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獎專題 | 靜脈血栓栓塞症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診治的系列研究與臨床應用

2021-02-13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靜脈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動脈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E)、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是一組相互關聯密切的疾病群。現代醫學觀點認為VTE=DVT+PE,DVT與PE在發病上具有一致性,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階段、不同部位的兩種表現形式。據統計,世界上每16秒就有1個人發生VTE,每37秒就有1個人因VTE死亡。美國每年需要幹預的VTE患者在400~500例/十萬人,近年來增長率為30%。據我國相關研究統計,中國VTE發生率為17.5例/十萬人,死亡率為2.1%。針對以上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的張福先教授帶領團隊開展「靜脈血栓栓塞症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診治的系列研究與臨床應用」研究,歷時20年,對肢體靜脈血栓形成與肺動脈栓塞的發生關係、VTE與髂股靜脈壓迫症候群、VTE與腫瘤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取得的系列理論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認可,理論成果成功臨床轉化並獲國家專利五項。「靜脈血栓栓塞症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診治的系列研究與臨床應用」項目榮獲201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項目組自1998年率先在國內對急性DVT患者進行前瞻性跟蹤研究,提出要改變「PE發生率低」傳統觀念,指明PE是臨床上相對較常見疾病,要重視VTE的防治;在國內首先提出了PE的臨床分型(無症狀型、有症狀型、致死型)和PE的預防理念(主動預防與被動預防);在國內首先引入穩定性血栓與不穩定血栓的新概念,把時間的長短僅作為衡量血栓穩定與否的條件之一而不是全部;在國內首先開展了DVT發生部位與PE發生關係的研究,指出右側肢體DVT發生PE的概率明顯高於左側的觀點;在國內率先開展研究得出結論:急性DVT形成後發生PE現象與患者離床活動時間沒有直接因果關係,從而為DVT臨床治療及患者在血栓穩定後早期離床活動預防血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在國內首先開展急性DVT導管溶栓方法的研究,指出;「先團注給藥再勻速給藥」效果最好,從而為臨床上科學的選擇溶栓方法提供依據;在國內首先開展VTE抗栓治療的研究,將抗血小板、抗血脂觀念引入臨床綜合治療DVT,並獲得良好效果。

項目組通過前瞻性研究提出髂靜脈壓迫≠髂靜脈壓迫症候群,髂靜脈壓迫是常見情況,而發生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卻是少見的觀點。當出現髂靜脈壓迫+靜脈高壓以及受累血管事件時才可以診斷為髂靜脈壓迫症候群,而VTE的防治主要應該針對真正有髂股靜脈壓迫症候群的患者。

項目組在國內提出重視對無原因DVT進行腫瘤篩查的觀念;在國內首先開展腫瘤患者合併髂靜脈受壓與DVT發生關係的跟蹤隨訪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腫瘤患者如果同時合併髂靜脈受壓可以高發VTE,因此對於此類患者應該早期進行預防性抗凝治療。

此外,項目組還開展了乘坐高鐵與誘發經濟艙症候群的相關研究、新型腔靜脈濾器的設計與研究、VTE醫院防控體系的建立與管理、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診治研究等。項目組自主研發的醫院VTE防控管理軟體已在國內被廣泛借鑑和應用,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焦點

  • 胸外科圍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症專題前言
    陳 軍靜脈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鑑於此種形勢,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胸外科分會於2016年12月在國內首次成立了中國胸外科靜脈血栓栓塞症研究協作組(The China National Research Collaborative Group on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oracic Surgery,以下簡稱研究協作組)。此後,開展了一系列VTE相關的臨床研究與普及推廣工作。
  • CNS Drug:抗精神病藥物增加靜脈血栓栓塞風險的最新研究進展
    靜脈血栓栓塞(VTE)是一種多發性疾病,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每1000名成年人中,VTE每年約影響1.0~1.8人次,可能導致血栓後症候群(PTS)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CTPH)等併發症,並可能導致相當高的死亡率。
  • 全省首例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在省醫成功完成
    近日,貴州省人民醫院心內科成功為一名74歲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老年患者實施了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這是目前貴州省首例肺血管病的介入治療,為眾多肺血管病患者開闢了一個嶄新的治療領域。隨後患者來到貴州省人民醫院心內科門診,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其肺動脈收縮壓高達93mmHg,結合患者病史、血清D2聚體升高以及肺血管CT結果,診斷為慢性多發性肺血栓栓塞症並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同時患者開始出現明顯右心衰竭症狀。患者入院後我們心內科專家反覆、認真的評估病情及討論,決定為患者實施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
  • 臨床綜述:肺栓塞的診斷和管理
    約10%或更多的有症狀性肺栓塞是突發、致死性的,另有5%的患者在治療期間死亡。約1/3的患者遺留有一些症狀,2%的患者由未治癒的肺栓塞發展為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 二、肺栓塞的危險因素有哪些?約25%的靜脈血栓栓塞症患者無明顯危險因素(「無誘因」或「特發性」靜脈血栓栓塞症),50%的患者具有可逆性危險因素,如近期手術或雌激素治療,另25%為腫瘤患者。半數的靜脈血栓栓塞症與住院相關,其中約一半為外科手術患者,另一半在出院之後發生。因此,對具有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進行預防措施能夠很大程度地減少肺栓塞的發生。
  • 多少毫升氣體,才會引起氣體栓塞?|肺動脈|氣體|栓塞|靜脈|空氣|...
    如何跟患者解釋氣體栓塞呢?氣體栓塞多由於靜脈損傷破裂,外界氣體由靜脈缺損處進入血流所致。如頭頸手術、胸壁和肺創傷損傷靜脈、使用正壓靜脈輸液以及人工氣胸或氣腹誤傷靜脈時,氣體可被吸氣時因靜脈腔內的負壓吸引,由損傷口進入靜脈。
  • 【關注】宋浩明:肺栓塞診治及時能救命
    在臨床上是較好的篩查肺栓塞的指標。D2-聚體不具有確診肺栓塞的作用,即高了不能診斷,但是低的話可以排除肺栓塞。在臨床應用還需靈活,對於≤50歲的人群,以500ug/L為標準;>50歲的病人來說,用年齡乘以10ug/L為標準,從而增加敏感性。■ 第三,肺血管的 CT 造影術。
  • ...攻克「心肺血管系統的癌症」禁區成功開展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
    本報煙臺12月2日訊(記者 孫淑玉) 近日,記者從煙臺毓璜頂醫院獲悉,心內科在科室副主任李留東的帶領下,成功開展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過去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不治療,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21%。
  • 預測肺動脈高壓患者預後有新指標!上海市肺科醫院研究 - 瀟湘名醫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是一種自然預後較差的肺動脈高壓。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研究人員在本刊發文報告,對於此類患者,有創右心導管測得的平均右心房壓和無創心肺運動試驗中的二氧化碳通氣當量(VE/VCO2)斜率可很好地預測其預後,兩者聯合預測價值更高。研究者指出,在臨床工作中,一旦發現這兩項指標均升高的患者,需加以警惕。
  • 肺動脈高壓有這5大原因,了解發病原因,提前保護好我們的肺部
    02肺動脈高壓主要是因為什麼原因所導致的,主要有這5個原因1、慢性靜脈血栓堵塞性肺動脈高壓下肢靜脈血栓的患者因為靜脈血栓會有脫落的問題,這樣一來肺動脈就會出現栓塞的情況,這種時候非常容易出現肺動脈高壓的問題,而且這種情況發病比較急,很容易發現並且鑑別出來。
  • 臨床該如何診斷肺栓塞?│臨床必備
    (來源:肺血栓栓塞症診治與預防指南) 首先從臨床症狀進行診斷,急性PE的臨床體徵和症狀是非特異性的。儘管為非特異性症狀,對疑似PE的患者,我們應該積極行下一步檢查。 輔助檢查:對每一位呼吸困難、胸痛的患者進行一系列PE診斷的輔助檢查是不必要的。同時,若患者缺乏PE的高危因素如:年齡 94%; 無單側腿部腫脹; 無咯血; 最近無創傷或手術;無靜脈血栓栓塞(VTE)史; 且無口服激素等,可建議不必進行診斷性檢查。
  • 好消息:國內專家研究納米機器人,能快速除血栓,帶來溶栓新思路
    說到血栓,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被形象地稱為「血管幽靈」,容易堵塞血管,引起相應器官和組織缺氧、缺氧甚至是壞死,誘發腦血栓、心肌梗死、肺動脈栓塞等嚴重疾病。關於血栓的治療,各國研究人員都在積極探索。 好消息:國內專家研究納米機器人,能快速清除血栓,帶來溶栓新思路!
  • 皮層靜脈血栓
    既往史:腰椎間盤膨出1年,下肢靜脈曲張1年;1年前曾出現雙下肢麻木無力,因不影響勞動,未診治。平時種棉花,有農藥接觸史。急性起病的四肢無力,伴感覺障礙,腱反射消失考慮GBS是沒問題的,應用丙種球蛋白治療也是順理成章的事,當時的腦脊液未見異常可能與腰穿時機有關。但患者的神經電生理結果還是不太典型。
  • 一路前行 從中華醫學科技獎到國家科學技術獎(二)
    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研究成果,豐富了自身免疫病特別是SLE發病機制的基礎理論,而且為重症難治性自身免疫病的治療開闢了新的途徑,解決了部分難治性患者常規藥物治療無效的難題,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潛在的臨床應用前景,得到國內外同行高度評價,為我國風溼病學研究躋身於國際先進行列作出了重要貢獻。
  • 髂、股靜脈血栓摘除術
    髂、股靜脈血栓摘除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適應證] 圖1 髂、股靜脈血栓形成   血栓摘除術適用於髂、股靜脈廣泛性的血栓形成[圖1],(臨床表現病肢嚴重腫脹、
  • 孕期腳腫有可能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千萬別大意有生命危險
    如果是生理性的水腫問題不大,一般產後就會慢慢恢復,但是也有一種很危險的情況就是下肢深靜脈血栓造成的水腫 據統計,在相同年齡段人群中,懷孕期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是非孕期婦女的5-6倍;如果家族中有「靜脈血栓栓塞症(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統稱)」病史的,那孕期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會增加3.5-8.5倍;而如果孕婦有「遺傳性血栓形成傾向」的話,這個風險會增大到34倍! 孕期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會有什麼危害呢?
  • PICC 並發靜脈血栓:抗凝治療要多久?拔管時血栓會脫落嗎?
    本文將結合臨床案例,查閱文獻,重點討論 PICC 並發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處理中的幾個問題。 先來一起看個案例 PICC 並發靜脈血栓 1 例 基本資料:患者,女性,55 歲。
  • JTT雜誌:高強度運動可能增加靜脈栓塞風險?你怎麼看_騰訊新聞
    繼冠狀動脈疾病和卒中之後,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已經成為第三大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並隨著年齡的增長,VTE 發病風險增加。美國相關專業機構做過長期的隨訪統計,下圖為冠心病、卒中、靜脈栓塞隨年齡變化的累積發生率:
  • 動脈血栓、靜脈血栓都是血栓,可是成因不同,治療也不一樣
    但是,同樣是血栓,動脈血栓、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不盡相同。動脈血栓形成始動於血小板,而靜脈血栓主要由於凝血酶激活、纖維蛋白形成。說這些,是因為不同的血栓防治用藥不同。但是,當靜脈有了炎症或受了損傷,就會從抗凝狀態轉化到高凝狀態,使得凝血物質如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在靜脈壁粘附、沉積;血流緩慢時,血管中的凝血酶和其他凝血物質會增多;血液高凝時,血液中的血細胞、血漿蛋白會發生變化,各種凝血因子包括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原都會增多,血液粘稠,也容易凝結。 這裡有兩個例外。一個是肺動脈血栓。
  • 45歲後,常吃這兩種食物,輕鬆化血栓,預防慢性病!
    我們總說血栓,那血栓到底是什麼?血栓形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血栓,是指在動脈或者靜脈中形成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臟病、中風和靜脈血栓栓塞症)的根源。心梗、腦梗等這些病我們現在越來越熟悉,這些都是和動脈血栓有關,相應地也有靜脈血栓(也叫深靜脈血栓),而且靜脈血栓比它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