • 物流與植物那若即若離的事兒
    如果我們以物流的角度來看待植物,那會對我們的認知產生極大的火花甚至顛覆。那我們就按照植物的發展分類來深入了解吧。藻類植物:藻類植物是一類比較原始、古老的低等生物。藻類的構造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多為單細胞、群體或多細胞的葉狀體。如小球藻是單細胞,團藻屬於群體,海帶呈葉狀體。藻類含葉綠素等光合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屬自養型生物。
  • 細胞內如何形成「軟玻璃」
    活細胞可以容納具有軟玻璃特性的蛋白質聚集物。先前的研究表明,細胞蛋白滴可以凝固,但它們如何做到這一點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轉變。德國馬普學會分子細胞生物學和基因組研究所的Anthony Hyman、複雜系統物理研究所的Frank Jlicher與合作者準備了分離自細胞的蛋白液滴,並將新形成的液體與時間更久的液滴進行了對比。研究人員使用雷射束擠壓和拉伸液滴,後者隨著時間的增加變得更有彈性。
  • B肝病毒如何進入人體內興風作浪的?新研究:細胞內吞機制是原因
    B肝病毒如何進入,我們了解的還太少! 對於HBV的生命周期,研究人員對於大致的情況已經有所掌握。但是對於病毒進入的關鍵步驟,直到前幾年我們才知道進入的關鍵受體依賴於牛磺膽酸鈉共轉運多肽(NTCP)。
  • 蛋白質在細胞內如何相互作用?
    免疫共沉澱(co-IP)原理是以抗原和抗體的特異性結合以及來自細菌的兩種蛋白—Protein A/G—特異性結合抗體分子的現象為基礎的研究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經典方法,是確定兩種蛋白質在細胞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 Small:對細胞內鐵含量進行光學成像和高精度定量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精確量化細胞內的鐵含量對於推動磁性納米顆粒的生物醫學應用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對鐵進行量化的方法往往依賴於專門的儀器,並且這能對足夠多細胞的平均鐵含量進行定量分析。東南大學顧寧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學韋齊和教授設計了一種簡單而有力的方法以將數字光學顯微鏡與Beer-Lambert定律相結合,並證明該方法可以在單個細胞中對鐵含量進行光學成像和高精度定量研究。
  • 半日達10周年:從京東物流看中國電商物流體驗如何被定義
    要知道,當時中國的大部分網購物流配送時間都還保持在一周左右。 傳統的物流配送時間概念被徹底顛覆了,這個變化猶如在整個物流行業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整個中國快遞行業開始以「快」為標準進行發展,越來越多的快遞企業陸續推出當日達、次日達。不僅如此,京東物流還在用其強大的配送能力證明,「快」遠遠不是盡頭,因為時間可以更精準。
  • wish新手如何查詢店鋪物流延遲率?
    並且用戶主動取消的訂單不計入此指標內。 「Wish延遲發運率」的計算方法是將每周延遲的訂單數除以當周有效跟蹤信息的訂單數。在客戶下單5天內沒有確認並帶有有效的單號,會被表示為發貨延遲。 但有部分Wish新手賣家一臉蒙逼不知道自己哪些訂單延遲了發貨,下面就來說說Wish平臺如何查詢延遲發貨的訂單。
  • 國際物流雜誌:京東物流巨頭的崛起之路
    POSTAL AND PARCE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採訪了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綜合規劃群負責人傅兵,針對如何持續為消費者提供高效配送服務進行了探討。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綜合規劃群負責人傅兵京東目前提供哪些物流服務?
  • 「玻璃碎片」是如何在細胞內形成的?
    先前的研究表明,細胞蛋白滴可以凝固,但它們如何做到這一點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轉變。德國馬普學會分子細胞生物學和基因組研究所的Anthony Hyman、馬普學會複雜系統物理研究所的Frank Jülicher與合作者準備了分離自細胞的蛋白液滴,並將新行程的液體與時間更久的液滴進行對比。研究人員使用雷射束擠壓和拉伸水滴,水滴隨著時間的增加變得更有彈性。
  • Biofabrication 如何能在3D巴基球支架內裝載更多細胞?
    細胞量是決定生物3D印表機構體在後期臨床應用的重要指標,在有限的機構內,如何承載更多細胞是目前生物今日,我們研究一個類似的問題,就是在含有微孔結構的巴基球內如何加載更多的細胞,考慮到液體環境、細胞的形變、微孔結構的尺寸、以及細胞的脫離,這面臨著挑戰,採用超聲流體誘發流體動力效應,研究人員發現可以在3D微孔巴基球支架內加載更多的細胞。
  • 錳酸鋰動力電池如何推動新能源物流車市場化
    針對這個問題星恆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恆)副總經理兼質量技術中心總經理王正偉在「4月20日第九屆全球汽車產業峰會」上著重介紹了錳酸鋰動力電池如何推動新能源物流車市場化。 星恆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質量技術中心總經理王正偉 王正偉介紹,目前在電動汽車領域,星恆主攻電動物流車
  • 怎麼進行細胞計數?
    停滯期:細胞適應培養條件的階段,細胞在此階段不分裂。細胞通常在起始培養後的24小時內附著,該階段的總時長取決於培養之初使用細胞的生長階段和接種密度。對數期:細胞在此階段積極分裂,是評估群體生長和通用數據收集的最佳時間。
  • 中國物流企業家齊聚西海岸,獻智青島如何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11月21日,「2020(第十八屆)中國物流企業家年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召開,來自中國外運、中國物流、順豐集團、京東物流、蘇寧物流、日日順、美團配送、德邦等國內500餘家物流企業的高管及行業嘉賓,以及來自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青島市人民政府、山東港口集團和青島自貿片區等政府部門代表共1200餘人共襄盛會。
  • 細胞內蛋白質摺疊研究取得進展
    ,因此在細胞內開展蛋白質的結構和動力學研究對蛋白質功能的解析至關重要。細胞內大分子的濃度可以達到300-450g/L,擁擠的細胞環境可能會影響蛋白質的摺疊,進而影響其功能。但是細胞環境如何影響蛋白質摺疊過程目前並不很清晰。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姚禮山帶領的蛋白質設計研究組在細胞內蛋白質摺疊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順豐DHL智慧物流園區是如何煉成的?
    以上種種問題,都是造成物流效率低下的原因。因此,為了讓物流暢通無阻,順豐DHL供應鏈中國聯合華為一起行動,以康橋物流園區為孵化場,藉助華為智慧園區沃土數字平臺以及全棧ICT技術能力,結合順豐DHL 50年來的物流行業積累和創新實踐,打造智慧新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