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36歲知名主持人
突發肺栓塞去世的消息
引發了廣泛關注
很多人不知道
肺栓塞到底是什麼?
怎麼如此兇險?
為什麼年紀輕輕會肺栓塞呢?
肺栓塞確實是一種比較可怕的疾病
它往往來得猝不及防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肺栓塞的方方面面
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來自身體其他部位的物質(如血栓、腫瘤、空氣或脂肪)阻塞肺動脈或其某條分支所導致的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由血栓所致的肺血栓栓塞。
肺栓塞的總體發病率為112/100,000例,男性比女性略常見,發病率隨年齡增長增加。
肺血栓栓塞在過去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的疾病,但是現在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最常見的心血管死亡原因,僅次於心肌梗死和腦血管疾病。
01
肺栓塞有什麼症狀?
肺栓塞起病,輕的可能無症狀,重的可能出現休克甚至猝死。
最常見的症狀是:呼吸困難,其次是胸痛、咳嗽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常見表現(如下肢血栓形成常常表現為下肢疼痛腫脹皮膚發紅等),所以有這些症狀的需要警惕。
紅色箭頭所指的暗色區域即為血管內的栓子
02
肺栓塞的常見危險因素有哪些?
鑑於肺栓塞主要是由靜脈血栓引起,肺栓塞的危險因素和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基本一致。
根據病因,肺栓塞的危險因素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
遺傳性
蛋白S缺乏
蛋白C缺乏
抗凝血酶缺乏
……
(摘自UpToDate「靜脈血栓形成病因概述」)
獲得性
手術,特別是骨科手術
創傷
制動
惡性腫瘤
口服避孕藥
肥胖
老齡
……
以前我們通常注意的是後面這些「獲得性因素」,因為手術、創傷、肥胖等等情況看起來跟個人比較息息相關。至於遺傳性因素,很少有人會想到,是因為遺傳性危險因素比較罕見嗎?它是不是離我們很遠?
其實不然,今天我們正是要提醒大家,更多地關注遺傳性因素在血栓相關的疾病中起到的影響。
已經有研究提示,在接受血栓形成檢測的靜脈血栓栓塞患者中,有35%攜帶增加靜脈血栓栓塞風險的基因多態性。
也就是說,每3個患者中,就有一個人存在血栓相關遺傳學異常!
此外,國際及國內多項大型研究均提示,原本健康的年輕肺栓塞患者人群中遺傳性危險因素更多見!
當然,如果存在肥胖、久坐少動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宅男宅女」們更要注意了嗷!
03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
遺傳性危險因素呢?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就是肺血管疾病相關基因檢測,即利用基因檢測的方法,去尋找與肺血管疾病發病有關的遺傳性病因。
現在臨床上進行基因檢測,主要是抽靜脈血液就可以。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檢測。
基因檢測的主要適用人群:
臨床確診肺栓塞,但需要明確病因的患者(尤其年輕患者);
有血栓家族史的普通人群;
肺血栓栓塞患者後期的抗凝治療指導;
臨床不能確診,需要明確診斷的患者;
患者或有家族史的普通人群做產前診斷。
突發肺栓塞,原因藏在基因裡
小李,就是一名被查出有基因突變的肺血栓患者。
2年前,身體一向健康的大學生小李(化名)因為兩條小腿腫脹,還有點咳嗽咳痰咯血,到當地醫院檢查。查了雙下肢靜脈B超,發現他的兩條小腿深靜脈內都有血栓形成,CT肺血管造影發現,他的右側肺動脈被「堵住」了,小李被診斷為「肺血栓栓塞症、深靜脈血栓形成」,好在就醫及時,在接受了抗凝藥物治療後,小李的症狀明顯好轉。
小李年輕體健,實在想不通肺栓塞怎麼會找上自己?他想進一步找到肺栓塞的原因,就來到邵逸夫醫院呼吸科就診。接診的應可淨教授在了解他的病情後,提出他突然肺栓塞的秘密有可能「藏」在他的基因裡,建議李先生做基因檢測。
1個月後,基因檢測結果出來了,果然,李先生存在蛋白C基因(PROC基因)突變。由於存在明確血栓相關基因突變,李先生在靜靜等待未來某天基因修復技術成熟的同時還需要繼續抗凝治療……如今2年過去了,一直堅持抗凝治療的李先生定期來院複查,肺血栓栓塞再也沒有復發過。
04
如何預防肺栓塞?
生活上儘量避免久坐或久臥,應該保持適當活動。長時間坐臥後,應起身適當行走或活動關節,飯後散步和適當按摩。
部分人群如孕婦、病人等必須靜臥者,需要在坐臥狀態下抬高下肢,或諮詢醫生後穿上合適的彈力襪。
飲食上儘量保持油鹽適度,有血栓患病風險的人群應保持飲食清淡,減少高脂食物的攝入。
2020年的冬季已經到來
因為寒冷,大家的活動量會大大減少
所以也是靜脈血栓栓塞症高發季節
有研究證明
冬去後「春來」是肺栓塞高發時期
很可能與冬天形成的血栓脫落有關!
因此,冬天大家一定要記得
多喝水,多活動
關注自身身體變化哦!
重!要!通!知!
來了!來了!它來了!
#科創中國答題搶紅包#活動
火熱進行中!
2020年10月17日-11月30日
每天16:00-24:00
千萬不要錯過!
參與方式:
長按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進入「科創中國」
▼
點擊菜單欄中的紅包答題
即可參與!
來源:邵逸夫醫院(ID:srrsh199405)
本文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原標題:《從發病到死亡可能只有幾分鐘!這種致命疾病,這幾類人要特別警惕》
閱讀原文